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对P2P几种身份认证方案进行了分析,并阐述了现有的P2P网络接入身份认证方案的优缺点,根据现在P2P系统的需求,提出并改进了一种基于指纹技术的应用于远程访问P2P的身份鉴别方案,该方案在传统身份认证的基础上,应用K认证协议并将指纹特征融入其中,实现了客户端与服务器的双向认证,最后还对其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物理层认证技术是近年来兴起的新型身份认证方式,它将身份认证信息包含在物理层的无线通信信号中,从而在物理层实现身份认证.该技术一方面能够实现身份认证对上层协议的透明化,降低上层协议的开销;另一方面能避开针对上层协议的身份认证攻击,提高系统的安全性.文中介绍了物理层认证的两项关键技术——射频指纹和射频水印,为现有文献中提出的技术方案建立了一个统一的分类体系,讨论了现有方案的优缺点,最后探讨了该领域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基于认证协议要求,提出了一个基于活体指纹的用户身份认证协议,并运用BAN逻辑对该协议进行了形式化分析.除形式化分析外,还从安全性和执行效率方面对该协议进行了定性分析,分析表明该协议能够使网络上的双方完成双向认证、有效地抵抗重放攻击、保证认证信息的机密性,并且具有良好的执行效率.  相似文献   

4.
基于认证协议要求,提出了一个基于活体指纹的用户身份认证协议,并运用BAN逻辑对该协议进行了形式化分析.除形式化分析外,还从安全性和执行效率方面对该协议进行了定性分析,分析表明该协议能够使网络上的双方完成双向认证,有效地抵抗重放攻击,保证认证信息的机密性.并且具有良好的执行效率.  相似文献   

5.
目前桌面云环境下用户身份认证过程中用户属性可能存在泄漏。针对此种安全威胁,提出了一个远程桌面认证模型。在该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零知识证明的远程桌面认证协议ZPBRDAP。该协议包括属性注册协议(AR协议)与身份认证协议(IA协议),在不暴露用户身份属性的同时完成用户身份认证。最后,分析了该协议的正确性、安全性以及协议效率,表明该协议具有良好的可用性。  相似文献   

6.
基于认证协议要求,提出了一个基于活体指纹的用户身份认证协议,并运用BAN逻辑对该协议进行了形式化分析。除形式化分析外,还从安全性和执行效率方面对该协议进行了定性分析,分析表明该协议能够使网络上的双方完成双向认证、有效地抵抗重放攻击、保证认证信息的机密性,并且具有良好的执行效率。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介绍指纹身份认证原理与步骤的基础上,提出电子商务中基于指纹特征的网络身份认证技术的优势,分析指纹特征的电子商务身份认证系统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8.
指纹认证技术在远程网络教育平台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怀婵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2007,27(2):292-295,299
在远程教育平台的建设中,网络化导致的学生身份认证困难问题越来越突出。文中提出一种利用日趋成熟的指纹认证技术构建远程网络教育安全认证平台的设计方案。它的主要特征是在远程教育平台的各种接入层的客户端增加指纹采集设备,在远程教育平台接入层和业务系统层,即教学支撑系统之间增加指纹身份认证和权限管理安全层;从而利用指纹这种生物识别技术实现远程教育系统中用户的真实身份鉴别,以保证教育信息资源的访问安全。  相似文献   

9.
现有多服务器环境下的身份认证方案大多存在无法抵御各种安全攻击,不能实现匿名性等问题,基于扩展的混沌映射和生物特征方法提出了一种多服务器环境下的身份认证协议,实现用户与多服务器之间的身份认证,并在认证过程中协商了会话密钥。利用BAN逻辑对提出的协议进行了安全证明。安全性分析结果表明,本文的协议可抵御假冒攻击、离线口令猜测攻击、偷取智能卡攻击等,并具有强匿名性。最后,与现有的相关协议比较,本文的协议更安全高效,适合在实际中应用。  相似文献   

10.
一体化标识网络解决了传统网络中IP地址二义性问题,是一种基于网络的身份与位置分离体系.本文在一体化标识网络中提出一种用户身份认证协议,基于该协议设计了一种利用数字证书构建的接入标识.这种接入标识唯一的表示一体化标识网络中的终端,实现用户身份信息与终端的绑定.该用户身份认证协议基于Diffie-Hellman密钥交换完成用户到用户真实身份的双向认证,采用谜题机制和无认证状态防止应答方受到DoS攻击.通过C-K安全模型分析用户身份认证协议的安全性,分析表明该协议是会话密钥安全的.  相似文献   

11.
一种基于数字签名与数字水印认证的电子签章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一种基于数字签名与数字水印认证的电子签章系统.该系统将数字签名、易损水印、鲁棒水印相结合,基于数字签名与数字水印的认证机制,使用com组件技术,实现了文档认证,身份认证,图章版权保护等功能.理论分析与实践证明,该系统在保护电子公文的信息安全方面有了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2.
王斌 《甘肃科技纵横》2007,36(2):18-18,183
身份认证作为实现网络安全的第一步,是网上商务信息安全交换的关键。而认证协议一旦存在漏洞。必然会导致秘密信息的泄漏,这就需要采用一种形式化的方法去描述和验证认证协议。本文采用着色Petri网描述身份认证协议,同时提出了一种用1-可达性分析方法和向回分析方法相结合的策略,验证了该身份认证协议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通过融合指纹、人脸、口令等用户身份信息来进行多模态认证可以提高身份认证系统的安全性.而利用信息隐藏技术,可以将几种身份信息嵌入到某一种生物模板中实现安全存储.本文介绍了一种以指纹模板为隐藏载体的多模态认证技术,该技术的关键问题是要保证嵌入信息后的指纹图片的质量,以确保匹配的精度.为此,提出了一种将二元信息稀疏化的数据嵌入编码方法,利用这种编码可以有效降低数据嵌入过程中对指纹图片的修改,从而改善载密图片的质量,以达到提高匹配精度的目的.该方法嵌入脆弱水印,用于指纹模板的完整性认证.  相似文献   

14.
针对可信网络连接认证协议的现有方案存在单向认证、平台身份和配置信息泄露、无法抵御伪装及重放攻击等安全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认证协议。该协议通过引入可信第三方实现了双向用户身份和平台身份的认证,防止了伪装攻击。直接匿名证明方法和时间戳的应用,保护了平台身份和配置信息的安全,防止了重放攻击。采用BAN逻辑对协议进行形式化描述及分析,验证了本协议可以提高认证的安全性,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为了加强借记卡处理安全电子交易(SET)协议的身份认证,在SET支付协议的基础上,提出了两种对借记卡身份进行认证的协议,使借记卡可以进行SET支付,第一种协议是在SET协议中增加个人密码的加密传输,第二种协议是采用服务器钱包模型,由服务器钱包对借记卡进行身份认证和余额检查,这两种协议可适应不同情况,较好地解决了SET协议对借记卡的支持。  相似文献   

16.
Web服务统一身份认证协议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为实现基于Web服务的多应用系统的用户身份安全认证,采用统一身份认证方案,结合已有的Web服务安全规范,提出了一个多应用环境下的基于Web服务的统一身份认证协议Web Services Single Sign-on(WSSS),并详细描述了WSSS的模型、消息定义及流程,采用形式化方法对协议进行了表示和分析,同时对协议进行了安全性分析.WSSS所定义的统一身份认证服务可用于为网络中各种基于Web服务的应用提供Web服务的安全身份认证。  相似文献   

17.
本文首先对CHAP身份认证协议进行了概述,指出了CHAP协议的安全缺陷,然后将CHAP协议进行了改进,结合密码学技术、身份认证技术以及硬件加密设备技术,设计了一种基于硬件加密设备的身份认证协议,即UBAP(USB Key-based Authentication Protocol)协议,它采用软硬件相结合一次一密的强双因子认证模式,实现了服务器端和用户端双方可靠的双向身份认证,并对该协议进行非形式化的分析,证明其能够抵御重放攻击、服务器欺骗、网络监听、插入信道攻击、中间人攻击以及暴力攻击。  相似文献   

18.
三因素(密码、智能卡、生物特征)身份认证是目前身份认证领域研究热点.三因素身份认证面临来自客户端、网络、服务器端等多个环节的安全威胁,只有理清可能面临的安全威胁才能设计符合要求的安全高效身份认证协议.通过总结分析国内外相关文献后总结出基于三因素身份认证协议面临的安全威胁和需要实现目标,为下一步实现安全高效的基于三因素身份认证方案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9.
实体间的身份认证和鉴别是电子支付协议的基础.近年来研究工作者提出了一系列的身份认证协议,但是都存在一定的不足.2005年,Ren-Junn Hwang提出了一个高效的适用于移动网络的域间身份认证协议,虽然他利用BAN逻辑证明了其安全性,但通过几个模拟攻击过程,依然可以发现该协议仍存在着一些安全漏洞和不足.本文给出了一种新的改进方案,使改进后的协议具备了以上这些特征.最后将改进后的协议应用于Yong Zhao提出的电子支付协议中,弥补了该支付协议中用户和仲裁机构没有身份认证的不足.  相似文献   

20.
针对现有密钥交换协议在保护通信双方身份信息和防御DDoS攻击方面的不足,提出一种在可信任第三方的辅助认证下实现的新型密钥交换协议.研究分析表明该协议能有效地保护双方通信实体的身份信息和防御DDoS攻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