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张婧 《晋中学院学报》2015,32(1):116-119
批评性话语分析旨在透过表面的语言形式揭示语篇中所隐含的意识形态和权力的关系。新闻报道虽然以事实为基础,但其隐藏着不同意识形态的倾向性。在阅读外媒的相关新闻报道时,树立批评性话语分析的观念可有助于免受其思想所左右,并且能正确地把握其中所隐含的意识形态及价值观。  相似文献   

2.
新闻语篇是批评性话语分析的主要研究对象。本文旨在以批评性话语分析和系统功能语法为理论基础,具体分析一篇来源于《纽约时报》的新闻报道,希望能够揭示其隐含的意识形态意义及权力控制,从而有利于帮助读者树立对新闻语篇的批评性意识和提高阅读分析能力。  相似文献   

3.
批评话语分析将语言分析和社会/历史语境相结合,揭示语言、权力和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文章基于批评话话语分析,结合费尔克劳夫的三维分析法和系统功能语言学的方法,对新闻语篇及其翻译进行研究,探究语言背后的意识形态,进而提高大众对新闻报道的语言意识和批评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4.
吕金辉 《科技信息》2010,(22):I0116-I0116,I0114
批评话语分析的任务是运用语言学理论分析大众语篇,以揭示意识形态和语言的关系。本文运用批评语言学理论,从分类、及物性、情态等角度,分析新闻语篇,揭示新闻报道所隐含的意识形态意义。  相似文献   

5.
杨挺  岳文华 《科技信息》2012,(23):162+216-162,216
批评性话语分析(CDA)以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法为理论依据,是分析公众语篇常用的方法。通过对公众语篇的分析来揭示意识形态和权势之间的关系。本文首先介绍了批评性话语分析的理论依据,运用批评性话语分析的方法从情态、人称代词和修辞三个方面分析了佩琳竞选美国副总统的演讲,从而揭示政治语篇具有操控性和劝说性的特点,以及隐藏在政治语篇背后的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6.
批评性话语分析主要是通过分析大众语篇来解释语篇中隐含的意识形态。本文滋在讨论批评性话语分析的概念、方法及其理论框架,并运用该理论框架,即从分类,转换和情态三个方面分析一则刊登在《纽约时报》2008年3月15日的关于拉萨3.14事件的新闻报道,揭示英语大众语篇中某些形式和结构可能具有的意识形态意义。  相似文献   

7.
批评性话语分析的常用分析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批评性话语分析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大众语篇的分析来揭示语篇中权利和地位的不平等及意识形态。本文首先简要叙述了批评性话语分析的理论基础,然后重点介绍了其常用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8.
批评性话语分析是研究语篇形式的话语、权力及意识形态之间关系的一种话语分析形式,其主要以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言学作为理论基础。本文以纽约时报的一则新闻为例,着重讨论批评性话语分析的主要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9.
鄢雅芬 《科技信息》2010,(29):182-182,398
批判话语分析也叫批评语言学或批评性语篇分析,是语言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本文主要运用Fairclough的三维理论模式分析了美国报刊Central NY Real-Time News对2010年5月发生在中国陕西南郑幼儿园的凶杀案的报道。一方面希望通过分析揭示新闻报道中隐藏的意识形态,另一方面也希望读者在阅读国外新闻报道时能够提高自我判断能力。  相似文献   

10.
李小进 《科技信息》2008,(2):180-181
作为公共话语的新闻,其结构与社会实践和新闻制作的意识形态联系在一起。本文以Halliday的功能语法为主要理论依据,借用批评性话语分析并参照Van Dijk的意识形态分析理论对新闻话语实例进行分析。因而进一步了解到新闻话语与意识形态之间的辨证关系:意识形态通过新闻话语表现出来,新闻话语同时有助于建构现存的意识形态。这将有利于我们在阅读新闻报道时提高自身的批判语言意识。  相似文献   

11.
基于批评性话语分析,主要从及物、情态和转换三个层面研究奥巴马2008年父亲节的演讲,探讨其语言特色,挖掘其中蕴藏的意识形态意义,进一步揭露语言、权力和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旨在提高批评性语篇阅读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从批评性话语分析角度对戴维.卡梅伦就职演说进行分析,以揭示其中隐含的政治意图和意识形态意义,并探讨语篇与意识形态、语篇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批评话语分析把语篇的语言分析和社会分析有机地结合起来,语言分析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揭示语言背后所隐藏的权力关系和意识形态意义。本文从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日报》和《纽约时报》分别选取了10篇关于中日撞船这一事件的新闻报道,并以菲尔克拉夫的语篇三维分析模式和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为理论框架从词汇分类、转述方式两个方面对中日撞船事件新闻报道进行批评话语分析,试图揭示其中隐藏的权力关系和意识形态意义,从而提高读者对新闻语篇的批评阅读水平。  相似文献   

14.
主要基于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理论,分析了美国总统奥巴马关于本拉登之死所作的演说本文。并将话语与社会语境相结合,揭示了语篇背后的意识形态与语篇的相互作用,体现了批评性话语分析理论在大众语篇尤其是政论演说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5.
外媒新闻语篇中隐藏着各种权利和意识形态意义。本文从文本、话语实践过程、社会历史文化语境对《纽约时报》关于"中俄否决安理会对叙利亚制裁议案"的报道进行批评话语分析,揭示语言、权利和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从而提高对外媒新闻的批评意识,增强读者的语言敏感性。  相似文献   

16.
批评性语篇分析的目的在于揭示语篇中隐含的意识形态意义。本文首先介绍了批评性语篇分析的概念、理论基础和分析模式,然后用该理论框架分析了二战时英国首相邱吉尔的一篇演讲,重点论述语篇、权势和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探讨批评性语篇分析在阅读大众媒体语篇中的积极作用,有助于增强读者对语言的敏感度,提高批评性语言意识及分析能力。  相似文献   

17.
从批评话语分析框架下的互文性角度分析了美国媒体对中国汶川地震的新闻报道,除了说明主观性同样存在于貌似中性的灾难性新闻语篇中,也揭示了美国媒体意图塑造中国负面形象的意识形态及其形成原因,并再一次论证了权力、话语与意识形态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2007年我国政府工作报告为素材,采用批评性话语分析的方法,对其中关于发展教育事业的话语从描述,阐释和解释三个层面上进行分析研究,以揭示蕴含于语篇之中的意识形态,以及权利阶层如何运用语言来影响人们的思想意识以维护自身利益和现存的社会结构.  相似文献   

19.
批评话语分析是通过分析语言的特点来揭示语篇中潜在的语言,权利和意识形态的关系。批评话语分析的理论基础和方法相当一部分吸收了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理论。本文主要用系统功能语法三个元功能即概念功能、人际功能、语篇功能来分析广告语篇的特征,从中揭示广告语篇中的语言,权利和意识形态的关系。同时也说明了系统功能语法在话语批评中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20.
周馥郁 《咸宁学院学报》2011,31(5):75-76,78
批评语篇分析的主要目的是揭示语言使用、意识形态和权势之间的关系。本文首先概述了批评语篇分析的理论及其常用的分析方法,然后运用该方法对《中国日报》和《纽约时报》关于谷歌事件的英语新闻报道进行对比分析,探讨了意识形态在新闻报道中的影响,从而揭示了批评语篇分析在分析大众语篇时的独特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