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果树生物量的间接测量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番石榴树为例,通过直接方法和虚拟果树技术相结合,探索地面果树生物量间接测量的方法.对果树的叶子和枝干编号后,利用3D数字化仪,采集果树在田间生长状态下的空间结构坐标,利用VC 并调用OpenGL 3D图形库,建立虚拟果树模型和虚拟环境,实现果树的树叶可视化、树枝可视化;用直接方法对果树的叶长、叶面积、叶干重、枝长、枝直径、枝干重等参数进行测量和统计;融合真果树生物量相关的参数到虚拟果树,进行分层截取,获取不同高度截面上果树的累积面积、投影面积、累积生物量等信息并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直接测量与虚拟果树切割得到的面积-干重回归方程近似同一公式:Y=0.01X,R2均在0.988 6以上.直接测量的叶面积-叶干重线性回归R2大于0.946 5;枝干D2H-枝干干重Bb回归的R2为0.974 7;叶干重-枝干重线性回归的R2为0.8941.  相似文献   

2.
云南不同茶树品种(系)叶性状及变异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性状研究是探讨不同类群植物的适应策略和机理提供快捷简便的方法,是提供有关植物生长和适应环境的重要信息,但关于茶树叶性状的研究却鲜有报道。以云南30种茶树品种(系)为研究对象,对其叶面积(AR)、叶鲜重(FW)、叶干重(DW)、叶厚度(TH)、叶绿素含量(CClC)、叶缘锯齿数、侧脉数、叶长(LL)、叶宽(WD)等进行测量,得到不同茶树的比叶面积(SLA)、叶干物质含量(DMC)等叶性状指标。研究结果如下:(1)各因子变化范围:AR(8.58-48.72cm2)、FW(0.233-1.656g)、DW(0.090-0.605g)、CClC(60.89-163.49CCI)、TH(0.17-0.34mm)、SLA(60.69-133.06cm2.g-1)、DMC(0.350-0.557g.g-1),其中云南茶树叶片叶绿素含量平均110.81CCI,最高值高达163.49CCI,极显著高于其他地区植物;(2) 叶性状因子相关性结果表明: SLA与DMC之间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SLA与TH、DW、CClC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AR与LL、FW、DW、WD、CClC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FW、DW两个因子与AR、LL、WD、TH均为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TH与CClC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3) 基于叶面积仪测量法将云南30种茶树划分为大、中、小叶种,这与此前分类有所出入;(4) 30种茶树品种(系)的叶性状变异范围为9.26-40.27%,排序为FW> 枯落叶干重>DW>AR> LL >CClC>MX WD>AV WD> SLA>TH>DMC,云南30种茶树叶性状较其他地区相比整体变异性较小,大部分为低变异系数(9.26-40.27%),其中SLA和DMC变异系数分别为16.18%和9.26%。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植物叶功能性状特征,以了解植物生存的适应性策略。【方法】以松山地区油松天然林及人工林为对象,通过测定不同叶龄油松的比叶面积(SLA)、叶干物质含量(LDMC)、叶氮量(LNC)、叶磷量(LPC)及氮磷比(m(N):m(P),缩写为N/P),得到不同坡向上不同径级油松异龄叶的功能性状特征。【结果】①在天然林和人工林内,不同坡向油松的SLA、LDMC差异均显著(P<0.05),SLA在阴坡较高,而LDMC在阳坡较高。②SLA与LDMC呈显著负相关(P<0.01,其中当年生叶相关系数r=-0.86,往年生叶r=-0.84); LPC与m(N):m(P)呈现显著负相关(P<0.01, 当年生叶r=-0.47,往年生叶r=-0.70); LNC与m(N):m(P)呈显著正相关(当年生叶P<0.05,r=0.23; 往年生叶P<0.01,r=0.45)。③不同发育阶段中,小径级油松的SLA显著高于中、大径级(P<0.05),LDMC趋势则相反,且大径级的LDMC最大。④各径级中当年生叶的LNC和m(N):m(P)均低于往年生叶相应值,但其LPC均比往年生叶的高。【结论】坡向显著影响油松叶对资源和能量的分配策略,阴坡叶的比叶面积性状特征明显,而阳坡叶注重叶干物质含量的积累; 松山地区油松营养限制类型为氮限制,且新叶生长更易受氮限制。异龄叶在不同坡向和各个发育阶段的叶功能性状,表明该地区油松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环境的不利影响而采取了适应性权衡对策。  相似文献   

4.
杉木叶量叶面积与边材面积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杉木31株不同年龄、胸径的边材输导横截面积与叶面积及叶量与杉木胸径和叶面积及叶量间回归分析比较,得出了边材输导面积是叶面积和叶量更适合的估计者结论。求算出了用胸高直径处边材输导横截面积(S_(1·3))估测叶面积和叶量两个有用的方程:y叶量=0.1279 0.0591S_(1·3);y叶面积=0.6796 0.3574S_(1·3)。  相似文献   

5.
不同光强与水分条件对海州常山幼苗形态与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阔叶小灌木海州常山(Clerodendrum trichotomum)为材料,比较了其幼苗的形态、生物量分配及生长对不同光照处理(全光照、20%光照和5%光照)和土壤水分(田间持水量的75%~100%、50%~75%、25%~50%)的响应。结果表明:(1)海州常山幼苗的大部分表型特征主要受光照的影响,土壤水分对其影响较小;(2)株高、茎粗、根生物量比随着光强度的增强而增加,相对生长速率和净同化速率极显著增加;茎生物量比、叶生物量比、平均叶面积比和比叶面积则随光强的增加而减小;(3)20%光照处理下,海州常山幼苗通过大幅度提高平均叶面积比以适应中度遮阴;而5%光强时,3种水分条件下幼苗平均的相对生长速率分别只有全光照与20%光照处理的8.2%和11.4%,表明深度遮阴会严重影响海州常山的生长。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华南地区外来入侵种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 H.B.Kunth和它的本地同属种假泽兰Mikaniacordata(Burm.f.)B.L.Robinson的叶构建特性因子构建成本(Construction Cost,CC)、叶N含量以及叶面积干质量(Specific leaf area,SLA)。两个种的叶性因子表现出以下的形式:本地种假泽兰的构建成本(CC)和单位叶面积的氮含量比外来种薇甘菊更高,比叶面(SLA)以及单位干质量的叶氮含量显著低于后者。无疑,低CC显示其低能耗及高资源利用率,这也可能是其快速生长并广泛传播的主要机理,因此,植物叶构建成本也可能是评价其入侵潜力的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7.
应用Li-cor 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系统以及常规方法测定了海南岛热带山地雨林演替早期6个先锋树种与8个非先锋树种叶片的生理特征.结果表明:先锋树种的单位面积最大净光合速率、单位干重最大光合速率和单位干重暗呼吸速率显著大于非先锋树种的(P<0.05);先锋树种的比叶面积、叶片氮含量和单位面积暗呼吸速率与非先锋树种差异不显著(P>0.05).先锋树种、非先锋树种的叶片氮含量和叶片磷含量均与比叶面积显著相关,但先锋树种的斜率低于非先锋树种.先锋树种的单位面积最大光合速率、单位干重最大光合速率均与比叶面积显著正相关;而非先锋树种的单位面积最大光合速率与比叶面积显著负相关,单位干重最大光合速率均与比叶面积显著正相关.叶片光合功能特征与结构特征关系的不同可能是先锋树种与非先锋树种形成不同特征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骨髓单核细胞诱导分化形成的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酯酶(TRAP)阳性多核巨细胞计数, 研究了木豆叶水提物对1,25-二羟基维生素D3诱导兔骨髓单核细胞分化形成破骨细胞样细胞的影响.通过破骨细胞样细胞与骨片共培养的方法,用显微摄影结合计算机图像分析测定骨吸收造成的陷窝数目及表面积,研究了其对破骨细胞样细胞骨吸收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0.01~100 mg/L质量浓度内, 木豆叶水提物能够剂量依赖性地抑制破骨细胞样细胞的形成(P<0.05),同时也明显抑制破骨细胞样细胞的骨吸收活性(P<0.05),具体表现在, 与对照组比较,其骨吸收陷窝数目和表面积明显减少,但没有呈现出质量浓度依赖性, 木豆叶水提物对破骨细胞样细胞骨吸收指数的影响的结果给予了进一步的证实. 这提示木豆叶水提物对骨质疏松症患者可能有一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 揭示湿地松人工林针叶功能性状间的关系,探讨针叶功能性状对磷添加的响应及对环境养分的适应策略。方法 以12年生湿地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设置3个磷元素梯度(P1为25 kg/hm2, P2为50 kg/hm2, P3为100 kg/hm2)和不施磷为对照(CK)共4个处理,分析不同处理下叶长、叶面积和比叶面积等9个形态指标与针叶全氮、全磷和有机碳等养分含量的变化,探讨针叶形态指标与养分含量的相关性。结果①各处理下湿地松针叶各功能性状的变异系数为6.62%~19.77%,其中叶鞘长和比叶面积的变异系数大,均高于19%,有机碳含量变异系数最小,仅为6.61%。②与CK相比,随着施磷浓度的增加,除针叶干物质含量显著降低外(P<0.05),针叶叶面积、比叶面积及养分含量等指标均上升。③湿地松针叶的叶面积和比叶面积与全钾和全磷间存在显著正相关(P<0.05),相关系数达0.597以上,而针叶干物质含量与全磷、全钾和有机碳含量间表现出显著负相关(P<0.05),相关系数分别为-0.840、-0.639和-0.530。结论①湿地松针叶功能性状均属较弱变异,在特定环境中湿地松针叶功能性状具有较强的内稳性;②磷添加可以影响湿地松针叶的形态特征和养分储量,高浓度磷添加(P3)的效果最明显。③湿地松针叶形态建成与其养分含量相关,养分含量高促进针叶生长代谢、叶面积增加,同时加快干物质含量向其他器官转运,使针叶干物质含量减少。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了短叶金边虎尾兰近轴面、远轴面叶的光合和叶绿素荧光特性,通过测定供试植物叶片的形态特征、叶绿素含量、光合作用日变化、光响应曲线和叶绿素荧光参数,并对测定结果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供试的短叶金边虎尾兰叶面积大和比叶面积高,同时它的Chla/b值小于3,LSP和LCP均比较低,说明短叶金边虎尾兰利用弱光能力强,具有很强的耐荫性.另外它的近轴面、远轴面叶可以同时进行光合作用,而且光合能力差异不大,近轴面稍强于远轴面.因此,在生产上应注意光强的管理,在中午和夏季进行适当遮荫,以确保品质;在园林配置时应避免种在全光照的地方,可以配置在疏林中或林缘边.相关分析表明短叶金边虎尾兰的Pn与Ci极显著负相关,与PAR呈显著正相关;Tr与Gs、PAR呈极显著相关;VpdL与PAR呈显著正相关;其它参数间不相关.  相似文献   

11.
蔷薇亚科植物叶表皮微形态特征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光学显微镜下,对蔷薇亚科8属17种植物的叶表皮微形态特征进行了观察和研究,结果表明:所研究的蔷薇亚科植物可划分为3种气孔器类型,即无规则型、放射状细胞型和无规则四细胞型;叶表皮的气孔器一般分布在下表皮,而在菊叶委陵菜(potentilla tanacetifolia)中发现其上表皮也存在气孔器;气孔器类型和气孔指数的特点表明,叶表皮微形态特征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该亚科一些属种之间的演化关系.综合叶表皮、气孔器类型和气孔器指数等特征,认为具无规则气孔器的鸡麻(Rhodotypos)、重瓣棣棠(Kerria japonica)和山楂叶悬钩子(Rubus crataegifolius)等属于较为原始的类群,而具放射状细胞型气孔器的地榆属于较为进化的类群.  相似文献   

12.
通过研究地榆成熟叶片表皮结构,为地榆的鉴定提供了可靠依据。根据相关性的分析发现气孔仅在下表皮且随机分布,保卫细胞半月形,上表皮的表皮细胞长度、宽度、周长和面积的数值均较下表皮大,上表皮细胞长宽比为1.76±0.62,下表皮细胞长宽比为1.92±0.48。相关性分析表明:保卫细胞宽度与保卫细胞面积呈显著负相关(r=-0.724,P0.05),保卫细胞宽度与表皮细胞周长呈显著负相关(r=-0.723,P0.05),保卫细胞面积与表皮细胞周长呈极显著正相关(r=0.999,P0.01)。根据以上结果可得出:叶表皮细胞形状、气孔指数、气孔大小、相关性等特征可以作为地榆分类鉴定的依据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提拔(Tiber)、索尔邦(Sorbonne)、西伯利亚(Siberia)是云南地区东方百合切花的3个主要栽培品种.本研究通过比较其在0.05%、0.10%、0.15%和0.20%NaCl质量分数下的形态、生理和开花的响应差异,以确定其中耐盐胁迫的品种.结果表明,NaCl处理抑制了3个品种东方百合基径、株高、叶面积、茎干重、叶干重、开花数、花苞基径、花苞长度、叶绿素含量;增加了类胡萝卜素、丙二醛和脯氨酸含量. 3个品种在0.20%NaCl处理下均不能存活. 0.15%NaCl质量分数为本研究中最大的耐盐胁迫浓度. 0.15%NaCl质量分数下,3个品种中Tiber的株高、叶面积、茎干重、叶干重、叶绿素a、开花数减少最小;丙二醛增加最少;类胡萝卜素含量和游离脯氨酸含量增加最多.使用隶属函数法评价得出3个百合品种耐盐性从强到弱为TiberSorbonneSiberia.  相似文献   

14.
巨尾桉叶挥发性成分的提取及成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巨尾桉叶中提取挥发油中的油相成分,用乙醚作为溶剂从蒸馏残液中萃取挥发油的水溶性物质,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法分析二者的化学成分并进行比较.巨尾桉叶挥发油油相成分的得油率为0.67%(W/W,以干重计),确认了32种成分,占油相部分总量的97.65%.主要成分为1,8-桉叶油素(39.70%),其后依次是α-蒎烯(22.03%)、α-松油醇(11.76%)、龙脑(5.78%)和乙酸松油酯(4.60%)等;水溶性成分的得油率为0.87%(W/W,以干重计),确认了32种成分,占水溶性部分总量的87.14%,异戊酸(15.03%)、1,8-桉叶油素(10.75%)、α-松油醇(9.85%)是水溶部分的主要成分.  相似文献   

15.
三种有机酸对镉胁迫下油菜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盆栽实验研究了低分子量有机酸(酒石酸、柠檬酸、草酸)对镉胁迫下油菜(BrassicaChinensisL.)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低浓度(0-0.5mmol.kg-1)酒石酸、柠檬酸、草酸能够使Cd胁迫下的油菜植株干重显著增加、叶绿素含量较0有机酸组分别增加65.3%(P<0.05)、62.9%(P<0.05)和43.8%(P<0.05);叶细胞膜透性及MDA含量降低;油菜抗氧化酶(SOD、POD、CAT)的活性升高.随着有机酸浓度的增加(0.5-1mmol.kg-1),酒石酸缓解作用持续增强,叶细胞膜透性及MDA含量较0有机酸组分别降低66.9%(P>0.05)和18.5%(P>0.05),接近CK组水平;而柠檬酸、草酸的缓解作用却有所降低.三种有机酸对Cd胁迫的缓解顺序为:酒石酸>柠檬酸>草酸.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讨在自然条件下重要生理生态因子,如光照强度、温度、相对湿度、叶结构(SLW,单位叶面积干重;SLA,单位叶面积率)等对四川大头茶净光合作用(Pn)的影响,本文采用改良半叶法测定四川大头茶净光合作用日变化和年变化,并结合遮阴实验详细研究了生理生态因子与Pn的关系.本文研究结果可为营造和管理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亚热带常绿针阔混交林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实验结果表明:春、夏、秋三季晴天,Pn日变化呈双峰曲线型.即上午和下午各出现一次Pn高峰,峰谷则是Pn的中午降低现象.而冬季晴天Pn呈单峰曲线型,高峰出现在14点左右.5至11月Pn日均值为9.00mgdm~(-2)h~(-1).所测最高Pn值(23.44mgdm~(-2)h~(-1))出现在8月底.一定程度上,Pn的年变化曲线与温度年变化曲线相似,可以明显地区分为三部份:第一部份为1月到5月,Pn随着温度的逐步上升相应增高;5月到10月为第二部份,此期间,Pn波动较大.5月初Pn较 低,可能是新叶角质层未完全发育成熟,因而比成熟叶对温度更为敏感的缘故.7月中旬Pn低则是连续较高温度结果;第三部份从10月到12月,Pn随着温度的下降而降低.Pn季节变化显著,与植物生长、发育密切相关.除秋季外,春、夏、冬三季的Pn值与当年生枝条的伸长速率呈正相关.秋季植物的开花极大地减慢了枝条的伸长.生理生态因子与  相似文献   

17.
树高的水力限制假说认为树木顶端的叶片受到水分胁迫后气孔导度降低,从而减少了碳积累,并限制了顶端生长和树木高生长.然而有实验表明美国黄松(Pinus ponderosa)叶片内非结构性移动碳化合物(NSC)并没有随着高度的增加而降低.为了解阔叶树种中NSC是否表现出同样的规律,以及结合NSC、叶片形态特征和水力结构来进一步综合探讨树木高生长的限制机理,我们测量了腾冲栲不同高度梯度的叶片大小、叶片表皮细胞大小、气体交换、NSC含量以及木质部导管大小.结果发现随着高度增加,叶片大小和表皮细胞大小在降低;气孔导度、单位干重和单位面积的光合速率都没有下降;单位干重和单位叶面积的可溶性糖含量在升高;单位干重和单位叶面积的淀粉含量维持在一个稳定的水平.这说明叶片和表皮细胞变小可能不是由于碳获得减少造成的,树木高生长的停滞可能并不能从单位叶片的碳积累不足角度来解释.木质部导管直径随树木长高在减小,表明水分传导能力减小,因而高处叶片可能遭受更低的水势和膨压使细胞生长受限.  相似文献   

18.
利用SPSS分析8种菊头蝠科蝙蝠:贵州菊头蝠(Rhinolophus rex)、中菊头蝠(Rhinolophus affinis)、托氏菊头蝠(Rhinolophus thomasi)、鲁氏菊头蝠(Rhinolophus rouxi)、小菊头蝠(Rhinolophus blythi)、马铁菊头蝠(Rhinolophus ferrumequinum)、皮氏菊头蝠(Rhinolophus pearsoni)、角菊头蝠(Rhinolophus cornutus)的回声定位声波主频率(DF)与鼻叶宽(NW)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在控制前臂长影响的情况下,菊头蝠回声定位声波主频率与鼻叶宽呈显著负相关(r=-0.8539,P=0.014),而在控制鼻叶宽影响的情况下,主频率与前臂长之间的相关性不显著(r=0.3849,P=0.394),由此可见,尽管声波主频率和鼻叶宽及前臂长均相关(r1=-0.918,P=0.001,df=6;r2=-0.711,P=0.048,df=6),但如果仅仅研究一个变量和主频率的关系时,鼻叶宽的意义更大.本文的最后,分析并探讨了上述负相关关系产生的机理.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乡土湿地植物羊蹄在采食胁迫下的形态学和生理变化规律及其响应特征,并以此为修复湿地植被生态系统的可行性提供依据,以鄱阳湖-乐安河河岸带优势物种羊蹄(Rumex japonicus)为材料,采用盆栽实验,测定在周期性连续去叶条件下,A、N 2种不同去叶模式、3种去叶强度下羊蹄的形态学以及酶活性指标变化及对比关系.结果表明:在按照叶面积进行不同强度去叶处理的A去叶模式下,羊蹄的叶片数目、植株高度比对照组和按照叶片数目进行不同强度去叶处理的N去叶模式组均有显著增加,但增加幅度随强度和时间增加而减弱;羊蹄叶片中SOD酶活性呈现逐渐升高的趋势,在25%与50%去叶强度下,N去叶模式均大于A去叶模式;在75%去叶强度下,结果却相反.在所有强度的A去叶模式下,羊蹄POD酶以及CAT酶活性均大于N去叶模式,但两者的变化趋势不同.在75%去叶强度下羊蹄CAT酶活性均低于其他去叶强度,CAT酶活性呈现抛物线式变化趋势.羊蹄对由人工剪除部分叶面积造成的模拟采食胁迫具有更强的适应性;羊蹄对采食胁迫的抗逆性随去叶强度的增强而减弱,但是在75%去叶强度下羊蹄仍能进行代谢生长,这表明羊蹄对模拟采食胁迫影响具有较好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20.
利用SPSS分析8种菊头蝠科蝙蝠:贵州菊头蝠(Rhinolophusrex)、中菊头蝠(Rhinolophusaffinis)、托氏菊头蝠(Rhinolophusthomasi)、鲁氏菊头蝠(Rhinolophusrouxi)、小菊头蝠(Rhinolophusblythi)、马铁菊头蝠(Rhinolophusferrumequinum)、皮氏菊头蝠(Rhinolophuspearsoni)、角菊头蝠(Rhinolophuscornutus)的回声定位声波主频率(DF)与鼻叶宽(NW)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在控制前臂长影响的情况下,菊头蝠回声定位声波主频率与鼻叶宽呈显著负相关(r=-0.8539,P=0.014),而在控制鼻叶宽影响的情况下,主频率与前臂长之间的相关性不显著(r=0.3849,P=0.394),由此可见,尽管声波主频率和鼻叶宽及前臂长均相关(r1=-0.918,P=0.001,df=6;r2=-0.711,P=0.048,df=6),但如果仅仅研究一个变量和主频率的关系时,鼻叶宽的意义更大。本文的最后,分析并探讨了上述负相关关系产生的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