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46 毫秒
1.
发生于1939年9月至1942年初的长沙会战,是抗日战争时期在国民党正面战场展开的三次重大战役。这三次战役,特别是第三次长沙会战,沉重地打击了日本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鼓舞了中国人民抗战胜利的信心,提高了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阵营的地位和影响,在我国抗日战争史上写下了辉煌的一页。  相似文献   

2.
常德会战是发生在中国抗日战争战略相持阶段后期、中日双方投入较大兵力的一次大会战,是抗日战争正面战场诸战役中少有的、令世人为之瞩目的一次“惨胜”。常德会战的“惨胜”,充分体现了中国广大爱国官兵所具有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气节。值此世界各国隆重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回顾此次会战,既有重要的历史意义,更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长沙会战是抗日战争期间中国正面战场开展最成功、最受世界关注、所获评价最高的战役。它不仅处于中国抗战的关键点,而且也处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关键点;不仅改变了中国抗日战场的被动局面,开创了中国正面战场战役反击的先例,而且成功逆转了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盟军连遭失败的形势。会战中战区总指挥守土有责、与城共存亡的精神,将士英勇顽强、敢于牺牲的精神以及民众同仇敌忾、团结一心的精神,是对尚武好勇、自立自强、爱国爱种之湖湘精神的最好诠释和体现。  相似文献   

4.
1939年9月至1942年1月,中国第九战区军民经浴血苦战,粉碎了侵华日军“三犯湘北,直取长沙”的大规模军事进攻(即三次长沙会战),取得了自忻口战役、台儿庄战役以来正面战场上又一重大胜利。对于三次“湘北大捷”,历来史家臧否不一,尤其是鄂南人民在此期间的艰苦抗战于取得“大捷”有何作用,至今的有关抗战的著述中,不是一笔带过,就是语焉不详,这不能不是关于湘北会战研究中的缺憾,而且与鄂南在抗战中所处的战略地位也是极不相称的。出现这种状况,一是湘北会战的重大战事在湘北进行;二是会战期间中共领导  相似文献   

5.
鄂西大会战是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常正面战场上的一次较大规模的会战。被蒋介石称为斯大林格勒的石牌,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而成为决定会战胜败的关键。石牌战役的胜利在抗战历史上了重要的战略影响。文章系统的论证了石牌战役的战略部署及其战略影响,对石牌战役进行了中肯的历史评价。  相似文献   

6.
长沙会战是抗日战争期间中国正面战场开展得最成功、最受世界关注、所获评价最高的战役。它不仅处于中国抗战的关键点,而且也处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关键点;不仅改变了中国抗日战场的被动局面,开创了中国正面战场战役反击的先例,而且成功逆转了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盟军连遭失败的形势。会战中战区总指挥守土有责、与城共存亡的精神,将士英勇顽强、敢于牺牲的精神以及民众同仇敌忾、团结一心的精神,是对尚武好勇、自立自强、爱国爱种之湖湘精神的最好诠释和体现。  相似文献   

7.
台儿庄战役(也称台儿庄会战)是抗日战争初期中国军队在山东省南部与日本侵略军进行的一次较大规模的战役。这个战役的作战地区包括以台儿庄为重心的整个鲁南地区,所以也被称做鲁南会战。在这次战役中,中国第五战区的北线部队以优势兵力和旺盛的斗志将日军第五、第十师团的主力阻挡和包围在台儿庄及临沂地区,并给以重创。在  相似文献   

8.
反攻宜昌战役是抗战时期发生在鄂西地区的一次大规模战役。为策应第二次长沙会战,国民党第六战区军队于1941年9月至10月在鄂西发动了反攻宜昌战役。战前,中国军队进行了周密的计划和部署。战役爆发后,第33集团军、第20集团军分别在宜昌东北、东南方向南北夹击日军,长江上游江防军、第26集团军则在宜昌以西、以北地区进行主攻,几度攻入宜昌城内,困守城内的日军残部陷入绝境,但最终中国军队未能完全占领就被迫撤退。其原因有三:第六战区指挥存在失误;第六战区部队缺额严重,训练不足,装备落后;日军训练有素,装备精良,并依托坚固的工事进行顽抗。反攻宜昌战役是第二次长沙会战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抗战史上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9.
长沙会战是抗日战争各次大会战中打得最漂亮的会战.跟其他会战相比,有五个突出的闪光点:以中国守军的胜利而结束会战;以己方较少的牺牲而歼灭了大量敌军;指挥恰当,战略正确;上下团结,同仇敌忾;具有更加重要的国际意义.  相似文献   

10.
淞沪会战(又称“八一三”上海抗战),是抗日战争战略防御阶段,国民政府军与日本法西斯侵略军进行的一场规模空前的重大战役,是一场捍卫中华民族尊严的正义战争.这次会战从1937年8月13日至11月12日,历时三个月,中日双方共投入百余万精锐部队(其中,中方70多万人,日方约30万人),其战役规模之大、消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的抗日战争期间,作为国家战略大后方的藏族聚居区为这场民族解放战争做出了特殊贡献,新闻传播也成为抗战的一“个方面军”。文章试图从“藏族聚居区与中国抗战”“和藏族聚居区的抗战与新闻传播”两个层面,解析抗战时期“边区(”藏民族聚居区)抗战情势和新闻传播状况,并在中国抗日战争和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历史上的特殊位置。  相似文献   

12.
在伟大的反对日寇法西斯侵略、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抗日战争中,湖南人民积极宣传抗战、支援抗战、献身抗战、决策抗战,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八一三战争结束至太平洋战争爆发期间,上海两租界沦为“孤岛”。在特殊的政治、经济环境下,上海“孤岛”与大后方的贸易得以延续,并对当时的抗战经济及整个抗战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4.
抗日战争时期,在河南境内建立了冀鲁豫抗日根据地、豫皖苏抗日根据地、鄂豫皖抗日根据地。豫西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为抗日战争的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它的历史是值得人们深思的。  相似文献   

15.
邹韬奋先生在不同时期撰有《经历》、《抗战以来》、《患难余生记》等三部自传性质的作品,这些是现代知识分子自传中的代表性作品,并且充满了文学色彩。这三部作品以及其他相关性质的文章,构成了一个自传体系,完整而真实地反映了邹韬奋的成长历程。同时,关于作品版本问题的探讨也为传记研究提供了某些启示。  相似文献   

16.
根据史料记载和统计数据,从日军对中国图书的疯狂掠夺和中国图书损失的初步估算两个方面介绍了抗战时期中国图书事业的损失情况。  相似文献   

17.
抗战期间,新四军通过各种渠道开展对海外人士的统战工作,得到了华侨和国际友人在物资、道义、技术人才等方面的支持,这对于新四军克服各种困难,争取抗战的胜利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抗战时期,西北战略地位日显重要,为此,国民政府加大了西北建设力度,出现了近代西北开发的"黄金时代"。但在后期经历了由盛到衰的过程,这与其经济开发本质特征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9.
陕甘宁边区边币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陕甘宁边区边币发行过程的梳理,从一个侧面反映抗战期间陕甘宁边区经济工作曲折发展的历程,以期能够对陕甘宁边区时期中国共产党的经济工作取得一个较为正确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