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在分析中美稀土贸易现状的基础上,通过构建稀土化合物、稀土金属、稀土永磁材料的贸易网络模型,识别了2007—2021年中美稀土贸易的直接与间接路径,测算了中美贸易路径稳定性与中美贸易路径最低成本,分析了中美稀土贸易未来发展趋势。结果表明:(1)中美稀土贸易模式呈现差异化发展趋势,中美国际分工角色持续深化;(2)随着中美稀土贸易路径的不断发展,中国实施稀土贸易限制的有效性和可能性进一步降低;(3)中美在稀土贸易中的依赖呈现互补趋势,为两国的稀土产业和贸易合作提供契机。从国内产业升级、保障原材料供给、强化国际合作的角度提出了促进中国稀土产业稳定有序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基于产业内贸易指数分析看中美贸易结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2002—2010年上半年的最新中美贸易数据,运用格鲁贝尔和劳埃德产业内贸易指数测算方法,在国际贸易标准分类的基础上,计算分析入世后近几年的中美货物贸易的互补性。为理性看待中美贸易巨额差额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韩龙 《世界知识》2010,(21):43-45
近年来,美国国会提出的针对人民币汇率的法案多达几十项。2010年9月29日,美国众议院更是以348比79的投票结果通过了《公平贸易货币改革法案》,这是美国第一部针对人民币汇率迈出实质性立法步伐的法案。虽然这部法案最终成为美国法律的前景暗淡,但却值得我们密切关注。  相似文献   

4.
在"后配额时代",中美纺织品贸易存在中国产品价格低廉,利润低微;美国市场竞争激烈,中国产品面临众多对手;美国国内市场贸易保护主义日益抬头等问题。为了进一步促进中美纺织品贸易发展,提出调整贸易增长模式,实施外贸多元化战略;积极寻求与美纺织业的合作,提升中国纺织品进出口水平;正确认识中美贸易逆差问题,维护双方正常的贸易关系等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5.
针对中美贸易的实际,用计量经济学模型分析了中国的贸易增长是否影响了他国的利益。同时引用国际经济学的模型进一步论证了中美贸易并不是美国贸易赤字和失业率上升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随着中美贸易的迅速发展,美国现在已是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中国是美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与此同时,中美贸易顺差也呈逐渐扩大的态势,严重影响了美国对华贸易政策。本文从中美贸易顺差的角度,分析了中美贸易顺差的真相,中美贸易顺差对两国经济的影响以及中美贸易面临的挑战和对策。  相似文献   

7.
美国国内再次掀起的要求人民币升值的浪潮,指责中国政府通过操纵人民币汇率获得不公平竞争优势,加剧了中美贸易失衡,损害了美国经济。这只是美国追求自身利益的单方面的看法。其实,人民币升值无助于改善美国的国际收支,也无助于降低美国的失业率。中美贸易失衡的根本原因是全球产业转移和中美两国储蓄率的差异。人民币汇率并不是中美贸易失衡的根本原因,也不是医治美国经济的灵丹妙药。  相似文献   

8.
徐奇渊 《世界知识》2010,(20):44-46
解决中美贸易失衡问题,人民币—美元双边汇率既非充分、也非必要条件。对中美贸易失衡起决定性作用的,还是美国经济在景气周期中所处的阶段。人民币对美元升值,将有可能把中美贸易失衡转化为美国与其他经济体的贸易失衡。  相似文献   

9.
中国加入WTO以来,国内市场进一步开放,对外贸易取得较大幅度增长。但与此同时,国外针对我国的贸易保护措施明显增多。2007年上半年爆发的次贷危机,引发全球金融危机和世界经济危机,在国际金融危机急速向实体经济蔓延的形势下,一些国家纷纷出台贸易保护措施,相继提出"再工业化"、"产业回归"、"买国货、雇国人"等观点。  相似文献   

10.
董春岭 《世界知识》2012,(15):34-35
不久前,美国总统奥巴马签署的《2012财年国防授权法案》正式生效,法案包含对伊朗实行"石油禁运"的内容,规定除非大幅削减对伊石油进口、获得美国政府"豁免",凡是同伊朗进行石油贸易的国家都将面临严厉的金融制裁,美国将  相似文献   

11.
3月6日,美国众议院通过《对非市场经济国家实施1930年关税法的反补贴规定》法案(以下简称"法案"),奥巴马总统明确表示将签署该项法案。在美国大选年两党意见相左、各个领域纠缠不休的情况下,法案的通过效率出奇之高,既呼应了奥巴马对于中国产品  相似文献   

12.
从WTO关于农业贸易的基本规则《乌拉圭回合农业协议》和中国与美国达成的《中美农业合作协议》出发,分析了加入WTO对中国农业发展的积极意义和负面影响,提出了主要应对策略与措施,调整农业结构,优化资源配置,加大WTO中“绿箱政策”的使用力度,扩大农业对外开放,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相似文献   

13.
魏然 《海峡科学》2008,(3):14-16
近年来,中美双边贸易的不平衡问题,特别是中美贸易巨额顺差问题,引起人们的关注,中美贸易平衡问题显然已成为中美经贸关系的焦点.对此,该文分析了中美贸易不平衡的主要成因和相关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4.
<正>在中美竞争形势下,数字发展合作正成为美国与中国角逐的关键抓手。近年来,美国大力开拓发展中国家数字合作市场,其抢占全球数字治理与规则主导权、挤压中国数字合作空间的意图日趋明显。《2021年美国创新与竞争法案》——从法律法规层面挤压中国美国参议院2021年6月通过了《2021年美国创新与竞争法案》,将由拜登总统签署成为法律。这是美国历史上罕见地针对中国的导向性法案。法案中有67节涉及对华数字经济竞争,  相似文献   

15.
加入WTO将对我市经济运行 ,尤其是进出口贸易产生深远影响。为迎接加入WTO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结合我市进出口贸易现状 ,拟提出五项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6.
国际贸易与国际直接投资之间存在互相交叉、互相替代、互相促进、互相补充、互相融合的关系。伴随经济全球化的迅猛推进和中国的改革开放,规模日益扩大的美国对华直接投资对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无疑起到了重要的积极作用。使中美贸易基本摆脱了传统的零和博弈模式,扩大了贸易规模,推动了产业结构的调整,使贸易依存度增强,实现了中关两国的双赢。但由于我国的特殊情况,长期处于贸易顺差,也使中美贸易摩擦不断。所以,我国在利用外资的同时,要规避其负面影响,促进经济更好发展。  相似文献   

17.
《美国清洁能源安全法案》(ACESA,以下简称《法案》)第766-768节(碳关税条款)的出台已引起国际社会广泛争议。尽管WTO协议允许各成员采取措施"为保护人类的生命或健康,保护可能用竭的自然资源",但这些措施应为实现合法目标的必要措施,且实施中不得违反非歧视原则,也不能构成对国际贸易的变相限制,否则就构成了贸易壁垒。碳关税条款以减缓气候变化进程、保护环境为目标,但实际并非实现该目标的必要措施,反而可能引致国际贸易争端,构建新的绿色贸易壁垒。文章对此进行分析,并提出我国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8.
正美国明确将中国列为"战略竞争对手",认为中国是其"首要成胁",因此,如何赢得与中国的竞争,成为美国的核心议题。在经济领域,美国除了利用传统的关税工具打压中国外,还加强了对中国的技术出口管制。2021年6月美国参议院通过《2021美国创新与科技法案》,昭示着中美科技竞争日渐激烈,美国对华技术出口管制的战略化倾向日渐明显。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以中欧、中美纺织品贸易磨擦为出发点,阐述了国际公平贸易原则的演变与发展,指出了引发中欧、中美纺织品贸易争端的根本原因是贸易保护主义的存在,它违背了国际贸易的公平原则。  相似文献   

20.
WTO规则与MEAs环境贸易措施的冲突是国际法体系多样化与碎片化的具体表现,其深层次原因则是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在贸易与环境领域中的不同立场和利益诉求所导致的。从理论上来说,WTO体制之外的解决途径要优于WTO体制内的解决途径,但从现实可行性来说,WTO体制内的解决途径要优于WTO体制外的解决途径。在WTO体制内,发展中国家应采取积极的态度主动参与谈判,表明立场并提出有利于自身的建议,让贸易与环境问题在WTO体制内通过平等协商的方式加以解决从而维护自身的利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