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运用精细的有机地球化学测试分析和综合对比古生标及油源参数,揭示庙西凹陷内及其周缘烃源岩和原油的地球化学特征,阐明庙西凹陷有效烃源岩展布规律及其与油气分布的关系。庙西凹陷北部主要烃源岩为东营组,有机质类型主要为Ⅱ1—Ⅱ2型,现今处于成熟生烃阶段;庙西凹陷中部主要烃源岩为沙河街组一段和沙河街组三段,有机质类型主要为Ⅱ1型;东营组在该区尚未成熟。庙西凹陷南部主要的烃源岩为沙河街组三段和沙河街组四段。有机质类型主要为Ⅱ1—Ⅱ2型,东营组也未成熟。庙西凹陷各组段有效烃源岩都为周边大—中型油气田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的油源;与渤海湾盆地晚期成藏有很重要的关系,对其油气勘探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根据砂岩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衍射分析,对辽河断陷西部凹陷北部沙河街组碎屑岩储层的成岩演化特征进行了研究。将沙河街组地层划分为早成岩A亚期、B亚期和中成岩A亚期  相似文献   

3.
针对下辽河坳陷西部凹陷位于辽河盆地,地质构造条件十分复杂的问题,西部凹陷上、下第三系发育较全,其中下第三系地层沙河街组是重要的储层,沙河街组又分沙四至沙一4个岩性段,通过对沙河街组地层、沉积相、沉积环境的深入分析,确定沙河街组三段、四段存在着良好的生油储油地层条件,找矿潜力大,并为今后该地区的找矿探矿提供一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4.
以渤海湾盆地东濮凹陷和东营凹陷为例,对富油凹陷油气分布不均一性及主控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富油凹陷油气分布在平面上和纵向上具有较强的不均一性,东濮凹陷具有"北富南贫、纵向分布层系高度集中"的特征,90%以上的已探明油气分布于凹陷北部,纵向上主要富集于古近系沙河街组,以沙三段和沙二段为主力层系,沙一段以上未发现规模储量,而东营凹陷总体上具有"北富南贫、纵向富集层系多"的特征,沙河街组、东营组及新近系均发现了规模储量。多种因素控制了富油凹陷不同地区及层系的油气分布差异:烃源条件的优劣从根本上控制了富油凹陷不同地区的油气富集程度差异,东濮、东营凹陷北部地区的生烃条件远好于南部是造成两个凹陷油气分布总体呈现"北富南贫"的根本原因;源岩与盖层及断层的配置关系控制了纵向油气富集层段,东濮凹陷沙河街组多套盐膏岩盖层有效地限制了油气垂向运移,尤其是沙一段盐膏岩盖层对下伏层系油气的聚集起到了重要的封盖作用,而东营凹陷缺乏沙一段盐膏岩盖层且晚期断层较发育,油气纵向多层系富集;成藏期构造背景和输导体系控制了油气运移主要指向,有利储集砂体与构造脊的叠合控制了油气富集区。  相似文献   

5.
利用原油成熟度参数及地球化学特征,对淀南地区沙河街组三段中亚段油源进行对比,分析烃源岩特征参数,并分析荧光薄片及三维定量荧光测井成果.结果表明:与沙河街组一段、二段及沙三上段原油物性特征、正构烷烃分布、母质类型及沉积环境相似,均属于未熟—低熟原油,油质中质偏重,沙河街组三段中亚段原油来自沙河街组一段烃源岩.沙一段烃源岩...  相似文献   

6.
从古生物和地球化学标志看东濮凹陷早第三纪的海侵事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濮凹陷是否有海侵发生 ,直接影响着油气资源的评价 .通过对钙质超微化石、沟鞭藻类、遗迹化石、枝管藻、鱼类等古生物化石资料和石盐中的溴 ( Br-)及溴氯系数 ( Br-× 1 0 -3/Cl-)、碳酸盐岩中氧和碳同位素 ( δ18O,δ13C)值、泥岩中的 w( Th) /w( U)值等地化资料分析研究 ,认为东濮凹陷早第三纪沙河街组三段、一段沉积期发生过海侵事件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前期勘探历程了解,认识到沧东凹陷沙河街组烃源岩可能形成低熟油气,但对于沙河街组浅凹陷的烃源岩未开展过全面的研究。因此,主要针对沧东凹陷沙河街组烃源岩分布、有机质丰度、有机质类型、热演化特征和生排烃特征,开展低熟泥页岩油气生成综合研究。研究表明沧东凹陷沙河街组烃源岩虽然埋藏偏浅,演化程度低,但分布范围广、厚度大、有机质丰度高、类型好,从生排烃模拟实验和热演化等方面看,具备形成未熟-低熟油气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通过烃源岩的分布与成熟演化进行油源对比,认为PL19-3原油是来自古近系东营组下段(东下段)和沙河街组烃源岩的混源油.沙河街组烃源岩的原油主要来自庙西凹陷、黄河口凹陷,以及渤中凹陷东部区域;东下段烃源岩主要来源于渤东凹陷.多层系源岩、多个生烃凹陷供油为PL19-3晚期构造圈闭快速成藏提供了充足的油气来源.该地区小型凹陷,即渤东、庙西和黄河口凹陷具有重要的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9.
研究渤海湾盆地莱州湾凹陷沙河街组第三、第四段烃源岩的发育特征.基于烃源岩地球化学数据,划分了烃源岩有机相,建立了有机相与沉积相的对应关系,进而预测有机相的平面展布.研究结果表明,莱州湾凹陷沙河街组第三、第四段有机相与沉积相对应关系较好,其中深湖-半深湖相对应AB、B型有机相,滨浅湖相对应B、BC型有机相,辫状河三角洲和...  相似文献   

10.
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研究可为页岩油勘探开发提供依据。利用氩离子抛光扫描电镜实验和孔隙图像储层结构参数统计方法,分析了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沙河街组18块岩芯样品的微观孔隙发育特征。结果表明,东营凹陷沙河街组页岩油层段的孔隙类型主要包括粒间孔、溶蚀孔、晶间孔和晶内孔,泥质粒间孔提供的面孔率贡献最大,溶蚀孔对有较高的面孔率贡献,晶间孔和晶内孔的面孔率贡献最低。页岩油储层孔隙的孔径属于纳米级和微米级,数量上纳米级孔隙占绝对优势,但储层面孔率主要由在数量上不占优势的微米级孔隙提供。因此,东营凹陷沙河街组页岩油层段的主要储集空间属于微米级孔隙。  相似文献   

11.
利用实测地层压力资料,系统研究了东营凹陷古近系碎屑岩储层超压成因及其与油气成藏的关系,并总结了超压油气藏的分布模式。超压传递(包括超压接触传递和超压连通传递)、欠压实、原油裂解是东营凹陷古近系碎屑岩储层超压的主要成因机制。超压接触传递能够使与烃源岩接触的储层形成强超压高产油气藏,该类油气藏主要分布在北部陡坡带、中央隆起带周缘以及洼陷中央的沙三、沙四段和孔店组;超压连通传递使深层超压流体进入浅层,形成中超压高产油气藏,该类油气藏集中分布在中央隆起带的沙一、沙二段和南部缓坡带的沙三、沙四段;欠压实发生在沙四段、孔店组的膏盐岩层段,不利于油气成藏;原油裂解发生在埋深超过4000m的地层,与油气成藏没有必然的联系。  相似文献   

12.
本文用相似材料模拟,现场实测等方法研究放顶煤开采覆岩活动规律。阐述了对采场矿压有明显影响的顶板构成及各自运动特点;提出了简单实用的顶板静压计算模型与方法。  相似文献   

13.
磷灰石裂变径迹的分析在石油勘探中的初步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根据东濮凹陷文留地区的三口探井取得的13块岩芯,系统地做了磷灰石裂变径迹的测试。确定文留地区的磷灰石径迹衰退带的上限为2,000m,下限为3,500m。其温度范围为70℃~125℃。通过换算得到该区的古地温梯度,并取得区域的平均古大地热流值。根据测试资料,编制了径迹长度频谱图、绝对年龄与深度关系图。这些基础图对区域的古地温场的解释提供了较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亚格列木组下段使用了马尔可夫嵌链分析。该段分为7个微岩相:(1)冲刷面;(2)滞留砾岩相;(3)含砾砂岩相;(4)板状交错层理砂岩相;(5)槽状交错层理砂岩相;(6)平行层理砂岩相;(7)水平层理砂岩相。该段的旋回进程线路和砾质辫状河序列模式表达了上述的分析成果。  相似文献   

15.
华南震旦系冰川地层及冰川演化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南震旦系冰成地层(特别是海相)由三部分组成,它们并非代表冰期与间冰期的交替,而是同一冰期的三个不同演化阶段的产物。以滑积岩和浊积岩为特征的下部地层形成于冰进阶段;以泥(页)岩和碳酸盐岩为主的中部地层形成于冰盛阶段;以碎屑流沉积的杂屑岩为特征的上部地层则是冰退阶段的产物。  相似文献   

16.
川中地区在喜马拉雅期的强烈隆升和地层剥蚀作用下,大部分地区缺失了上侏罗统及以上地层。根据八角场和南充等气田典型井的泥岩声波时差分析,地层剥蚀厚度大约2500m。在不同岩性地层压实校正基础上,应用盆地模拟方法对163口井上三叠统香溪群的埋藏史和有机质的热演化史进行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川中地区上三叠统香溪群烃源岩在中侏罗世末期进入生烃门限,晚侏罗世为低成熟阶段,白垩纪为大量生烃期。到白垩纪末期,除川中北部达到高成熟晚期以外,其余大部分地区处于生烃高峰期。早第三纪以来,地层抬升和剥蚀作用导致地层温度降低,阻碍了烃源岩有机质进一步的生烃作用。  相似文献   

17.
基于对构造作用的研究,利用测井、地震、岩石物性、沉积相资料分析,揭示文南低品位区块沙三中亚段致密性砂岩储层裂缝发育特征.工区主要发育的裂缝类型有高角度构造裂缝、低角度卸载裂缝两类,裂缝主要走向为北东向,倾角为45°~90°、0~30°,裂缝充填程度低,优势方位的裂缝走向与现今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大致一致,裂缝连通性较好.裂缝分布区域与构造作用、构造部位以及岩性有密切关系,断层附近富含砂岩的水下分流河道微相裂缝最为发育.两类裂缝的成因都与工区目的层段下伏盐底辟有关,由于底辟作用造成的地层上隆不仅使上覆地层产生高角度的拉张裂缝,而且导致地层上覆载荷卸载产生低角度的卸载裂缝.综合研究表明,两类裂缝在空间上的搭配组成了良好的裂缝网络系统,对剩余油气的开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本文提出一种新的观点。从岩石各向导性的本构方程出发,用有限单元法研究了地层倾角与定向钻井井斜之间的关系。文中根据弹性力学理论,提出了横观各向同性本构方程,采用八结点等参数单元对地层进行离散化,编制了相应的计算机程序,计算了不同倾角的地层下的井斜角。应用该程序,可以预测岩石的横观各向同性对定向钻井井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中国扬子地区是一个元古代末形成的克拉通地区。将沉积学和构造地质学相结合,对扬子地区寒武系的油气地质条件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扬子地区寒武系是中国南方古生界最好的烃源岩发育层系之一,又具有较为理想的生储盖组合系列及油气保存条件,是中国南方古生界油气勘探的重要目的层系  相似文献   

20.
白垩系青山组火山岩是弱含水岩层,但在有利的岩性与构造的作用下,可以形成相对富水地段,通过物探固定小MN装置测深法与地质分析相结合,已打出一批好机井,从而解决了该区严重缺水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