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气候变化影响与适应:态势和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15年出版的《第三次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总结了第二次评估报告发布以来中国学者对气候变化影响与适应的最新研究结果.科学界对中国气候变化影响与适应研究的主要认识进展有:不同领域(农业、水资源、生态系统、冰冻圈、海岸带等)和区域已经显现出来气候变化影响的事实,总体判断弊大于利,特别是未来进一步增温将主要造成负面影响.影响评估的特点包括,气候变化对重点领域影响评估更加全面,重点领域对气候变化响应过程研究深入,评估方法与数据更加规范,辨识气候变化对不同领域和区域影响的利弊.本文分析了气候变化影响与适应研究差距.未来的研究将集中在降低气候变化影响认识的不确定性、提高定量化风险评估水平、增强气候变化影响与风险的综合交叉、趋利避害适应原则、有序适应机制、定量适应措施.  相似文献   

2.
2007年,我国外交部、国家发改委等部门成立"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编写委员会",组织有关专家进行深入研究,正式出版<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系统阐述我国对减缓气候变化的思路与对策的原则立场.  相似文献   

3.
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进程及其对我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业委员会(IPCC)发布的气候变化第四次评估报告显示,自工业革命以来,地球表面平均温度已上升0.74℃,到21世纪末还将上升1.1~6.4℃.  相似文献   

4.
全球气候变化的新认识--IPCC第三次气候变化评价报告概览   总被引:36,自引:0,他引:36  
孙成权  高峰  曲建升 《自然杂志》2002,24(2):114-122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 (IPCC)自 1 988年成立以来 ,已进行了三次气候变化的评价工作 .本文给出了第三次气候变化评价IPCC三个工作组织的报告的概述 .IPCC的第三次气候变化评价报告 ,对 2 0世纪的气候变化结果进行了全新的概括 ,并对 2 1世纪的气候变化趋势进行了预测 ,分析了全球变化对自然和人类社会系统的影响 ,最后提出了减缓气候变化的战略措施和建议 .  相似文献   

5.
正自1988年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成立以来,全球气候变化议题得到越来越多国家和地区的重视。2015年末,巴黎气候变化大会召开,由200多个缔约方达成的《巴黎协定》将成为2020年之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纲领。这一协定实现了全球气候治理由争论到行动的转变,被认为是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比肩的人类历史上应对气候变化的里程碑式的国际法律文本。  相似文献   

6.
《科学通报》2006,51(3):360-360
由科技部、中国气象局、中国科学院联合资助编写的《中国气候与环境演变》科学报告已经由科学出版社出版.这是我国第一部全面评估中国气候与环境演变基本科学事实、预估未来变化趋势、综合分析其社会经济影响、探寻适应与减缓对策的专著.该报告由中国气象局局长秦大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陈宜瑜、科技部副部长李学勇共同担任主编.该报告集中反映了地球科学、可持续发展以及环境外交等领域在气候与环境变化科学事实研究、影响分析以及适应与减缓对策研究方面的最新成果,并对南水北调、三峡工程、青藏铁路建设等重大工程建设与气候和…  相似文献   

7.
世界气象组织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联合建立的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2007年2月2日正式发布第四次气候变化评估报告,结果认为:自1750年以来,气候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总体呈增暖趋势。那么,这种增暖信号和幅度是否超过了地球气候本身变化固有的波动(噪音)呢?这还是一个在讨论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近期气候变化研究的一些最新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气候变化是当前国际上的热点问题之一,尤其是IPCC-AR4以来的全球气候及其影响如何变化更为引人瞩目.本文综述了近年在Science和Nature等国际杂志上刊登的涉及全球气候变化研究如辐射强迫、温室气体、气溶胶、海水和海平面、温度和降水、南北极地区等的最新研究成果和研究动态,对全球变化及其相关学科的研究以及即将发布的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正气候变化会通过多条直接和间接的路径对人群健康产生深远的影响~([1,2]).因此"柳叶刀健康与气候变化委员会"(以下简称柳叶刀委员会)认为,应对气候变化是21世纪改善全球健康的最大机遇~([1]).为了监测气候变化造成的健康影响,并追踪各国政府在《巴黎协定》下所承诺的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进展,柳叶刀委员会启动了一项名为"柳叶刀2030年倒计时:追踪健康与气候变化进展"项目(以下简称柳叶刀2030倒计时)的跨学科国际合作. 2019年度的《柳叶刀2030倒计时》报告呈现了来自全球35家顶尖学术机构和联合国机构的发现与共识~([3]).评估进展的指标涉及五大领域,包括气候变化影响、暴露程度和脆弱性;针对健康的适应措施、规划和恢复力;减缓措施及其健康协同效益;经济和融资;公众和政治参与.  相似文献   

10.
地球变暖带来的变化有目共睹,但大家更想知道,我们的地球将暖多久? 世界气象组织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1988年建立了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从1990年至今完成了3次气候变化评估报告。  相似文献   

11.
正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IPCC)的第六次评估(AR6)第一工作组报告《气候变化2021:自然科学基础》,在经过195个成员国政府代表参加的为期两周的线上会议评审后,于8月6日获得批准并于8月9日正式发布。本期专稿精心选编了两篇颇具代表性的解读文章,"炙热的未来"一文把视角拉近到我们的身边,用今年以来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热浪、洪水、野火佐证了AR6的结论;"60年气候变化的警告"则走进我们内心,探讨为什么"我们没有注意到和故意无视"那些气候变化迹象……  相似文献   

12.
2007年2月2日,联合国政府问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在经过4天的讨论后,发表了《第四次气候评估报告》梗概.这份长达20页的报告梗概综合了数千份研究成果,是迄今为止对全球变暖问题最权威的科学报告.专家们在报告梗概中指出,经过对全球大气平均温度、海洋平均温度、冰川和积雪融化的观测以及对全球海平面的测量等已证实,全球气候正在变暖.专家们预测说,从现在开始到2100年,全球平均气温的"最可能升高幅度"是1.8℃~40℃,海平面升高幅度是18 cm~59 cm,而造成这一趋势的原因"很可能"即至少有90%的可能是人类活动.  相似文献   

13.
在人类应对气候变化的史册中,2009年将是光彩夺目、至关重要的一页。2007年年底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确立了“巴厘岛路线图”,这是应对气候变化历史上的一座丰碑。依照“巴厘岛路线图”,2009年12月7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5次缔约方大会将在哥本哈根,就2012年后应对气候变化达成新协议。  相似文献   

14.
关毅 《自然杂志》2016,38(1):59-67
2015年年底,全世界的目光都汇聚在法国巴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近200个缔约方于12月12日在巴黎气候变化大会上一致通过《巴黎协定》,该协定 为2020年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作出了全面安排。应对气候变化、作出减排承诺、采取实际措施,牵涉到一个国家短时间内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速度,但发展是一个长期话题,经济、环境应相互牵手,协调、可持续发展。这是世界各国第一次共同承诺要控制排放,增强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在国际和国内两个层面共同采取措施应对气候变化。这一协定是多年努力的成果,达成协议表明各国已经找到通过全球合作应对气候变化的新方法。正如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所说,巴黎气候变化大会达成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巴黎协定》,将造福全人类及子孙后代。  相似文献   

15.
英国牛津大学资深教授、大气物理学家约翰·霍顿(John Houghton,下图)曾参与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用于平流层和中间层温度测量的空间探测器的建造,见证了英国阿普尔顿实验室和卢瑟福实验室的合并,并在1983年成为英国气象局气象办公室主任.1988年,当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成立时,作为IPCC科学评估主席的霍顿,撰写了IPCC最初的3份针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评估报告.  相似文献   

16.
正美国政府问责署(GAO)和美国国家医学院(NAM)联合发布了《医疗卫生领域的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n Health Care)报告。报告第一部分是NAM 2020年特别报告《医疗卫生领域的人工智能:希望、炒作、承诺和风险》的摘录;第二部分是GAO对医疗卫生领域人工智能的评估报告《医疗卫生领域的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在药物开发中的优势和挑战》。第一部分NAM特别报告《医疗卫生领域的人工智能:希望  相似文献   

17.
正全球气候变化正在深刻影响着人类生存和发展,是当今国际社会共同面临的重大挑战.2009年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未能达成预期目标,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多边进程曾遭受一定挫折.2010年,来自哥斯达黎加的克里蒂安娜·菲格雷斯女士(Christiana Figueres)接任《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执行秘书.此后5年里,她协助195个《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以及相关利益方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磋商,最终促成2015年12月在巴黎气候变化大会圆满达  相似文献   

18.
<正>世界经济论坛(WEF)于2021年11月发布《2021十大新兴技术》报告。2012年开始,WEF每年发布一份《十大新兴技术》报告。从2015年开始,WEF与《科学美国人》杂志展开合作,双方专家共同合作撰写报告。2021年的报告是该系列报告的第10份。该报告指出:创新能够帮助攻克社会挑战,尤其是气候变化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控制土壤风蚀及其产生的沙尘释放对京津地区大气环境的影响,中国政府于21世纪初实施了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通过植树种草、轮牧禁牧、土地利用优化等措施,丰富了区内生物多样性,提高了区内植被盖度,生态环境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基于野外调查、室内实验、遥感影像反演以及气象数据,本文采用《全国水土流失动态监测规划(2018~2022年)》和《区域水土流失动态监测技术规定(试行)》中指定的土壤风蚀模型,计算了京津风沙源治理以来典型年份、土地利用变化和气候变化共计3种情形下土壤风蚀,揭示了京津风沙源土壤风蚀模数和强度的时空格局及其演化规律,明确了土地利用变化、气候变化对京津风沙源土壤风蚀时空格局的影响,发现气候变化导致风蚀模数和面积的变率,与当年对应的变率相当,大于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此外,土地利用变化情形风蚀面积总体减少,尤其是2010~2015年间减小了4.10%,说明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效益评估以及优化布局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正>定量评估陆地生态系统的碳收支现状是实施区域碳汇管理、减缓气候变化行动计划的基础.因此,定量研究全球以及不同国别的陆地生态系统生产力及其在各种碳库或生态学过程中的利用与分配规律,评估陆地生态系统碳源/汇强度的空间格局和动态变化,不仅是生态系统与全球变化科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履行《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增强全球和国别温室气体管理的重大科技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