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全国软科学研究工作座谈会于1986年7月27~到31日在北京召开,来自全国各地区、各部门的代表三百多人参加了会议,提交大会的论文有一百四十余篇.现将部分论文与发言摘编如下:  相似文献   

2.
2000~2009年中国SCI论文的零被引数据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付晓霞  游苏宁  李贵存 《科学通报》2012,(18):1703-1710
2000~2009年SCI收录的期刊共发表中国作者论文746577篇,其中零被引论文180675篇,占24.20%.刊载在影响因子(IF)0~2的期刊的零被引论文共有149208篇,占所有未被引用论文的82.58%.从绝对数看,零被引论文主要发表在低IF的期刊上.但是,如果将期刊按IF高低分段,计算发表在IF各区段期刊上的零被引论文占该IF区段发表论文总数的百分比(零被引率),零被引率并不随期刊的IF增高而降低;反而,IF在10~20的SCI收录期刊发表的中国论文零被引率最高,达到45.01%,部分原因是中国作者发表在SCI收录期刊中的"会议摘要"论文的零被引率高达93.81%.在去除"会议摘要"论文后,中国作者论文的零被引率变化趋势有所改变,IF为0的期刊刊载的中国作者论文零被引率最高,后随着IF升高零被引率逐渐降低,但是IF到达10后,零被引率再次升高,说明期刊的影响因子并不能完全代表论文的被关注度.  相似文献   

3.
4月15日,举世瞩目的人类基因组计划圆满地划上了句号。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与美国、英国、日本、法国和德国等国政府首脑共同发表联合声明,向这一科学成就表示祝贺,并对这项计划所有参与人员的创造性和奉献精神致以敬意。为使读对历时13年的这一国际大科学项目及其未来的发展有一概要的了解,本刊专访了中国人类基因组计划的领军人物之一、中科院副院长陈竺院士。  相似文献   

4.
关毅 《自然杂志》2014,36(4):297-305
正这个夏天有付出,也有收获;有惊喜,更有失望。2014年7月2日,《自然》杂志正式撤回两篇于1月发表的曾引发巨大争议的细胞论文,这意味着这场历经5个月的调查终于画上了句号。论文中的多项错误都已"现形",数个重复试验也以失败告终。论文第一作者小保方晴子被所在的学术机构认定为学术不端,其所在的研究中心也有可能被关闭。美国卫生官员和专家则在7月10日宣布,曾被认为"治愈"的一名艾滋病女童在停药两年多后体内再次检测出HIV。这  相似文献   

5.
<正>《柳叶刀》杂志撤回1998年发表的一篇有关疫苗可能导致孤独症的论文2010年2月2日,《柳叶刀》——著名的英国医学杂志——撤回了一篇1998年发表的研究论文。在这篇论文中,作者指出接种疫苗可能会导致孤独症,从而引起  相似文献   

6.
科学观察》 (ScienceWatch)统计了过去 10年( 1991年~ 2 0 0 1年 2月 )中 ,在 19个科学领域中所发表论文被引用最多的前 5名机构的名单。这些机构都是各个学科领域中的强中手。一般来说 ,这些机构不仅论文出版数量巨大 ,而且从其论文被大量引用的事实上表明其在世界学术界中有着极大的影响。为编辑这个排名表 ,《科学观察》利用的是ISI(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 )的ESI (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 ) ,它是一个涵盖了 2 2个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70 0万篇论文的网络数据库。每个科学领域都有其一系列的杂志 ,杂志中的论文都被编入每…  相似文献   

7.
地球空间信息科学的内涵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地球空间信息科学的内涵2004年1月,在英国《自然》杂发表一篇题为“M apping Oppor-unities”的论文中认为,地球空间息科学(Geo-spatialInform atincience,简称Geom atics)与生物科和纳米技术三者一起被认为是今世界上最重要的、发展最快三个领域。1996年国际标准化织(ISO)  相似文献   

8.
王君  朱青 《世界科学》2013,(6):38-39
科学正处于剧烈的变革之中,意味着关于科学分享的变革也应紧随其后。今年二月,美国总统奥巴马政府发表声明,宣布由政府资助的研究论文在发表后的12个月内免费开放。4月1日之后,英国研究理事会也要求开放由政府资助的研究项目出版成果。科学出版业在经历了长达350年的缓慢发展之后,忽然间进入了一  相似文献   

9.
一项新的研究表明,老龄科学家发表的论文比他们的年轻同事们多.据加拿大蒙特利尔魁北克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调查,他们在查阅了近1.4万名教授的论文发表记录后发现,这些人在五、六十岁时发表的论文数量几乎相当于他们三十来岁时每年发表论文数的两倍,而且被引用的频率也更高.  相似文献   

10.
王国燕 《科学》2013,65(2):42-44,4,63
正中国的科研能力正在快速提升,越来越多的研究成果发表在《自然》、《科学》、《细胞》等有影响的学术期刊上。学术期刊封面是科研成果展示的重要阵地,科研成果艺术化可大幅提升科研成果的学术影响力,带动科技传播与扩散效应,从而推动科研成果在社会大众中的影响力。2012年5月,英国《自然》周刊发布名为《〈自然〉出版指数2011中国》(Nature Publishing Index 2011China)的报告:2011年全球在《自然》系列期刊上发表论文的总量为3425篇,中国在《自然》系列期刊上发表论文的数量为225篇(比率为6.6%)。其中基础科研成果最多的前5家机构分别为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香港科技大学。  相似文献   

11.
吴家睿 《科学通报》2004,49(3):203-204
从2003年1月31日在广州一家医院内首次爆发SARS^[1]到我国科学家在美国《科学》周刊上发表关于SARS的研究文章^[2],时间正好过去了1年.也许是一个巧合,这篇研究论文的主题也正是围绕着时间展开的:“SARS冠状病毒在中国SARS流行过程中的分子进化”.作者通过流行病学的研究界定了SRAS  相似文献   

12.
1983年2月11日~27日国家科委科技政策局在天津市科委的大力协助下,在天津召开了《美国科技发展问题学术讨论会》,全国各地的美国科技政策的研究工作者七十余人参加了会议,会上发表论文六十多篇。这些论文从不同角度研究和讨论了美国科技发展问题,具有一定的学术水平和现实意义。这里我们摘编发表六篇论文,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3.
人们从生后不久即分居两地的同卵双生儿的健康状况和精神心理的比较研究中了解到不少人的形成过程中的遗传和环境方面的知识。英国、丹麦和美国在很早以前就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研究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留下了不少宝贵的资料。1937年,美国有关部门经过对19组双生儿的调查以后,发表了一篇论文,题为“双生儿的遗传和环境的研究”。据最近报道(Science,1980年  相似文献   

14.
金属有机化学是化学学科中发展迅速而又前途广阔的重要研究领域,它和开辟新能源、创造新的合成方法与化工过程、发展新的价健理论和结构理论等方面有很密切的关系.因此,近年来国际上十分重视这方面的学术交流.1980年6月10日至13日在北京召开了"第一届中日美金属有机化学学术讨论会".事隔两年,于今年6月14日至18日又在上海召开了"第二届中日美金属有机化学和无机化学学术讨论会".参加这次会议的各国化学家有:中国65名,美国16名,日本17名,英国1名.另外,来自国内各有关单位的科技工作者约50名也列席了会议.会上共提出学术、论文87篇,其中,中国56篇,日本15篇,美国15篇,英国1篇.  相似文献   

15.
科恩曾在 Science and education 杂志发表了两篇关于他的科学史观的论文,一篇发表于1950年,另一篇发表于1993年.在这两篇论文中,科恩阐述了他对科学史的认识及观点.  相似文献   

16.
正线粒体是细胞关键的能量产生结构。借助一种特殊的细菌酶,研究人员实现了对线粒体基因组的定向改变。此前,即使是流行的CRISPRCas9基因组编辑工具也无法做到这一点。相关论文2020年7月8日发表于英国《自然》。这项技术建立在一种被称为碱  相似文献   

17.
正开放获取运动已经催生出大伤量害掠了夺科性学期研刊究,。它们不断激增,攻城略地,在过去10年里,科学出版经历一番迅猛的剧变。科学公共图书馆(PLoS)在2003年推出首本学术期刊,瓶中精灵从此被释放出来。PLoS的理念是编辑和审稿人应当仅凭论文质量来评价一篇稿件,发表费用应当由作者直接支付(取代了订阅模式)。通过开放获取(OA)出版让所有人都能读到论文的草根科学理念让人陶醉,无法抵挡。  相似文献   

18.
方益昉  叶剑 《科学》2008,60(2):32-35
2007年11月14日,英国著名的科学刊物<自然>周刊在其网站上发表了一篇来自美国的科学论文,不声不响地爆出了一条为全球瞩目的科学消息:美国科学家率先克隆出了人类的灵长动物表兄弟猴子的早期胚胎.  相似文献   

19.
《世界科学》2012,(12):7
全球科学格局正在发生着根本性的转变,即科研活动在何处进行、由何人来进行的问题。世界科学发展史上相继出现一系列占主导地位的科技强国:法国、德国、英国和美国。而如今,越来越多的国家,中国、印度、新加坡、巴西和韩国,也都在世界高端科研领域内拥有了自己的地位。随着科学界和科研人员比以往更为频繁的合作,科学正在走出国门,跨越国界。正如纽约国际教育学院从事国际留学生交流研究的拉基卡·班达利(Rajika Bhandari)所说的那样:"知识的产生和科学研究是一项真正无国界的事业。"  相似文献   

20.
双类星体发现已经一年多了.双类星体又叫孪生类星体,因为它们极其相象.它们的本质是什么?天文学家很感兴趣.一年多来,许多人对它们进行观测、探讨和研究,发表了大量的研究报告. 1980年6月12日出版的英国《自然》杂志的通信栏里,发表了卢瑟福实验室的贡德哈莱克和伦敦大学学院的威尔逊的一篇论文《双类星体0957 561A、B的紫外光谱》,他们用卫星观测资料进一步证实双类星体的引力透镜模型. 一年前,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沃尔什等人报告说,他们用美国亚利桑那州基特峰国立天文台的2.1米光学望远镜,发现在大熊座有两个相距约6弧秒的类星体0957 561A、B,它们的红移值相近,约为z=1.405;光谱也差不多;亮度也很接近,红星等都是17等,蓝星等分别为16.7和17等.因而沃尔什等人认为,它们是同一类星体在引力透镜中的两个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