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7 毫秒
1.
目前桌面云环境下用户身份认证过程中用户属性可能存在泄漏。针对此种安全威胁,提出了一个远程桌面认证模型。在该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零知识证明的远程桌面认证协议ZPBRDAP。该协议包括属性注册协议(AR协议)与身份认证协议(IA协议),在不暴露用户身份属性的同时完成用户身份认证。最后,分析了该协议的正确性、安全性以及协议效率,表明该协议具有良好的可用性。  相似文献   

2.
一种基于HTTP摘要认证的SIP安全机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会话初始化协议(SIP)基于Client/Server结构,由于受到SIP自身特点及应用环境的影响,目前SIP常用的安全机制大都只提供Server对Client的认证,且大都没有提供会话密钥协商的机制,容易受到服务器伪装攻击。在分析了SIP面临的安全威胁以及SIP安全机制的现状后,通过对SIP协议的扩展,设计和实现了一种基于HTTP摘要认证的SIP安全机制。该机制能实现双向身份认证和密钥协商功能,使SIP认证和加密更为灵活。  相似文献   

3.
一体化标识网络解决了传统网络中IP地址二义性问题,是一种基于网络的身份与位置分离体系.本文在一体化标识网络中提出一种用户身份认证协议,基于该协议设计了一种利用数字证书构建的接入标识.这种接入标识唯一的表示一体化标识网络中的终端,实现用户身份信息与终端的绑定.该用户身份认证协议基于Diffie-Hellman密钥交换完成用户到用户真实身份的双向认证,采用谜题机制和无认证状态防止应答方受到DoS攻击.通过C-K安全模型分析用户身份认证协议的安全性,分析表明该协议是会话密钥安全的.  相似文献   

4.
无线体域网对解决看病难、看病贵和老龄化问题有重要意义.身份认证作为无线体域网防护的第一关,研究和设计符合无线体域网特殊需求的高安全性身份认证协议非常必要.重点研究无线体域网远程身份认证的各种需求,拟通过将传统三因素远程身份认证理论扩展到无线体域网,最终给出满足无线体域网特殊需求的轻量级三因素身份认证方案思路.对提高无线体域网和移动互联网远程身份认证安全给出新的思路和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5.
一种基于SIP下VoIP身份认证技术的解决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VoIP系统是一项通过IP网络数据包传送语音的通信业务,保证VoIP的安全是提供IP通信业务的前提,而身份认证则是IP网络安全体制中最为重要的环节之一.随着SIP正成为VoIP通信系统的主流协议,文章在总结了当前VoIP系统对呼叫者身份进行认证的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智能卡和SIP来电ID的双因素身份认证技术解决方案,并通过模拟攻击实验,对其安全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一种基于HTTP摘要认证的SIP安全机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会话初始化协议(SIP)基于Client/Server结构,由于受到SIP自身特点及应用环境的影响,目前SIP常用的安全机制大都只提供Server对Client的认证,且大都没有提供会话密钥协商的机制,容易受到服务器伪装攻击。在分析了SIP面临的安全威胁以及SIP安全机制的现状后,通过对SIP协议的扩展,设计和实现了一种基于HT—TP摘要认证的SIP安全机制。该机制能实现双向身份认证和密钥协商功能,使SIP认证和加密更为灵活。  相似文献   

7.
现有多服务器环境下的身份认证方案大多存在无法抵御各种安全攻击,不能实现匿名性等问题,基于扩展的混沌映射和生物特征方法提出了一种多服务器环境下的身份认证协议,实现用户与多服务器之间的身份认证,并在认证过程中协商了会话密钥。利用BAN逻辑对提出的协议进行了安全证明。安全性分析结果表明,本文的协议可抵御假冒攻击、离线口令猜测攻击、偷取智能卡攻击等,并具有强匿名性。最后,与现有的相关协议比较,本文的协议更安全高效,适合在实际中应用。  相似文献   

8.
Web服务统一身份认证协议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为实现基于Web服务的多应用系统的用户身份安全认证,采用统一身份认证方案,结合已有的Web服务安全规范,提出了一个多应用环境下的基于Web服务的统一身份认证协议Web Services Single Sign-on(WSSS),并详细描述了WSSS的模型、消息定义及流程,采用形式化方法对协议进行了表示和分析,同时对协议进行了安全性分析.WSSS所定义的统一身份认证服务可用于为网络中各种基于Web服务的应用提供Web服务的安全身份认证。  相似文献   

9.
随着IPv6的不断发展,DHCPv6协议为IPv6环境下地址分配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但由于DHCPv6协议是基于DHCP协议进行扩展设计与实现,依然面临着许多安全威胁.本文提出并实现了一个具有实体认证功能的安全DHCPv6系统,在不改变现有协议的情况下对DHCP6消息进行认证,保证传输安全.同时,DHCPv6服务器为每个...  相似文献   

10.
提出了一个基于椭圆曲线双射对性质实现的、基于身份的具有可相互认证功能的盲签名协议.该协议把对用户身份的认证和对机构的认证融合到一个盲签名协议中,不仅避免了盲签名应用系统中对用户身份的额外认证,还使得应用系统的整体工作效率大大提高,有效地避免了盲签名系统在实际应用中同其他认证系统协同工作时可能出现的一些潜在的不安全问题.协议具有强不可伪造性和强不可否认性.  相似文献   

11.
针对现有智能手机用户身份认证方法的不足,提出了一种自适配权重特征融合的持续身份认证方法。设计了一种卷积神经网络,对手机内置传感器(加速度计、陀螺仪、磁力计)获取的用户行为信息数据进行深度特征提取及融合。通过网络中3个子网络流分别提取3种传感器特征,在特征融合层加权融合,各特征的权值会在网络学习过程中根据不同特征的贡献度实现自适应分配。融合特征经过特征选择之后,使用单分类支持向量机进行用户分类认证。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对不同用户身份认证获得的等错误率为1.20%,与现有其他认证方法相比具有更好的认证准确性。  相似文献   

12.
为防止网络欺诈和身份盗窃,根本解决客户身份的安全问题,在分析用户身份的组成和识别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面向多身份因素的智能身份认证方法.该方法结合神经网络技术,把用户行为作为分析重点,以电子商务系统中的用户身份认证为例,设计了应用模型.该方法解决了传统身份认证方法中简单依赖密码等少量身份因素的问题,能有效地抵御身份盗窃,...  相似文献   

13.
我国省级教育专网存在诸如应用分散、跨平台访问需要重复身份认证等问题,因此建设省级教育专网的统一身份认证系统势在必行。身份鉴别与认证是统一身份认证系统的关键环节,传统的基于单因子的身份认证方案存在诸多安全问题,因此多因子身份认证方案应运而生。本文总结了常用的身份认证方案,并介绍了基于统一身份认证系统的多因子身份认证方案,该方案综合使用了三种不同的认证因子,对于可能的非法登录行为进行预警,实验结果显示,系统可以识别出88.8%的非法用户。  相似文献   

14.
针对大多数高校现在使用的后勤管理系统所存在的一系列的不安全因素。设计出了一种基于RSA的智能卡远程口令认证方案和系统。在传统口令认证的基础之上,基于RSA密码系统和安全单向的hash函数,提出了一种相对安全的远程口令认证方案。采用双因素认证方式。大大地增强了系统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赵兰普  刘成安 《河南科学》2007,25(6):984-987
伴随着计算机网络及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图像认证技术已成为目前研究的一个热点.对基于数字签名和基于数字水印的认证技术进行了比较,在此基础上阐述了数字水印技术的特征,认证系统框架,详细讨论了数字水印图像认证算法的研究现状,并对其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统一身份认证系统的目的是集成各种应用系统并实现统一身份认.针对应用服务系统的特点,分别提出了三种集成方案,基于ICE中间件技术的认证接口的集成方式能很好地解决易于改造的应用系统的集成问题,而针对不易改造的应用系统提出了基于代理的集成方案,最后提出了特殊应用场景下的集成方案.  相似文献   

17.
为了提高EIM(Enterprise Instant Messenger)的安全性,在对比当前常用认证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结合HASH函数、对称密码机制以及挑战/应答机制的基于软令牌的双向认证方案.最后对该方案进行了性能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案具有保护用户身份信息,防止诸如重放、假冒和穷举等常见身份认证攻击,实现双向...  相似文献   

18.
提出了基于Diff-Hellman的改进Yang-Shieh智能卡认证协议(DHYS),并采用串空间理论形式化证明了DHYS的安全性.DHYS在增强Yang-Shieh认证协议安全性的同时,无任何附加限制,保留了原Yang-Shieh协议的全部优点.  相似文献   

19.
针对Web Service应用中身份管理上存在的安全问题,设计了一个Web Services统一身份认证方案,描绘了认证体系架构,阐述了认证原理,分析了其关键技术.该方案以PGP信任模型为基础,结合现代对称密码和非对称密码认证技术,为各WebServices提供了强身份认证,能简易地实现单点登录,并应用于实践.  相似文献   

20.
图像认证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新技术,目前主要有2种用于图像认证的技术:基于数字签名的图像认证和基于数字水印的图像认证技术。主要针对基于数字水印的图像认证算法分类详细介绍了几种经典算法,对这几种算法各自的优缺点作出比较分析,最后对未来算法的研究工作做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