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用MCNP-4C程序模拟了30个煤炭样品,并找出快中子通量与元素含量间的关系.利用文献方法计算出元素含量,并以此含量修正快中子通量,修正后可以提高元素的测量精度,提高精度后的元素含量反过来可以修正中子通量.结果表明,经过多次修正后,测量精度得到较大的提高,能够达到煤炭工业应用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以首钢生产的某X70管线钢成分为基础,利用Thermo--Calc软件计算了不同温度下钢中析出相的组成、相的析出温度及Nb元素的析出规律,研究了钢中Nb和C含量对Nb析出规律的影响,利用热模拟和扫描电镜等手段分析了钢中Nb合金相的析出温度.结果表明,平衡态下该X70管线钢中的析出相主要为Ti、Nb的碳氮化物、合金渗碳体、Ti4C2S2、MnS、AlN、M7C3和Mo碳化物.Nb析出相主要以Nb和C元素为主,其中固溶Ti和N元素.随Nb和C含量的增加,Nb合金相的析出温度升高,在同一温度下Nb的析出量增加.  相似文献   

3.
采用FTIR分析了菜籽油、大豆油、小桐子油及其甲酯化之后的生物柴油在特征峰处的异同点,GCMS分析了生物柴油中主要脂肪酸甲酯含量.在3种生物柴油中分别添加了不同含量的油酸甲酯、硬脂酸甲酯,分别测定了添加前后其氧化诱导期变化以及热值变化,并使用Gaussian09计算了油酸甲酯、硬脂酸甲酯的碳氢键解离能.试验结果表明:硬脂酸甲酯对生物柴油氧化诱导期影响比油酸甲酯更加明显,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一致;生物柴油中添加脂肪酸甲酯之后热值会随着单组分脂肪酸甲酯的增加而增加,逐渐接近于单组分脂肪酸甲酯的热值大小.  相似文献   

4.
依据吉布斯能最小化原理,选用温度和S/C(水蒸气量与木炭量之比)作为高温水蒸气气化的影响因素,对木炭高温水蒸气气化的产品气特性进行了模拟分析和预测。模拟研究表明,S/C和温度对气化产品气的影响存在交互作用,S/C的增加可有效提升产品气中H_2的含量并降低CO含量,温度的提升可有效提高CO含量,并给出了组分含量H_2/CO、热值和气体产率等评价指标的变化范围和规律。当S/C1.0,温度600~1 200℃时,产品气的H_2/CO范围为1.0~3.71,热值范围为8.6~12.24 MJ/Nm~3。同时,通过自行设计的实验台对模拟分析结果进行了实验验证。结果表明,模拟计算的气体组分含量基本与实验结果一致,其中模拟与实验的H_2和CO含量偏差小于5%。  相似文献   

5.
Waspaloy合金碳化物和γ′相析出规律的热力学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热力学计算软件Thermo-Calc对Waspaloy合金中可能析出的平衡相以及元素含量变化对其影响进行了计算分析. 结果表明:碳含量的增加可以明显地提高碳化物的析出量,但对碳化物的析出温度的影响较小;γ′的析出量和析出温度均随Al、Ti含量的增加而增加,Al的影响尤为明显;Ti是MC的主要形成元素,Ti含量的增加可以提高MC的析出量,但对其析出温度无太大影响;M23C6的析出量不受Cr含量的影响,而析出温度却随着Cr含量的增加而提高.  相似文献   

6.
根据上吸式和下吸式气化炉特性,设计开发了喉口型双氧化层煤无焦油气化炉,并在煤无焦油气化炉实验装置上进行了煤无焦油的气化实验研究,考察了气化炉操作参数对主要气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喉口型双氧化层气化炉内气化状态良好,出炉煤气中焦油含量大大降低,煤气热值明显提高,煤气中焦油含量最低仅为10 mg/m3,煤气热值高达6 466.9 kJ/m3,完全满足各种燃烧器和加热工艺要求,实现了煤无焦油气化;操作参数对气化指标的影响本质上是通过改变气化温度来实现的,气化温度的提高促进了焦油的裂解反应,从而提高了气化煤气中CO和H2的含量,降低了煤气中CO2和焦油的含量,使煤气热值升高.  相似文献   

7.
基于立式环模压块机9JYK-2000A的压缩成型工艺,对水稻秸秆压块低位热值的优化进行了方案设计和结果分析.以主轴转速、成型温度和含水率为影响因子,成型压块的低位热值为试验指标,进行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试验.根据试验结果,建立了成型工艺参数与压块低位热值之间的定量关系模型,且对所建模型进行试验性验证,误差范围小于5%,可被用于后续的优化模型.结合回归分析法和响应面分析法,在Design-Expert8.0.6软件中对数据进行分析以及优化方案的设计,结果表明:立式环模压块机各成型工艺参数对秸秆压块低位热值的影响顺序依次是主轴转速、成型温度、含水率,且水稻秸秆压块最佳低位热值的模型指标为主轴转速175 r·min-1,温度138℃,含水率14.33%,可达最佳低位热值11 711 k J.  相似文献   

8.
在用D-T中子发生器分析煤质时,为寻找煤炭所在区域的快中子通量、热中子通量与煤炭元素含量间的关系,文中用MCNP-4C程序模拟了30个煤炭样品,并用多元线性回归找出此关系。由计算结果可知,此关系可用于中子通量的修订,并提高煤炭主要元素含量的测量精度。  相似文献   

9.
为解决分解炉入炉煤粉低位热值无法实时监测的问题,通过实时监测分解炉出口温度、分解炉喷煤量、生料下料量、三次风温和三次风量的变化来监测和分析煤粉低位热值的变化,并计算煤粉低位热值的估计值。煤粉低位热值在线估计系统已经应用于工业现场,现场运行效果表明,煤粉低位热值的实际值和估计值误差很小,系统运行效果良好,对操作员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神府煤不同煤岩组分光氧化产物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紫外光照射下,用氧气对神府原煤(SFYM)、神府镜煤(SFJM)和神府丝炭(SFST)在平板光催化反应器内进行光催化氧化研究。分别在氧化0.5,1,1.5,2,4,6,8,10,12和14h时取样。对样品做元素分析、腐殖酸产率测定和FTIR分析。分析表明,不同煤岩组分光氧化煤样中氧元素的含量随着氧化时间增加先增加后减小;碳含量和氮含量随着氧化时间增加,总体上呈减小的趋势,氢含量基本保持不变;氮元素主要富集在SFJM中。腐殖酸产率的测定进一步发现,光氧化产物中腐殖酸的产率SFYM>SHJM>SFST,SFST的存在有利于提高煤的光催化氧化反应性。  相似文献   

11.
基于Elman神经网络的动力配煤发热量及着火温度的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采用实验法测定电厂动力配煤的发热量和着火温度存在操作繁琐和信息滞后较大等不足,建立Elman神经网络预测模型.该网络模型在学习过程中确定混煤的发热量和着火温度与单煤的水分、灰分、挥发分之间的非线性映射关系.模型利用单煤的水分、灰分和挥发分含量直接预测混煤的发热量和着火温度,预测结果误差较小.利用置信区间分析法对预测模型的预测效果进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置信度.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霍林河矿务局露天矿褐煤灰分、热值及水分等特殊性,且其产品主要作为动力煤销售的特点的研究,对以灰分和发热量为基础的两种计价作一比较分析,确定更趋合理的结算方式。  相似文献   

13.
探讨了物料配比、翻堆方式和通风量对脱水污泥生物干化的影响,分析了污泥生物干化前后热值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当污泥与园林垃圾的配比为5∶2时,温度峰值最高,达54.6℃,物料含水率下降了11.22%,且VS去除率最高;与不翻堆的试验相比,翻堆试验的最终含水率为45.98%,比不翻堆的低2.54%;当通风量为0.5 m3/h时,有利于堆体温度的上升和强化干化效果.采用最佳的生物干化条件对污泥进行预干化处理后,堆体的含水率从60.45%降至42.57%;干化后物料的低位热值达到9 763.3 k J/kg,有良好的热值资源化前景.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对七种煤进行了显微组分的分析和分离。并对不同比例显微组分混合物的发热量、燃烧以后的残碳量进行测定,发观镜质组富集物比丝质组富集物发热量高;而燃烧后残碳量,丝质组富集物比镜质组富集物低。  相似文献   

15.
动力配煤中主要煤质指标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动力配煤中主要煤质指标变化规律,分析预测了配煤煤质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在进行配煤时,水分易受环境影响而不具有加和性,但灰分、挥发分、全硫和高位发热量在干燥基下表现了较好的线性加和性。  相似文献   

16.
赵先锋 《山西科技》2014,(3):122-123
通过对易顺煤矿可采煤层的工业用途评价,得出结论:本井田的4号煤层为中灰~高灰、特低硫~低硫、低热值~高热值煤;9号煤层为中灰~高灰、低硫~中高硫、低高热值~特高热值煤;11号煤层为低灰~高灰、低硫~高硫、低热值~高热值煤。本区煤炭主要可作为动力用煤。  相似文献   

17.
东欢坨矿选煤厂采用块、末煤分别入洗工艺。在50 mm分级环节原采用香蕉分级振动筛,由于原煤水分高导致筛分效率低,同时筛下产物发热量低;通过应用弛张筛替换原香蕉筛后,由原50 mm分级改为了30 mm分级,筛分效率大大提高,且筛下产物发热量得以提高,解决了粘湿物料难筛分的问题,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煤矸石是采煤过程和洗煤过程中排放的固体废物.是一种在成煤过程以及煤层开采过程中伴生的一种含碳量较低、比煤坚硬的黑灰色岩,是碳质、泥质和砂质页岩的混合物.相对于煤岩来说它们的发热值偏低.主要成分是氧化铝、氧化硅,另外还含有数量不等的氧化铁、氧化钙、氧化镁、硫等和微量稀有元素(钛、镓、钒、钴).对黑龙江鸡西煤矿的煤矸石进行了氧化镁,氧化钙,氧化铁,氧化钛成分的分析测量,同时对黑龙江省煤矸石的综合利用提出了参考性建议.  相似文献   

19.
近红外光谱-系统聚类法快速测定煤炭品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偏最小二乘法对95个煤炭样品的近红外光谱数据进行处理,并提取主成分.将提取的主成分与煤炭的发热量、灰分、挥发份、含硫量和全水分共同作为变量,进行系统聚类分析.将样品数据聚类为4组,同时剔除异常样本.对聚类后的各组数据采用多元散射校正、二阶导数、诺里斯导数平滑进行预处理,建立偏最小二乘定量分析模型.采用逐步筛选法,求得以发热量为变量的Bayes判别函数,交互验证结果表明判别函数稳定性良好.对未知样品发热量、灰分、挥发份、含硫量和全水分预测的决定系数分别达到0.992、0.927、0.938、0.778、0.978,说明模型预测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南阳膨胀土土水特征曲线,采用美国Soil moisture公司生产的陶土板进气值为15 bar的压力板仪对原状样和重塑样进行了研究;其中原状样进行了不同高度或面积系列下的研究,重塑样进行了不同干密度或含水率系列下的研究;并采用控制变量法来得出结论。研究结果表明:1面积增加对原状试样的持水特性没有影响,但是高度对土水特征曲线的影响很大,高度增加使得在相同吸力下土样含水率增加,脱水难度增大;2对于重塑样,在相同干密度条件下,低吸力条件土样含水率随初始含水率的增加而增加,随着吸力的增加,从某一吸力值开始,含水率随吸力的增加而降低,初始含水率越高,这个值越低;3在相同的初始含水率条件下,低吸力条件干密度越低含水率越高,随着吸力增加,干密度越低,土样的含水率下降的越快,各试样的含水率开始接近,最后低干密度试样的含水率趋于一致;4考虑体积变化的影响对土水特征曲线进行修正并进行模型拟合,最后表明VG模型能够较好地模拟原状膨胀土的土水特征曲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