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村语中有一批词语与粤语中的词语在音义上都有对应的关系,称为关系词。这些关系词在汉语古籍文献和其他汉语方言中都找不到相应的词语,但却在与村语有亲属关系的侗台语诸语言中可找到与其语义相当、语音相同或相近的词,说明这批词语是来自侗台语族共同语——古百越语的语词。这些发现进一步证明了粤语中存在着古代百越语的底层语言事实。  相似文献   

2.
普通话的"着"是一个多音多义词,玉林话的"着"也有多种意义,但只有一个读音(■21)。玉林话的"着"作为语素与普通话有同有异,构成的词语也有同有异。在词义方面,玉林话的"着"大部分与普通话不同,却与其他方言有着比较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3.
比较详细地列举玉林话的亲属称谓词语,并通过与普通话的比较,从词汇的角度探讨玉林话亲属称谓词语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将现代平话和壮语中的语词进行比较,可看出二者之间极深的渊源关系。从田阳蔗园话中的动词与靖西壮话中读音相同或相近且意义相同、相近、相通、相关的语词之间的比较,可清晰地看到这一点。  相似文献   

5.
拿普通话“把”字句的结构式与玉林话相应的表达式进行对比,归纳了玉林话对应于普通话“把”字句的结构形式和使用“把”字句特点。  相似文献   

6.
那安壮语第一人称单数tan6属于当地壮语的特征词,极具地方特色。其来源有两个层面:在共时层面上由那安壮语内部非三身代词tan6转化而来;第二个层面是历时层面,那安壮语第一人称单数tan6与西双版纳傣语taan6、泰国泰语thaan6具有一定的语音对应规律,可能共同来源于古台语非三身代词*daanB。  相似文献   

7.
此文为广西师大中文系李谱英教授应邀在本校推普积极分子大会上的讲演.作者认为,尽管玉林白话跟普通话有较大差异,但都是从古代汉语演变过来的,其间有不少共通之处.作者着重从玉林白话与普通话语音对应规律的角度,通过大量的玉林白话语音资料研究,进而帮助讲玉林白话的人更有效地学好普通话.  相似文献   

8.
靖西壮语属于壮语南部方言德靖土语。母语为靖西壮语的人在学习使用普通话的过程中会形成“靖西壮语~普通话中介语”,其语序、句式和句类的运用既有普通话特点又有靖西壮语特点。  相似文献   

9.
从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介绍了玉林话的古汉语现象,认为玉林话的古汉语现象的原因有:一是特殊的历史背景所致;二是唐宋以后自外省传进的粤方言及客家方言未能对玉林话造成主流影响;三是相对优越的自然环境造成的。  相似文献   

10.
语言与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方言与地域文化也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通过对玉林方言的一些词语的分析,可以探究玉林本地的一些文化现象,解读玉林方言词语的文化内涵,加深我们对语言与文化的关系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通过分析大新三湖壮语四音格词中的重叠,并结合各壮语方言点四音格词的重叠进行对比分析发现:重叠是大新三湖壮语四音格词最典型的构词手段,大新三湖壮语四音格词与各壮语方言点四音格词的重叠相比,有共性,也有自己的特点。文章还对大新三湖壮语四音格词语型“……tha:i53……ta:i33”式和“……tha:i53”……nou33”式的来源进行初步探讨,认为其是重叠象似动因的体现和表达否定的主观感情色彩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忻城壮语词汇中有丰富的四音格词,从其语音特征、语法特征方面着手分析,可以看出忻城壮语四音格词追求整齐、声韵和谐的语音美,具有整体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方言是古代语言的活化石。研究方言,可以帮助人们了解和认识古代语言的面貌,也可以有利于方言区的人们了解自己方言与共同语的发展关系,从中找出相应的规律,从而学好民族共同语,《广韵》是汉语中古时期语音的代表,它的声、韵、调都或多或少地与汉语的各地方言有一定的联系,找出这种联系,可以为人们了解中古音提供有价值的材料。本文从《广韵》的反切上字入手,给这些反切上字注上玉林音,从中找出玉林话声母与《广韵》声母的关系,分析它们的音变条件,暨旨出了玉林放大在汉语音韵史中的价值,也为玉林人学习现代汉语普通话提供了相关的对应规律。  相似文献   

14.
动词词头ta^3一般只使用于壮语某些土语,在各个土语中有不同的语法特征。壮语ta^3与汉语“打”在语音和语义两方面均有对应关系,可能于唐宋时期由古平话借入。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新事物新现象不断涌现,广西柳城县六塘壮语新词语随之产生。文章主要探讨六塘壮语新词语的来源,从而了解当地壮语发展的情况。  相似文献   

16.
站在回族话的发展历史的角度来看,回族话中的借词,并不像一般语言中的借词那样属于外来语言的借用。严格的说,回族话中的借词,应该既有属于回族先民语言的积存,又有与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语言之间接触后受到影响的痕迹。  相似文献   

17.
方言自身是一种文化,同时又是地域文化的载体。玉林话是一种特色方言,有其独特的语音、词汇、语法特点和文化内涵。本文简述玉林方言及文化研究概况,勾勒玉林方言研究逐步深化发展的轨迹,并基于玉林方言的实际,结合相关文化因素,提出玉林方言保护和研究及玉林方言文化建设的几点想法。  相似文献   

18.
文章对广西百色凌云加尤高山汉话声母系统与普通话、中古音声母系统进行对应关系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壮语里t-(t‘-)>s-的音变现象是存在的,不论是汉语,或者是壮语,它们的内部或两者之间都存在着s-与t-(t‘-)对应的规律。  相似文献   

20.
客家方言有一些词语本字未明.今结合古代文献,从音义两方面,考证其中的部分本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