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致病杆菌是与斯氏线虫共生的肠杆菌科细菌,存在于昆虫病原线虫肠道内,可随线虫的侵染进入寄主昆虫血腔,迅速繁殖并产生多种代谢产物,抑制其他杂菌的污染,保护线虫繁殖的环境。多年研究发现,该菌的代谢产物具有广泛的杀虫、抑菌、抗癌等生物活性。本文介绍了致病杆菌外膜蛋白基因、菌毛蛋白基因、共生作用相关基因、溶血素相关基因、杀虫毒素蛋白基因、抗生素相关基因以及专利申请基因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
无色杆菌是一种昆虫病原线虫的共生细菌,已证实对多种害虫具毒杀活力,且其主要作用成分为该细菌分泌的“外毒素”.文章综述了无色杆菌的致病机理,及其杀虫毒素蛋白的研究新进展,并讨论了基因工程技术在无色杆菌中的应用潜力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昆虫病原线虫的分类、生物生态学特性及在害虫防治中的研究进展,展望了昆虫病原线虫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4.
昆虫病原线虫在害虫防治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钦铭  张选辉 《江西科学》2002,20(4):226-231
从昆虫病原线虫的商品化生产和影响线虫防效的生态因子方面综述了近年来的研究进展,并着重阐述和讨论了昆虫病原线虫在生物防治中应注意的一些关键性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的云南和贵州省进行昆虫病原线虫(Entomopathogenic nematodes)资源调查时从不同地区采集到4个品系的具角斯氏线虫Steinernema ceratophorum,以16S rDNA部分序列为分子标记对从这4个品系线虫中分离到的4株共生菌进行了初步的鉴定.测序结果显示,4株菌的16S rDNA部分序列完全一样.基于该段序列所构建的系统发育树表明,具角斯氏线虫共生菌属异杆菌属Xenorhabdus,很可能是该属的一个新种.  相似文献   

6.
【目的】嗜线虫致病杆菌(Xenorhabdus)是昆虫病原线虫的共生菌,研究此共生菌分泌的抗菌活性的次级代谢产物基因蔟信息。【方法】通过直接PCR将目的基因簇分为数段扩增,利用天然酵母重组系统实现体外重组;同时采用果聚糖蔗糖转移酶基因sacB负筛选系统,通过两次同源臂重组构建基因敲除突变株,建立嗜线虫致病杆菌DSM 16338的遗传操作系统。【结果】成功获得推测目的基因簇;缺失所推测基因簇的3个相连基因,筛选到大片段缺失突变株GW2及调控基因敲除突变株GW4。【结论】利用高效的直接克隆方法获得了基因簇,成功对DSM 16338推测基因簇完成了基因中断,建立了该菌的遗传操作系统,为阐述此类细菌天然产物的生物化学多样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中草药是特殊商品,对农药残毒具有更高的要求。根据有关文献从天敌昆虫、天敌动物、微生物、昆虫病原线虫及植物源农药利用等方面概述和讨论了中草药害虫的生物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8.
 以16S rDNA为分子标记对中山大学有害生物控制及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近年从我国采集到并描述发表的斯氏属昆虫病原线虫4个新种所携带的共生菌进行分类鉴定,结果显示Steinernema akhursti所携带的共生菌很可能是Xenorhabdus属的一个新种,S aciari和S. leizhouense所携带的共生菌可能是Xenorhabdus属的两个近缘的新种或同一种的两个远缘菌株,而S. beddingi所携带的共生菌可能是Xenorhabdus bovienii的一个新菌株。  相似文献   

9.
综述了烟粉虱Bemisia tabaci(Hemiptera:Aleyrodidae)共生细菌的多样性及研究现状.烟粉虱以植物韧皮部汁液为食,体内存在原生共生细菌和次生共生细菌.原生共生细菌可以提供寄主昆虫食物中缺乏的必需氨基酸,而次生共生细菌的功能目前尚不清楚,但可能在影响寄主进化的间接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指出共生细菌功能研究的"瓶颈"在于无法实现体外纯培养.最后,讨论了共生细菌在害虫防治方面的应用前景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线虫(Caenorhabditis elegans)生活在复杂生态系统的环境中,具备对环境刺激变化的敏锐感知和应对能力.除常规非生物或生物逆境,如不适宜的气味、温度和盐离子可使线虫产生逃避反应外,病原细菌侵染也能诱发其逃避行为,从而有效帮助线虫辨别病原细菌和细菌食物、迅速逃离危险,是线虫提高生存率的重要策略.现有的研究证明,病原菌铜绿假单胞PA14(Pseudomonas aeruginosa,简写为PA14)、沙雷式菌(Serentia marcescens)、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等都会诱发逃避.根据逃避行为的方式和作用机制不同可将其分为两类:一类是应对病原伤害形成的本能逃避行为;第二类是学习记忆产生的学习型逃避行为.该文将针对秀丽隐杆线虫的两类病原逃避行为的分子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淡紫拟青霉对荔枝蝽象的田间防治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应用首次从荔枝蝽中分离得到的寄生性真菌—淡紫拟青霉来防治荔枝蝽象。试验结果表明 ,施用淡紫拟青霉后荔枝蝽象成虫的死亡率逐渐增加 ,11周后死亡率达 90 %以上。  相似文献   

12.
吉林市森林土壤中的昆虫病原真菌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黄粉虫(Tenebrio molitor)诱集方法从吉林市不同地区采集的18个土样分离出3属3种昆虫病原真菌: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金龟子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和玫烟色拟青霉(Paecilomyces fumosoroseus).用黄粉虫可以方便、快速调查昆虫病原真菌.  相似文献   

13.
昆虫病原真菌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综述了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研究昆虫病原真菌的进展。其内容包括利用原生质体融合、基因工程等技术进行菌株遗传改良和利用酶谱分析、分子遗传学等技术研究其遗传变异。  相似文献   

14.
斯氏线虫生物反应器液体培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用气升内环流反应器和机械搅拌通气反应器进行昆虫现原斯氏线虫Steinernema car-pocapsaeA24液体培养。研究分析了培养液成分变化、流变学特性和反应器结构对感染期线虫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为反应器大规模培养线虫的商业化学提供有用依据。  相似文献   

15.
Xenorhabdus nematophilus BP品系杀虫毒素基因的克隆与鉴别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构建了昆虫病原线虫共生菌Xenorhabdus nematophilus BP品系的粘粒文库并用生物测定的方法从中筛选到2个对棉铃虫初孵幼虫有口服抑杀作用的克隆cos83和cos76。为初步确定这两个克隆的毒素基因与已报道基因的差异程度,根据已发表的共生菌毒素基因序列资料设计了7对引物对这两个克隆进行PCR扩增并对扩增产物进行测序和分析。从毒力较强的cos83中,7对引物均扩增出与目标片段大小一致的产物,而从cos76中只有5对扩增到目标片段。测序结果显示,cos76的5个PCR扩增产物与cos83的对应扩增产物DAN序列同源性为100%。以cos83的7个PCR扩增产物所编码氨基酸序列进行BLAST分析,它们与X.nematophilus PMF1296和Photorhabdus luminencenc W14毒素相应区间的平均同源性分别为94%和58%,说明cos83毒素是共生菌口服毒素家族的一员但与同类的其它毒素有一定的差异,值得对其杀虫谱,作用机理等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三株桃小食心虫病原真菌的分离及形态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山西襄汾苹果园越冬的桃小食心虫(Carposina sasakii Matsmura)采集获得自然染病的虫体,经分离纯化得到三株病原真菌,编号分别为TSL01、TSL02、TSL03,通过回接试验证明这3株菌株为桃小食心虫的病原菌.根据培养性状和显微形态观察发现:3株菌株在PDA培养基上均为白色,菌株TSL01和TSL03菌落大,可产生黄褐色或淡紫色色素.它们都产生两种类型的分生孢子,大型分生孢子,月牙形或镰刀形,有隔;小型分生孢子,椭圆形,肾形或卵圆形,假头状着生,菌丝透明有隔,轮状生长;菌株TSL02菌落较小,后期产生黄色色素,分生孢子圆柱形至梭形,串生,分生孢子梗呈"Y"形.初步鉴定菌株TSL01与菌株TSL03为镰孢菌属(Fusarium)尖孢镰孢菌(F.oxysporum),菌株TSL02为拟青霉属(Paecilomyces)粉质拟青霉(P.farinosus).这是在桃小食心虫上首次记录该两类病原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