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B3LYP/LANL2DZ方法,对实验合成的联吡啶Pt(Ⅱ)配合物的电子性质和二阶非线性光学(NLO)效应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配合物中联吡啶部分表现出给电子的性质,金属Pt(Ⅱ)在配合物内起到传递电荷的作用。六个配合物都具有较大的βtot,展示了很好的NLO活性,尤其是吸电子基团硝基的引入(配合物6)可使βtot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2.
详细报道了二硫纶.联吡啶过渡金属配合物M,M=Mn,Fe,Co,Ni,Cu,Zn的红外光谱实验数据。对比二硫纶.二甲基联吡啶金属配合物M和二硫纶.邻菲咯啉金属配合物M的红外光谱,分析了M的简正坐标,并结合热谱,电子光谱等性质研究了二氰基二硫纶和联吡啶与金属离子的配位方式。  相似文献   

3.
合成了一种新型的有机-无机多金属氧酸配合物[(C_(10)H_8N_2H_2)]·[HPMo_(12)O_(40)]·H_2O(1),并用单晶X射线衍射和IR光谱对该配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该配合物由1个[HPMo_(12)O_(40)]~(2-)、1个质子化4,4’-联吡啶和1个H_2O分子组成.多金属氧酸阴离子、质子化有机分子及水分子通过氢键作用形成三维网状结构.  相似文献   

4.
选择1-苯基异喹啉(piq)作为金属化C-N配体,带有噻吩取代基的2,2'-联吡啶作为N^N配体.设计并合成了铱配合物[Ir(piq)2(tbpy)](PF6).对所得到的配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并详细研究了这种配合物的光物理和电化学性质,讨论了结构和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在联吡啶上引入噻吩取代基,对配合物的电化学和光物理性质影响较小;使配合物的还原电势和Eg稍有降低;噻吩取代基的引入使配合物发射光谱略有红移.  相似文献   

5.
钌(II)联吡啶配合物及其衍生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评述了钌 (II)联吡啶配合物及其衍生物的化学研究现状及最新进展。主要从光敏化剂、电致化学发光、多核配合物、超分子型配合物、金属聚合物及非线性光学性质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钌(II)联吡啶配合物及其衍生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评述了钌 (II)联吡啶配合物及其衍生物的化学研究现状及最新进展。主要从光敏化剂、电致化学发光、多核配合物、超分子型配合物、金属聚合物及非线性光学性质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了钐与邻菲罗啉、联吡啶配合物的抗菌活性,表明标题配合物具有较强的广谱抗菌作用。  相似文献   

8.
在甲醇-乙腈-水介质中将邻菲咯啉的Cu,Zn,Pb配合物,2,’-联吡啶的Zn,Pb配合物及乙二胺的Cu,Zn配合物分别与2,3-二氯-5,6-二氰基对苯醌阴离子的季铵盐反应,合成了未见报道了7个含肖DDQ^-的金属配合物。经元素分析确定了配合物的组成。  相似文献   

9.
4,4‘—联吡啶桥联双核铜配合物的合成ESR谱和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4,4'-联吡啶与β-二酮合铜(Ⅱ)配合物在乙醇中反应,合成了一种新的双核配合物Cu2(TTA)4(4,4'-bipy)TTA为噻吩甲酰三氟丙酮,4,4'-联吡啶)。用元素分析和红外光谱对产物进行了表征,从电子自旋共振谱得到该配合物的分子轨道系数和键参数,变温磁化率的数值表明,配合物的磁性遵从居里定律,还讨论了4,4'-联吡啶传递磁交换的性能。4,4'-联吡啶作桥基难以有效地传递磁交换作用。  相似文献   

10.
4,4’-联吡啶桥联双核铜配合物的合成、ESR谱和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4,4’-联吡啶与β-二酮合铜(Ⅱ)配合物在乙醇中反应,合成了一种新的双核配合物Cu2(TTA)4(4,4'-bipy)(TTA为噻吩甲酰三氟丙酮,4,4’-bipy为4,4’-联吡啶).用元素分析和红外光谱对产物进行了表征.从电子自族共振谱得到该配合物的分子轨道系数和键参数.变温磁化率的数值表明,配合物的磁性遵从居里定律.还讨论了4,4’-联吡啶传递磁交换的性能.4,4’-联吡啶作桥基难以有效地传递磁交换作用.  相似文献   

11.
以取代苯乙酮、三氟乙酸乙酯及2,2’-联吡啶硝酸钯为原料,经Claisen缩合反应和螯合反应得到了系列三氟甲基修饰的β-二酮金属钯(Ⅱ)配合物.配合物结构通过了NMR、ESI-MS、IR及元素分析的表征,用X线单晶衍射测定了配合物3g的晶体结构.用MTT法对产物的体外细胞毒性进行了评价.初步结果表明:所得配合物对MCF-7细胞的毒性明显高于Hela和A549细胞,其中配合物3a对MCF-7的细胞毒性与顺铂相当.  相似文献   

12.
铕,铽邻苯二甲酸—联吡啶混合配合物的合成及性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实验合成了邻苯二甲酸2,2′联吡啶混配稀土(铕、铽)配合物.在 323 nm 紫外光激发下,测定了这些配合物的荧光.结果表明,铕、铽之间存在强相互作用.铽对铕的荧光强度有较强的敏化作用,而铕对铽有较强的猝灭作用,但其荧光发射峰位置基本不变.元素分析和热分析确定了配合物的化学组成为 Re2 L3 L′·5 H2 O( L= 邻苯二甲酸根, L′= 2,2′联吡啶).红外光谱分析表明,邻苯二甲酸根和联吡啶均与稀土离子配位  相似文献   

13.
合成了以苯甲酸和4,4′-联吡啶为配体,铕和镧为中心离子的超分子配合物,在波长为288nm紫外光激发下,测定了配合物的荧光光谱,结果表明,苯甲酸铕EuL3,L=C6H5COO-)具有较强的荧光,用4,4′-联吡啶连结铕配合物和镧配合物(LaL3),形成超分子配合物(Eu-LaL6l′,L′=4,4′-联吡啶)后,灾光强度可数倍增加。  相似文献   

14.
利用水解膦酸酯和酰胺的方法获得了同时含有膦酸和羧酸的化合物3—膦酸基丙酸。将其与金属氧化物作用制备了铜、锌、钙、钡四种金属的配合物。对金属配合物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差热测试,探讨了配合物中配体与金属离子的配位作用。  相似文献   

15.
以乙酸镍和2,2′-联吡啶配合物为模板、4-乙烯吡啶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合成了具有类似金属螯合抗体结合位点的金属配合物印迹聚合物,系统研究了金属离子对模板聚合物选择性结合2,2′-联吡啶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印迹聚合物对N i(Ⅱ)-2,2′-联吡啶配合物有选择性识别能力。采用Scatchard模型评价分子印迹聚合物的结合特性,得到高亲和力结合位点的平衡离解常数Kd1=0.082 mm o l/L,表观最大结合量Qm ax1=82.2μm o l/g,低亲和力结合位点的Kd2=0.400 mm o l/L,Qm ax2=91.3μm o l/g。  相似文献   

16.
合成了三(2-苯并咪唑甲基)胺(ntb)为配体的单核铁(Ⅲ)配合物[Fe(ntb)Cl2]Cl.THF.H2O,对配合物进行了IR、UV-vis和元素分析等表征.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确定了其晶体结构,配合物阳离子含有一个中心金属Fe(Ⅲ)离子,与一个烷基胺氮、三个苯并咪唑氮和两个氯离子配位,形成畸变八面体构型.配合物分子和外界阴离子以及溶剂分子之间通过氢键作用形成三维网络结构.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配合物的电化学性质,在0.8~-0.8V(vs.SCE)电位扫描范围内,配合物呈准可逆的氧化还原行为.在pH 8.2和40℃的条件下,以邻苯二酚为底物,研究了配合物的拟多酚氧化酶活性,结果表明,配合物催化邻苯二酚氧化呈准一级动力学反应,其速率常数为0.32min-1.  相似文献   

17.
通过测定配合物吸光度,用计算校正法获得配合物的稳定常数。测定Cu(Ⅱ)-2,2’—联吡啶和Cu(Ⅱ)—1,10—邻菲罗啉配合物的稳定常数表明该方法可靠可行,并用该方法测定了Nd(Ⅲ)—2,2’—联吡啶和Nd(Ⅲ)—1,10—邻菲罗啉配合物的稳定常数,进而探讨了配合物稳定常数与配合物构成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我校化学系衡林森、姜崇厚、杨大荣、胡启山四位教师申报的科研项目《不对称取代方酸酞腔的合成及相关性能的研究》获九五年省教委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项目,拨科研经费陆仟元。本项目研究工作的主要目的是:(1)通过多种实验条件的探索,实现不对称取代方酸酸腔的合成,制得相应的衍生物,分析确定它们的结构。(2)将含配位功能基或配位原子的基团引入到方酸四碳环上,获得一类新的比方酸四碳环为特征的不对称取代方酸酚胺多齿配体。(3)研究该类新型方酸齿形配体对一些金属阳离子的配伍能力,合成相应的配合物,测定配位化合物的结构和相…  相似文献   

19.
以质酸钠为原料,合成了多种质酸金属配合物,质酸镁、质酸镓、质酸镧、质酸铈、质酸钕.所合成的目标化合物经过IR,1 HNMR,EDX和元素分析表征,并在体外通过MTT法,实验了几种质酸金属配合物对子宫颈癌细胞的生物活性.结果表明:几种质酸金属配合物对子宫颈癌细胞的增殖与本底质酸钠相比有较好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0.
通过使用晶体设计规则,合成了新型的含有1,2,4-苯三羧酸和4,4’-联吡啶多齿混合配体的有机锌金属配位聚合物,并通过元素分析仪,红外光谱仪及X-射线单晶衍射仪对其结构进行表征,配合物展示了一个二维面状的超分子结构.在反应过程中,4,4’-联吡啶是作为后期进攻锌原子中心的二次配体,这在锌聚合物中是很罕见的,由于4,4’-联吡啶是一个线性分子,通常4,4’-联吡啶中的两个氮原子用来连接两个金属中心原子.配合物在紫外光照射下有较强的光致发光性质,探索了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为光敏材料的制备提供了实验支持及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