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本文通过分析黑格尔两个不同的现象,说明在认识论领域,现象必须与本质既对立又统一,以消解康德的物自身。但其最终的根据却是绝对知识。沿着精神现象层层推进,我们会达到绝对知识,在之中实现实体与主体的统一。  相似文献   

2.
“余秋雨现象,,是我国20世纪90年代一个重要的文学现象之一。透过这一空前激烈而又混乱的文学现象,分析了在转型期的社会背号下,我国文学批评存在的倾向及产生的原因,并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提出建立一种正常的“三角关系”,以利于文学批评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周同 《科技潮》2007,(1):48-49
如今,大自然中有许多令科学家们难以揭开的神秘现象,例如世界各地连续出现的天象图,就很令人惊讶。“天象图”频频出现据有关报道,早在1989年1月28日上午9时,在新疆雪域上空就出现过巨大的“天象图”。1999年1月18日上午再次出现,在几场大雪过后,新疆昭苏高原上空出现了一幅巨大、清晰的生动图像:像江河,也像湖泊,粼粼波光在天空闪烁。水域的旁边,有造型别致、风格各异的建筑物矗立在宽阔的马路两边。尖顶方体的欧式小洋楼和现代化高楼大厦交相辉映,错落有致,清晰可见。马路上各种货车、小客车来来往往,川流不息。路两旁还有很像英国绅士的…  相似文献   

4.
90后的学生,学习状态深受"文化快餐"的影响.易中天式的百家讲坛的火爆,给改革中的职中语文送来了一阵春风.如何缩短从"讲坛"到"讲台"的距离,值得思考.  相似文献   

5.
设计制作了“自感现象”演示实验的CAI课件,根据模拟结果,可方便、合理地改变电路参数,优化电路设计,取得良好的演示效果。  相似文献   

6.
在酒店业中,顾客与酒店之间普遍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现象,又可称为"柠檬现象".首先分析了"柠檬现象"对酒店业产生的消极影响,然后提出了消除信息不对称的措施,旨在抛砖引玉,以引起酒店业界对"柠檬现象"的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7.
逆城市化现象的出现是城市现代化进程中不可回避的课题。本文从价值观的维度透视当代中国"逆城市化"现象,首先从逆城市化的内涵着手,再分析人口逆城市化流动的价值观内因,最后用价值观诠释:逆城市化现象的出现是城市现代化的必然。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由"核心期刊效应"产生的种种现象,引发出对于期刊质量、职称评定方法及其人们道德的思考.  相似文献   

9.
以语料库为依托的"Drunk"和"Drunken"用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因特网的日益普及, 语言学家、字典编纂者、语言教师都无法忽视语料库的飞速发展. 这一新兴领域在过去几十年中曾一度处于语言教学与研究的边缘地带, 但目前的发展趋势表明, 语料库及以语料库为依托的语言研究正在成为语言教学与研究的重中之重.文章以对比"drunk"和"drunken"在语料库中的用法为例,论证语料库在常规语言教学与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金属钠与水反应"实验现象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章对金属钠与水反应的实验现象进行了深入分析,解释了钠的熔化及钠小球在水面上漂浮滚动现象.  相似文献   

11.
江苏昆山市依靠走外向型经济发展之路,创造了蜚声中外的经济高速发展奇迹,被誉为"昆山现象";其经济高速发展的经验给了中西部地区县域经济的崛起以深刻启示.  相似文献   

12.
马加爵案不是一个单纯的偶然事件,不应仅就该案进行个体分析.马加爵现象的出现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家庭教育的偏颇、学校教育的错位、整个社会对于弱势群体关怀的缺失都是引起马加爵现象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试析台湾的"张爱玲热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70年代后半叶到80年代,台湾的“张爱玲热现象”,不少识者已有看法,归纳这些看法可以得出台湾的“张爱玲热现象”的如下几种解释:一是夏志清的力推;二是与政治环境有关;三是唐文标、水晶、朱西宁、胡兰成等人,加入了建构“张爱玲现象”的行列里.但是这些只是表面现象,张爱玲的“台湾热现象”的更深层的原因:就是台湾与大陆同是中华民族的子孙,同根同源,血脉相连,共同的文化背景,造就了大致相同的文学史观、价值观和审美观.张爱玲在台湾形成的影响实际上是在某种程度上满足了社会心理上的需求.如果用后现代理论来解释就是怀旧,是对本民族文化的回顾和挖掘.  相似文献   

14.
许琰 《科技咨询导报》2007,(20):189-190
本文对“焦作现象”、“栾川模式”旅游发展的模式内涵进行了全面的剖析,通过分析其旅游发展历程得出有益的启示,由此提出了河南省旅游发展的思路和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5.
陈亚平在重点高校做了一项调查,发现英语专业的学生一年级在学习上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在二年级时学习上出现了停滞不前的现象,即“高原现象”。为了验证这种现象在地方高校是否存在,笔者对地方高校英语专业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发现:地方高校的一年级学生并未或只取得了很小的进步,即文中所界定的“一年级现象”。分析了产生这两种现象的原因,并提出了应对措施。特别指出:在不同的阶段应采取不同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沂水县旅游业在03—05年间迅速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受到了各方的关注.针对此现象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挖掘出产生的原因,并就此对欠发达地区旅游业发展所带来的启示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中学生“厌学”现象是当前教育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加强“厌学”现象的研究,做好“厌学”学生的转化工作是提高“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质量的关键。本文对中学生产生“厌学”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转化“厌学”学生的办法。  相似文献   

18.
杨牧是我国当代著名的"新边塞诗派"的代表诗人.就杨牧少年罹难失学,青年流浪新疆,中年崛起诗坛的不平凡经历,总结并解析包括"政治现象"、"文化教育现象"、"诗人自我超越现象"、"文人当官现象"等在内的杨牧现象.  相似文献   

19.
课改中的"农村现象"是课程改革实施过程中,由于农村的特殊情况而引发的问题,诸如国家教材适应性不强,校本课程开发困难,农村课程资源开发利用不足,部分课程形同虚设,传统教法地位难撼,新教法裹足不前,教师队伍结构失衡,整体素质不容乐观,课改氛围营造不够,学习观念有待变革等.造成"农村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农村课改资金缺...  相似文献   

20.
全文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是对双言现象的总体介绍 ,包括双言现象的定义、人们对其两种变体的不同态度 ;第二部分着重分析了双言现象的变化 ;第三部分重点分析中国在五四运动以前存在的双言现象及其随后消失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