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 毫秒
1.
李晓辉 《科技资讯》2008,(34):41-41
气流组织是控制、安排空调区域内空气流动过程的技术,其优劣直接影响室内的空调效果,而室内气流组织与送风速度的大小有直接关系。本文就广州某大厦的高大空间大堂空调使用后达不到效果,简单分析其原因,由于送风速度的不足,导致气流在人员活动区上方循环,冷气无法到达活动区,制冷效果差。通过提高送风速度,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2.
利用CFD商业软件对车室内空气的速度场和温度场进行模拟,对比分析不同的送风角度对车室内舒适度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随着送风角度的增大,车室前半部分速度场场变化较大。当送风速度是5m/s,温度是20℃时,送风角度在45°~60°范围内舒适性相对较优。  相似文献   

3.
城市轨道交通车厢的人员密度较高,车厢内的空气质量对乘坐体验及健康具有显著影响。以城市轨道交通列车车厢为例,采用CFD软件Fluent2019对正常载客情况下轨交车厢内空气质量进行数值模拟,分析空调送风风速为2、2.5、3 m/s和送风角度30°、45°、90°的温度场、速度场、污染物浓度场情况,提出在常态化防疫背景下,保证车厢最佳的空气流通率的通风方式为上送下回,送风速度为3 m/s、送风角度为垂直90°。  相似文献   

4.
为了确定最佳的送风角度,采用数值模拟和模型试验,对不同送风角度下机掘工作面旋转射流屏蔽通风流场和粉尘质量浓度分布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其他设计参数确定的情况下,工作面风流流场和粉尘质量浓度分布与送风角度密切相关;当送风角度θ为75°时,旋转射流屏蔽通风流场能在工作面形成完整的屏蔽风幕,且组合风口前方吸气速度和负压沿轴向衰减较其他送风角度吸气速度和负压沿轴向衰减缓慢,组合风口控尘效果最佳,组合风口后方粉尘质量浓度降至24 mg/m3,旋转风幕隔尘效率高达85.9%。  相似文献   

5.
为保护遗址博物馆中的文物,确定适宜遗址文物长久安全保存的空气温度参数,根据遗址博物馆的特殊复杂环境("大气-文物-土壤"多参数耦合),研制了遗址文物适宜的封闭式多场耦合实验舱本体及空气温度调控系统。该多场耦合实验舱既包括上部空气环境,也包括底部土壤环境,采用了对下部遗址文物影响最小的低风速上进上回送风方式以满足遗址文物的坑道陈列模式。在舱内换气次数固定的情况下,空气温度调控系统通过铰链机构调节送风角度以优化实验舱内部的气流组织。通过实验并借助CFD软件FLUENT,研究了送风角度对实验舱内部温度场及流场的影响,获得了优化方案。实验及数值模拟结果均表明,对于所设计的多场耦合实验舱,小角度送风有利于实验舱内部温度场及流场的均匀分布,同时可降低系统能耗。研究结果可应用于汉阳陵或兵马俑这类坑式陈列,并可为送风式舱体结构的温度场分布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为有效降低车载方舱手术室的颗粒物质量浓度,提高室内空气洁净度,通过对某车载方舱手术室颗粒物扩散分布规律的仿真分析,以工作平面颗粒物质量浓度最小为目标,以工作平面平均风速为约束条件,建立优化模型,采用序列响应面法对送风速度和送风角度参数进行了优化求解研究。结果表明,手术室的回风口在长边壁面对称布置时,能有效促进室内空气的流动,有利于颗粒物质量浓度的降低;在顶部送风、两长边壁面下侧回风的非单向流手术室内,颗粒物质量浓度主要受气流的影响,主导颗粒物扩散的方向为下风向时,主流区的颗粒物质量浓度较小,医护人员周边及壁面的颗粒物质量浓度较大;优化后的送风速度和送风角度使手术室的颗粒物质量浓度降低78.19%,室内空气质量达到洁净标准。该优化方法可为野外环境下的洁净手术室通风系统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大型客机座舱的舒适性研究对我国自主研发的大型客机的市场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良好的气流组织是座舱舒适性的重要保证。而开展针对具体机型的气流组织优化研究是我国发展大型客机的突破点之一.为此,首先用真实MD-82客机座舱的气流和温度的试验数据验证了计算流体力学(CFD)模型,同时依据正交试验法安排了18个送风方案;然后用验证的CFD模型对18个送风方案进行了数值模拟,以座舱内垂直温差及局部风速为试验指标对其进行了评价,得出了试验中的最佳送风方案;最后对得出的最佳送风方案进行了热舒适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所采用的非定常RNG肛碳型能够合理地预测客机座舱内的空气流动.影响客机座舱气流组织最重要因素是行李架附近风口的送风速度,而天花板附近的侧壁风口送风角度对气流组织影响较小.优化得到的最佳送风方案能够营造热舒适性良好的座舱环境。预测平均热感觉指标约为-0.2.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室内障碍物对嵌入式空调气流组织的影响,根据不同送风角度的主流方向设计4种布局:室内无障碍物、送风主流恰好落在障碍物上沿、送风主流越过障碍物上沿以及送风主流完全被障碍物挡回。建立气流组织仿真模型,并用实验验证模型的正确性。在气流组织实验和数值模拟的基础上,采用整体气流组织评价法和分区域气流组织评价法,对房间整体以及各区域的气流组织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室内障碍物相对于送风口的位置及送风角度对室内整体及各区域气流组织有显著影响;建议室内应尽量少布置障碍物,避免将障碍物放置在完全挡住出风主流的位置,办公地点应尽量设在离出风主流较远之处,而离出风主流较近之处,可作为人员暂时停留的地点。  相似文献   

9.
利用Fluent软件对气幕旋风排风罩流场进行了模拟,采用标准k-ε紊流模型,以同一速度不同角度进行送风,得到各自流场的速度矢量和压力值。  相似文献   

10.
装甲车辆舱室内部环境特殊,空调可以有效改善内部人员作战环境,提高装甲装备综合作战能力,为达到降温效果的同时满足人体热舒适性,并减少能耗,对现有装甲车辆舱室内空调送风气流组织进行优化.通过分析典型装甲车辆舱室热工参数,对装甲车辆舱室简化建模,利用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软件进行舱室空气流动数值模拟,验证计算模型,分析舱室内部的温度场、速度场的分布,通过改变送风角度来设计出合适的气流组织,为保障装甲车辆舱室内部热舒适性提供了设计依据.结果表明,出风口角度水平向上45°为推荐角度,气流组织合理,既能够保证装备内部乘载员近体环境温度合理舒适,又没有产生局部不适感,且冷量利用率最高.可见在相同的送风温度下,通过调整送风角度,可以有效调节舱室内部气流组织形式,使得乘载员处于舒适状态,且不会引起局部不适感.  相似文献   

11.
公路隧道竖井送排式通风送风口角度优化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降低公路隧道竖井送排式通风能耗,应用雷诺数相似理论,对竖井送排式通风送风口与隧道轴向夹角进行物理模型试验研究,测试不同送风口角度时风速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送风口角度对送风动力的影响随送风段隧道平均风速的增大而增大;当隧道设计风速为6~8 m/s时,送风口与隧道轴向夹角宜取5°~6°.  相似文献   

12.
载客量的提高对地铁车厢内环境产生一系列的影响,如温湿度分布不均匀、空气流动性恶化等,从而引起乘客的不适.为创造舒适、健康的地铁车厢内环境,本文利用ANSYS Fluent软件,基于k-e双方程湍流模型和SIMPLE算法,以夏季制冷模式下北京DKZ5型地铁车厢为计算模型,对比分析了30°、 45°、 60°、 90°送风角度下,乘客单人就坐、并排就坐、近距离并排背靠背站立、混合站立4种集聚模式对空调列车客室内三维空气流场与温度场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送风角度为30°、 45°、 60°时工况4的温度不均匀系数最小,工况3的速度不均匀系数最小;送风角度90°时工况1的温度、速度不均匀系数均最小.  相似文献   

13.
高效滤芯是空气净化器的关键部件,当空气净化器中流向高效滤芯部分的送风不均匀时,会导致滤芯利用率较低,从而影响滤芯的过滤性能.为提高滤芯的使用效率进而改善装置的净化性能,可以在风机和高效滤芯之间放置导流型等离子体发生器,利用发生器的导流板使送风气流更均匀的吹向滤芯.为探究适宜的导流板结构参数,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不同结构参数导流板下的流动过程进行分析,通过对比滤芯使用率和送风均匀性等指标,给出适宜的导流板长度和张开角度设计方案.研究结果表明,对于本文研究的净化器尺寸,导流板设计长度为100 mm、张开角度为10°时的送风更均匀.优化后的尾部导流板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使用方便,分散了送风气流的方向,更有利于提高后端高效滤芯的利用率和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4.
铁路空调客车气流组织评价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基于k-ε两方程模型,利用PHOENICS软件,在实验检验的基础上对列车车厢空调各种气流组织方式进行了模拟,并对其舒适性及经济性进行了评价.结果发现:传统的车顶条缝送风及格栅送风为较好的送风方式;椅背送风由于其独特的优点可推广应用;小桌下送风由于很难达到舒适要求不宜采纳.  相似文献   

15.
用CFD方法改进室内非等温送风气流组织设计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用合理的湍流模型和风口模型模拟非等温送风室内空气流动情况,并用一个非等温送风的实例进行了验证.然后利用该湍流和风口模型对一个工程实例非等温送风的室内空气速度场、温度场进行数值模拟,同时也给出利用传统射流理论的分析结果与之比较,借此分析当前室内非等温送风设计中通常存在的“冷风下坠”和“热风上浮”问题,指出传统射流设计方法的不足,从而提出一种利用CFD方法改进非等温送风气流组织设计的方法,并将其应用于中所提工程实例以说明该思路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为有效改善具有移动热湿源的高温高湿廊道热环境,给工人提供舒适的工作环境。以邯郸市某铁渣转运廊道为依托,建立廊道空气与皮带表面热湿耦合传热物理模型,定性分析不同送风温度、送风风速、铁渣温度、皮带运行速度条件下廊道热环境的改善效果,定量探究其对廊道热环境的影响程度,并拟合各影响因素与廊道温度的相关经验关联式。结果表明:对廊道热环境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送风温度、送风风速、铁渣温度、皮带运行速度。送风温度越低,送风风速越高,铁渣温度越低,皮带运行速度越小,越能有效改善廊道热环境。送风温度为22°C,送风风速为2m/s,铁渣温度为65°C,皮带速度为3.0m/s为廊道热环境改善的最优组合方式。文章研究成果将为类似廊道内选择合适的通风方式、设备调控及系统优化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7.
对传统铁路客车空调系统送风不均匀的原因进行了详细分析,同时介绍了静压送风道的结构,对不同类型的静压送风系统进行了送风均匀性测试。测试结果表明:现有送风道由于结构不合理,存在着较大的送风不均匀现象,所测3种不同结构的送风道均存在相似的不均匀规律。并根据所测数据对送风不均匀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进一步提高静压送风道送风均匀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建立三峡电站主厂房发电机层标准机组段分层空调的试验模型。在确保分层效果的基础上,对该模型冬季供暖工况进行温度场和速度场的实测,就2种不同的送风口型式及同一送风口型式3种不同送风方式对模型工作区空气分布特性的影响作了初步分析,在试验条件下确定出了最佳的送风口型式及送风方式;同时,在送风口型式及送风方式不变的情况下,改变送风温度以观测其对工作区温度场的影响,从而为后续的分层空调模型试验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数据,亦为同类工程建设提供了一些可供参考的结论。  相似文献   

19.
提出了布机车间新型节能送风方式——布机车间个性化送风方式:对布机车间采用整体送风,而对布机表面采用个性化送风。整体送风主要来保证整个布机车间的温湿度,以及操作区域的舒适度,个性化送风主要用来保证布机表面的工艺要求。对这种新型送风方式进行了CFD模拟计算。结果表明:这种新型送风方式节约能源,可以满足布机表面较高湿度的工艺要求,并达到布机车间较高的舒适度。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传统纺织送风系统的特点及研究新型纺织送风系统的必要性.提出了优势明显的纺织多风机送风系统.以设计的纺织多风机系统为例介绍了纺织多风机系统的设计,表明相对于传统纺织送风系统,纺织多风机送风系统节能显著.从而节约大量的运行成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