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浅评左宗棠的洋务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左宗棠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人物,是洋务运动的积极参加者和推动者.他的洋务思想和为举办近代企业所作的一系列尝试在洋务运动中以至中国近代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本文试图对左宗棠的洋务思想略陈拙见.  相似文献   

2.
郭嵩焘,1818年生于湖南湘阴一个地主家庭。19岁乡试中举,29岁中进士,点翰林,跻身封建士大夫阶级上层,步入政界。他与著名洋务派首领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的关系非同一般。18岁读书长沙岳麓书院时,他就与曾国藩换帖订交,后来又与曾国藩、左宗棠成了儿女亲家。他与李鸿章是同科进士,至交朋友。然而,他并没有因此官运亨通于清廷,而是落得个“骂名穷极九州四海”的下场。作为没落的封建士大夫的一员,他在打破近代中国闭关自守状态的过程中,迈出了领先的一步。著名资产阶级改良派政论家梁启超称他是洋务运动时期“最能了解西学”的人。  相似文献   

3.
李鸿章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非常重要的人物。他一生中镇压过太平天国革命,对外签订过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因此,人们在提到他时自然要说他是刽子手、卖国贼。但是,李鸿章一生中有三十多年时间从事于对近代中国产生过重大影响的洋务运动。近年来,史学界也开始注重研究他的洋务活动,尽管表述各有不同,但都认为他是洋务运动最主要的代表人物。有的说他是洋务派的旗帜和主角;有的说他是洋务运动的创始人、组织者和领导者;还有的说谈洋务运动,就不能离开李鸿章,研究李鸿章也不能不谈洋务运动。在公认的洋务运动代表人物奕訢、曾国藩、左宗棠和李鸿章中,奕诉是皇族,由于满州贵族的腐败,他实际上对洋务运动起的作用并不大;曾国藩是洋务运动的重要发起人,但他在1872年就死了;左宗棠也是洋务运动的重要推行者,他在1885年也死去了。只有李鸿章始终参加和主持了这个运动,他办的洋务最多,为时最久。可  相似文献   

4.
19世纪中叶的中国社会,意识领域异常活跃,伴随着民族危机的日趋严重,这种思想的活跃更是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在这一过程中,中国的知识分子首当其冲,走在了思想变革的最前端。以严复为代表的知识分子,在从中国传统的“仕途理想”向社会公共知识分子转变的过程中,把大众媒介作为最佳的“公共机构”来传播各自的思想,最终导演了中国近代历史上激荡四方的群众性启蒙运动。  相似文献   

5.
李爱民 《科技信息》2009,(32):I0148-I0148
洋务运动是中国由闭关走向开放、由传统走向近代的重要标志,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洋务派以“自强”“求富”为目的,在全国各地掀起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改良运动,即“洋务运动”。他们兴办近代军事工业、民用工业;创办三支海军,建立海军衙门:建立新式学堂,培养翻译科技人才,派遣留学生。本文试图从中国近代思想启蒙、军事、经济、文化教育及科学技术等方面谈谈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作用以及对我们21世纪进行中国现代化事业建设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李鸿章是中国洋务运动的领导者,他提出建立近代工交体系开展“争利”、“夺权”以求富的商战主张、引进外资兴利的开放意识、官督商办的经营理念,是渴望中国富强的明智、理性与开明的探索,尽管有许多不足,但对中国社会经济的近代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7.
作为民国初年著名的新闻记者,黄远生提出的一些文化思想对近代中国的文化思想界作出了一定贡献。他不仅首倡了一定意义上的新文化运动,启蒙和影响了陈独秀、胡适、周恩来等一批五四时期的进步知识分子,其对于灵魂深处的忏悔精神和强烈的“自我批判”意识也进一步完整了中国知识分子的人格构建。其在中国近代文化思想史上的地位应该得到肯定。  相似文献   

8.
洪仁玕(1822—1864)是太平天国后期的重要领导人,也是近代中国著名的进步思想家。本文拟从近代化的角度来考察洪仁玕的思想及其历史地位。一、洪仁玕近代化思想的主要内容洪仁玕的近代化思想集中体现在他所著的《资政新篇》之中。1859年,洪仁玕从香港来到天京。当时,正值太平天国“朝中无将,国内无人”的危  相似文献   

9.
近代中国的职业教育肇始于洋务运动的兴起,发轫于培养翻译人才的外语学堂,伴随着近代中国制造业的起步,为培养专门人才的各级各类职业教育学堂应运而生.近代中国职业教育的创办是中国社会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型的产物,而又对中国社会转型给予巨大的促进和推动,加速了中国经济、国防、思想文化和教育近代化的进程,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0.
梁启超作为近代中国资产阶级改良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一生专著众多,《饮冰室文集》为其著名的代表作。他的法律思想主要包括变法思想、立法思想和法史学与法理学思想,这些思想都是梁启超在不同阶段思想的体现。梁启超的法律思想对当时中国的法制近代化做出重要的贡献,推动了中国法制近代化的进程,是中国法制近现代史中不能忽视的历史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1.
王义全  黄丽 《科技信息》2009,(28):I0001-I0003
容闳是近代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开拓者,是中国最早毕业于美国著名大学的留学生,被称为“中国留学第一人”,在中国半殖民半封建社会里。他认为当时中国贫弱危殆的结症有三:一是政治腐败,二是教育落后,三是外力入侵。其认识出自直观感受并亦不断深化,进而他的“教育救国”思想就是在这种环境下产生的。为了实现他的爱国思想,容闳积极参与各种社会运动,如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以及乡村教育活动。其中派遣留学生是他最大的功绩,为中国培养了许多杰出的科技人才。无论是他的思想,还是实践活动。都以强烈的爱国主义为核心,充分表达了一个爱国学子的赤诚之心。尤其重要的是容闳的“教育救国”思想对中国近代教育有着深刻的影响,开启了近代中国的教育之路。  相似文献   

12.
探讨洋务运动的性质,对于全面把握洋务运动的历史有重大指导意义。洋务运动是在洋务派领导下,以维护清朝封建统治阶级根本利益为目的具有资本主义因素的进步运动。洋务运动开创了中国近代经济、军事、科技和文化的先河,是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洋务运动的主要性质是进步的,反动性或封建性是次要的。洋务运动是运动变化的,因此必须坚持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具体研究洋务运动的性质。  相似文献   

13.
林则徐的对外开放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则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他率先冲破了千年暗室,在中国走向迫近代化的里程碑上刻下了多个“第一”,充分显示了他卓越超群的对外开放思想,其“师敌之长以制敌”的著名口号是近代对外开放思想的滥觞。林则徐开放思想的最大特点是鲜明的爱国性和实用功利性,虽不免流于肤浅,但它始终闪耀着时人的光辉,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在外敌入侵、民族危机的严峻形势下,开明地主阶级知识分子林则徐、魏源所倡言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光辉思想,为近代中国取得民族民主革命的胜利指明了道路。在近代中国不同的历史时期,“师夷”与“制夷”的内涵与方式是不同的,从而影响着近代中国的政治走向。分析、探求洋务新政时期“师夷”与“制夷”方面的利弊得失,有利于从中汲取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15.
在外敌入侵、民族危机的严峻形势下,开明地主阶级知识分子林则徐、魏源所倡言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光辉思想,为近代中国取得民族民主革命的胜利指明了道路.在近代中国不同的历史时期,“师夷”与“制夷”的内涵与方式是不同的,从而影响着近代中国的政治走向.分析、探求洋务新政时期“师夷”与“制夷”方面的利弊得失,有利于从中汲取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16.
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爱国思想发展的状况,可以概括为这样一条线索,即从对“经文经学”的研究——开眼看世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改良主义——革命民主主义——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以下就此线索,略抒管见。 1840年,英国用大炮和鸦片打开了清朝的国门,从此,“天朝大国”迷梦破灭,传统的儒学在外国的坚船利炮和廉价商品的无情袭击下,几乎丧失了全部“保国”“保种”的功能,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交结在一起,严峻而残酷的现实,使一部分比较开明的官僚和爱国知识分子从麻木不仁的昏睡状况中惊醒过来,开始睁眼看世界,他们迅速而敏锐地意识到中国与西方世界的差距,于是,率先从“经文经学”的研究中解放出来,发出了放眼世界。学习西方的呼声。近代中国第一批爱国知识分子,如林则徐、龚自珍、魏源等人就是其中的主要代表,他们从英吉利击败清帝国这一明显事实中,得出的最直接结论是,要战胜“外夷”就要学习“外夷”,即“师夷之长技以制夷”。  相似文献   

17.
近代越南的知识分子都不同程度地“儒学化”,包括那些接受西方进步思想,具有现代化思想倾向的进步知识分子。这一现象有利于中越两国在近代救国道路上互相学习、相互借鉴,也是近代越南在现代化启动和现代化进程中深受中国影响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8.
近代化历史表明:任何国家的近代化必须依赖国家政权力量才能推进。作为一个后发外生型的近代化国家,中国是从19世纪中后期才在内外交困的危机中开始由农业文明向近代文明的转型,政府的推动力就显得尤为关键。在清末,中国近代化的速度迟缓且效果不佳,这与清廷对中国近代化的延误有着不可推卸的主要责任,本文主要从意志和决心、顶层设计和内部控制、中央政治权力聚散三个方面来阐述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9.
李秀成的“保民为乐”与洪仁玕的“革故鼎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太平天国运动留给后世两份珍贵的精神遗产,即李秀成的“保民为乐”思想和洪仁开的“革故鼎新”思想。“保民为乐”提倡尊重他人的人生价值和人格,是一种人道精神、人本精神;“革故鼎新”建立在对近代社会理性认识的基础之上,是一种仿效“西法”,建设近代化国家的精神。李秀成和洪仁开是同时代的人物,但思想认识上有差距。李秀成的思想仍然停留在“改朝换代”的水平,远远落后于时代,它不可能改变中国的落后面貌,不可能将中国推向富强。洪仁开了解西方文化和历史,提出了《资政新篇》;从太平天国本身说,《资政新篇》没有得到实施,但是,从中国近代史发展的整体来观察,其所规划的各种改革,在洋务运动时期大多数得到实践。但《资政新篇》过分强调“法制”,丢掉了“伦理道德”。李秀戍的“保民为乐”思想弥补了洪仁开的“革故鼎新”思想。两者都值得弘扬。  相似文献   

20.
以君权为核心是中国传统的权利模式,至辛亥革命推翻封建专制主义社会发生了质的改变。乘“西学东渐”之风而兴起的“民权”理念,被近代先进的思想家引进、传播,并将其作为否定专制权力的理论武器。近代“民权理念”和传统中国的“民本思想”有着重大的区别,前者强调“主权在民”,是在近代法治基础上的个体本位的权利意识;而后者则是建筑在人治基础上的集体本位的权利意识。从古代的“民本思想”,到近代先进知识分子倡导的“民权理念”,再到“五四”民主、自由旗帜下的“人权理念”,近代中国“权利理念”转化的“三部曲”,反映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环境下,中国人民的思想觉醒与权利理念的演化历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