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权 《厦门科技》2011,(3):47-50
"钱老之问"与创新人才培养"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就是著名的"钱学森之问"。这是钱学森老人生前在病榻上曾多次向前来探望其病情的温总理提出的一个问题。早在2005年,钱老就曾向温总理进言:"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  相似文献   

2.
著名物理学家钱学森生前曾在不同场合提出了同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2005年,他对前来看望自己的温家宝总理发出这样的感慨“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  相似文献   

3.
 钱学森生前在各种场合不止一次提到: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个问题,钱学森自己其实是有答案的。2005年7月30日,钱学森曾向温家宝总理进言:“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这是很大的问题。”那么什么样的办学模式能够培养出杰出人才来?20世纪30年代,钱学森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所接受的教育,就是这样一种模式:“在这里,你必须想别人没有想到的东西,说别人没有说过的话。”这种模式说到底就是创新。  相似文献   

4.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钱学森之问在拷问中国大学教育.仔细阅读公开发表的几篇钱学森生前谈话,他对这个问题有自己的思考.  相似文献   

5.
正2012与2013年,第四届和第五届"中国智慧思维学术研讨会"以激发教育发展活力、提高创新人才培养水平、坚持智慧学校创建以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主题而召开,教育界人士屡度聚首,试图为破解"钱学森之问"作出新尝试。"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1]2005年,钱学森在病榻上对总理的坦  相似文献   

6.
1 背景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钱学森之问一直是社会尤其是教育界的关注热点,这位毕业于加州理工学院的巨人,将他一生的聪明才智都奉献给了祖国,却没能看到中国有一所像加州理工学院那样的大学.  相似文献   

7.
著名的"钱学森之问"引发广大教育工作者对杰出人才培养途径的反思。导师制证明是杰出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而培养杰出人才应当是一流大学的追求。针对目前我国高校实施导师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提升质量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随着政府所开展的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改革和钱学森的"最后一问"(中国教育为什么"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这是很大的问题")的令政府和世人震惊,中国教育改革的话题持续发热。本文将从历史和逻辑的维度分析教育和教育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相似文献   

9.
钱学森院士在新世纪初,向温家宝总理提出的尖锐之问,击中了我国现有教育科研体制的软肋.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的卓越成就举世瞩目,中国的崛起已经为民族伟大复兴吹响了号角.我国的体育事业成就辉煌,涌现出一批又一批举世公认的杰出人才.但是我国教育事业和科技事业却不尽人意,始终未能培养出举世公认的杰出人才.钱学森、李四光、吴文俊、彭恒武、邓稼先等杰出人才都是美国和西欧发达国家培养出来的,而李政道、杨振宁、高锟等诺贝尔奖获得者都是在国外做出辉煌成就的.  相似文献   

10.
科技界声音     
《科技导报(北京)》2009,27(21):10-10
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这是很大的问题。而且,教育要把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结合起来,处理好科学和艺术的关系,就能够创新,中国人就一定能赛过外国人。  相似文献   

11.
陈铁 《科技信息》2011,(20):I0062-I0062,I0063
相信许多人至今仍还记得著名的"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也是我这么多年来一直思考的问题,本论文也正是基于这一思考而产生。本论文首先探讨了创新型大学的基本内涵,然后从时代背景出发,对我国现阶段大学在创新方面所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梳理,最后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大学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橄瑾 《创新科技》2011,(8):42-43
<正>"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为什么像伽利略、托里拆利、斯蒂文、牛顿这样的伟大人物都是欧洲人,而不是中国人呢?"这就是著名的"钱学森之问"和"李约瑟难题"。其实,无数的学者也提出过相同的质疑。很多研究表明,中国人的智力水平居世界前列,然而,为什么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发明几乎被欧美人所包揽?中国  相似文献   

13.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钱学森之问在拷问中国大学教育。仔细阅读公开发表的几篇钱学森生前谈话,他对这个问题有自己的思考。钱学森曾对工作人员反复说:“今天,党和国家都很重视科技创新问题,投了不少钱搞‘创新工程’、‘创新计划’等等,这是必要的。但我觉得更重要的是要具有创新思想的人才。”“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培养创新型人才,实行创新性教育,建设创新型学校。”一般概念下的创新指技术创新,还应包括制度创新、文化创新等更重要的内容;创新也不应该是少数发明家、杰出人物所独有的能力,它还包括全体劳动者、建设者的创造性劳动。《形势与政策》课程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当前经济与社会发展提供进行制度创新、文化创新及创造性劳动的人才,  相似文献   

14.
<正>"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钱学森这么一问,点破了我们长期的隐痛,令许多爱国者汗颜和无语,我们的教育怎么了?我们的人民聪明智慧,我们的民族勤劳勇敢,然而,我们在近现代的科学发现上却落  相似文献   

15.
面对"钱学森之问",文章提出基于培养"杰出人才"的几点思考:教育应重视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快速学习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贡献精神,学校应根据学生的长处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校的教育资源。  相似文献   

16.
正"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这是著名的钱学森之问,有人说,这是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一道艰深命题。2006年,中国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3年后,"钱学森之问"在社会上引起了人们的关注,社会广泛讨论了这个问题。2015年,"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被正式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科技创新不但成为全社会价值共识,更上升为国家意志。如今,社会各界仍就继续对"钱学森之问"发表各种见解,这些观点中总离不开"教育"二字。不少人认为,基础教育看分数不看能力,高考指挥棒把教育带向"应试",高校重论文不重教学,产学研结合缺少融合平台。  相似文献   

17.
钱老去世以后,许多人问我们:钱老有什么遗言?并希望我们这些身边工作人员写一篇"钱学森在最后的日子"的文稿。我们已告诉大家,钱老去世时很平静安详,他没有什么最后的遗言。因为在钱老去世前的一段日子,他说话已经很困难了。我们可以向大家提供的,是钱老最后一次向我们作的系统谈话的一份整理稿:钱老谈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问题。那是于2005年3月29日下午在301医院谈的。后来钱老又多次谈到这个问题,包括在一些中央领导同志看望他时的谈话。那都是断断续续的,没有这一次系统而又全面。今天,我们把这份在保险柜里存放了好几年的谈话整理稿发表出来,也算是对广大读者,对所有敬仰、爱戴钱老的人的一个交代。  相似文献   

18.
程士杰 《科技资讯》2010,(32):193-193
"中国的教育为什么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这是著名科学家钱学森临终前最后一个问题,"杰出的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学校教育,小学教育是学校教育一个重要阶段,小学数学是小学教育一个重要学科。有创新精神的人是杰出人才的重要标志,小学数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一个重要途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任务。  相似文献   

19.
姜永学 《科技信息》2011,(25):208-208
科学巨匠,世界伟人钱学森,离开我们已两年有余。然而,让他难以释怀的培养创新人才的世纪之问,言犹在耳。这已成国人挥之不去,不能回避,须用事实回答问题。前些时候有科学家、专家、大学校长等回答了钱老的世纪之问。高屋建瓴,各有千秋。笔者这里想说的是,除此之外,还应从钱老在青少年这个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的社会环境和时代背景以及所铸就的思  相似文献   

20.
钱学森传略     
钱学森同志获得“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的消息和他在授奖仪式上的讲话见报后,广大读者反响热烈,纷纷来函、来电对钱老表示敬慕;同时,为了更好地向这位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的楷模学习,迫切要求了解钱老的生平、思想以及他的学术成就和他在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建立的功勋。为此,我们特将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现代科学家传记》中“钱学森”一章摘要刊载于此,以满足读者的希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