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文章以萘、菲为惟一碳源,研究了铜绿假单胞菌对萘、菲的降解特性试验.结果表明,铜绿假单胞菌能以萘、菲为惟一碳源,对萘、菲具有较好的降解能力.21天菲与萘的最高降解率分别可达95.1%和92.3%.此菌株对菲、萘的脱氢酶活性有一定的影响,0~10天其脱氢酶活性迅速增强,10天达到最高值,随后逐渐下降.从微生物数量可知,不同浓度的萘、菲对微生物的生长也有较大的影响.浓度过低时,菌体生长缓慢;浓度过高,铜绿假单胞菌本身产生的副作用会抑制微生物的生长.  相似文献   

2.
利用产碱假单胞菌、施氏假单胞菌、铜绿假单胞菌和粗毛栓菌4种微生物对内蒙古褐煤进行溶煤实验,探索了煤样粒度、氧化程度、溶煤时间和溶煤方式等因素对溶煤率的影响,并对溶煤产物进行了红外光谱(IR)、紫外光谱(UV-VIS)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分析。结果发现,当煤样粒度为0.074~0.125 mm,氧化程度为10 mol/L硝酸浸泡处理48 h,溶煤时间为14 d和以摇瓶培养的方式进行溶煤时效果最好,此条件下铜绿假单胞菌的溶煤率最高,达62.61%.IR分析结果显示,残煤红外光谱图与氧化煤红外光谱图相比,羟基振动峰增强,芳烃结构振动峰减弱;UV-VIS分析结果显示,溶煤产物的主要成分为苯酚衍生物、醛类和醚类化合物;GC-MS分析结果显示,氧化煤经过微生物溶解以后,其结构发生变化,部分溶解为低分子量化合物。  相似文献   

3.
促生根际菌——Plant Growth Promoting Rhizbacteria菌(简称PGPR),是一种能够促进植物生长、防治病害、增加作物产量的微生物。本试验引进PGPR菌种资源技术,以黄瓜的生长为研究对象,探究了促生根际菌(PGPR)对黄瓜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试验中采用的两种促生根际菌假单胞细菌(Pseudomonas putida)和肠杆菌(Enterobacter cloacae)对黄瓜生长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4.
促生根际菌-Plant Growth Promoting Rhizbacteria菌(简称PGPR),是一种能够促进植物生长、防治病害、增加作物产量的微生物.本试验引进PGPR菌种资源技术,以黄瓜的生长为研究对象,探究了促生根际菌(PGPR)对黄瓜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试验中采用的两种促生根际菌假单胞细菌(Pseudomonas putida)和肠杆菌(Enterobacter cloacae)对黄瓜生长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一种灵敏、特异的检测土壤中类鼻疽假单胞菌的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方法用类鼻疽假单胞菌鞭毛蛋白的基因作引物,用PCR扩增的方法检测6种土壤中不同浓度的类鼻疽假单胞菌和3个假单胞菌属的3种对照菌.结果用鞭毛蛋白基因作引物的PCR方法具有高灵敏度,其他3种对照结果阴性.结论用类鼻疽假单胞菌鞭毛蛋白基因作引物建立的PCR方法为检测土壤中类鼻疽假单胞菌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富营养化水体中光合细菌的分离、鉴定与生长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富集、分离方法将富营养化养殖水体中的光合细菌筛选出来,并对分离出的菌株进行形态学观察和生理生化试验,初步鉴定为荚膜红假单胞菌和球型红假单胞菌.在不同的pH、温度、光照强度、搅拌等生长条件下对荚膜红假单胞菌进行培养,以菌液浓度为指标,研究不同的生长条件对荚膜红假单胞菌生长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荚膜红假单胞菌在pH6.0-8.0、温度25-30℃、光照强度2000-5000 lx时,均能良好生长.其最适合的生长条件为:pH7.0,温度30℃时,5000 lx,并辅以适当震荡.  相似文献   

7.
地下岩溶水中含有大量Ca2+、Mg2+、Na+、K+、SO42-离子,具有高矿化度、高硬度、高硫酸盐含量的特质,不能直接使用;利用微生物降解处理岩溶水有益于保护环境.实验选用沼泽红假单胞菌(Rhodopseudanonas palustris),分别采用单独使用沼泽红假单胞菌处理、加入沼泽红假单胞菌生长所需营养成分处理、用聚合氯化铝絮凝沼泽红假单胞菌处理等三种方法,对小店区地下岩溶水中的硫酸盐进行处理,旨在降低硫酸盐含量,达到饮用水标准,有效利用山西省太原市小店区的水资源.结果显示,沼泽红假单胞菌可以降解岩溶水的硫酸盐,且用聚合氯化铝絮凝沼泽红假单胞菌后在厌氧光照条件下处理效果更好,可以使硫酸盐含量由原来的1 996.91 mg/L降为720.24mg/L.单独使用沼泽红假单胞菌处理时,当菌液体积比岩溶水体积为1:3,处理4d时,岩溶水中硫酸盐含量降到最低,且菌密度呈下降趋势;加入沼泽红假单胞菌生长所需的营养成分后,其菌密度随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增大,水中硫酸盐含量呈降低趋势;用浓度为0.01 mol/L的聚合氯化铝絮凝沼泽红假单胞菌,60 min菌体絮凝效果最佳,同时用其处理岩溶水中的硫酸盐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8.
从淤泥样品中,培育甲烷氧化菌并对其进行DNA测序;进而在自行研制的反应系统中开展甲烷氧化菌-水-岩石相互作用实验,检测微生物的数量和HCO_3~-质量浓度的变化,最后对岩石样品进行扫描电镜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所培养的淡水甲烷氧化菌为假单胞菌属;微生物注入反应器后有HCO_3~-的生成,HCO_3~-质量浓度变化与微生物数量和活性有关;石英砂表面生成无定形铁白云石、亮白色菱柱状碳酸盐和长石类矿物的中间产物。  相似文献   

9.
MALDI-TOF MS对草莓中铜绿假单胞菌和黏质沙雷氏菌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评价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法(MALDI-TOF MS)在草莓微生物风险监测的应用价值,确定草莓的危害识别微生物及其特征,采用选择性培养方法对50份草莓样品中铜绿假单胞菌和黏质沙雷氏菌进行分离,MALDI-TOF MS对分离微生物进行鉴定,应用SARAMIS Premium软件对这2种食物感梁性病原微生物的蛋白质图谱进行分析和加权修正。结果表明,铜绿假单胞菌在草莓中的检出率为18%,黏质沙雷氏菌检出率为20%,实验获得草莓中分离铜绿假单胞菌完全拟合特征峰12组,标识峰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分离铜绿假单胞菌差异较大;获得草莓分离黏质沙雷氏菌完全拟合特征峰有8组,标识峰加权聚类分析结果可认定分离的2株黏质沙雷氏菌同源。MALDI-TOF MS方法可标识草莓分离微生物的蛋白质特异性特征,且对微生物的溯源及特异性分析有一定优势,表明其在农产品复杂微生物环境中具有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0.
植物根际促生菌(PGPR)中的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对植物病原体具有潜在的拮抗作用,同时具有促进植物生长的能力.阐述了荧光假单胞菌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潜力.荧光假单胞菌可以通过产生生长素,增强土壤中磷、钾的可用性,促进植物叶绿素含量的增加,及产生谷胱甘肽、ACC脱氨酶等形式促进植物的生长.通过产抗生素(吩嗪、2,4-二乙酰基间苯三酚、藤黄绿脓菌素、硝吡咯菌素)、拮抗线虫等方式帮助植物体抵抗病虫害的侵袭.除此之外,荧光假单胞菌所具有的定殖与产铁载体能力在植物的促生与抗病方面皆发挥着重要作用.荧光假单胞菌在农业生产方面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