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王鲁华  吴永发 《科技资讯》2012,(13):243-243
当今,随着中国城市化的迅速发展,城市景观空间的文化重构被日渐提上议程。其中,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理念的研究在城市景观理论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论文从景观生态学理念出发,阐述了在生态理念下的城市滨水景观意境营造的原则及方法,以期对城市滨水区景观的可持续建设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王国栋  许宏斌  陈霆 《科技信息》2010,(23):J0399-J0399,J0405
城市近郊区域景观带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介于城市中心与周边乡村的第三大景观生态空间。城郊景观带处在特定的区域位置,因此决定了其在建设和规划等方面有别于城市中心景观生态空间,同时又具有投资少、见效快、管理粗放、生态效应好等特点。作者认为城市生态建设要在充分利用和保护地表物种资源的前提下,合理规划、总体布局,进一步扩展城市外围景观生态空间,营造浓郁的景观氛围,探索一条科学、有效、健康发展的生态建设之路。  相似文献   

3.
城市街道景观作为城市景观的主要因素,在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生活质量,烘托城市建筑艺术等方面起着积极作用。打造城市特色景观,应充分发挥城市街道景观在城市特色中的重要作用和积极意义。通过营造具有地域文化特色——集地理性、地方性、文化性于一体的街道景观,进而凸显城市的特色景观。本研究从城市特色景观与街道景观结合的角度入手,不仅给城市景观设计注入了新的内容,同时也给街道景观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为城市特色景观提供一定设计思路的同时,也为进一步的系统研究起到示范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4.
何倩  崔丹  刘占胜 《科技信息》2011,(12):318-318
本文以城市滨水区空间景观为对象,从宏观城市构架、区域景观特色、微观节点营造三个层次来探析滨水景观的多样性特征,并结合自然环境对形成滨水区景观各种要素的影响,期望在分析中找到城市中滨水景观带与其周边环境相互融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基于城镇历史景观的“层积”理念,以1572-1949年呼和浩特市主城区空间形态为研究对象,在相关文献及研究成果基础上结合典型案例实地调查,运用城市形态学等方法从山水格局、城市形态、路网结构、园林景观及典型案例等方面对呼和浩特市近400年的城市空间形态景观层积及景观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呼和浩特市山水格局符合中国传统山水城市特点,城市空间形态演进经历了明清和民国2个时期6个发展阶段,城市形态、路网结构和园林景观具有时空分异特点,景观结构趋于复杂;典型案例景观具有中国传统院落与汉传佛寺布局、空间序列及汉藏结合式景观特征。通过对呼和浩特市城市历史景观空间形态演变与特征的分析,以期为城市历史景观保护、传承、活化等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杨文婷 《科技信息》2012,(36):I0162-I0162,I0164
当前城市中出现的包括环境在内的各种问题,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不合理的景观生态格局所造成的。运用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对城市的景观空间格局进行研究,可以有效地揭示城市生态状况及空间变异特征,把握景观空间格局的演变过程与驱动力,从而为景观生态安全评价和景观生态规划提供有效依据。  相似文献   

7.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周围环境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城市道路绿化景观逐步走近我们的视野,它不仅是城市空间的组成部分,而且满足人们的交通需要,它同时体现一个城市公民的审美观、精神面貌、文化修养的水平,本文主要以青岛市现有城市道路绿化景观现状为例进行分析,及目前青岛市城市道路绿化景观中存在的问题及以后发展方向进行剖析。  相似文献   

8.
道路设计、改造塑造以人为本的交通空间。随着现代城市交通的发展,人们对道路的要求不再是简单的通行功能,而是把道路看作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城市环境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本文主要讨论交通设计与改造过程对道路景观环境与问题的考虑。  相似文献   

9.
水是生命发展的起源,是人类生存发展、生产生活的必备条件和要素,同时也是社会不断发展的物质基础。水域不仅孕育了城市、城镇和乡村的人类群体,也创造了城市、城镇、乡村社会的不同文化。水质清洁、环境优美、生态多样、植物多彩和富有地域文化内涵的滨水空间,不仅关系到人类的生活需求和社会发展,同时还代表着人类社会发展的生存环境、文化风格、整体形象和文明程度。改善滨水生态环境、创造美丽宜人的人类生活休闲空间是营造滨水景观的目的和宗旨。文章就滨水景观营造这一课题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历进行简要剖析。  相似文献   

10.
道路设计、改造塑造以人为本的交通空间.随着现代城市交通的发展,人们对道路的要求不再是简单的通行功能,而是把道路看作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城市环境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本文主要讨论交通设计与改造过程对道路景观环境与问题的考虑.  相似文献   

11.
基于GIS的城市公共绿地景观可达性评价方法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城市公共绿地景观对居民的服务能力是衡量一个城市现代化发展水平、和谐的人地关系的一个重要参考,可达性是一个量化的评价指标,能够综合多种因素对这种服务能力做出评价,为城市规划、园林规划提供借鉴。提出的一个基于网格划分的城市公共绿地景观可达性计算方法,利用每个网格的道路密度来近似模拟交通成本的阻力,在可到达性计算中综合了考虑人口分布、公共绿地景观服务力、交通成本等因素,来研究城市公共绿地景观可达性的卒间分布特点,该方法具有较好的实用性和可计算性。最后,利用Arclnf09这一GIS工具,以广州市为例进行了实例研究。  相似文献   

12.
建立良好的城市景观体系,是构筑城市空间整体形象和协调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吉安市中心城市总体规划为例,通过对城市景观影响因素、构成要素及景观体系规划重点的分析。探讨城市规划中城市景观设计方法,以形成城市整体、统一、有序的景观体系。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在当前社会发展潮流影响下城市开放空间设计普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体现功能价值的城市开放空间景观设计的重要性;功能价值乃是城市开放空间景观设计存在意义的客观载体,而体现功能价值最直接、最基本的方法是利用连续空间的形式;通过案例分析,提炼出体现功能价值的城市开放空间景观设计主要有城市文化功能、生态保护功能和综合服务功能3个类型.  相似文献   

14.
城市地下空间规划是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适应城市现代化和城市可持续发展建设的需要.针对目前南宁市城市发展中存在的用地紧张、交通拥挤等问题,提出了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是解决这些问题的重要途径.并结合南宁市城市轻轨线路规划和建设、用地布局,提出南宁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的思路.为推进南宁市区域性国际城市的建设与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做了一些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基于景观功能网络评价,提出城市复合空间优化方案,并选择常州市为研究区,实证城市生态安全格局理念在空间优化过程中的操作性。由于城市为整合社会、经济与生态功能的复合生态系统,本研究首先依据城市景观功能与结构特征,将城市空间结构分为支持社会经济功能的红色景观,维持能源、资金、产品与信息传播、流通的灰色景观、保持生物多样性与调节区域环境的蓝色景观及绿色景观。其次由功能网络连通性及其相互作用的角度分析城市景观格局、功能流路径与不同功能流在空间上的相互作用,以获得生态功能冲突与环境敏感区域的空间位置。最后,从功能整体协调发展角度,将研究区分为优化开发、调整开发、限制开发及禁止开等分区,针对其存在的生态安全问题,提出符合城市生态安全的空间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   

16.
城市地下道路的建设可有效缓解日益拥挤的城市交通状况,然而交通特征使得机动车污染物排放不能简单照搬已有公路设计规范.有效把握城市地下道路内机动车主要污染物的排放特性,对城市地下道路通风系统的设计标准以及设计方法的确定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以北京、上海作为一类代表城市,武汉、南京、广州作为二类代表城市,通过对机动车保有量、车型比例、交通流量、车速等参数的调查研究,分析得出不同城市交通特征对地下道路污染物排放因子的影响.结果能够为进一步确定排放因子以及污染物排放量计算方法提供依据,为隧道通风设计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城市道路节点是城市道路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从安全性、合理性、艺术性要求还是从现状调查评估结果看,道路节点空间景观绿化设计对于提高城市道路节点空间的环境品质、获得公众更广泛的认可以及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当代桥梁设计的景观参与性行为与其对城市空间序列格局的环境影响;讨论了桥梁与地域性景观设计意识形态之间的关联性;以顾家荡大桥作为具体案例,从桥梁造型、地域性景观空间构造及城市环境空间3个方面阐述其耦合性,并归纳出当代城市桥梁设计的新趋向。  相似文献   

19.
在对园林植物功能进行详细总结与分类的基础上,提出了植物功能景观的概念和主要类型,指出了其在园林建设中的意义和具体应用途径.研究认为:园林建设的主要任务即是进行功能景观营建;应用功能景观理论不仅可以指导各类专项功能景观建设,而且还可以用于景观方案设计或现实景观评价.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西部中小城市过境公路演变为城市道路的现象,揭示其本质内涵,为编制科学合理的综合开发规划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平凉市崆峒大道综合开发规划实证分析,探讨城市空间走廊综合开发规划的编制。结果空间走廊的综合开发规划,包括总体布局、道路交通体系、绿地景观体系、地块控制性经济技术指标与规划设计条件、沿街建筑景观设计意向等。结论过境公路改造成城市道路必须从城市发展的角度充分关注其两侧用地的功能、结构、形态、交通和景观等诸因素,采用综合开发的手段,为城市的未来发展提供健康的空间走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