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956年,毛泽东同志《论十大关系》的发表,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人开始了中国建设的探索之路。文章精辟地论述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必须正确处理的各种矛盾,提出了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任务,明确了党对每一种关系应当采取的正确方针,从而奠定了走中国建设之路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我国“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在实行中一度出现严重偏转,原因在于对“过渡时期”主要社会矛盾的认识陷入了三个误区:一是经验主义地认定历史新阶段的主要阶级矛盾即是主要社会矛盾,二是抽象地把毛泽东关于主要阶级矛盾的论述理解为主要社会矛盾的论述,三是离开中国国情,教条主义地认为中国社会主义革命的主要任务是解决工人阶级同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  相似文献   

3.
1956年,中国基本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以后,如何全面地建设社会主义这个崭新的社会课题就摆在了党和毛泽东及全中国人民的面前。从此,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始了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艰苦探索.在探索过程中,毛泽东立足于中国国情,为寻找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做出了巨大贡献,有过许多宝贵的理论思考,对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探索就是其一。本文仅就此问题作一探讨。一、中国的工业化要走自己的路新中国成立后,面临的一个最主要问题,就是由战时经济转向平时经济,进行大规模的…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同志是我们党、军队和新中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者,他的一生同我们党和国家的光辉历史和伟大事业是息息相关的。毛泽东同志在为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在理论上和实践上为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和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1956年.随着生产资料私有制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在学习采用苏联模式建设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过程中.毛泽东首先觉察到苏联模式的弊端.指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不能机械地照搬别国的经验和模式,而要从我国是一个大农业国出发,走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工业…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敏锐地认识到科学技术的重要作用。他立足中国国情,制定了科技的跨越式发展战略和一系列相应的措施,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科技思想,对促进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毛泽东的科技思想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我们应该引以为戒。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邓小平关于我国国情的论述是一脉相承的科学体系。二者在社会政治生活、经济生活和文化生活等方面的基本观点是一致的。邓小平的国情思想是毛泽东国情理论在改革开放新时期的继承与发展 ,并纠正了毛泽东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对于中国国情的某些错误观点的分析和认识 ;同时还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并深入研究我国新的历史时期的社会特点 ,形成了系统完整的国情理论体系 ,极大的丰富了马克思主义 ,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我国今天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与经济文化的行动指南。一、毛泽东、邓小平关于中国…  相似文献   

7.
试论毛泽东建党思想在新时期的继续和发展张俊英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国共产党成成长过程中,始终把马克思建党学说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共产党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从而形成了适合中国国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建党思,为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作出了重要贡献。毛泽...  相似文献   

8.
1956年,毛泽东同志《论十大关系》的发表,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人开始了中国建设的探索之路。文章精辟地论述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必须正确处理的各种矛盾,提出了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任务,明确了党对每一种关系应当采取的正确方针,从而奠定了走中国建设之路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的现代化思想内容非常丰富。他的现代化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思想;坚持从中国国情出发,走自己的路的思想;现代化发展观的思想;以及他在中国现代化探索和实践过程中所留下的历史教训,都是毛泽东留给我们今天的宝贵的治国理政的资鉴。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的社会主义观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的社会主义观具有明显的理论特色,它侧重于理论观点,侧重于根本制度,侧重于发展,具有新时代背景和中国国情的特点,又具有独创性的哲学思维特色,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始终贯穿于其始终。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关于根据地经济建设的思想是毛泽东经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从甲国实际出发,在领导中国革命和经济建设的过程中,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和唯物史观创造性地运用于中国近现代社会经济领域,创立的崭新的经济理论,也是中国革命和经济建设的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和集体智慧的结晶。  相似文献   

12.
建国后,毛泽东和邓小平对中国的国情、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以及改变中国落后面貌的途径等问题进行了探索。毛泽东因囿于当时的历史条件,在认识与实践上出现了偏差,而邓小平则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最终实现了认识上的飞跃,从而推动了中国实践由“革命语境”到“建设语境”的完全转变。  相似文献   

13.
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首的党中央三代领导人,为寻找适合中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进行了多方探索,取得了巨大成果。本文拟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粗略勾画他们在这场历史的接力运动中的继承与超越:坚持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集中力量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放眼世界,吸取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为我所用,加强党的建设,确保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阐明了对立统一规律是宇宙的根本规律,矛盾法则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法则,精辟地发挥了列宁关于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问题的思想;深刻地发挥了列宁关于两种发展观的理论,把这个理论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解决了一系列的实际问题;闸述了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把对立统一规律作了具体而全面的展开;阐述了矛盾同一性的相对性和斗争性的绝对性,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建国以后,毛泽东反复强调要用对立统一学说来观察和处理问题,并以此为理论基础,制定了一系列切合中国国情的方针政策。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时代美术中,工农兵形象是其国家形象构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毛泽东的"文艺为工农兵服务"文艺思想的指导下,工人的美术形象随着国家建设题材的兴起而逐渐发展起来,形成了以钢铁工人形象、煤矿工人形象为特色的工人美术形象系统。随着1960年大庆油田的开发建设、石油工人政治地位的提升,石油工人形象被表现并成为这一美术形象系统的一员。以大庆油田独特的石油工业景观和"铁人"王进喜鲜明的视觉形象为代表,在新中国美术史上掀起了一轮石油工人形象题材的创作热潮。  相似文献   

16.
中国革命文艺从一开始就深受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艺理论的影响,并且一直受其影响.毛泽东文艺思想的一个重要理论来源就是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艺理论.20世纪50年代,中国文艺理论几乎完全是苏联的模式.1958年之后,中国文艺理论试图摆脱对苏联的依赖关系,但真正摆脱这种关系是在80年代中期之后.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艺理论在中国已经根深蒂固,它的影响将长期存在.  相似文献   

17.
调查研究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调查研究思想的发展过程也经历了一个由产生、发展和成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它一方面是毛泽东同志自身注重用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来研究中国问题的成果;另一方面它也是毛泽东同志与党内的主观主义、教条主义斗争的结果。现在我们通过对调查研究思想的研究对我们党和人民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提高决策水平和执政能力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建设学习型政党的思想渊源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共产党关于建设学习型政党的基本思想,在毛泽东时代已具雏形,在邓小平、江泽民时代不断丰富,在胡锦涛时代日趋成熟。他们关于党内学习教育的重要性、学风建设、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途径等方面思想,对建设学习型政党有很强的理论和实际指导意义,体现了我们党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建党思想。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对我国"实现什么样的发展,如何发展"作了艰辛而又曲折的探索。《矛盾论》、《实践论》是毛泽东发展观的理论基石;从"一化"到"四化"揭示了毛泽东的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则是毛泽东发展观的核心;总路线描绘了毛泽东发展观的总纲。  相似文献   

20.
论述了哲学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传统哲学文化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理论来源。毛泽东哲学思想与中国传统哲学思想有着许多契合之处:辩证思维传统与唯物辩证法的契合;民本思想与群众路线的契合;知行统一与理论联系实际的契合;大同理想与共产主义的契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