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日本的教育为日本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过去一百多年的教育改革中,他们不但形成了完备的高等教育体系,而且还建立了一批世界知名的高水平大学。本文介绍了日本教育制度的改革,大学教育情况和值得我们学习的一些启示与经验,并对我国高等教育改革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
<正>根据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动态,结合办刊宗旨和刊物定位,通过广泛征集专家作者读者的意见,《重庆高教研究》编辑部拟定了2015年征稿重点。凡在重点选题范围内的稿件,本刊将优先录用。深化高等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研究各地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研究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研究大学章程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完善局等学彳父内部治理结构研究应用技术大学建设研究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研究产学研协同创新研究大学生就业创业研究区域高等教育发展研究振兴中西部高等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建设研究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研究大学课程教学研究教学学术研究高校智库建设研究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研究高教探索与争鸣  相似文献   

3.
试论现代大学制度的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元 《韶关学院学报》2004,25(2):137-140
高等教育创新对于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而高等教育创新往往在最后会上升到制度层面,从而实现创新效果的最大化。高等教育创新首先要解决现代大学的定位问题,创建有利于现代大学制度的发展环境,促进大学内部组织结构与权力结构的调整,协调大学发展的内外部关系。  相似文献   

4.
西部高等教育发展对我国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成功具有关键性作用,因为它关系到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区域均衡和社会经济发展是否充分问题。西部高等教育要实现大发展就必须进行一次新的战略设计,而前提是要从传统的依附性发展模式中解放出来,而且首先要从囿于"西部"身份的符码中解放出来。显然,西部高等教育发展的根本举措在于实施有效的人才战略,而突破点就在于实施制度创新。制度创新需要具有战略思维,既要致力于吸引大批特殊人才,又要注重高校创新创业人才教育的基础培育。它要求改革大学教学管理制度,特别要改革教学评价制度,从促进大学实现有效治理入手。这不仅关系到学生的成才导向和教师的专业发展方向,也关系到教师对自我职业价值的评价,因而是实施西部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的关键点。  相似文献   

5.
建立现代大学制度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必然选择。近年来,关于现代大学制度的研究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以CNKI相关文献为基础,对我国现代大学制度的研究历程进行了梳理。从文献来源、文献作者、文献内容、文献的研究视角与方法等维度对我国现代大学制度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统计分析。  相似文献   

6.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高等教育治理总体上经历了从管制走向法治、从高度集中走向放管结合、从政府主导走向赋权增能的变革历程。在新的历史背景下,中国高等教育治理的现代化需要拓展新的研究思维与研究视野。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的路径,亟待从扩大与落实办学自主权转向健全现代大学法人制度。两种路径分别根植于政治逻辑与法律逻辑,具有截然不同的治理效应。理想的状态是,超越扩大与落实办学自主权的传统路径,确立与建立健全现代大学法人制度的新型路径。当前,中国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的瓶颈,突出表现为强国家主导下治理机制之间的失衡格局。瓶颈的突破,要求发挥国家规制的"元规制"角色,以促进不同类型治理机制的良性互动与动态平衡。毋庸置疑,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的实现离不开有效的政策治理,但高等教育治理不能仅靠政策治理,需要通过法治化来破除高等教育治理"政策化"的困局。具体而言:(1)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的实现需要一种新的思维范式,用关系思维去理解、审视与推进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具有"典范革命"的意义。(2)中国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要求形成完善的问责体系。即要将"少数人问责"升级为"全员问责",将高校问责制度的重心前移,将"黑箱决策"升级为"阳光决策",将"被动问责"转变为"主动问责",并完善好"明岗"与"暗哨"两套监察体系。(3)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应树立更加公平、理性与多元的治理价值。即通过保障公平,避免校内资源配置的失衡;通过回归理性,提升改革决策过程的科学性;通过培育多元治理文化,建立内部治理系统改革的基础。(4)合法性审查全覆盖应成为新时代高校自我规制的新要求。合法性审查制度需要在大学章程中予以确定,并要重点对高校的重大决策以及涉及高等学校师生重大权益的处置进行事前合法性审查。(5)教师的责任心是大学有效治理的内在要义,但由于主客观因素的共同影响,大学教师参与大学治理的责任心缺失,急需从减轻大学教师过大的竞争压力、加强大学教师对学校的认同和提升大学教师的公共精神3个方面增强大学教师参与大学治理的责任心,为更加多元的治理行动者进入高等教育治理体系提供条件与可能。  相似文献   

7.
美国公立大学与州政府之间的关系已由从最初的直接关系过渡到以高等教育统筹发展委员会为中介的复杂关系,随着政府行政改革的深入,各州高等教育统筹发展委员会的政治决策地位、职责与功能均发生了重大改变,不同的州在州高等教育董事会、大学系统董事会、大学(校区)董事会3个层面的不同组合形式彰显了不同的大学治理理念,同时保证了治理模式的多样性。实践证明,高等教育统筹发展委员会虽然职责与功能有所变化,但在演进过程中逐渐远离了州高等教育事务的政治决策中心,州高等教育事务的政策领导能力建设亟待加强,以实现高等教育与社会的深度融合。美国公立大学与州政府之间的治理模式研究有助于把握美国高等教育制度改革的深层动机,为我国现代大学制度改革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日本私立大学的数量占日本大学总数的2/3以上,私立大学学生占学生总数的80%,私立大学是日本高等教育的主要阵地.日本战后建立“五五政体”,要求教育自由化.产业界也大力投资高等教育,以实现贸易立国.美国是日本战后“五五体制”建立的指导者,因此日本私立大学的发展基本承袭美国私立大学发展的经验.  相似文献   

9.
大学面临的新形势给大学教师的"道"与"德"带来了挑战。爱德华·希尔斯从大学教师应履行的学术职责和社会职责来论述"道"与"德",并且将其置于更为广阔的视野中进行思考。大学周围的环境发生变化,大学教师教学与研究职责的履行也必然受到影响。为了守卫大学教师的"道"与"德",我们需要制定严格的教师聘任标准,谴责政治标准介入教师聘任;坚持教师的学术自由,并谨慎对待终身教职;厘清大学与政府和社会的关系,政府、社会和大学应在和谐中履行各自的责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践行学术自由、大学自治等理念,在保证高等教育质量的同时,促进高等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信息技术的发展在高等教育领域掀起了新一轮的教学变革。一方面,它为大学教学提供技术支持,具有教学情境化、师生互动多元化、教学方式多样化等积极影响。另一方面,它还对大学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临着虚拟教学无法取代实习实训对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碎片化学习不利于大学生形成系统的基础知识等问题。为此,应正确处理教师奉献与教师发展、自主学习与制度保障、"虚拟课堂"与"现实课堂"、碎片化学习与系统性学习等几组关系,以促进大学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促进大学生的有效学习。  相似文献   

11.
高等教育重点建设已发展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治理中具有历史传承性的重要制度,此项制度的创新发展直接关系到我国高等教育领域资源分配的合理性与公平性。我国高等教育重点建设政策经历了不同时期的转变,在"国家创立"和"运动式治理"的制度逻辑主导下,有效地推动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与繁荣,但存在行政体制隐秘性强化,高等教育发展不平衡,"人为秩序"下办学同质化以及工具理性价值取向等值得进行总体性制度审思的问题。新时期的高等教育重点建设需要在政府主导下合理变革,在教育公平、制度体系建设、第三方评估、大学主体的自我生成等方面实现制度完善。  相似文献   

12.
高等教育的发展和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对教师的能力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如何提高大学英语教师能力和自身素质关系到人才培养的全局,是影响大学英语教育质量和发展水平的一个关键因素。从大学英语教师能力现状分析,笔者认为合作型行动研究是提升大学英语教师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袁琳 《当代地方科技》2010,(22):106-107
大学教师发展是目前世界各国高等教育共同关注的话题。许多研究者都在积极探索大学教师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指导(mentoring)。文章主要介绍了国外关于大学教师发展中指导的定义、指导双方的角色和责任、指导的益处和潜在障碍、指导的模式。国外大学教师发展的指导模式可为我国大学教师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在美国高等教育认证制度的百年发展历程中,联邦政府与高等教育认证机构的关系经历了建立联系、开启干预、恢复信任、提高问责的复杂变迁。双方围绕"控制与反控制"的博弈深刻反映了美国的教育分权体制,也逐步改变了美国高等教育认证的非政府性质,促进了美国高等教育认证制度的革新发展。因此,在借鉴美国经验构建中国特色高等教育认证制度、统筹推进我国"双一流"大学建设时,应立足中国国情,统筹好政府与认证机构的关系,有效推进高等教育认证机构的自治和自我革新。  相似文献   

15.
王萌 《科技信息》2008,(5):53-54
在大学毕业生就业中,美国政府作为是法律保障和信息引导,日本是以政府为主导的统一就业制,德国政府作为是咨询、指导、服务.我国政府应建立健全大学毕业生就业的法律法规体系,创造公平的就业环境、建立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利益驱动机制、完善适应市场的大学毕业生培训指导服务机制、完善大学毕业生创业与到基层艰苦地区就业的政策、建立全国大学毕业生就业网站、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深化高等教育改革.  相似文献   

16.
对于地方本科院校而言,构建现代大学制度有利于深化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落实高校办学自主权、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促进高校转型发展。全面依法治国视域下地方本科院校构建现代大学制度需要从顺应时代要求、深化综合改革、加强章程建设、坚持以人为本、弘扬大学精神等五个方面去努力。  相似文献   

17.
在高等教育以规模扩张为特征的外延式发展向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转变的背景下,地方高师院校主动应对师范院校综合化、教师教育大学化的发展趋势,应准确定位、有效开展卓越教师培养,在卓越教师培养的功能定位、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建设、人才培养制度等方面进行有效的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18.
随着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推进,建设现代大学制度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研究的关注焦点。基于历史制度主义视角研究社会转型时期我国大学制度的变迁机制,在分析宏观制度因素与路径依赖模式的同时,关键还在于把握历史制度主义近年来的理论反思与发展趋势,探讨制度场域中的权力关系、思想观念和行为互动对于制度渐进性变迁的影响,从而构建更具解释力的制度分析框架。研究结果表明:社会转型时期我国高校制度变迁主要受外部制度环境的影响与内部动力因素的驱动,表现为渐进型的双重变迁。一方面,制度环境中政治体制改革、社会经济发展与文化心理是大学制度变迁的外部结构性要素,其推动力主要体现在政府主导下的强制性变迁。另一方面,高等教育场域中的权力结构、制度观念和行为者互动是大学制度诱致性变迁的内部动力,在未来将更为深刻地影响大学制度的持续变迁。  相似文献   

19.
本期导读     
<正>在"应用型大学研究"栏目中,《再论应用性本科教育》针对当前我国经济转型、产业升级、社会发展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新需求,从高等教育分类发展的新阶段、应用型人才能力要求的新高度以及急需破解的教学新问题等方面,从教育理论和教学实践层面对应用性本科教育进行了论述。《基于现代大学制度的应用型大学建设探讨》指出,在建设现代大学制度的背景下,应用型大学建设既要符合现代大学的要求,又要具有应用型大学的特征,通过大学  相似文献   

20.
胡又丹 《科技信息》2012,(17):126-127
大学城办学这一高等教育发展的新模式,闯出了一条"集约化"的发展之路,是我国实现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的有效途径,大学城校园文化建设是大学城建设中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阶段中和大学城模式背景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应重点从生活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四个方面着手,寻求在大学城内校园文化更有效的建设途径和建设模式。使"城市孤岛"不再孤独,让区域性校园文化在大学城内健康发展,弘扬大学精神、引领先进文化,开始大学城与社会的深度暗合和对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