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尤作亮 《山东科学》1992,5(2):52-57
本文从生态系统水平,论述了氮素在森林生态系统中的分布和循环,讨论了森林生态系统中氮的输入、吸收、存留、归还及输出等过程中的显著特点,并从生态平衡的观点对森林生态系统氮循环的调控机制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大气氮沉降对森林生态系统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几十年来,由于化石燃料和农牧业含氮化肥饲料的广泛使用,全球大气氮沉降量明显增加,一些地区已经达到饱和甚至超过了生态系统所能承受的临界负荷.过量氮沉降会对森林生态系统产生负效应.本文概述了全球氮沉降的现状,介绍了氮沉降增加对森林土壤和植物的影响机制,从而说明了我国开展氮沉降研究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相似文献   

3.
大气氮沉降是酸雨的主要成因之一,由于人为活动使得全球范围内的大气氮沉降日益增加。当大气氮沉降量超过森林生态系统的需求时,氮沉降会淋洗出植物体内的养分,导致叶片过早脱落,还会降低植物的抗性;氮沉降能引起土壤酸化,同时造成土壤盐基离子淋失。  相似文献   

4.
陆和平  刘小艳  车总全 《甘肃科技》2014,30(19):160-164
概述了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研究进展;主要论述了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基本特征,即中国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指标体系框架和生态学指标体系,并对现阶段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森林生态系统经营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森林生态系统经营的边界包括森林植物系统、社会 经济系统和其他非生物环境系统。在景观生态学和可持续发展理论指导下提出了功能主导原则等5 个森林生态系统经营区划的原则,并根据自然因子、社会因子和经营因子,提出了以“林种+林型 ”为基础的“功能+景观”的森林生态系统经营区划方法,把研究区内的森林生态系统划分为16种 经营区划类型,在此基础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和系统聚类方法,对经营区划类型进行组织,建立成2 大类5个亚类的组织经营类型(区)。在森林生态系统经营的总原则下,根据各组织经营类型(区)的 特点,提出了相应的场级森林生态系统经营措施。  相似文献   

6.
森林生态系统管理及其与传统森林经营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回顾了生态系统管理的发展过程;提出了森林生态系统管理的定义,指出森林生态系统管理的目标是维持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多样性和可持续性,以及维持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生产力,以持续地获得理想的状态和期望的产品及服务;阐明了森林生态系统管理的内涵和实质,指出森林生态系统管理是传统森林经营的继承和发展,由传统森林经营向森林生态系统管理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分析了森林生态系统管理与传统森林经营在管理目标、核心理论、管理对象和管理尺度等方面的区别;讨论了森林生态系统管理研究中存在的不足。  相似文献   

7.
科技要闻     
揭示氮沉降对热带亚热带森林植物多样性影响近日,在发现氮沉降可能降低热带亚热带地区富氮森林植物多样性现象的基础上,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生态系统管理研究组莫江明研究员等通过在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  相似文献   

8.
气候变化对森林生态系统的主要影响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森林生态系统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其对减少大气中的CO2浓度从而减缓全球变暖有着决定性的作用。为了探究气候变化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以及森林生态系统的反馈机制,发展合理的森林经营策略以应对气候变化,笔者综述了国内外有关气候变化对森林生态系统影响的相关研究方法与成果,重点讨论了气候变化对森林结构、组成和分布、森林生产力、森林碳库、森林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生态服务功能等方面的影响,论述了森林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的反馈机制,并指出了现有研究的不足之处,提出了适应或者减缓气候变化对森林生态系统影响的森林经营策略,主要包括:①坚决贯彻实施退耕还林政策; ②加强保护天然林; ③制定科学的森林经营对策; ④加速我国碳汇林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林火是森林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生态因子,既可以烧毁森林,严重破坏森林的结构和功能,也可以作为营林的工具和手段,合理利用林火可以改善森林环境,有利于维持和促进森林生态系统的平衡。本文分析了林火对森林生态系统植被、土壤及环境等方面的影响,探讨了林火在森林管理上的作用,这将有助于开展林火的管理和森林的可持续经营,具有重要的科学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森林碳循环模型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人们对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活动各个过程研究的深入,森林碳循环模型逐渐发展起来。该模型利用先进的森林植被科学理论和计算机技术模拟森林碳循环的各个步骤,为森林碳循环研究提供更加清晰和有力的科学依据。本文论述了森林碳循环模型中斑块森林碳循环模型和区域尺度的陆地碳循环模型的主要特点,分别选取这两类模型中几个典型的森林碳循环模型评述每类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模型的优缺点,通过对现有的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模型的分析,探讨了未来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模型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林缘节肢动物多样性的变化与森林生态系统的评价和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片断化的森林,林地面积减少,边缘地带面积的比例增加.较之环境相对稳定的中心区域,林缘地带受到较强的外界干扰和人为扰动,导致该区域中节肢动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及其种谱组成与森林内部生态系统及临近生态系统之间发生分化,表现出明显的边缘效应.本文从边缘效应入手,分析环境的变化对节肢动物多样性的影响;并探讨利用其多样性变化,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做出科学的评价和监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生态学,通俗地说,就是某种关系学,是认识生物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森林生态学就是研究森林与其生存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规律,并应用于林业管理的科学. 森林与环境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互为因果.环境对森林的影响,不仅表现在影响森林生态系统的发生、分布、演替、生长和衰亡上,而且表现在对森林内部的生物组成和结构、水和养分的分配与循环,以及土壤等的影响.环境对森林的影响,除了外在的因素(包括水、热、气各类气候气象的动态要素),森林外面的生物也有重要作用.例如,当森林生态系统衰退或失衡时,外来昆虫和致病微生物就可能导致森林发生病害或虫害.  相似文献   

13.
九寨沟森林生态系统水源涵养量计算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前,在整个陆地生态系统中研究最多的就是面积量很大的重要的森林生态系统,综合考虑涵养量估算技术和实用目的,本文提出森林水源涵养量就是森林拦截的可提供给人们利用的水量的定义,通过对森林水源涵养量概念厘定,结合九寨沟森林生态系统的实例,对九寨沟森林生态系统水源涵养状况进行分析,对九寨沟森林水源涵养量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九寨沟森林生态系统的年水源涵养量为1.60219×1012 m3 由此可见,在地区可持续发展进程中,森林生态系统的生态价值还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4.
森林生态系统健康理论的形成与实践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对森林生态系统健康理论的发展历程进行回顾的基础之上,对森林生态系统健康理论的内涵以及恢复与重建等内容进行了系统论述.在对国外森林健康实践的现状进行总结的基础上,指出影响森林健康的主要因素有人类活动、森林生境的简单化与森林系统的破碎、森林经营管理方式、自然干扰因素、外来生物入侵、环境污染以及森林生物的危害等.针对我国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演变的现状、健康状况和林业生态建设宏观战略目标,指出了我国森林健康应该在营造和重建环节、改造和恢复环节、生产经营和利用环节、防止林业生物入侵等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实践.同时实施森林有害生物的可持续控制,提高森林生态系统免疫能力;预防控制空气污染和森林防火,减轻环境因素对森林生态系统的破坏.  相似文献   

15.
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对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利用遥感数据与GIS空间统计分析方法,分析贵州省2015年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及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贵州省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量高达6 167亿元,各功能价值量排名为固碳释氧、生物多样性保护、净化大气环境、涵养水源、固土保肥、游憩、积累营养物质;2)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量在市域水平上的空间分布呈现出北部遵义最高,东南部黔东南、黔南较高,中西部较低,西部六盘水市最低的分布态势,这一特征与当地地势条件与人类活动强度相关;3)黔东南、黔南自治州等部分地区应进一步依托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较高的优势,大力发展林业绿色产业,走兴林富民道路;加强面向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林业大数据系统建设,为完善生态文明体制机制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6.
本书集中当前的一些研究结果,介绍森林和林地生态系统的结构,通过从极地到萨瓦那再到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大量实例,对林地和森林生态系统的一般过程进行描述,并在种群和区域尺度上讨论动植物多样性的重要性。本书着重介绍林地生态系统过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森林是三峡库区重要的生态屏障,研究该地区森林生态系统化学计量特征可深入了解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限制作用以及稳定机制。【方法】通过对三峡库区库首森林生态系统的7个站点进行典型取样,研究了包括乔木、灌木和草本30种植物的107个样品叶片中碳(C)、氮(N)和磷(P)的化学计量学特征。【结果】三峡库区库首森林生态系统植物叶片中有机碳(OC)、全氮(TN)和全磷(TP)的含量变化范围分别为352.0~506.3、8.3~48.6和0.5~2.5 mg/g,平均值为450.2、18.6和1.2 mg/g; 叶片C/N、C/P和N/P的变化范围为7.6~56.5、158.8~799.3和7.3~40.2,平均值为28.6、450.4和16.9。不同生活型植物叶片的养分组成存在显著差异,乔木叶片的有机碳含量要明显高于灌木和草本,而草本植物的叶片全氮和全磷的含量要明显高于乔木和灌木; 落叶乔木叶片的全氮、全磷含量及N/P的值要明显高于常绿乔木,但有机碳含量及C/N和C/P的值则相反。不同生活型植物有机碳与全氮(磷)含量的相互关系也存在差异,草本植物叶片有机碳与全氮(磷)含量存在极显著负相关,乔木叶片有机碳与全氮含量呈显著的负相关,但与全磷含量不相关,灌木叶片有机碳与全氮(磷)含量不相关; 不同生活型植物叶片全氮和全磷含量均存在极显著正相关。【结论】三峡库区库首森林生态系统植物叶片有机碳含量处于中等水平,而全氮和全磷含量相对较低,磷缺乏是限制该区植被生产力的关键元素。  相似文献   

18.
大瑶山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是指生态系统过程所形成及所维持的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条件与效用 ,它不仅为人类提供了食品、医药及其它生产生活资料 ,更重要的是维持了人类赖以生存的生命支持系统、维持生物物种与遗传多样性、维持生命物质的生物地化循环与水文循环、净化环境、维持大气化学的平衡与稳定。本文以广西金秀大瑶山为研究区域 ,探讨了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内涵 ,分析了大瑶山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维系所面临的问题 ,并提出了保护策略和途径。大瑶山森林生态系统保护面临许多困难和压力 ,如认识尺度限制、生活水平低下。建立自然保护区、政策倾斜、经济支持是保护大瑶山森林生态系统的策略和途径。  相似文献   

19.
基于SPA模型的森林生态系统净初级生产力空间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森林生态系统净初级生产力(NPP)是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的原动力,是陆地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代表了森林生态系统固定大气中CO2的能力,对森林生态系统能否降低大气CO2浓度及抑制全球变暖趋势的评估起着重要作用。根据英国爱丁堡大学的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SPA模型的特点,以遥感信息数据作为主要的数据源,将该模型从斑块尺度模型到区域尺度模型进行扩展,并以数据并行技术作为解决模型扩展后计算时间过长的手段,建立新的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动态过程模型RSPA,利用该模型对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2007年森林生态系统NPP进行模拟与验证。结果表明,2007年尤溪县森林生态系统NPP值季节变化空间分布明显,其6-9月是森林植被生长旺盛的季节,NPP出现增长峰值,而其他月份则NPP值相对较小。在森林植被固碳能力方面是阔叶林竹林杉木林马尾松林。  相似文献   

20.
城市林业的研究现状与前景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城市森林作为城市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者,对于改善城市环境质量、保障城市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依据“城市度”的变化,城市森林一般区分为市区森林、近郊森林和远森林三个部分,每个部分因其特定结构对成都市活动产生不同的功能效应。城市林业是研究城市森林生态的一门综合性的边缘学科,以便为城市居民提供安全的多种环境和社会效益。笔者分析了城市林业的起源与理论架构,概述了城市林业的研究现状和应用实践,为我国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