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烯丙基氯/AlCl3/醚体系引发的1,3-戊二烯阳离子聚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彭宇行  张家伟  文佳林  寸琳锋 《科学通报》1997,42(12):1280-1284
由单一Lewis酸引发剂向多元引发体系的转变是阳离子聚合近年来取得重要进展的一个主要标志,特别是将电子给予体(ED)引入引发体系后,亲核的ED与聚合体系中的Lewis酸和碳阳离子等亲电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改变阳离子聚合体系活性种的活泼性,使得聚合反应获得控制并避免链转移等副反应的发生.醚类化合物是一类被广泛使用的电子给体,在Leois酸/醚体系引发的阳离子聚合反应中醚的作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与Lewis酸络合参与引发反应和与碳阳离子作用实现活性中.已稳定化Zlamal等人的早期工作发现了醚类与AlCl_3的络合作用,而且等摩尔比的络合物ROR’·AlCl_3引发的异丁烯聚合所生成的聚合物具有较高的分子量,因此,作者认为醚参与了引发反应并提出了以下可能的但未经证实的离解过程阐明引发反应机现:  相似文献   

2.
宋琦 《科学通报》1960,5(16):511-511
猪粪和羊牛马粪相比,含腐殖质较多。猪粪腐殖质中的胡敏酸含量既多,品质亦好,交换性能强,凝聚力大,碳氮比小(表1)。胡敏酸主要是由酚型或醌型的芳香族化合物与氨基酸或肽状含氮化合物缩合而成,可能还含有脂肪族化合物。因此从腐殖质氮的形态不仅可以鉴定有机肥料的品质,也可了解有机肥料中胡敏酸的结构。  相似文献   

3.
《科学通报》2021,66(17):2179-2201
近年来,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因其优异的光电转换效率和低廉的制备成本引起了科研工作者的广泛关注,但钙钛矿薄膜中出现的大量缺陷严重制约了电池性能与工作稳定性的进一步提升.本文一方面总结了钙钛矿晶体中各类缺陷的形成过程与物理性质,并分析了各类缺陷对太阳能电池工作的影响;另一方面从界面钝化层出发,综述了以Lewis酸、Lewis碱、有机胺与铵盐、聚合物、金属氧化物、三维钙钛矿、石墨烯和无机盐等材料作为界面钝化层的钝化机制与钝化效果.通过对现有研究成果的分析,总结出有效的界面钝化思路与策略,为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界面钝化领域的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金刚烷化合物的结构特性及其地球化学意义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金刚烷为具有类似金刚石结构的一类刚性聚合环状烃类化合物,并被认为是多环烃类在高温热力作用下经强Lewis酸催化剂聚和反应的产物;同时金刚烷类化合物性质极其稳定,一旦形成,不易受到热降解以及生物降解的破坏。对于这些具有特殊结构的化合物的结构特性以及它们在地球化学演化方面的意义并没有得到充分的认识与研究。本文通过研究金刚烷化合物的结构与热稳定性以及在石油和生油岩中的分布特征,建立判定石油和生油岩有机质成熟度的金刚烷指标。  相似文献   

5.
方德彩  傅孝愿 《科学通报》1996,41(22):2110-2111
乙烯基亚胺与甲醛的环加成反应可以形成α-亚胺基氧杂环丁烷: 此反应的产物是制备γ氨基醇,β-内酰胺及β取代的丙酰胺等有用化合物的中间体。本工作首次从理论上用从头计算分子轨道方法研究了以上反应的机理及极性溶剂对机理的影响。Barbaro等人发现反应经常需要Lewis酸做催化剂,所以我们也研究了以BH_3作催化剂时的反应机理,即以下反应:  相似文献   

6.
SiO_2-Al_2O_3作为裂化催化剂广泛地用于石油工业过程中,晚近对其表面酸性中心的結构及其催化活性和催化机理的問題曾有过不少探討,但用电子磁共振方法研究Si_O2-Al_2O_3表面酸性中心的結构类型还只是开始。Rooney等由芳香族碳氫化合物如蒽、芘等吸附在SiO_2-Al_2O_3表面上会产生正离子自由基的事实,推断SiO_2-Al_2O_3表面上存在有Lewis酸性中心。我們考虑到Lewis酸性中心是受电子性的和联苯胺及其衍生物——邻甲  相似文献   

7.
杨正帅  谢燕武 《科学通报》2024,(14):1834-1845
两个绝缘氧化物的界面可以导电,甚至超导,这种现象引起了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在过去一二十年里,最经典的体系是以LaAlO3/SrTiO3为代表的SrTiO3界面电子气及超导(2004年发现界面电子气, 2007年发现界面超导).最近,钽酸钾(KTaO3)界面超导的发现为相关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这一新的氧化物界面超导体系比经典的SrTiO3体系具有更高的超导转变温度、更强的自旋轨道耦合以及相媲美的可调控性.本文对钽酸钾界面超导的发现和研究进展进行了简要评述,概述了钽酸钾的基本性质、钽酸钾界面超导的发现历程、主要物性特征以及调控方法,探讨了钽酸钾界面电子气的形成机制与超导机理,对钽酸钾界面超导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希望本文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氧化物界面超导领域尤其是钽酸钾界面体系的发展近况.  相似文献   

8.
陈尚贤 《科学通报》1986,31(12):910-910
过去文献上报道的激基复合物,多数是由电离能比较小的电子给体和电子亲和力比较大的电子受体所组成。但是我们实验室研究了一系列电离能和电子亲合力都比较接近的“给体”和“受体”,它们也能形成激基复合物。因此我们曾经指出激基复合物应分为两类,在电离能和电子亲合力都比较接近的体系中,与生色团相连的侧基的亲电子能力的大小,对激基复  相似文献   

9.
我们每个人都沉浸在无线电波所形成的大洋之中。隐形的电磁能量来自许多地方:广播电视塔、手机网络与警用无线电,而这只是其中的几个例子。虽然这些辐射对我们的身体可能没有伤害,却会严重减损我们收发信息的能力。过多的无线电能量等于是一种污染,因为它会打断有用的通讯。由于环境中的无线电波干扰日渐增强,因此我们必须提高无线电讯号的强度,才能从背景的电磁噪声中分辨出信息。但是若提高电子通讯的强度,又会增加无线电干扰噪声。智能型天线有一类新型的无线电天线可大幅减轻人为干扰,或许能解决这个问题。这种新型天线会追踪行动电话用…  相似文献   

10.
(续上期 )在超高温度和密度下 ,物质存在新的状态吗 ?在极端能量条件下 ,物质要经历一系列的变化 ,原子会分裂成它们的最小组成单元。这些组成单元是被称为夸克和轻子的基本粒子。就我们所知 ,这些基本粒子不会再分裂成更小的部分了。夸克非常喜好群居 ,人们从未看到过单个的夸克。相反 ,它们会与其他夸克结合形成质子和中子 (每个质子由三个夸克组成 )。进一步 ,它们会与轻子 (比如电子 )结合形成整个原子。例如 ,氢原子就是由一个质子和一个绕着它运动的电子组成的。接下来 ,原子会与其他原子结合形成分子 ,比如H2 O (水分子 )。随着温…  相似文献   

11.
木栓质是一种主要由含氧脂肪酸和芳香族化合物组成的疏水性生物聚合物.木栓质聚合物的合成起始于多种C16~C24链长度的脂肪酸,通过脂肪酸伸长和氧化还原过程,形成木栓质单体,经过内质网和质膜的运输,在细胞壁内侧沉积形成木栓层.木栓质主要沉积在根部的内皮层和周皮内,通过形成重要的机械屏障,控制根部水分和营养物质的运输,防止病原体的入侵和有毒气体的扩散等.木栓质的沉积可以帮助植物抵御各种胁迫,提高根系的保水能力,对植物适应复杂多样的外界环境从而保证其正常的生长发育等具有重要作用.本文系统综述了木栓质的沉积定位、化学成分分析与检测、生物合成及其调控的相关动态,重点总结了木栓质的生物功能,可为木栓质的深层次研究和开发应用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电脑屏幕工作时会形成一种看不见的电子雾,即电磁辐射。若人们较长时间处于电子雾环境中,又忽视了必要的保健措施,就会引发头痛、疲乏、睡眠不安、精神不集中、情绪低沉等多种症状。强电子雾还会直接损伤细胞内的脱氧核糖核酸,使遗传基因发生突变而畸形。另外,长期从事电脑操作者连续注视电视屏幕,易使眼球充血,视网膜的感光功能失调,造成视力衰退。因而,长期从事电脑操作者应提高自我保健意识,注意以下有关事项。1.讲究工作环境。室内光线要适宜,不可过  相似文献   

13.
有机加合物(3,5DNBA·PMAPh)非线性光学晶体的结构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吉民 《科学通报》1993,38(16):1476-1476
有机晶体作为非线性光学材料的研究是80年代以来开始盛行的,由于有机非线性光学晶体比无机晶体具有较大的非线性系数,高的抗光损伤阈值,响应速度快等特点受到人们重视。目前文献报道的有机非线性晶体可分四类:1.尿素及衍生物,2.有接受电子集团π共轭体系的芳香族化合物,3.有机盐,4.金属有机化合物。文献报道目前粉末产生倍频效应的有机化合物不下一千种,而其中能生长出够测试尺寸10mm~3的单晶仅几十种。上述四  相似文献   

14.
日本索尼公司已发现一种具有载流子转变性能的新型超导材料。据该公司发言人称,这种材料是一种含钕、铈、铜、氧元素的烧结体,是经过无氧化条件下的燃烧而形成的。为了形成这种材料,要将铈元素掺入钕元素中,并减少其含氧量,以保证电子载流子具有较高浓度.在普通温度直至超导特性转折点温度范围内,这种新材料显现出电子(n型)传导特性,而当温度降至超导特性转折点以下时,载流子又会转变成P型.对  相似文献   

15.
<正>太阳风是太阳上层大气射出的带电粒子流。美国研究人员利用计算机程序,模拟了太阳风冲击月表时发生的化学反应。模拟显示,当高速带电粒子以每秒450千米的速度冲击月表时,其中的质子会与月表的电子相互作用,形成氢原子,而这些氢原子能与月壤中二氧化硅等化合物中的氧原子结合形成氢氧根,成为制造水的原料。  相似文献   

16.
掺镁、铁铌酸锂晶体缺陷结构的变化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建军  张万林  张光寅 《科学通报》1996,41(11):986-988
铌酸锂晶体是一种重要的电光材料,可是光致折射率变化(即光损伤)限制了它的应用范围。晶体中的光折变效应主要来源于晶体中的过渡元素如Fe、Cu等杂质的影响。1980年仲跻国等人报道,当在熔体中掺入摩尔分数4.6%或更多的MgO时,生长出的铌酸锂晶体的抗光损伤能力提高两个数量级,Bryan复证了这个结果,并观察到掺镁浓度的阈值效应,即在阈值浓度前后,铌酸锂晶体的若干性质如光电导、OH~-吸收峰的位置、以及色心吸收谱等出现突变。实验表明,抗光损伤能力的增强,不是由于光伏特电流的减小,而是光电导率成倍增长的缘故。Gerson发现,高浓度掺镁铌酸锂晶体中起陷阱作用的Fe~(3+)对电子的俘获截面大大低于未掺镁或少量镁的铌酸锂晶体。由此可见,弄清高浓度掺镁引起晶体缺陷结构变化及其与光折变中心的相互作用机制对于提高晶体抗光损伤能力以及进一步控制和利用光折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从多金属氧酸盐被发现以来,人们就已经知道它们可在氧化态和还原态间相互转化.过去几十年的研究发现,还原态的多酸结构多样,额外注入的电子使其功能相对于完全氧化态的多酸分子更具特色.该类簇合物已经展现出是一类具有独特且潜在应用的催化、电子和磁性性质的材料,且其合成策略在不断完善.本综述涵盖了这些还原物种的合成和基础应用,强调了它们与完全氧化的多酸的区别和优势,并介绍了数十种还原态的多酸小分子结构,重点阐述了还原如何影响多酸的结构、功能和性能.  相似文献   

18.
田野  郭静  洪嘉妮  江颖 《科学通报》2022,(30):3497-3499
<正>19世纪80年代,瑞典物理化学家Svante Arrhenius和德国物理化学家Wilhelm Ostwald提出了水合质子的概念:当酸溶于水中时,酸分解出的氢离子会与水分子的孤对电子配位结合形成水合氢离子(H3O+),即水合质子.人们普遍认为体相溶液中水合质子主要有两种存在形式,  相似文献   

19.
汪秀明 《科学通报》1985,30(8):629-629
已有报道,从植物、微生物、动物、寄生虫等检出有与人体ABH(O)或Lewis血型抗原起交叉反应的物质。我们从中草药中检出有与ABH(O)血型物质或细菌抗原交叉的物质,以及我们曾在20种常用中草药中检出益母草、红花等含有与Lewis a(Le~a)抗原交叉物质(下称Le~a样物质),后者特异性高,与Lewis b(Le~b)、AlLe~d、AlLe~b等无交叉反应。本  相似文献   

20.
多酸由于具有良好的电子储存和氧化还原能力,使其具有优异的催化与光/电致变色性能,在清洁、绿色环保的高效催化剂开发领域具有重要的潜在前景.然而,由于多酸阴离子本身带有负电荷,在催化过程中易于团聚失活,且具有较低的比表面积.因此,将多酸引入到结构明确、具有可设计修饰孔道与较高孔隙率的晶态多孔材料中显得尤为迫切.过渡金属为中心的多酸由于过渡金属引入,不仅能够调控其电荷数目,而且可以优化其能带结构,被认为是设计合成结构明确多孔框架材料的理想构筑单元.此类晶态材料有望应用于单分子磁体,光/电催化水分解,脱硫等领域.本文系统总结了以过渡金属为中心的多酸基晶态框架材料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了该领域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