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的疗效及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对1997年—2004年间我科完成随访的300例功能性鼻内窥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的病例进行临床分析,其中Ⅱ型256例,1期53例,2期153例,3期50例;Ⅲ期44例。术后随访6~12mo,平均8mo。结果:治愈率Ⅱ型:1期94.3%,2期85%,3期76%,Ⅲ型63.6%。手术并发症发生率2%。结论:功能性鼻内窥镜手术是治疗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的有效疗法,疗效与临床分型分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鼻内窥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疗效。方法:对1996年—2000年行鼻内镜手术随访观察的110例患进行术后疗效观察及分析有关影响因素。结果:110例(218侧)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中,治愈率为72.02%,好转率为26.61%,总有效率为98.63%,无效率为1.38%。术中出血影响手术操作5例,术中眶纸板损伤2例,术后术腔粘连3例。结论:慢性鼻窦炎鼻息肉临床分型分期、术前术后合理用药、术后换药随访对手术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儿童鼻窦炎与成人鼻窦炎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上存在较大的区别.本文旨在探讨鼻内镜手术治疗儿童鼻窦炎的适应症及手术方法,以期提高治疗效果.方法:对经系统药物治疗、辅助性手术无效的儿童鼻窦炎患者32例(59侧)行鼻内镜手术,术中切除钩突和开放前筛(mini-FESS),解除鼻窦口的阻塞,处理严重的鼻腔解剖结构的异常,并术后处理、随访.结果:随访1年以上,其中15例治愈(46.9%),11例好转(34.3%),6例无效(18.8%),总有效率81.2 %,其中9例(13例/59侧)发生鼻腔粘连(22.0%),再次手术4例,未见其他严重手术并发症.结论:鼻内镜手术是常规保守治疗无效的儿童鼻窦炎的有效方法之一.手术适应症的把握、手术中鼻腔结构的处理、术后鼻内镜下换药和综合治疗是手术疗效的保证.  相似文献   

4.
鼻内窥镜外科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鼻内窥镜外科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疗效,探讨影响疗效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445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经鼻内窥镜外科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后随诊6个月,按照1997年海口标准:治愈374例,好转47例,无效24例,总有效率94.6%.结论 鼻内窥镜外科手术具有术野清晰、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疗效肯定等优点,应用前景广泛.  相似文献   

5.
46例经鼻内窥镜鼻窦手术失败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提高经鼻内窥镜鼻窦手术疗效。方法:分析经鼻内窥镜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病例335例,其中疗效欠佳或无效病例46例(67侧),总结失败的原因。结果:比较常见的经鼻内窥镜手术疗效不佳或失败的原因有术腔粘连14例(19侧)、术后随访和换药不及时13例(21侧)、术中病灶除不彻底8例(11侧)、相关病变没有处理9例(12侧)、原因不明2例(4侧)。结论:提高手术疗效的3个关键是①根据慢性鼻窦炎、鼻息肉发生的病理机制和鼻腔、鼻窦解剖学理论来指导手术;②规范内的内窥镜围手术期处理;③鼻腔局部和全身系统用药。  相似文献   

6.
探讨鼻内窥镜,柯-陆手术联合进路治疗伴有上颌窦病变的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疗效。方法:对104例伴有上颌窦病变的慢性鼻窦炎患者行鼻内窥镜、柯-陆手术联合进路鼻窦手术,彻底清除病变。结果:术后随访6-12个月,治愈85例,好转15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6.1%。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鼻内窥镜外科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疗效,探讨影响疗效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445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经鼻内窥镜外科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随诊6个月,按照1997年海口标准:治愈374例,好转47例,无效24例,总有效率94.6%。结论鼻内窥镜外科手术具有术野清晰、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疗效肯定等优点,应用前景广泛。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鼻内镜手术治疗真菌性鼻窦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3年7月至2007年2月间.经病理学确诊的35例真菌性鼻窦炎经鼻内镜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35例患者术后症状消失,定期在门诊复查,清理,鼻腔及各鼻窦口开放良好.结论:鼻内镜手术治疗真菌性鼻窦炎创伤小、治愈率高、复发率低,是治疗该病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鼻内窥镜下进行鼻窦鼻息肉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78例采用鼻内窥镜下对鼻窦鼻息肉患者行手术治疗,对照组49例采用常规方法进行鼻窦鼻息肉进行手术,术后均随访1年。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治愈率有明显提高(P<0.05)。结论鼻内窥镜下鼻窦鼻息肉手术治疗具有良好的疗效。提高鼻内窥镜手术操作技术以及术后综合处理是提高鼻内窥镜手术疗效的两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白介素13(IL—13)在慢性鼻窦炎不伴鼻息肉(CRSsNP)和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CRSwNP)患者中的差异性表达。方法选取10例CRSsNP和20例CRSwN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鼻窦CT反映的病变范围评估患者病情,采用模拟视觉量表(VAS)评估慢性鼻窦炎轻重程度;术后采用PCR法分析IL-13在CRSsNP和CRSwNP组患者鼻黏膜及息肉中的差异性表达。结果 CRSwNP组鼻息肉组织IL-13 m RNA表达明显高于临近黏膜及CRSsNP黏膜组织;CRSsNP组和CRSwNP组鼻窦黏膜组织IL-13 m RNA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IL-13m RNA表达水平在CRSsNP和CRSwNP组患者鼻黏膜或息肉中存在差异;白介素13(IL—13)在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的病理过程中发挥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少儿内窥镜鼻窦手术13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少儿急性鼻窦炎的发病率较高 ,临床治疗的不彻底和不规范常使病程迁延为慢性鼻窦炎 ,部分病例可继发鼻息肉 ,保守治疗效果欠佳。随着内窥镜鼻窦手术 (endoscopicsinussurgery ,ESS)在技术上的日趋完善和设备的不断更新 ,使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临床治愈率越来越高。但以往的对象多局限于成人 ,少儿患者由于在生理、病理、解剖等方面的独特性 ,限制了ESS的开展。为了探讨ESS在少儿患者中的可行性 ,对 13例少儿鼻窦炎、鼻息肉患者的ESS治疗情况进行了回顾性分析。1 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 :1998年 5月~ 2 0…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鼻内镜手术治疗真菌性鼻窦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3年7月至2007年2月间,经病理学确诊的35例真菌性鼻窦炎经鼻内镜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35例患者术后症状消失,定期在门诊复查,清理,鼻腔及各鼻窦口开放良好。结论:鼻内镜手术治疗真菌性鼻窦炎创伤小、治愈率高、复发率低,是治疗该病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硝普钠复合异氟醚控制性降压用于鼻内窥镜手术的可行性、安全性.方法将Ⅱ型Ⅱ期-Ⅲ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病人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和全麻控制性降压组(B组),每组25例,两组病人均为ASAⅠ-Ⅱ级,控制性降压组采用气管内插管全麻下以硝普钠1ug/(kg.min)微量泵泵入及1.5~2%异氟醚持续吸入控制性降压,对照组采用局麻下手术.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输液量、手术时间、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输液量、手术时间、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硝普钠复合异氟醚控制性降压用于鼻内窥镜手术效果显著、安全可靠,无单用硝普钠降压的副作用,出血量减少,手术时间缩短.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硝普钠复合异氟醚控制性降压用于鼻内窥镜手术的可行性、安全性.方法将Ⅱ型Ⅱ期-Ⅲ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病人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和全麻控制性降压组(B组),每组25例,两组病人均为ASAⅠ-Ⅱ级,控制性降压组采用气管内插管全麻下以硝普钠1ug/(kg.min)微量泵泵入及1.5~2%异氟醚持续吸入控制性降压,对照组采用局麻下手术.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输液量、手术时间、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输液量、手术时间、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硝普钠复合异氟醚控制性降压用于鼻内窥镜手术效果显著、安全可靠,无单用硝普钠降压的副作用,出血量减少,手术时间缩短.  相似文献   

15.
目的:讨论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隔绝术的术前注意要点.方法:回顾2004年12月至2008年12月应用带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治疗DebakeyⅢ型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10例资料.结果:10例患者带膜支架腔内隔绝破口封堵均一次成功.结论:带膜支架腔内隔绝术适应于DebakeyⅢ型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应注意手术时机及胸腹主动脉部成角及内径影响带膜支架的置入.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内窥镜鼻窦手术后处理对手术疗效的影响,找到术后最佳处理方法,达到缩短术后恢复周期、减少复发的目的。方法:对248例鼻窦炎患者根据术后随访情况分为两组:定期随访组179例和非定期随访组69例。结果:在术后1年发现定期随访组治愈153例,好转16例,无效10例,有效率94.41%;未定期随访组治愈7例,好转11例,无效51例,有效率26.10%。两者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后按时用药、术后正确处理、定期合理鼻内窥镜换药、随访,是获得手术远期最佳疗效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手术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39例慢性硬膜下血肿病人的临床特点、神经影像学资料、手术方法和结果。结果 39例病人均采用颅骨钻孔冲洗并闭式引流术,其中7例术后血肿残腔较大注尿激酶冲洗,另有1例术后复发,行骨瓣开颅血肿清除、包膜切除术,均痊愈。结论 颅骨钻孔冲洗并闭式引流术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安全有效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手术治疗鼻中隔偏曲的疗效.方法:2005年3月至2006年10月我科应用鼻内窥镜行鼻中隔粘膜下切除术126例.结果:随访6月~1年,46例单纯性鼻中隔偏曲和16例伴有过敏性鼻炎的患者,治愈率为100%,合并鼻窦炎和鼻息肉的64例中,治愈率93.75%,好转率6.25%.结论:该手术方法是治疗鼻中隔偏曲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功能性鼻内镜手术围术期患者提供舒适护理,预防和避免并发症的发生,以保证治疗效果,提高治愈率.方法:本组采用经鼻内镜治疗鼻息肉、鼻窦炎220例,在围术期运用舒适护理理论,在护理过程更加注重病人的舒适感受和满意度,满足病人心理、生理、社会的多方面需求.结果:所有患者都康复出院,在随访期内未见并发症.结论:经鼻内镜手术治疗是一种较好的方法,对围术期病人进行舒适性的护理干预,可以促进术后康复,减少甚至杜绝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分析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介入栓塞治疗临床疗效、并发症及防范措施.方法:应用介入栓塞的方法对102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例进行治疗.结果:痊愈91例,好转7例(遗留不同程度肢体功能障碍),自动出院3例,死亡1例.术后门诊随访60例,入院造影随访10例,其中5例复发.随访时间6月~3年.随访期间无再出血病例.结论:介入栓塞手术是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