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从古人给合欢、睡莲等植物起名时开始,人们就一直在传说:合欢的叶片到夜晚会合拢起来,睡莲晚上要“睡觉”。然而遍查图书并进行网络搜索,却不见任何令人信服的真凭实据。  相似文献   

2.
含羞草或合欢等豆科植物白天打开叶子,一到夜里就闭上叶子"睡觉",这种由叶子的开闭引起的植物的"睡眠运动"自古以来就受到人们的关注。最早的记录可追溯到公元前4世纪留下的亚历山大帝命专部下调查"何以睡眠"的记录。到了18世纪,法国  相似文献   

3.
金鱼真睡午觉吗?回答是肯定的。不仅是金鱼,一般的鱼类也要睡眠。但是根据鱼的种类不同,睡觉的时间有所区别,有晚上就寝的,也有白天睡大觉的,还有时常迷迷糊糊,打个盹儿的。夜间睡觉的代表性鱼类有鳊罗鱼。鳊罗鱼是一种颜色美丽的浅海鱼类,这种鱼只要太阳一落山,就会象赴约一样,深深地钻入海底的砂层,安然入睡。直到第二天的早晨,才和太阳一起起身,开始一天的新生活。与其相反的是穴子鱼,白天将身子埋在沙层里,或者藏入岩洞睡觉,到了夜晚它才开始活动。那么象沙丁鱼、青花鱼、松鱼之类不顾疲劳,不停地在辽阔的大海里游动的回游鱼类,它们究竟在什么  相似文献   

4.
《科学之友》2020,(5):68-69
正"宅家期间,人们虽然有了支配睡眠的自由,但睡眠质量反而下降了。"《2020全国宅家期间中国居民睡眠白皮书》调查发现: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国人睡眠时间整体延迟2~3小时,熬夜人群上升到23%。没了早起上班、上学的压力,"白天想睡觉、晚上睡不着"成了人们的生活常态。玩手机到凌晨,熬夜变成一种习惯;一觉睡到中午,早饭已经不复存在;醒后继续赖床,万事都能躺着解决……  相似文献   

5.
<正>对动物来说,睡眠是一生中不可或缺的活动。以人类为例,一生中有近1/3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如果睡眠不足,则会给健康带来很大的危害。那么,看似平静的植物也会睡觉吗?所谓植物"犯困",其实就是植物睡眠。这种奇妙的现象,在植物生理学中被称为"就眠运动"。这既是一种十分有趣的自然现象,也是科学家数十年来认真探索、深入研究,但至今仍未解决的科学之谜。每逢晴朗的夜晚,皓月当空或是繁星闪烁之时,只要我们仔细观察,就能发现有些植物会发生奇妙的变化。比如人们常见的合欢树,它的由许多小羽片  相似文献   

6.
白天,鸟儿们在枝头穿梭呜叫,在蓝天下自由飞翔,到了晚上,它们和我们人一样也要休息、睡觉,恢复体力,不过它们睡觉的姿势可是各不相同。美丽的绿头鸭和天鹅们,白天在水中捕食、戏耍,夜晚休息时也离不开它们最爱的水面。它们把优美的长脖子弯曲着,将头埋在翅膀里,然后让自己漂浮在水面上,一边做着美梦,一边随波逐流,好不悠闲。  相似文献   

7.
《科学之友》2007,(2):107
白天,鸟儿们在枝头穿梭鸣叫,在蓝天下自由飞翔,到了晚上,它们和我们人一样也要休息,睡觉,恢复体力,不过它们睡觉的姿势可是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8.
行动在晚上 夜晚行动! 为什么要挑在夜晚动手?据了解,其实很多重要的文物都会选择晚上运出来."特别是夏天,白天太热,不利于文物保存:晚上温度低,而且路上人少车少,运送方便",一位专家说.因此特意选择在晚上将整个地宫最核心的东西运回博物馆.  相似文献   

9.
沙漠动物     
同沙漠植物一样,这些沙漠动物都具有极强的环境适应能力.为了避开沙漠的炎热,它们会寻找太阳晒不到的地方躲藏起来.它们还有一种适应沙漠环境的生存策略:沙漠里的动物大多是夜行动物,昼伏夜出,白天烈日炎炎,它们找荫凉的地方睡觉,到晚上才出来活动觅食.因此,沙漠环境虽然酷热难当,却奈何不了这些聪明的动物们.  相似文献   

10.
民间所说的秋季一般是指农历七、八、九这3个月,而中医所指则与之在时间上有一定的区别.中医指从立秋至立冬之间的时间为秋季,也就是古代所说的"秋三月".秋三月白天与晚上的温差变化起伏大,所以若晚上睡觉防备不好,易导致感冒或腹泻等症,故民间又有"秋不忙加冠,春不忙减衣"之说,即"春捂秋冻".  相似文献   

11.
植物的叶子都是绿色、片状的吗?红薯和马铃薯都是植物的根吗?菠萝和草莓都是植物的果吗?如果您的答案都是肯定的话,那么我们强烈建议您随本文一起去探究植物器官的奥秘.  相似文献   

12.
正在植物的"朋友圈"里,猪笼草、捕蝇草等作为食虫植物的代表,数百年来备受关注,持久不衰。那么,世界上的食虫植物多不多?在漫长的历史中,植物是如何演化出食虫(即食肉)"爱好"的?它们又是怎么捕食动物的?在学界,人们对食虫植物有哪些新的研究,又有哪些争论?食虫起源之谜贫瘠环境中为谋生计而逆袭了解食虫植物,"氮"是绕不开的绝对主角。所有的食虫植物,之所以在植物界显得很"彪悍",都是为了争取更多一些氮元素。  相似文献   

13.
《圣经》中所说的"诺亚洪水"真的发生过吗?日本人高桥提出一个理论:"诺亚洪水"是由一颗未知的冰行星带来的.这种可能性存在吗? 据《圣经》记载,距今4500年前,除了诺亚一家外,地球上的人类充满了邪恶,上帝决心用洪水消灭人类.为了从洪水中救出诺亚一家,上帝命令诺亚制造巨大的方舟.公元前2344年2月17日,天窗大开,大雨不停地下了40个昼夜,地上巨大的深渊全部冲决.超级大洪水在地上泛滥了150天.这么大的洪水真的存在吗?如果存在,那么多的水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相似文献   

14.
正有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有人习惯白天睡觉,晚上精神抖擞,这种规律是怎么形成的?生物钟到底存不存在,又是什么原理?2017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为我们揭晓了答案—三位美国科学家杰弗里·霍尔、迈克尔·罗斯巴什、迈克尔·扬因发现了控制昼夜节律的分子机制而获得此奖。那他们是如何发现这种奇妙生物规律的呢?今天,笔者将为大家介绍其中的一位科学家—杰弗里·霍尔。  相似文献   

15.
大数之谜     
“天”外有“天”!这是人们常用的一句口头语.但是,“天”外果真有“天”?在我们观察到的宇宙(或曰总星系,以下简称宇宙)之外,果真还有其他的宇宙吗?如果有,表征这些不同宇宙的,又应该是什么?物理学能有助于我们回答这些问题吗? 要讨论这些问题,得从物理学最基本的特征谈起.  相似文献   

16.
在美国,即使是穷得丁当的人也可以弄一辆破车开开,只要有钱加油就行。我们经常开着自己的车子到处玩,有时候一开就是几百英里。到旧金山,到拉斯维加斯,方便得很。在美国3年,我们从来没有尝过坐公共汽车的滋味,直到临离开美国之前,我们卖了自己的车,这才坐了一圆灰狗巴士,没想到,也看到了美国夜晚的一幕。我们家离洛杉矶市中心的灰狗巴士站有50多公里的路程,平常去洛杉矾市中心都是白天,晚上根本不愿意去那危机四伏的地方。我们的朋友白天都要上班工作,只有在下了班之后才有时间送我们去巴士站,自己没有车,只有靠别人,晚上就晚上吧。那天傍晚,在美联社工作的朋友开了他的新闻  相似文献   

17.
<正>面对五彩斑斓的大千世界,人们常常会遐思飞扬,难免会萌生出这样一些饶有兴趣的疑问:我们所看到的世界,在动物眼中是什么样子?动物的世界,人类真的懂吗?你能从犬吠中听懂狗狗的心情吗?你真的了解海葵吗?独角鲸的"角"真的是角吗?你知道动物界有哪些伪装大师……动物界有太多我们意想不到的秘密,吸引着我们去认知和探索。  相似文献   

18.
德国科学家海涅于1914年率先发现,与白天学习相比,人在晚上睡觉前学习新知识,记忆效果更好.在她之后,更多科学家开展了相关的研究.得益于他们的研究成果,我们现在知道,在睡觉时,大脑会以某种方式重演当天遇到的事,并将它从海马体(最初存放记忆的 地方)移动到大脑其他区域来长期储存.  相似文献   

19.
天星 《科学24小时》2010,(12):12-13
很久以前,在一个遥远的地方,有一位年轻姑娘的眼睛闪烁在德黑兰的夜空,与星星交相辉映。夏季夜晚,从阳台上睡觉的床边,可以看到夜空的很多星星,她会躺在床上凝视夜空,遐想神秘的宇宙和黑暗的深空,奥妙在哪里?太空里有另一个她吗?她会不断地寻找……  相似文献   

20.
植物的情感     
白天"哭"晚上"笑"的树 巴西生长着一种名叫"奠尔纳尔蒂"的灌木.这种灌木在白天不停地发出一种委婉动听的乐曲声,晚上,它又会连续不断地"哀怨啜泣".一些植物学家研究后认为,这种灌木能够白天"笑"晚上"哭",与阳光的照射有密切联系.实际上这些树木也怕黑,并会在无光的暗夜里"伤心流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