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结合T10A钢胶木成型模具的具体工作条件、性能要求和失效形式,采用性能(硬度)测试和金相显微分析等研究手段,分析了T10A钢胶木成型模具失效的主要原因,在失效分析和试验研究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改进了T10A钢胶木成型模具的热处理工艺.研究结果表明,通过优化和改进模具的热处理工艺及其参数,有效地改善了胶木成型模具的使用性能,提高了模具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2.
H13模具钢的热加工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H13钢的锻造、预备热处理、淬火回火、表面热处理对其性能和模具寿命的影响.针对H13钢质量的差别及其具体使用情况,指出了每个工艺过程的较佳工艺参数.并介绍了H13钢表面处理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3.
45钢是我国目前用量较大的调质钢,通过研究45钢经调质和亚温淬火热处理后的硬度,冲击韧度和金相组织,来寻求合适的45钢热处理工艺.结果表明,45钢仅采用调质处理,不能满足高硬度高韧性的技术要求,采用亚温淬火热处理配合可解决上述问题,得到最优的综合力学性能,考虑经济性时可直接采用770℃淬火500℃回火的热处理工艺.在保证45钢强度和硬度的同时,要提高韧性的最理想的热处理工艺为840℃淬火550℃回火+770℃淬火500℃回火.  相似文献   

4.
针对GGr15钢拉伸模的热处理工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通过选择适当的模具材料,采用预测模具热处理变形的方法,结合必要的切割加工来有效地控制模具的形状和尺寸精度。同时,利用合适的化学热处理工艺及最终热处理工艺,改变模具的内部组织结构,从而改善模具的使用性能,提高模具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5.
孙明莲 《科技信息》2013,(15):139-139
钢的热处理工艺就是根据钢的热处理原理,将工件放在一定的介质中加热、保温和冷却,通过改变其表面的或内部的组织结构来控制其性能的方法。各种机器零件的形状和尺寸、性能要求和所用钢材是多种多样的,因此钢的热处理工艺方法也有许多种,这里只对常用的热处理工艺予以介绍。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柔性立管用高强钢开展不同的热处理工艺实验并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和EBSD技术等表征手段研究了多级热处理对柔性立管用高强钢显微组织、力学性能以及抗氢致开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对调质热处理而言,多级热处理能够显著细化组织,促使析出相细小弥散地分布于组织中并提高了组织中的晶界密度,从而使柔性立管用高强钢的强度升高.多级热处理大大提高了组织中氢陷阱的数量,减小了析出相的尺寸并改善了氢陷阱的分布状态,进而提高了实验钢的溶氢能力,从而在提高实验钢强度的同时明显改善了其抗氢致开裂性能.  相似文献   

7.
钢结硬质合金模具的热处理工艺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了钢结硬质合金的基本特点、钢结硬质合金模具的热处理工艺及应用,结合大量的试验数据及其对试验结果的分析,确定出了一般的模具热处理工艺。结果表明:对钢结硬质合金模具进行适当的锻造及热处理后,能够获得较好的性能,达到各类模具的使用性能要求,并能有效地提高模具的使用寿命,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效益。  相似文献   

8.
为获得加工工艺对高强度钢性能的影响,选取激光选区熔化(selective laser melting,SLM)和锻造工艺加工弹丸,通过镜像观测、准静态、SHPB和混凝土侵彻等研究手段,对比分析了三种SLM制造工艺以及锻造工艺对于15-5PH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SLM技术细化了15-5PH钢组织的晶粒,SLM成型的15-5PH钢力学性能有提升,其中SLM-B工艺的提升效果明显,SLM-B成型的15-5PH钢的准静态屈服强度相较于锻造工艺提升幅度达13.1%;其动态屈服强度相较于锻造工艺钢提高了9.0%;且SLM-B工艺对弹丸抗磨蚀性能最好.试验结果表明SLM工艺提高了15-5PH钢力学性能和抗磨蚀能力.  相似文献   

9.
用正交试验设计法选择出热处理工艺参数,考察了不同等温淬火温度和时间对60Si2MnA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并通过生产性试验考核,成功地将奥氏体-贝氏体复相组织应用到60Si2MnA钢制模具中,使用寿命提高了5倍,达到基体钢LD的水平。  相似文献   

10.
双相钢已广泛的应用于汽车工业领域,双相钢成型性能是进行工艺制定和模具制造的重要依据。本文以双相钢DP500方形盒件的拉深成型工艺过程为研究对象,基于数值分析,采用正交试验法综合考虑了压边力、板料厚度、摩擦系数和凸凹模间隙因素对拉深成型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压边力和摩擦条件均对双相钢的拉深性能有重要影响,盒形制件在凹凸模间隙为2.1mm,压边力为30 k N,摩擦系数为0.2,板料厚度为2 mm时获得最佳成形质量,研究结果可提供模具制造和成型控制的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11.
The microstructural evolution and consequent changes in strength and ductility of advanced NANOBAIN steel during prolonged isothermal heat-treatment stages were investigated. The microstructure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nanostructured bainite were not expected to be influenced by extending the heat-treatment time beyond the optimum value because of the autotempering phenomenon and high tempering resistance. However, experimental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microstructure was thermodynamically unstable and that prolonged austempering resulted in carbon depletion from high-carbon retained austenite and carbide precipitations. Therefore, austenite became thermally less stable and partially transformed into martensite during cooling to room temperature. Prolonged austempering did not lead to the typical tempering sequence of bainite, and the sizes of the microstructural constituents were independent of the extended heat-treatment times. This independence, in turn, resulted in almost constant ultimate tensile strength values. However, microstructural variations enhanced the yield strength and the hardness of the material at extended isothermal heat-treatment stages. Finally, although microstructural changes decreased the total elongation and impact toughness, considerable combinations of mechanical properties could still be achieved.  相似文献   

12.
Bi2223/Ag带材超导接头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化学法去除Bi2223/Ag带材末端的银皮,用Bi2223超导粉连接去银皮的带材,制成超导接头·然后把样品放入管式炉中进行热处理·用四引线法对接头样品进行临界电流测试:原始带材的临界电流Ic为40A,热处理后带材Ic为28A,接头处Ic为25A,这些表明已研制出超导接头·通过扫描电镜分析了接头处的断面结构,观察到接头微观结构与带材本身的微观结构有所不同,接头处的临界电流下降·对超导接头的应力、应变的力学性能测试表明,接头处力学性能要比母带材有所下降,延展性比较差·  相似文献   

13.
利用在真空加热炉内充入低压氩气的方法,对 D2钢进行加热和淬火处理,则 D2钢模具表面光洁度高,表面成分无变化,同时模具的变形量小,耐磨性有较大的提高。将这种真空热处理的 D2 钢制成的冷作模具应用于实际生产中,其使用寿命较之经盐浴加热处理的提高 33%。从而证明这是提高 D2 钢冷作模具的一种有效热处理工艺。  相似文献   

14.
7711超高强、超高韧、高均匀铝合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经不同的固溶和时效方案处理的7711铝合金的力学性能,并结合微观组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复合固溶(双级) 奇峰时效热处理新工艺比单级固溶的传统热处理方案好,可使铝合金获得最佳的综合性能,达到了合金的高均匀化,获得了超高强、超高韧的有效结合.铝合金新状态T79的抗张强度σb达778Mpa、屈服强度σ0 2达757Mpa、延伸率达11 0%.  相似文献   

15.
高炉渣含量与热处理制度对矿渣微晶玻璃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DTA、XRD和SEM等现代分析技术对CaO(MgO)-Al2O3-SiO2系矿渣微晶玻璃的核化晶化温度、物相组成和显微结构进行了分析,探讨了高炉渣引入量和热处理制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当高炉渣引入量为45%时,主晶相为硅灰石(CaSiO3)和透辉石(CaMg(SiO3)2),材料结构均匀致密,性能良好.本文适宜的热处理工艺参数为退火温度670 ℃;核化温度850 ℃,晶化温度970 ℃,各保温1 h.  相似文献   

16.
本文重点介绍整块磁铁的铸造工艺,该工艺工序简单,磁性能比锻造的有较大改善.对具体的铸造工艺、热处理工艺及冷加工对磁性能的影响等方面作了扼要介绍.  相似文献   

17.
陈实  罗吉荣  江海峰 《科技信息》2010,(35):I0047-I0048,I0051
以铸造铝合金ZL201为研究对象,系统研究了挤压铸造成形工艺条件下,挤压压力、浇注温度、模具温度等工艺参数对合金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ZL201的挤压铸造组织细密均匀,且随着挤压压力的增大,铸件的组织越加细密;结合实验结果,确定了ZL201合适的挤压工艺参数:浇注温度750℃、挤压压力60MPa、模具温度保持在250℃左右。在合适的工艺条件下,铸件的组织和性能良好,经过T4热处理后,铸件本体试样的抗拉强度和延伸率可以达到310MPa和9.27%。  相似文献   

18.
针对铸态镁合金性能,研究了等温等压热处理后其显微组织和硬度的变化情况,探讨了显微组织发生改变的原因。实验结果表明,半固态等温热处理后,溶解于基体中的第二相二次析出,成鱼骨状分布于基体表面;随着压力的增大,晶界溶解,二次析出的第二相形状发生变化,出现分离、球化和交联的现象,但球化的效果占明显优势;随着压力的增加,材料的硬度下降。  相似文献   

19.
以正交试验法研究高铬铸铁抛丸器叶片最佳热处理工艺参数,通过添加微量钒元素及纳米WC/TiC颗粒,改善高铬铸铁件的耐磨性并提高使用寿命,取得了初步的成效。试验结果发现:当淬火保温时间3 h、回火温度450 ℃、回火时间2 h、叶片硬度60 HRC时,耐磨性最好;微量钒元素和纳米WC/TiC颗粒的加入,可细化叶片微观组织,改变碳化物形貌,使叶片耐磨性提高30%。研究结果表明,优化热处理工艺和添加特殊成分可提高高铬叶片的耐磨性,提高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20.
通过不同成型工艺制备了 Zn Cr2 O4湿敏陶瓷 ,讨论了成型工艺对湿敏陶瓷显微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研究表明 ,不同成型方式得到的湿敏陶瓷湿阻特性和响应时间有明显的区别 ,因此我们可根据实际需要 ,选择合适的成型工艺 ,制备性能良好的湿敏陶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