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生存还是毁灭——试论鲁滨逊的人类中心主义自然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滨逊的自然观本质上是一种人类中心主义的价值观,他对自然的认识经历了畏惧、抗争和征服三个阶段。鲁滨逊与自然的关系,其实也是整个人类文明与自然关系的缩影。他表现出的这种人类中心主义的自然观既有利于人类求得生存和发展的积极一面,也有可能导致人类毁灭的消极一面。鲁滨逊的这种自然观有着一定的历史根源。我们应辩证地看待鲁滨逊式的人类中心主义的自然观,用生态整体主义指导人类的生存发展。  相似文献   

2.
本文探讨了海明威自然观的双重性及其成因。在西方传统文化和基督教所蕴含的二元对立观念以及个人独特的游历经历影响下,他一方面热爱、赞美自然,对遭到破坏的自然予以同情和关注,表现出一种非人类中心主义的自然观;另一方面他又爱好通过血腥残杀动物体验快感,表现出渴望征服自然的人类中心主义态度。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在《18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从人的实践本质的对象性活动出发,将自然界既看作是人的实践的对象又看作是人的生存的基础,形成了生存基础和实践对象相统一的二重性自然观。这一自然观既克服了旧哲学之与人分离的自然观的缺陷,又匡正了当代绝对人类中心主义之盲目开发自然的偏颇。  相似文献   

4.
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问题上,以往人们都是以人类中心主义的价值观为指导的,在这种传统价值观的指导下,人类凭借自己的理性战胜自然,创造了当今发达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但就如世上所有事物都有其两面性一样,这种传统价值观在带领人类取得辉煌成就的同时也带来当今威胁人类基本生存的全球性生态危机。面对危机,走出传统人类中心主义已经成为当代人的唯一选择,由此便产生了现代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认为人是自然界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自然界是人生存的外部环境,人在一定的规律范围内利用自然,超出相应的规律,则会破坏自然,并导致自然对人类的报复。其思想与生态中心主义对自然的尊重有相一致的地方,但也有冲突的一面。  相似文献   

6.
长久以来,自然与女性被认为是人类中心主义和男权中心主义的附属物,在现代工业文明发展的进程中,为自然与女性发声也日益成为潮流。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就是将生态女性主义文学中生态女性主义思想挖掘出来,对当下自然生态环境、女性生存状况的反思及回答,并企图构建人与自然、男女双性和谐的关系社会。  相似文献   

7.
“自然”概念是柯林武德自然哲学的核心概念和逻辑基础.他认为,通过对自然的观念的研究,可以重建科学与哲学的融通关系.为了这一目的,他对历史上三种自然观,即希腊的有机自然观、文艺复兴的机械自然观和现代的进化自然观等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评述,并且指出自然的观念必将融入历史,最终走向历史的观念.这种将自然的观念纳入历史的视野,到自然观念的历史去研究自然的做法,不仅为其自然哲学注入了深刻的人文内涵,也为我们重新理解自然提供了方法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梁爽 《奇闻怪事》2007,(4):46-49
目前,人类在其生存伦理关系中,已从人和自然的平等相处渐渐滑向随心所欲的霸权地位,这就带来人对动物的任意屠戮和绞杀,造成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从理论层面和实践要求的角度出发,对深层生态学中的“生态中心主义”与伦理学中的“人类中心主义”进行比较分析,得出“生态中心主义”这种后物质主义价值观才是人类生存危机的救世主。因此,本文将后物质主义与生态化人生观联系起来进行探讨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深生态学诞生的必然性,阐述了深生态学的观点和宗旨,指出人与自然是融而为一的,而人类中心主义是完全违背自然和人类生活的,人类遭受的洪水、SARS和禽流感等惨痛“天灾”,说明改变人类中心主义的生态自然观是人类和谐持续发展的唯一途径。  相似文献   

10.
在《简.爱》中,罗彻斯特形象的塑造体现了作家的生态观:只有自然和人高度和谐,克服人类中心主义,人和人的关系才会变得纯洁美好。罗彻斯特幸福的失而复得、精神上的毁灭与新生是他从人类中心主义的失衡状态恢复到人和自然和谐状态的过程。罗彻斯特破坏了人和自然的和谐关系,因而他不得不承担责任,受到惩罚。最后他清醒地处理了人与自然的关系,获得了最原始的幸福。  相似文献   

11.
加拿大作家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的诗歌《一个拓荒者的渐趋疯狂》描写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作者通过对该诗的分析,试图展现阿特伍德的自然观和生态思想。阿特伍德在诗中对人类中心主义以及主客二分的观念进行了批判,她还指出,人类藐视自然的行为必将导致破坏性结果,自然最终会用自己的话语向人类提出抗议。  相似文献   

12.
人类中心主义是人作为类存在物对自身与他者关系的认识结果,是以人和地球为参照系认识和衡量对象的理论,是以人为中心的价值评判标准。海德格尔被认为是反“人类中心主义”的,其实他反对的是搬弄新名词的做法,反对人当成存在者的主体去任意支配和改变存在,以及虚无主义的思维方式。“非人类中心主义”对于人类抑制对自身的盲目自尊、对自身理性的盲目夸大,对自然的霸权主义式的野蛮掠夺有一定的作用,但人类现今生态环境和未来危机的主要根源在于人类目前的生存方式。  相似文献   

13.
"自然"概念是柯林武德自然哲学的核心概念和逻辑基础。他认为,通过对自然的观念的研究,可以重建科学与哲学的融通关系。为了这一目的,他对历史上三种自然观,即希腊的有机自然观、文艺复兴的机械自然观和现代的进化自然观等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评述,并且指出自然的观念必将融入历史,最终走向历史的观念。这种将自然的观念纳入历史的视野,到自然观念的历史去研究自然的做法,不仅为其自然哲学注入了深刻的人文内涵,也为我们重新理解自然提供了方法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认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自然界是人类有机和无机的身体.人的本质力量是吸入自然力量和能源外化于自然对象而显现的自然力与人力的重组优化复合力,形成了实践自由与审美自由的辩证互动性提升,构成了"人的实现了的自然主义和自然界的实现了的人道主义"互动规律;共产主义作为彻底的自然主义和彻底的人道主义的统一体是人的本质力量和客体自然的本质力量辩证融合的创造性的完美统一.这种人与自然的关系既不是极端自私的"人类中心主义",也不是消极无为地顺应自然的非人类中心主义,而是主体实践本体与客体实践本体辩证互动的螺旋上升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5.
罗而斯顿从生态学的角度重新审视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他抛弃了人类中心主义盲目的走向了自然中心主义,从而确立了自然价值论。本文作者试着去论述自然中心主义如何行的通,自然价值论在现实中何以可能。  相似文献   

16.
本文阐述了日本人的自然观与环境保护的紧密关联。日本人对待自然的态度倾向于忍从与融合,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为协调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在环境保护技术上精益求精,尽量避免以损害自然界生存的方式谋求发展。日本人在环保意识中所秉持的这种自然观对中国的环保事业亦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作为20世纪中国杰出文学家和思想家,沈从文始终立足于关爱全人类的思维高度,在关注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同时,也积极关注和思考着全人类所共同面临的种种问题.他以大胆而超前的意识突破了狭隘的"人类中心主义",在"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生态理念的烛照下,提出了自己独特的"神即自然"、"人与自然契合"、"爱有生一切"、"人与人关系的重造"等生态思想和生态观,表达出重建生态文明的理想与追求.  相似文献   

18.
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同自然生态环境的好恶紧密相连,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协调和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对于整个人类社会的前途与命运至关重要。"以人为本"作为一种价值取向,在人和自然的关系上,它强调对人的生存意义和价值的全面关怀,体现了公正的生态伦理意念,超越了"人类中心主义"的狭隘思想。构建"以人为本"的生态伦理正是人类走出生态危机、实现科学发展和和谐社会的需要。"以人为本"建构生态伦理要求人类尊重自然的权利、坚持可持续发展和公平公正,进而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9.
阐述人类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问题上的三种伦理观,指出了人类中心主义伦理观和自然中心主义伦理观的不足和缺陷;只有可持续发展伦理观追求人与自然、人与人关系的公平与和谐才是我们应该实践的环境伦理观。  相似文献   

20.
"我们"与"自然"的发展经历了这样的里程:1)"我们"与"自然"的浑然.在人与自然关系的处理上带有朴素的和谐性质,人与自然处于一种"感性的和谐"状态之中.隐含有"自然性的人类中心"思想.2)"我们"与"自然"的分裂.在人与自然关系的处理上带有改造、控制自然的性质,表现为"征服性的人类中心主义".3)"我们"与"自然"的和谐.这是一种"理性的和谐".在人与自然关系的处理上带有创新的和谐性质,追求一种"共荣性的人类中心"价值观念,在此达到主体与客体,人与自然的高度统一.这也是可持续发展理论所体现和追求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