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王宪昌 《大自然探索》1995,14(4):95-100
李约瑟对中国古代数学史的研究结论、有些受到中国学者的赞同有些受到抵制,但是中国学者往往忽略了李约瑟评价中国古代数学的价值标准。本文指出唯理性的欧几里得的数学价值观在衡量中国古代数学时往往会带来一种文化上的偏见,中国古代数学的研究评价需要有一种数学哲学理论支持的没有西方文化偏见的数学价值观。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数学文化史的角度出发,论述了中国古代数学所处的实用技艺的文化层次及其价值取向,以及它与古希腊为代表的西方数学的文化层次、价值取向的差异,进而论述指出了以西方数学及其数学与自然科学相结合的模式来评价中国古代数学或者评价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都将会把人们引入一种认识上的误区  相似文献   

3.
李约瑟难题的数学诠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宪昌 《大自然探索》1996,15(4):108-112
本文从数学文化史的角度出发,论述了中国古代数学所处的实用技艺的文化层次及其其价值取向,以及它与古希腊为代表的西方数学的文化层次,价值取向的差异,进而论述指 西方数学及其数学与自然科学相结合的来评价中国古代数学或者评价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都将会把人们引入一种认识上的误区。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工程制图的数学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古代工程制图的形成和发展,历经了数千年的岁月,有着自身独立的学术系统和图学理论系统。自远古以来,中国古代的图学家们成功地运用数学的方法,指导工程图样的绘制,为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以此为题论述了中国古代工程制图理论中的数学基础,第一,比例在工程制图中的应用;第二,投影方法的应用及其总结;第三,对基本视图的认识与运用。  相似文献   

5.
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与古代数学思想的发展究竟有没有联系?如果有的话,又是怎样一种联系?这是中国科学思想史研究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对此学术界尚无定论。笔者管见,可以对它作一些具体,细致分析,然后综合出较为可靠的结论来。本着这一精神,本文对先秦儒家与古代数学的联系,作一点肤浅的探讨,以期同仁注意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6.
论贾宪的数学机械化思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贾宪把中国古代数学的机械化思想提高到一个新的阶段。贾宪三角打针造程序和立成释锁法,表现出他注重数学方法的内在联系和程序化思想的探求,贾宪的增乘开方法,是中算史上第一次完整的可推广到任意次方的开方程序,是开方技术的重大改进,贾宪是宋元数学的主要推动之一。其机械化思想对宋元数学发展主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第三世界的中国、埃及、印度等国是世界文明的摇篮,其数学在古代有过光辉的成就。目前,世界人口的百分之八十左右生活在一百多个发展中国家,研究二十世纪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四十年来第三世界国家数学发展的情况,从中找出可供借鉴的历史经验,无疑具有一定意义。一数学起源于埃及。十九世纪发现的公元前1800年的Rhind纸草书和莫斯科纸草书中,便记载有古代埃及的数学史料。他们在计算上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不仅使用了十进制和分子为1的基本分数,能正确地求出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还设圆周率为(16/9)~2=3.1605…,求出了圆的面积。古印度在逻辑演绎和论证几何学方面虽逊于古希腊,但他们更擅长于直觉和归纳。二十世纪初叶的印度杰出数学家拉玛努扬(S.Ramanujan),就曾受到这一传统的深刻影响。古代印度不仅在几何、三角,特别是代数学方面贡献很大,而且有的历史学家认为,无限大和无限小的概念在印度数学中早就有了。而阿拉伯人则在公元八世纪使印度数学和长于逻辑推理的希腊数学在巴格达首次接触并流传到欧洲,对欧洲数学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8.
中国传统数学构造性思维及其现代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傅海伦 《自然杂志》2001,23(4):237-242
本文通过论证构造性思维方式与数学机械化的关系,揭示中国传统数学的构造性思想和方法,至少在发明数学的意义上给予现代数学发展以启发。  相似文献   

9.
刘华  陈兰 《世界科学》2007,(7):5-46
奥托·诺伊格鲍尔(Otto Neugebauer)是20世纪杰出的古代巴比伦和埃及数学史研究人员,他的《古代精密科学》和《古代数学天文学史》至今仍是研究古代数学的最重要文献资料;  相似文献   

10.
引言世界古代数学史记载古代中国人研究自然数并创造了2个典范的数型图:第一个是河图,第二个是洛书[1,2]。自然,后者是以前者为先导而发展的。这两个图阵的创造显示出古代中国人在几千年前非凡的数字抽象化能力。这两个图阵标志出在漫长的岁月中人类数学思维发展出的两大类型。虽然过去从无人用现代数论观点来解释这两个图,它们仍然是纯粹数学中最早的两个数字模型图。两千多年来,世界数学家将洛书发展为幻方[3,4],并且一直维持这种解释到今天。作者认为:在对中国古代文化的继承、重整与发扬工作中,通过现代数  相似文献   

11.
张聚元 《大自然探索》1996,15(3):117-122
本文对我国古代粮食科学技术分别从粮食储藏,粮食加工,食品加工和造曲酿酒等四方面进行了量化考察,确认量化程度由高到低的序列为:造曲酿酒-粮食加工-食品加工-粮食储藏,得出古代粮食科学技术在发展中的重要才识在已取得辉煌成就的基础上,没有从”数量化“的高度进行归纳总结,因而没有得出有意义的结论,使得已有的科学技术成就无法突破并继续提高。  相似文献   

12.
赖廷谦 《大自然探索》1994,13(1):119-126
中国传统技术观是指中国古代封建社会长期流传并盛行的占统治和主导地位的对技术的基本看法和观念.本文分析了这种观念的六个负面.探讨、反思了中国古代技术发达的三大独特类型和传统技术观的内在联系及其悲剧性结局。以此力图阐明技术社会史上这二者之间难解的背反现象和成因.并希翼人们以史为镜,从负面的深刻教训中.在今天更牢固地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战略观念。  相似文献   

13.
张涛光 《大自然探索》1997,16(1):122-127
中国古代技术体系以农业生产,交运为两个中心的多元结构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秦汉至南北朝时期有了很大的发展,隋唐以后有了较大的演化,变成中心越来越模糊的多元多层次结构。  相似文献   

14.
15.
中国古代的空间观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关增建 《大自然探索》1996,15(4):113-117
本文讨论中国古代的空间观念,分析了古人对空间观念的定义以及他们关于空间的有限与否、空间取向的绝对性等问题的认识,并对古人有关时空关系的理论作了解说。  相似文献   

16.
张箭 《大自然探索》1996,15(3):125-127
本文针对《山海经》说成是世界地理书的一篇代表作,剖析了它在自然地理学方面的错误,批驳了这种观点。本文认为,《山海经》的地理范围基本上在中国。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循环演化思想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化凯 《大自然探索》1999,18(4):104-109
循环演化观念是中国古代自然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传统科学文化产生过广泛影响。本文系统考查了古代有关理论所反映的循环演化思想,初步分析了其基本内涵及科学价值,并指出了其局限性。  相似文献   

18.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