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为探明吡咯喹啉醌对辣椒生长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通过盆栽辣椒研究不同吡咯喹啉醌施用浓度和方式对土壤理化性质(土壤容重、土壤孔隙度、速效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土壤微生物(真菌、细菌、放线菌及微生物总量)活性及辣椒生长(植物学性状、产质量及根系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吡咯喹啉醌对土壤容重、土壤孔隙度、土壤真菌数量、放线菌数量、土壤速效氮含量、土壤速效钾含量及辣椒果实中的Vc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无显著性影响或无影响,但可提高土壤细菌数量和微生物总量,增加土壤中有效磷含量,促进辣椒的生长,增加辣椒果实单果重和单株重,提高辣椒根系活力,增加辣椒果实中可溶性糖含量;其中灌根处理对土壤细菌数量、微生物总量及土壤有效磷的增加优于喷施处理,而喷施处理对辣椒生长及产质量的提高优于灌根处理.在辣椒实际生产中,灌根和喷施配合施用500 nmol·L~(-1)吡咯喹啉醌,能改善土壤和促进辣椒生长.  相似文献   

2.
间种对油茶林地土壤理化性质及幼林生长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测定的方法,研究了间种对油茶幼林土壤理化性质及生长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油茶幼林地间种花生和红薯,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土壤的水分含量,但间种土壤养分含量均优于对照地土壤养分含量,微生物数量也显著高于对照地微生物数量。同时,间种还提高了油茶的新梢长和树高,增加了林地的经济收益。实施油茶幼林间种对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及提高油茶生长量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3.
通过比较辽河口湿地天然芦苇沼泽地、人工栽植芦苇斑块及无芦苇生长光滩地3种不同生境土壤理化性质及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探讨了退化芦苇湿地修复过程中的土壤微生物群落响应特征.结果表明,与光滩区相比,植物修复后芦苇湿地的土壤理化性质有所改善,微生物数量随之增加,且表现出细菌占绝对优势,同时微生物多样性显著提高;但与天然芦苇沼泽地相比,土壤养分(有机质、总氮、总磷)仍不足,湿地微生物的数量稍低.微生物群落结构DGGE解析表明,3种生境土壤中多为不可培养细菌.  相似文献   

4.
连作障碍已成为当前蔬菜生产上的一个重要问题,为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和增加微生物量以克服蔬菜连作障碍,在深圳福田郊区的农科推广中心同乐蔬菜基地选择了蔬菜连作多年的田块,分别采用了水稻蔬菜轮作和利用夏季高温在地面短期覆盖塑料薄膜进行高温闷地技术,通过观测土壤中微生物含量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分析这2种措施对蔬菜连作地的改良效果。结果显示:水旱轮作和夏季短期高温闷地均能改善土壤养分含量,尤其是提高土壤中速效钾的含量,并降低土传病原微生物的含量;高温闷地措施能显著提高土壤微生物的含量,其中细菌和放线菌的含量增幅明显,而水旱轮作措施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较小。该研究表明水旱轮作和高温闷地措施在不同程度上改善了土壤微生物种群及土壤理化性质,在探索克服蔬菜连作障碍方法的方面具有较好的示范和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采用常规的方法对崇明东滩入侵植物互花米草及本地物种芦苇、海三棱藨草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土壤酶活性以及理化性质进行测定.结果显示:三大类群微生物中以细菌数量最多,不同植物中以海三棱藨草根际微生物量最多;过氧化氢酶活性为与海三棱藨草混生的互花米草根际最高,其他3种酶活性变化趋势相似,均以与芦苇混生的互花米草根际最高;进一步的分析表明:微生物的数量与土壤中有机质、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存在一定程度的正相关.说明崇明东滩植物根际土壤生物活性与理化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为利用微生物学方法防治植物入侵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连栽杨树林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研究杨树长期栽植对土壤微生物造成的影响,对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陈圩4块杨树林地土壤进行调查.使用常规土壤化学分析手段分析了样品的主要理化性质,分别测定了样品的微生物生物量,并对微生物三大菌群以及与氮元素转化密切相关的几种微生物类群进行了计数.实验结果表明:长期栽植杨树会使林地土壤的pH逐渐升高,栽植杨树14 a后林地土壤pH约比对照土壤上升1.5;林地土壤的养分元素氮、磷含量随着林龄增长而降低,而有机质的含量随着林龄增长而增加,但是明显低于对照.土壤微生物中真菌的数量随着栽植时间而逐渐下降,而细菌总数、放线菌总数,以及微生物生物量表现出与土壤有机质含量相一致的变化规律.对参与氮素循环的土壤微生物类群进行计数,发现反硝化细菌的数量随着林龄的增大而明显增加,而硝化细菌(铵氧化细菌与硝酸细菌)的数量则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7.
通过样品采集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长春市城市土壤重金属化学形态与土壤微生物量、微生物商和代谢商之间的关系,以及土壤理化性质对重金属形态与土壤微生物量、微生物商和代谢商之间关系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城市土壤环境的空间异质性是引起城市土壤微生物参数的空间分异性的主要原因.长春市土壤重金属(Pb、Cd、Cu、Zn和Ni)不同的化学形态对土壤微生物量、微生物商和代谢商的影响明显不同,且土壤理化性质对它们之间关系的影响比较显著.采用重金属化学形态与微生物学指标相结合的方法评价长春市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时,应该剔除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可以选择碳氮比与有机结合态Ni含量相结合的方法评价长春市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或者确定重金属污染的临界浓度.  相似文献   

8.
互花米草入侵对盐沼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和功能群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外来种互花米草的生长对潮间带土壤微生物功能群的影响,结果显示:与原有光滩相比,互花米草的生长使当地潮间带的土壤微生物量增加,并随着植被的生长状况发生变化,微生物功能群中占优势的组分发生了变化.在互花米草盐沼中,与碳循环相关的微生物功能群较光滩中数量多,利用氮源的微生物功能群在2月份数量均少与光滩,其他月份均显著高于光滩.总体上外来种互花米草在滨海潮间带的大面积生长,改善了土壤理化性质,为该处土壤微生物提供了不同的碳源,增强了土壤微生物的活动,改变了土壤微生物功能群.  相似文献   

9.
污灌区土壤环境容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物质收支平衡,考虑了土壤生态条件、元素在土壤中的动态变化,应用土壤环境容量数学模型估算了污灌区重金属的最大污灌年限。从环境效应、生态效应考虎,预测污灌区的最大允许污灌年限为60年。污灌区年控制容量随污灌年限增加而减少,利用污灌指数评价法预测了污灌区重金属污染的情况。其结果与环境容量模型中最大污灌年限的结果相一致。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浙江凤阳山黄山松阔叶混交林土壤理化性质以及微生物对碳源的利用状况,明确海拔变化对黄山松阔叶混交林林地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影响。【方法】以黄山松在凤阳山的主要海拔分布范围(1 000~1 800 m)为准,选取中海拔(1 200 m)、中高海拔(1 500 m)、高海拔(1 800 m)3个海拔梯度,在每个海拔梯度的阳坡内选取排水较好、坡度较缓、长势适中的3个标准样地(20 m×20 m),采用Biolog Eco法研究该林分类型在不同海拔梯度下土壤微生物对碳源的利用特征,同时对土壤微生物利用各类碳源的特性进行非度量多维标度(NMDS)排序,进一步分析土壤微生物对各类碳源的利用情况。【结果】①在中高海拔处的土壤微生物活性最强,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指数随着海拔变化并无显著变化(P>0.05); ②研究区内土壤微生物主要利用的碳源类型为碳水化合物(CH)、氨基酸类(AA)、聚合物类(PM),各海拔处土壤微生物对酚酸类(PA)和胺类(AM)碳源的利用率均较低,而对羧酸类(CA)碳源的利用存在显著差异; NMDS排序显示,随海拔变化,土壤微生物对6类碳源的利用出现显著差异(P<0.05); ③土壤养分含量在中高海拔处最大,冗余分析显示土壤理化性质与土壤微生物对碳源的利用之间有较强的相关关系。【结论】中高海拔处土壤微生物对各类碳源的利用率都较高,土壤理化性质的改变是影响土壤微生物对碳源利用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不同岩性土体上马尾松土壤微生物与岩性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6类不同岩性发育的土体上马尾松土壤微生物与岩性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6类土体上马尾松土壤微生物的数量之间有明显差异;而在微生物总量中,则均以细菌的数量占优势;微生物的数量随季节发生变化,根外土壤与根际土壤之间以及微生物各类群之间的变化呈不同的趋势;(2)6类不同岩性土体的化学性质存在着差异;(3)在不同季节,6类不同岩性土体上的马尾松根外、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与土体中的一种或几种化学因子显著相关,且随着季节的变动而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12.
上海市沿海防护林土壤微生物三大类群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上海市区6种林型沿海防护林的土壤养分和三大类群土壤微生物(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的动态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土壤层次三大类群微生物数量变化均较大,土壤表层(0~10 cm)的细菌数量是底层(40~60 cm)的2.33~3.67倍;土壤表层(0~10 cm)的真菌数量是底层(40~60 cm)的2.21~3.75倍;土壤表层(0~10 cm)的放线菌数量是底层(40~60 cm)的1.29~2.26倍;(2)不同林型下土壤三大类群微生物数量的季节变化各有其自身特点,变化趋势不一致;(3)三大类群微生物数量从多到少的顺序为:细菌、真菌、放线菌,细菌在土壤微生物中占有绝对优势;(4)不同林型的表层土壤(0~10 cm)中微生物总量差异较大,年内总量从大到小表现为:杨树、杨树+麻栎、榆树+榉树、水杉+杨树、东方杉、水杉、滩地。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8个树种凋落叶分解对土壤微生物数量和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凋落叶分解影响下的土壤中真菌数量比例明显高于对照土壤中的,说明真菌是凋落叶的重要分解者;凋落叶在分解前期,细菌所占比例最高,真菌和放线菌所占比例较低,而分解后期,细菌比例下降,真菌和放线菌比例上升;南洋楹、大叶相思、马占相思和荷木等树种凋落叶分解影响下的土壤微生物量较大,种类比较丰富,细菌所占比例较高,有较好的土壤微生物效应,而湿地松和马尾松凋落叶的土壤微生物效应则较差.  相似文献   

14.
【目的】微生物是土壤中的功能组分,对土壤中有机质的分解和养分转化有重要影响,研究肥际微域内微生物的数量和分布特征,有利于探明肥料类型对土壤养分保蓄和供给的影响。【方法】以华北平原长期有机肥化肥混施(MNPK)和长期不施肥(CK)试验地潮土为研究材料,采用室内土柱培养方法研究了单施化肥(CF)、施用70%化肥+30%有机肥(CFOM)、单施有机肥(OM)和不施肥(NF)时,肥际微域内(<5.0 cm)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的分布特征。【结果】与NF相比,施用CF后,CK处理中细菌数量增加84%(P<0.05),MNPK处理中细菌数量则无显著变化(P>0.05); 施用CF对两个处理中真菌数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但放线菌数量下降了33%和36%(P<0.05)。OM和CFOM施用显著增加了肥际微域中细菌和真菌(P<0.05)的数量; 细菌在近肥源处(0.5 cm和1.0 cm)增幅最大,但真菌在1.0 cm和2.0 cm微域内增幅最大。OM和CFOM施用也显著增加了肥际微域内放线菌的数量(P<0.05),放线菌数量和真菌数量两者的自然对数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施用有机肥显著提高了潮土肥际微域内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的数量,有利于土壤养分的保蓄和持续供给。  相似文献   

15.
马衔山两种不同生境沙棘根际微生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萌动早期,选取甘肃马衔山地区两种典型的生境,进行了沙棘根际微生物的分离、测数,并根据菌株形态、培养特征和生理生化特性等,对根际细菌、放线菌和真菌进行了初步鉴定.从两样地共得到细菌菌株47株,分属于12个属;放线菌菌株31株,分属于3个属;真菌菌株20株,分属于4个属.同一地区不同生境沙棘根际土壤中,林缘河滩沙棘灌丛沙棘根际土壤中微生物的总数以及细菌、放线菌和真菌数量均高于阳坡干旱草地;不同生境沙棘根际土壤中微生物种类组成也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6.
通过分离和扩培土壤细菌,提取其胞外聚合产物,进行在不同温度下对土壤细菌胞外聚合产物和土壤细菌产量的影响研究,同时进行反应时间对土壤细菌胞外聚合产物去除溶液中U(VI)的影响研究。采用准一级动力学方程和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对其进行动力学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在303 K下培养土壤细菌并进行土壤细菌胞外聚合产物的提取较为合适。298 K、308 K和318 K的温度下,土壤细菌胞外聚合产物去除U(VI)在120 min左右达到反应平衡,平衡去除量分别为4. 97 mg/g,8. 75 mg/g,6. 96 mg/g。准二级动力学方程比准一级动力学方程能更好的描述反应进程,说明了土壤细菌胞外聚合产物去除U(VI)是一个以化学机制为主的反应。  相似文献   

17.
溶剂对三种纤维素衍生物液晶临界浓度的影响董炎明蔡青松袁清(厦门大学化学系厦门361005)临界浓度(C*p)是溶致液晶在一定温度下刚能形成液晶相的最低浓度.影响C*p因素可以从体系中高分子和溶剂两个方面来考虑.关于高分子,Flory已阐明链刚性越大则...  相似文献   

18.
分别测定了天津郭村蔬菜地土样(主要施用农家肥)和小麦地土样(主要施用化学肥料)的pH、含水率、全氮、速效磷、速效钾和有机质的含量以及微生物的数量并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蔬菜地土样除全氮含量比小麦地土样低33.23%外,其余所测指标均比小麦地土样高——含水率高18.46%,速效磷高0.0172g/kg,速效钾高0.054g/kg,有机质高30.89%;蔬菜地中细菌、放线菌、真菌、溶磷细菌和固氮菌的数量都高于小麦地,说明施用不同肥料对土壤的理化性质、微生物数量以及溶磷细菌、固氮菌的数量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国家大剧院新近沉积粘性土特征初探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利用国家大剧院及其周围一些工地勘察资料的土工实验成果,并结合国家大剧院岩土工程开挖剖面的实际观察,初步分析了新近沉积粘性土与一般沉积粘性土的区别特征,并应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对国家大剧院及其周边地区的新近沉积粘性土与一般沉积粘性土的某些特征进行了相关性对比分析,建立了相应的相关方程。从而探讨出一些影响物理力学性质的主要指标对新近沉积粘性土影响的差异。  相似文献   

20.
饱和土与非饱和土之间及非饱和土之间在力学性质上的差别主要是由于它们饱和度的不同而造成的.以饱和度作为参变量,以现有的比较成熟的土的本构理论作为基础,充分考虑饱和度的变化对土的工程性质的影响,根据塑性硬化理论和临界状态以及屈服面的概念,研究了非饱和土的流动法则和硬化规律,导出了非饱和土的应力应变增量公式,建立了一种较为简单的描述非饱和土应力应变特性的本构模型,为丰富和进一步完善非饱和土的本构理论作了有希的探讨.该模型具有广阔的工稃府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