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王兴文所著《简明中国科学技术通史》一书,是在已问世的三部巨著的基础上,承其精华、纠其错讹而成的一部有创见的中国科技史新著,该书纠正了日本学者与当前高校教材的重大失误,对于研究中国科技史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王兴文所著《简明中国科学技术通史》一书,是在已问世的三部巨著的基础上,承其精华、纠其错讹而成的一部有创见的中国科技史新著,该书纠正了日本学者与当前高校教材的重大失误,对于研究中国科技史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古代科学技术史是中国科技史研究的主流,近现代科技史则少人问津,近年来,中国近现代科技史研究顺应了国家和中科院的需求以及国际科技史研究的潮流,既有很高的学术价值,也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已成为中国科技史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4.
2011年8月初,中国科技史界同仁汇聚于祖国的夏都——青海省西宁市,第九届少数民族科技史国际会议、第八届全国青年科技史学术研讨会、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第八届理事会第五次会议在此举行  相似文献   

5.
第11届中国科技史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7年8月20~24日在广西南宁召开,一百多位从事中国科技史研究的中外知名专家、学者共同交流,探讨了中国各民族科学技术与文明,并对自主创新、技术转移与科学发展观展开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古代科学技术史是中国科技史研究的主流,近现代科技史则少人问津.近年来,中国近现代科技史研究顺应了国家和中科院的需求以及国际科技史研究的潮流,既有很高的学术价值,也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已成为中国科技史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7.
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担纲主编的《走进殿堂的中国古代科技史》于2009年10月由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这是将二十余位学者的重要讲稿整理而成,分为上、中、下3册,共44讲,珠玑闪耀,堪称30卷本《中国科学技术史》的精华版,是中国古代科技史研究新的里程碑.它具有以下特点:作者阵容强大,学术水平高;具有国际视野;史论结合;深入浅出,引人入胜,系统完整,气势恢宏.该书能让读者整体了解中国古代科技史,把握中国古代科技与文明的发展脉络及特点,是一套极佳的硕博士教材.  相似文献   

8.
中国各少数民族自古以来就和汉族一起创造了光辉灿烂的科学技术,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从3个方面论述了历史上少数民族的科技贡献,提出应加强保护少数民族科技和工艺成果,对某些已失传而有价值的科技成果进行复原,研究汉语或国际学术用语中所采用的少数民族语言成分。调研全国习用的生活、生产及食品中少数民族的创造性成果.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广西民族大学科技史学科有了长足的进步:取得了一批有特色的科研成果,一批中青年学者在国内科技史研究方面崭露头角;成为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少数民族科技史专业委员会挂靠单位,原来的科技史研究室扩展成为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2006年年底,“科技史与科技文明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南方工作站”也落户中心。仅2002年至2007年,我们就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研项目2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3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1项,国家文物局项目1项,国家民委项目1项,广西政府重大项目1项,中加合作、与英国剑桥合作项目各1项,广西自…  相似文献   

10.
2005年7月,第22届国际科学史大会将在北京召开,在此盛会即将召开之际,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所长、中国科技史学会理事长刘钝先生就中国科技史事业的发展脉络进行了简单的介绍,他将其分为四个发展阶段,并重点探讨了学科建设的国际化与再建制化的关系,另外,他还就近年来中国科技史界的主要工作进行了总结,他阐述了即将召开的国际大会在中国召开的特殊意义,介绍了会议的筹备工作、会议的主题及此次盛会可能引起公众与传媒关注的热点等问题,他认为此次北京大会将为中国科技史家特别是该领域的青年学子创造一个同国际同行交流的机会,并希望大家在会场能结识更多的同行与朋友,并能找到适合于自己的对话者与合作者,更重要的是,他希望能借这次大会的东风,全面提升中国科学技术史研究的水平。  相似文献   

11.
张瑞仙 《科技资讯》2010,(11):234-234
科技史教育在培养青少年的爱国主义精神和献身科学的敬业精神、帮助青少年正确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明确掌握科技的目的、增强科技兴国的意识等方面具有独特的功能。在对青少年的施教过程中加强科技史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2.
卷首语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06,12(3):I0001-I0001
中国科技史学会的领导和同仁建议本刊对我国著名的数学史家和科学史家杜石然先生访谈.我们拜托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吏研究所所长助理王扬宗研究员对杜先生进行了访问。王扬宗是杜先生的学生,访谈相当深入。杜先生回顾了他半个多世纪以来从事中国数学电和中国科学史研究的历程.总结了编撰《中国数学简史》、《中国科学技术史稿》等重要学术著作的经验并展望了中国科学技术史和中卷首语国数学史研究的前景。  相似文献   

13.
本刊的前身是1980年创刊的《中国科技史料》。在她进入25年这个成熟年龄之际,中国的科学史界觉得要给她起一个新的名字,于是决定本刊从今年第26卷起改用新的刊名:《中国科技史杂志》。本刊的改名,虽然是一件小事,但确实也反映了学术界的一种心态,那就是求变、求新、求全的心态。中国科学技术史搞了这么多年,是不是也该进入成年,开出新的气象?是不是在研究内容和问题上应该比以前范围更广,深度更深?  相似文献   

14.
走向世界的中国科学技术史事业--科技史学家访谈录之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7月,第22届国际科学史大会将在北京召开.在此盛会即将召开之际,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所长、中国科技史学会理事长刘钝先生就中国科技史事业的发展脉络进行了简单的介绍,他将其分为四个发展阶段,并重点探讨了学科建设的国际化与再建制化的关系.另外,他还就近年来中国科技史界的主要工作进行了总结.他阐述了即将召开的国际大会在中国召开的特殊意义,介绍了会议的筹备工作、会议的主题及此次盛会可能引起公众与传媒关注的热点等问题.他认为此次北京大会将为中国科技史家特别是该领域的青年学子创造一个同国际同行交流的机会,并希望大家在会场能结识更多的同行与朋友,并能找到适合于自己的对话者与合作者.更重要的是,他希望能借这次大会的东风,全面提升中国科学技术史研究的水平.  相似文献   

15.
首届全国科技史教学研讨会纪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由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北京大学哲学系主办,北京大学出版社、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协办的“首届全国科技史教学研讨会”,2006年8月21-22日在北京邮电疗养院召开。会议正式代表60人,列席代表15人,代表来自35个高校和研究机构。  相似文献   

16.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09,15(3):F0003-F0003
少数民族科技史是科技史专业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中国科技史学会为此设立了少数民族科技史专业委员会。广西民族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将少数民族科技史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已经20年了,与内蒙古师范大学的科学史系形成一南一北两个主要基地。20年前(1988年)李迪先生发起的中国少数民族科技史研究会的成立大会就是在广西民族大学召开的。  相似文献   

17.
早上好,刚才王扬宗先生讲的帮了我很大忙,很多内容本来在我的稿子里也要讲,我在这里就不重复了。我今天讲的主要是根据我最近写的关于中国近现代科学技术史的一篇文章,已在9月份的《爱西斯》(Isis)上发表[1],这里加上一些修改补充。另外,今天很高兴与这么多的朋友、老同学和老师们一起庆祝自然科学史所成立50周年,所以也想在这里做一些个人的回顾。我是1982年进入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的,师从许良英老师等研究物理学思想史。图1是当年我们在许老师家举办讨论班的情景。图1许良英老师家的科学史讨论班(从左到右:许良英,仲维光,王作跃,陈恒六,…  相似文献   

18.
“文革”期间,一次偶然的机会,陆敬严看到了中国机械史奠基人刘仙洲先生编写的《中国机械工程发明史(第一编)》一书,引起了浓厚的兴趣,从此开始走向中国机械史研究之路.后来又涉及中国古代战争器械研究,悬棺研究.编撰了《中国科学技术史》(机械卷)、《中国机械史》、《中国古代兵器》等重要著作.从1982年起,陆敬严先生还从事复原...  相似文献   

19.
李春才 《科技馆》2005,(3):I0003-I0003
2005年7月26日,由德国马普学会科学史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中国科技馆共同主办的《爱因斯坦——宇宙大匠》专题展览在中国科技馆开幕。中国科学院常务副院长、中国科协副主席白春礼院士,德国驻华大使史丹泽先生,瑞士驻华大使马提内利先生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出席开幕式的还有中国科协书记处书记程东红,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所长、中国科技史学会理事长刘钝,德国马普学会科学史研究所所长雷恩,中国科技馆馆长王渝生,郑州市副市长龚立群,洛娃集团董事长胡克勤。  相似文献   

20.
值此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建所50周年之际,回顾科学技术史学科建设的历史,总结经验,推进科学技术史学科建设与发展,意义重大。作为我国科技史研究的龙头单位,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50年来在我国的科学技术史研究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高等院校的科技史研究起到了积极的带动作用,特别是对我们内蒙古师范大学的科技史研究给予了极大的支持与帮助。早在上世纪50年代李迪先生研究科技史之初,就得到过李钱二老及严敦杰先生等老一辈科学史家的多方指点。近20多年来,内蒙古师范大学的科学史学科建设得到了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和国内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