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和谐社会是一个社会结构合理、价值共识达成、制度安排科学的社会;社会转型随着改革的深化,利益分化明显,利益矛盾突出,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合理调整社会结构,协调好各种利益关系,大力推进制度创新,加强执政党执政能力建设,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
卢明 《科技资讯》2006,(16):234-234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提到党加强“五种能力”建设,其中之一是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所谓和谐社会就是文明法治、稳定和谐、谅解宽容的社会,就是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由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了多种所有制形式和多种分配形式基础上的多种社会阶层和不同利益群体的长期共存。那么正确兼顾和处理他们之间的利益关系,促进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就成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之所在。而统一战线“大团结、大联合”的本质和协调关系、化解矛盾、凝聚人心、安排人事的职能以及统一战线广泛性的特点,决定了党的统一战线工作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在各种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是经济利益关系。经济利益关系不和谐,社会关系难以和谐。实现社会和谐要处理好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与各种利益关系、改革与各种利益关系、提高执政能力与各种利益关系的矛盾。  相似文献   

4.
协调好利益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点。当前我国利益多元化的现实以及在利益多元化基础上形成的利益矛盾和冲突,使得新时期人民内部利益关系更加复杂,这要求充分发挥利益集团对社会和谐的积极作用,提高党和政府的社会整合能力,努力做好构建和谐社会中利益关系的协调工作。  相似文献   

5.
协调好利益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点.当前我国利益多元化的现实以及在利益多元化基础上形成的利益矛盾和冲突,使得新时期人民内部利益关系更加复杂,这要求充分发挥利益集团对社会和谐的积极作用,提高党和政府的社会整合能力,努力做好构建和谐社会中利益关系的协调工作.  相似文献   

6.
现阶段我国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的实质是利益调整引起的利益失衡,说到底是利益矛盾和利益冲突,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要正视社会利益矛盾,并且要善于化解社会利益矛盾,同时要建立起协调社会利益关系的机制。  相似文献   

7.
随着经济社会转型的深入,我国的利益格局正在进行深刻的调整和分化,影响着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直接关系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以马克思主义利益理论为指导,合理调整当代中国利益格局,协调好各种利益关系,对推动社会经济稳定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通过分析中国社会利益结构、利益关系的发展变化,认为在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新的历史时期,必须加强制度建设,才能实现利益关系和谐,同时还要调整政策措施,这样也才有可能实现利益大体均衡。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关系近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改革开放使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市场经济体制在中国的建立和不断完善,大大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人们都以全新的意识涌入市场经济浪潮中追求自己的利益,在改革的不断推进中,中国社会悄悄地形成了有各自利益要求的利益群体,而这些利益群体间围绕利益分配的博弈也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不少的矛盾问题,所以,要深化改革开放,就必须正确认识和面对不同利益群体及其不同的利益需要,以正确的方法来协调各种利益的合理分配,实现利益的和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0.
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利益协调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必须做好各方利益的协调工作。当前中国转型时期存在着复杂的利益关系问题,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就必须有效地处理这些利益关系问题.必须采取加快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建立健全社会利益分配机制、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等途径来促进社会利益的协调和整合。  相似文献   

11.
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协调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把握好协调利益关系的基本原则:共赢互利原则、缩小利益差别原则、化解社会利益矛盾原则和促进共同富裕原则。在此基础上通过市场机制、政府以及社会组织等方式进行利益协调,从而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2.
近些年,社会转型期所积累的各种社会矛盾导致群体性事件频繁发生。如何有效地预防和化解群体性事件就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群体性事件是由社会多种复杂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但其根源则是利益冲突。本文着重从利益视角分析和探讨当前我国群体性事件的分类、成因及其治理。  相似文献   

13.
"社会更加和谐"是党的十六大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提出的.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又把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一个主要任务.和谐社会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都相当丰富,主要是指人们之间的相处和谐,其特征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六个方面.法治是一个多义的概念,作为工具性价值,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石.  相似文献   

14.
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也是我党不懈追求的社会理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浩繁的事业,需要社会各界力量的共同奋斗。宗教作为一支不可忽视的社会力量,应当挖掘宗教教义中蕴涵的有关和谐的思想资源,采取多种方式和途径,动员信教群众努力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5.
从价值追求、现实需要、遵循原则、有效机制等方面阐述了平衡保护刑事诉讼中的多元利益的相关观点。刑事诉讼中所涉及的利益包括:一是以社会安全和法律秩序的维护为内容的社会利益、国家利益;二是作为追诉对象进入刑事诉讼过程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利益;三是受犯罪行为直接损害的被害人的利益。这3种利益各自有着不同的特点和内容,也必然产生利益之间关系与冲突。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开始进入利益分化的时代,我们却缺少制度化的利益博弈的机制,于是进行优良的政治设计,构建政治和谐尤为重要,它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政治基础。构建政治和谐,其核心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这就要求我们处理好两个关系,一是党和国家的关系即改变党的执政方式和领导体制转型的问题,二是党和社会的关系即加强党的社会整合功能的问题。只有现代的民主与法治,才能为千百年来实现政治和社会和谐的理想提供切实的保障。  相似文献   

17.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中化解社会矛盾的“调节器”,是实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历史任务的坚强领导核心,是坚持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性质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