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采用适当的热处理工艺将不同成分的Fe-(Cu-Nb)-Si-B非晶态合金制备成纳米晶合金,测试了纳米晶合金的磁致伸缩,并与相应成分的非晶合金做了比较.实验结果表明,纳米晶合金的饱和磁致伸缩均小于非晶合金,较小的磁波伸缩并不是产生优异软磁性能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金银合金纳米粒子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柠檬酸钠为稳定剂,利用硼氢化钠还原AgNO3和HAuCl4混合溶液制备了Au-Ag合金纳米粒子,UV-Vis光谱谱图只观察到一个位于纯银和纯金之间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峰,且该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峰的最大吸收波长与合金中Au的摩尔分数成线性关系.TEM结果表明:Au-Ag合金纳米粒子的粒径大约为43 nm,且颜色均一,没有明...  相似文献   

3.
采用二乙三胺五乙酸(简称DTPA)对纳米γ-Fe2O3粒子的表面进行改性,制备出对金属离子具有良好整合效应的磁性γ-Fe2O3/DTPA纳米复合粒子,采用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光谱(XRD)、透射电镜(T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比表面分析仪、振动样品磁强计(VSM)、原子吸收光谱(AAS)等对复合粒子的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DTPA主要以化学吸附的方式包覆在γ-Fe2O3纳米粒子的表面,形成了纳米γ-Fe2O3/EDTA复合粒子;粒子复合以后,γ-Fe2O3粒子的分散性有所提高,复合粒子的粒径在20~30nm,比饱和磁化强度(σ)在65emufg左右,具有较强的磁性,并对多种金属离子(如Cu(Ⅱ)、Ni(Ⅱ)、Hg(Ⅱ)、Pb(Ⅱ)等)具有良好的螯合效应.  相似文献   

4.
磁性纳米粒子的制备及其细胞分离方面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一种始终在溶液中制备Fe3O4磁性纳米粒子的化学共沉淀,并对制得的粒子进行表面修饰的方法.通过IR,XRD和AFM等测试仪器对样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采用化学共沉淀的方法制备出的磁性纳米粒子具有单分散性,且粒径比较均一,约在30nm.由于制备过程均在液体中进行,故制备周期短,污染小.同时利用自制的免疫磁性Fe3O4纳米粒子能较好地分离脐血中的CD133细胞,细胞体外扩增明显.  相似文献   

5.
采用回流法制得前驱体粉体,用此前驱体粉体在流动氮气保护下、750℃下热处理10h制得碳包铁钴合金纳米颗粒.利用SEM、TEM、XRD、Raman和VSM对碳包铁钴合金纳米粒子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所得碳包铁钴合金纳米粒子分散性较好,包覆结构比较完整,具有典型的核-壳结构,粒径为30~70nm,内核为铁钴合金颗粒,外壳为无定形碳.碳包铁钴合金纳米颗粒在室温下为铁磁性,有望应用于磁诱导的药物传递系统.  相似文献   

6.
采用适当的热处理工艺将不同成分的Fe-(Cu-Nb)-Si-B非晶态合金制备成纳米晶合金,测试了纳米晶合金的磁致伸缩,并与相应成分的非晶合金做了比较,实验结果表明,纳米晶合金的饱和磁致伸缩均小于非晶合金,较小的磁致伸缩并不是产生优异软磁性能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用Mo部分替代Fe-Cu-Nb-Si-B合金中的Nb而制备的Fe(73)Cu1Nb(1.5)Mo2Si(12.5)B(10)非晶合金,在500—620℃的温度范围内进行了等温退火处理.对退火后样品进行了磁性、微结构及物相研究,表明在530℃左右退火后具有最佳软磁性能.当退火温度大于600℃时,有Mo2FeB2及其它化合物析出从而使合金软磁性恶化.Mo与Nb一样有抑制晶粒生长,细化晶粒之作用.  相似文献   

8.
采用一罐polyol合成法,以油胺和油酸为表面活性剂,以醋酸金和乙酰丙酮合铁(Ⅲ)为金属前驱体,以1,2-十六烷基二醇为还原剂,成功制备了FeAu合金纳米粒子.通过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X射线衍射仪(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振动样品磁力计(VSM)对FeAu合金纳米粒子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合成的FeAu合金纳米粒子平均粒径为5.6nm,粒径分布窄,室温下显示良好的光学和磁学特性,有望在光学、磁学、生物医药诸方面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9.
磁性纳米粒子制备及其在印染厂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取聚合物包覆Fe3O4磁性纳米粒子作为超导磁分离污水处理工艺中的磁种,扩大超导磁分离技术在污水处理领域的应用范围。常温条件下合成Fe3O4磁性纳米粒子,利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高分辨透射电镜(HRTEM)和振动样品磁强计(VSM)对制备的磁性纳米粒子性质进行评价。结果发现,磁性纳米粒子直径在6~10nm,表面被含有羧基的聚合物分子链包覆,且在常温下磁性纳米粒子显示超顺磁性。随后以印染厂污水为对象,检验磁性纳米粒子对污水处理的能力。本研究主要比较污水处理前后的浊度和化学需氧量(COD值),结果显示聚合物包裹Fe3O4磁性纳米粒子可有效去除印染厂废水中的污物。  相似文献   

10.
利用溶胶法制备了Fe1-xCOx-SiO2纳米颗粒体材料,并首次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振动样品磁强计(VSM)研究了这种材料中Co含量(占Fe-Co合金的原子百分比)对晶体结构和磁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样品中Fe-Co合金微粒的晶体结构与Co含量的关系和大块Fe-Co合金相似;合金微粒的比饱和磁化强度随Co含量的变化规律与粉状纯Fe-CO合金相似.  相似文献   

11.
采用机械合金化方法制备Fe70Zr10B20磁性非晶合金粉末. 分析Fe70Zr10B20非晶合金的晶化机制; 研究非晶制备过程中样品磁性能的变化规律及热处理对Fe70Zr10B20非晶合金磁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 Fe70Zr10B20非晶合金以一次晶化的模式晶化; 非晶制备过程中样品的磁性及非晶热处理后样品的磁性与其结构、 颗粒尺寸、 应力和缺陷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2.
将晶态Mg、Zn、Al元素粉末混合,用机械合金化方法制备了Mg-Zn、Al-Mg合金玻璃。用X射线衍射技术测定了不同球磨时间样品的X射线衍射图谱,分析考察了非晶化的过程及其影响因素,讨论了重新晶化的现象.  相似文献   

13.
负载型Co—B/SiO2非晶态合金用于乙腈加氢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报道了以Co-B/SiO2非晶态合金为催化剂用于乙腈加氢生成乙胺的研究,考察了此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与RaneyNi以及其他类型的催化剂比较表现出良好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并通过对该催化剂的一系列表征,阐明了类金属B的修饰有利于乙腈加氢反应的特性以及引入载体可以大大提高催化剂活性中心位均匀分布。  相似文献   

14.
非晶态Co-Si-B合金纳米粉末的制备及表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化学还原法制备Co-Si-B粉末,采用X射线衍射(XRD)、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透射电镜(TEM)及X 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粉末试样进行表征,结果证实所制备的粉末为非晶态纳米合金粉末.粉末组元除了以合金形态存在外,还有一部分是以氧化态存在的.Co元素的氧化仅仅发生在粉末表面,而且氧化比较轻微.粉末颗粒表面以下不同距离处的合金态B数量与氧化态B数量之比几乎为常数,约为1.2.合金态的Si在总Si量中的相对含量随距颗粒表面距离的增加而提高.  相似文献   

15.
Fe60 Co20 C20超细合金粉末的结构和磁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机械合金化方法制备出Fe60Co20C20超细合金粉末,对不同球磨时间的样品进行X射线衍射和磁滞回线的测量.X射线衍射分析结果表明:样品在球磨20 h后开始部分非晶化,在Fe-Co合金中加入C可促使其形成非晶;样品的晶粒尺寸随球磨时间的增加而减小,在一定的机械合金化条件下可获得Fe60Co20C20的非晶态超细合金粉末.VSM研究结果表明:球磨初期,样品的矫顽力增加;球磨20 h后,随着晶粒尺寸的降低矫顽力降低.机械球磨后晶粒尺寸是影响样品磁性能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用化学还原法制备出Co-Cu-B三元纳米合金粉末.通过X射线衍射(XRD),选区电子衍射(SAED)和非等温差热扫描量热分析(DSC)对所制备的样品进行分析.证实所制备的粉末为非晶纳米合金粉末,粉末组元除了以合金形态存在外,还有一部分以氧化态存在.DSC的分析结果表明,非晶Co-Cu-B纳米合金粉末的晶化是一步发生的,晶化体积分数与加热温度的关系曲线呈典型的S形状.用Kissinger法计算得出其晶化激活能为465.69 kJ/mol.用Suriach拟合法得出非等温晶化过程是通过已有晶核的直接长大完成的.  相似文献   

17.
选择具有高生物相容性的Mg65Zn30Ca3Si1.766Zr0.234合金体系作为研究对象,从原料单质粉末开始,采用雾化制粉、球磨制得该合金的非晶粉末,再通过X射线衍射(XRD)、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电化学测试等手段,研究了球磨所制得粉末的非晶程度、非晶合金的热力学性能以及该体系镁基非晶合金的耐腐蚀性能.研究表明,经过80 h以上的球磨,可以使该体系下的镁基合金完全转变为非晶态,并且其耐腐蚀性能在相同情况下较ZK61晶态合金更为良好.  相似文献   

18.
FeNiPB(Cu,Nb)纳米晶软磁材料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及场发射扫描子显微镜并借助X-ray衍射仪分析研究了Fe基纲米晶软磁材料,结果表明:用机械合金化法可以合成FeNiPB(Cu,Nb)非晶合金,非晶粉末经晶化处理可以得到FeNiPB(Cu,Nb)纳米晶组织。  相似文献   

19.
利用化学还原法制备了Ni893P10.7非晶态纳米合金催化剂,用电感藕合等离子体光谱法(ICP)、分析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粉末衍射法(XRD)、BET表面积测试及X-光电子能谱(XPS)等手段对新鲜样品及经过热处理后的样品进行表征,并用微型催化反应装置评价其C2H4 H2催化活性,结果表明,非晶态Ni-P纳米合金具有比其晶态更高的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微量元素Cu、Nb的加入对FeNiPB系软磁材料的微观结构和相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机械合金化法可以合成名义成分为Fe62Ni15Cu1Nb2P14B6的非晶合金粉末,经过压制成形和热处理可以获得非晶基底上弥散分布α-Fe晶粒的纳米晶组织.认为元素Cu可提高α-Fe晶粒的形核率而元素Nb可阻止α-Fe晶粒的长大并通过设计模型解释,X射线衍射分析(XRD)以及扫描电镜(SEM)的X射线能谱点分析(EDS)和电子通道花样分析(EBSD)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