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陆小曼这位活跃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知识女性婚姻的个案描述,探讨了可能影响女性婚姻观念的因素。指出女性婚姻不幸的症结在于她们错误的婚姻观念。  相似文献   

2.
婚姻问题一直以来是女性解放无法回避的一个问题。随着民国时期职业女性的增多,作为一个群体,因为有了职业,她们的婚姻观念和婚姻方式被重新解读和建构,但是婚姻与职业的冲突也成为她们职业生涯中无法忽视的现实难题。职业女性的婚姻思想和婚姻类型呈现出日益多样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陕西近代歌谣从礼教观念,婚姻模式等方面展现了家庭生活中的女性地位、角色和心理,描写了裹脚、畸形婚姻、媳妇难做等具体细节,全面凸显出近代女性婚姻的"生活相"。处于新旧交替的近代社会,民间传统仍根深蒂固,社会仍以男性为主,对女性歧视,性别压迫仍没根本改变。  相似文献   

4.
颜柯洁 《科技信息》2014,(1):182+197
社会多元化发展的今天,婚姻观念、价值观念、道德观念也在向多元化发展。王海鸰《新结婚时代》的推出再次掀起了一场关于"婚姻是否该门当户对"的激烈讨论。本文试从对"新结婚时代"的"新"理解和"新"婚姻关系中的女性形象进行分析,探讨新时代婚姻的本质和新时代婚姻中的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中国城市婚姻正面临着一场巨大的挑战,离婚率逐年攀升。观念变革、社会流动日益频繁、个人享乐主义的盛行、越来越简化的离婚程序、妇女社会地位的提高、媒体的大肆反面宣传等都是导致城市高离婚率的因素。现代社会的人们应该摆正心态对待婚姻,加大对女性的关爱;国家则应加强婚姻管理工作,正确引导社会舆论,以逐步解决高离婚率问题。  相似文献   

6.
理辞是贵州省黔东南境内苗族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和深远影响的一种诗歌文学形式,它以歌的艺术魅力来感动人心而求得纠纷的解决。理辞中的婚姻理辞塑造了许多个性鲜明、性格各异的女性形象,透过对女性形象的分析可以窥见婚姻理辞中的女性有着和男性相对平等的社会地位,享有相应的权力。她们主体意识觉醒,有独立的人格,坚持两性和谐相处。当出现婚姻纠纷时,充分行使婚姻自主的权力,通过理老向男方明确表明自己的态度,从而解除婚姻关系重新追求幸福生活。这是苗族社会尊重女性并赋予其相对平等地位的文化观念与苗族女性的重要地位两者共同影响下女性形象社会地位的生动呈现。  相似文献   

7.
"女性的觉醒,大抵始自于婚姻问题",清代女词人徐灿和吴藻在她们的婚姻中表现出或弱或强的女性意识.从"门当户对"婚姻观下的女性意识、婚姻角色中的女性意识和社会角色中的女性意识三个方面,来解读徐灿和吴藻的婚姻对其女性意识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农村合作化小说中存在一种"政治爱情婚姻"模式,这种泛化的婚姻爱情模式从三个方面遮蔽了女性意识:男性爱情婚姻选择的二重需要;女性婚姻爱情选择上的"空洞能指";对于不符合此婚姻爱情模式的男女之恋通过叙述者将其纳入此婚姻爱情模式.  相似文献   

9.
拿破仑的婚姻是一个复杂的历史现象.拿破仑有两次正式的婚姻,三次重要的婚外恋,其中两位女性还为其生有子嗣.拿破仑的婚姻思想有三个特点:早期重感情,中期感情和实用并重,晚期重政治.拿破仑婚姻思想较多地受政治思想的影响,带有浓厚的专制色彩.  相似文献   

10.
刘渝 《当代地方科技》2011,(18):33-33,36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网络婚姻逐渐兴起。网络婚姻有悖于传统伦理道德和社会公序良俗原则,使家庭观念产生变异,破坏现实夫妻感情。影响家庭稳定。因此由网络婚姻引起了一些法律上的思考。  相似文献   

11.
五四时期婚姻观念的变革是这个时期婚姻文化变化最重要内容之一,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其变革表明近代中国在学习西方、改造中国、推动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中的再前进,是对中国传统文化重新审视,对中国婚姻文化研究做了可贵的探索  相似文献   

12.
刘小波 《科技信息》2011,(33):376-376
美国当代女作家安妮·泰勒在其近作《业余婚姻》中以一对普通夫妇的家庭和婚姻为切入点,展示了其女性主义思想,对女性命运和生存状态的关怀。  相似文献   

13.
被称为“当代婚姻第一写手”的王海鸽在她的“婚姻三部曲”写出了当代女性在婚姻中遭受挫折和痛苦,作家站在女性的立场,对当代婚姻中所残存的“夫荣妻贵”与“门当户对”做出了理性的分析,在爱情至上的今天,王海鸽明确表明“爱情不是婚姻的一切”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对当下婚恋小说的反写,而正是这种“反写”为女性如何成为婚姻的舵手指明了道路,本文主要从王海鸽“婚姻三部曲”入手,探讨女性在婚姻中失去自我的原因,发掘作品在当代社会中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后我国大范围内发生的农村女性婚姻迁移模式是我国人口流动进程中产生的特殊婚姻迁移模式,其发生的机制复杂多样。从人口流动引发的选择结婚对象的空间范围发生的巨大变化、追求爱情为基础的婚姻得到年青人的普遍认同、外出务工经商的未婚青年男女正处在婚恋的最佳时期、农村女性婚姻自主意识增强、外出务工期间的艰难生存状态、性观念和性行为的逐步开放、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现代交通与通讯的便捷、婚姻自由权和女性的权益得到保护、户籍制度变革等方面分析农村女性婚姻迁移模式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正理性的婚姻,感性的爱情——不婚没有错重要的话要说三遍,"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即便如今男女双方经济关系变了,但人性没变,人脑当中男性和女性的世俗观念也没怎么变。最近,网上有一部视频作品流传甚广,并在社会上引起不小的波澜。这部作品名为《顺从的幸福》,拍摄者叫郭盈光,34岁,海归女艺术家,未婚。2015年时,郭盈光第一次  相似文献   

16.
采用婚姻调适测定量表和幸福感指数、总体情感指数量表对1553名福建已婚女性居民进行调查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控制混杂因素后,婚姻调适不良是导致福建已婚女性居民幸福感不高的主要原因。结果表明,福建已婚女性居民婚姻调适影响幸福感,改善婚姻调适状态,能够提高幸福感,进而提高她们的心理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7.
女性是一个颇受学者关注的研究课题,如果撷取中国文学中一个特殊阶段的女性形象进行研究,可以使我们透视出女性的心理和性格特点,对于她们的婚姻、情感等方面都能够有较深入地了解。  相似文献   

18.
汉代诗歌表现出了对人的生命命运及价值的重新发现、思考和追求 ;还对男女两性之间的爱与恨作了直接的坦露和表白。爱情婚姻题材作品在汉代诗歌中占有很大比重。本文将汉代诗歌与汉代婚姻观念、婚姻形式作一联系 ,就个中所蕴涵的文化现象进行了合理的阐释。  相似文献   

19.
女性是一个颇受学者关注的研究课题,如果撷取中国文学中一个特殊阶段的女性形象进行研究,可以使我们透视出女性的心理和性格特点,对于她们的婚姻、情感等方面都能够有较深入地了解。  相似文献   

20.
易卜生的《玩偶之家》《群鬼》《海上夫人》3部戏剧讲述了3位女性在婚姻中的不同处境和际遇,体现出易卜生对于妇女在婚姻中走与不走的困惑与思考的历程,在主题上是一脉相承的,都是表现出剧作家对理想婚姻的热望。最终在他的戏剧中反映了妇女在婚姻中的出路在于拥有自由选择的权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