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为了更好的提升职业人才的素质,对教学模式进行了不断的探索,"3+3"的教学模式,将中等职业教育同高等职业教育有效的衔接起来,增加了两者之间的联系,实现了教学模式的创新。所谓的"3+3"教育模式,也就是3年的中等职业教育+3年的高等职业教育,实现两者教育的衔接。本文探讨中高职教育的衔接,分析中职建筑教学如何实现"3+3"的教育衔接。  相似文献   

2.
高等职业教育是一种特殊的高等教育,为国家培养了实用型人才,为提升我国竞争力提供了最宽厚的基础及最坚实的支撑,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我们的生活日新月异,当然来自于各个方面的压力也越来越大。然而,越来越多的独生子女因为父母祖辈的溺爱等原因,缺乏心理承受能力,普遍存在心理缺陷或障碍。运用积极心理学理念,提高高职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培养他们的优秀品质,对于提升高职教育管理工作实效性,促进高职学生全面健康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3.
创建终身教育制度、促进各级各类教育的沟通衔接是我国教育制度改革的方向和趋势。"学分银行"的构建能实现各种教育形式之间的教学资源共享,是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之间沟通的平台,是完善终身教育体系、构建学习型社会的有效手段,对于搭建中高职教育衔接"立交桥"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从"学分银行"的特点和运作模式入手,分析了中高职教育衔接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张歆伟 《科技资讯》2015,13(1):199-200
确定中职的工艺美术(室内艺术设计与制作)专业与高职的艺术设计(室内设计)专业衔接,建构"3+3"中高职衔接室内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建设系统完善的教学体系和合理科学的管理模式。该项目采取中高职3+3分段培养的方式,拟从招生制度、培养目标和培养体系等方面进行改革与实践,积极探索中高职衔接教育、构建中高职系统化教育的方法与途径,为推进职业教育科学发展作出贡献。从学制衔接到课程对接向深化内涵转变,为无锡产业发展和升级的输送合格人才。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高等职业教育"技术"特征的解读,结合计算机信息化技术发展对高职文科毕业生就业市场的影响,提出了高职文科大学生必须成为"职业技能人"。大量新职业的缺口需要"技能型"人才补充,要加快文科"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有针对性的措施才能适应市场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双创"背景下,国家对于"三创"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高职学生作为高级专业技术人才的储备力量,也是"三创"人才的潜力所在。创客教育的实施有利于培养创造性人才,基于"三创"教育理论,研究在高职学生群体中如何开展创客教育值得深思和研究。  相似文献   

7.
近两年,"中高职"衔接教育得到较快的发展,但在实践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也不少.基于中、高职培养目标和规格的不同,在对口课程体系中如何衔接是其核心问题.研究"中高职"高等数学专业的教学衔接问题,对促进中高职衔接教育的协调发展,系统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中、高职教育衔接已成为我国职业教育发展中一个重要的课题.在中、高职教育衔接中课程衔接又是其核心.数学是中、高职理工科教育中共有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本文在分析中、高职数学课程衔接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中、高职数学课程有效衔接的主要通道。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的发展,高职教育的现有培养模式已很难适应社会的需求。高职院校应当在调研的基础上,从专业设置、课程体系的架构及"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等几个方面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与分析,提出解决高职教育与社会需求的衔接问题的方案。以此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提高高职教育的质量,完善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高职教育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认可。科学的高职教育,能够有效培养社会需求的技能型人才,也能够切实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随着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深入,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意识到按需培养学生的重要性,更加重视学生技能的培养,这势必给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变化。在互联网+环境中,应该积极探讨校企合作,科学全面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11.
高等职业教育在教学上两手都要硬:首先注重专业教育提升高职生的就业门槛,解决目前的上岗问题;同时培养高职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增强高职生职业生涯的持续发展能力,从本质上提高高职毕业生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才竞争程度的加剧,高职院校的教育要求也越来越高,学生不仅要掌握专业知识,而且还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文化素质。为了培养未来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高职院校开展有效的人文教育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当务之急的任务。本文从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一、加强人文教育的意义;二、高职院校人文教育的现状和误区;三、高职院校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针对目前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职业院校相互衔接中出现的问题,从共生理论的视角出发,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引领下,运用共生现象的“互惠性”、“双赢”和“共存”的观点,对中高职教育体系共生单元、共生模式与共生环境进行了分析,探究了中高职教育体系发展的共生机制,并对促进中高职有效衔接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朱洪坤 《科技信息》2007,(31):156-157
高等职业教育的本质是技术型的教育,它以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为根本任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随着高等职业教育规模的扩大,毕业生人数不断增加,出现了高职毕业生的就业难问题。因此,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当前高职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正确分析高职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积极探索高职毕业生就业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5.
产教融合背景下园林技术专业中高职课程有效建设工作的开展,既是提升中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举措,同时对于中高职院校学生专业能力的提升及全面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在实际开展过程中,部分中高职院校存在对于课程定位模糊、与相关企业以及合作院校之间的沟通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同时在课程反馈以及评价机制建设方面还存在一定不足。对此,中高职院校要不断完善意见反馈与课程评价机制,优化中高职院校及相关企业之间沟通机制建设,提升课程衔接过程中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接受程度,促进中高职院校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6.
浅析台湾技职教育对大陆高职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倪乐伟 《南昌高专学报》2011,26(5):124-125,136
台湾在技职教育方面积累了许多成功经验,为台湾的经济腾飞培养了大批技术人才。随着两岸关系的进一步加强,两岸学术交流越来越频繁。笔者于2010年10月份到台湾,经过3个月的学习交流和亲身体验,得到如下启迪:加强政府的宏观管理和协调、制定相关法规、改变传统观念、加强产学研合作和重视师资的培养等方面都是大陆高职教育在今后一段时间努力的方向,也是大陆高职教育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7.
姚玉兵  顾春禄  贾姝娟 《科技资讯》2014,12(24):174-174
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就业方式,学生的培养理念和培养方法都与大学培养存在一定区别.从中职院校进入高职院校需要经过一定的考核,不同地区考核方式不同.本文针对目前我国的中高职教育衔接模式,提倡根据院校特点进行考核模式的合理调整,目的是为了有效的完成中高职教育的衔接工作,增加学生继续深造的机会.  相似文献   

18.
高职教育具有鲜明的职业定向性,高职院校重在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企业对创造型、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高职教育如何创新越来越受到关注。所谓创新教育就是对创造性人才的培养,重视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这是素质教育的深化,也是我国培养高层次技术型人才、提升综合国力的迫切需要。高职教育的特点高职教育主要是指高等技术教育,而不是高等学术教育或高等工程教育,培养的人才既不同于主要从事研究和发现客观规律的学术型人才,又不同于主要从事设计、规划和决策工作的工程型人才,也不同于主要依赖操作技能完成…  相似文献   

19.
欧阳洁 《科技信息》2011,(32):99-99
就业力是指个人在经过学习过程后,能够具备获得工作、保有工作以及做好工作的能力。随着社会的发展,高等教育的普及,高校毕业生持续增长,出现供大于求、僧多肉少的现状,而用人单位对高校毕业生的素质要求也不断增高,导致同时出现求贤若渴、人才难得的现状,这些无疑都增加了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出现所谓"毕业就意味着失业"的现象,为提高学生的就业力,各高校纷纷开设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或称就业指导)课,并且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是通过利用第二课堂来促进高职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教育的思考与研究比较少,笔者试图从工作经验角度出发,尝试开发第二课堂来辅助职业生涯发展教育,并希望这种尝试能有效提高大学生就业力。  相似文献   

20.
于德江  张会强 《科技信息》2010,(16):I0210-I0211
高职教育的性质决定了教学目标应以"应用"和"技能"为主,而基础英语的教学也应当符合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实用型复合型人才,这就要求高职的基础英语教学在实际的教学中要实现基础英语和专业知识的衔接。本文初步探讨了为什么需要衔接,如何实现衔接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