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为了提高多射频多信道Ad Hoc网络容量,降低网络间无线干扰,提出从跨层优化综合考虑信道与功率联合分配问题,将信道与功率分配问题转化为混合整数非线性规划模型,针对模型设计两阶段子问题求解迭代算法。算法在第一阶段采用启发式算法分配信道,在第二阶段采用分布式算法进行功率分配。仿真实验结果表明,信道与功率联合分配相对于固定信道下功率分配具有更好的效果,联合优化两阶段迭代算法可有效提高网络整体效用,同时降低节点间相互干扰。  相似文献   

2.
针对导致传统QPSK信号带宽效率和功率效率低的相位跳变问题,提出了连续相位QPSK,CPQPSK调制。在将QPSK表示为连续相位调制CPM基础上,得出了QPSK的差分码编码规则,对其频率脉冲进行整形得到连续相位QPSK。理论分析证明CPQPSK信号具有恒定包络。仿真结果表明CPQPSK的带宽效率在同等情况下要高于SOQPSK,而抗误码性能与后者几乎完全相同。  相似文献   

3.
群时延失真对QPSK系统误码性能影响的仿真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晓衡  李玉闩  李腾蛟 《系统仿真学报》2008,20(21):5976-5978,5992
群时延失真是影响卫星通信误码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首先介绍了群时延的概念和表达式以及卫星信道群时延失真模型,然后根据最小相位系统的系数和复倒谱系数之间的关系,设计了线性群时延和抛物线群时延滤波器,利用MATLAB/SIMULINK仿真软件包,建立了两种群时延失真信道模型,对QPSK调制信号在群时延失真信道特性下进行了仿真,得出了两种群时延失真对系统误码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针对卫星通信中常见的单-混二进制相移键控(binary phase shift keying, BPSK)、正交相移键控(quadrature phase shift keying, QPSK)、8进制相移键控(8 phase shift keying, 8PSK)、16进制正交幅度调制(16 quadrature amplitude modulation, 16QAM)信号调制识别问题,本文基于不同信号的累积量差异和方谱特性,充分利用累积量和谱线特征并构造合理的特征参数,最终构建决策树分类器,实现了这些信号的调制识别,并有效实现了混合QPSK和混合8PSK信号的识别。实验表明,该算法能够实现高斯白噪声条件下的单-混BPSK、QPSK、8PSK、16QAM信号的分类。当信噪比大于6 dB时,除混合QPSK和混合8PSK信号外,其他信号的调制识别率能达到98%,当信噪比大于10 dB时,混合QPSK和混合8PSK信号的调制识别率能达到92%。与现有算法相比,识别率更高,由此证明所提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在平坦衰落假设基础上,分析了QPSK信号通过移动卫星信道的非线性性能。在仿真模型中,除了考虑上、下行信道的加性高斯白噪声,还考虑了多径效应、阴影衰落以及引起AM AM和AM PM转换的TWT(travelwavetube)非线性效应。利用matlab的Simulink仿真工具,分析了TWT放大器不同输入回退值和升余弦滤波器不同滚降因子对系统性能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TWT放大器的工作点应接近饱和点,升余弦滤波器的滚降因子应选择在0.4~0.6。  相似文献   

6.
针对可重构智能面辅助的低精度量化的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 MIMO)系统中信道估计问题进行了研究。该系统的信道估计难点在于可重构智能面由近无源反射天线构成, 没有基带信号处理能力。系统观测值通过低精度的模数转换器量化使信道估计问题变得更富挑战性。本文基于基站-可重构智能面-用户的级联信道推导出等效信道, 并证明在虚拟角域上,该有效信道是结构稀疏信号。提出了基于期望最大化的近邻学习广义近似消息传递算法,从低精度量化的观测值中恢复等效信道。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算法比传统算法具有更好的性能表现。  相似文献   

7.
采用平均大信号建模法,结合全桥LLC谐振倍压功率变换器,开展LLC谐振功率变换器的大信号建模研究.分析了SSOC(Self-sustained oscillation controller)调制方式,在该调制方式下LLC谐振功率变换器的工作模式;建立了 LLC谐振功率变换器的非线性状态空间模型,分析了非线性项的近似线性化、谐波平衡等处理环节,推导出LLC谐振功率变换器的平均大信号模型;通过仿真表明,平均大信号模型与非线性状态空间模型的仿真曲线基本吻合,验证了平均大信号模型的准确性.该大信号模型适用于指导LLC谐振功率变换器的现代非线性控制回路的设计.  相似文献   

8.
UWB-SAR抑制RFI技术的参数化方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射频干扰(RFI)抑制技术是超宽带合成孔径雷达(UWB-SAR)的关键技术之一.首先分析了RFI信号的来源和特性.基于RFI信号的窄带性质,简要综述了抑制RFI技术的参数化方法.然后,针对RFI信号的调制特性和非平稳性,分别提出了其调制模型和时变AR模型,并讨论了采用基函数展开形式的模型求解方法.最后,给出了几种参数化方法的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9.
提出V-BLAST(Vertical Bell Labs Layered Space-Time)系统的一种新的联合检测算法,先通过迫零(ZF)或最小均方误差(MMSE)算法初步检测,粗判决得到包含nT层信号的初始解向量,然后在信号解空间中找到与初始解有最小错误距离的nT个解向量,最后用最大似然(ML)算法从这nT+1个解向量中找出最优解.以QPSK调制方式为例,计算机仿真验证了在准静态平坦衰落信道中新算法的检测性能,与ZF和MMSE算法比较,该算法能明显提高系统性能,在4×4的MIMO系统中,当误码率在10-2数量级时可以获得6dB左右的增益,而且新算法比ML算法的复杂度低很多.  相似文献   

10.
连续相位调制(continuous phase modulation, CPM)信号具有恒包络、较高功率效率等优势, 基于椭圆球面波函数(prolate spheroidal wave functions, PSWFs)信号多载波调制解调系统具有较高频带利用率。结合CPM技术和基于PSWFs信号的多载波调制方法, 提出一种基于PSWFs信号的多载波调制与CPM联合调制信号(multi-carriers modulation based on PSWFs with CPM,MCM-PSWFs-CPM)模型, 对该信号的功率谱特性、峰均功率比、误码率性能等进行了分析。仿真结果表明, 相比现有基于PSWFs的多载波调制解调系统, 该模型所得信号功率谱带外衰减可以相对较快, 当载波数为64、互补累计分布函数(complementary cumulative distribution function, CCDF)为10-3时, 可有效降低峰均功率比值约2.70 dB, 采用多符号周期检测方法, 可以获得较好的解调增益, 且符号数越大, 检测性能越好, 但是检测复杂度也会相应增加。  相似文献   

11.
Efficiency and linearity of the microwave power amplifier are critical elements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s. A memory polynomial baseband predistorter based on an indirect learning architecture is presented for improving the linearity of an envelope tracing (ET) amplifier with application to a wireless transmitter. To deal with large peak-to-average ratio (PAR) problem, a clipping procedure for the input signal is employed. Then the system performance is verified by simulation results. For a single carrier 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WCDMA) signal of 16-quadrature amplitude modulation (16-QAM), about 2% improvement of the error vector magnitude (EVM) is achieved at an average output power of 45.5 dBm and gain of 10.6 dB, with adjacent channel leakage ratio (ACLR) of -64.55 dBc at offset frequency of 5 MHz. Moreover, a three-carrier WCDMA signal and a third-generation (3G) long term evolution (LTE) signal are used as test signals to demonstrate the performance of the proposed linearization scheme under different bandwidth signals.  相似文献   

12.
线性光放大器交叉相位调制波长转换仿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Simulink可视化仿真系统,建立基于线性光放大器(LOA)的交叉相位调制波长转换模型。模型考虑了纵向载流子密度变化引起的有源区折射率的改变、相位调制、端面反射、放大的自发辐射噪声和横向的垂直光场(VCL)的增益钳制作用。仿真了LOA的增益钳制特性,模拟计算了信号光功率和速率对转换后信号的消光比、啁啾和眼图张开度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LOA具有增益钳制作用,对输入信号的扰动具有不敏感性。提出了合理控制输入信号光和探测光的功率,调整干涉仪两臂LOA偏置电流的强度,可在较高的信号速率下,获得良好的转换信号。  相似文献   

13.
针对宽带功率放大器的强记忆效应,提出了一种前馈交叉记忆多项式模型。该模型由主信号对消和畸变注入两个环路构成。信号对消环路采用记忆多项式模型对带内动态线性记忆效应进行建模;畸变注入环路采用记忆时刻信号间的交叉记忆项对带外扩展频谱行为进行建模。为克服最小二乘法在模型辨识中带来的数值不稳定问题,采用共轭梯度的方法对模型的参数进行辨识。为消除噪声和测量误差对模型参数辨识带来的影响,采用ADS软件包络仿真的方法获取精确的功放输入输出信号复包络数据,并对该模型进行充分的性能分析和评估。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对宽带功放的非线性动态特性具有很好的逼近能力,特别是带外频谱扩展特性,较之常用的方法提升了近10 dB。  相似文献   

14.
15.
基于MATLAB的CDMA无线通信可视化仿真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根据文献1中对CDMA通信的工程实现技术,本文利用MATLAB平台的SIMULINK功能编写了一套CDMA通用功能模块库,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多项可视化仿真。该软件较好地显示了CDMA通信的工作方式和优越性,及采用SIMULINK进行仿真的良好的演示效果,并为CDMA的仿真提供了一个较好的软件平台。  相似文献   

16.
雷达功放正弦激励下的无意调制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基于雷达功放的寄生调制进行辐射源个体识别的问题,提出利用正弦信号激励下的谐波特征进行识别的方法。该方法利用谐波相对幅度间的约束关系来分类,因而可在功放激励信号功率变化时保持分类性能,通过非线性最小二乘法对谐波幅度进行参数估计,获得了足够的参数估计精度。仿真实验验证了本方法的优势。  相似文献   

17.
针对多波束移动通信卫星业务不均衡导致功放工作点不一致、功率利用率低等问题,首次提出数模混合自适应功率分配(adaptive power allocation algorithm based on digital and analog hybrid system,APA-DAH)方法。该方法实现了在卫星载荷发射总功率不变情况下,根据通信业务量自适应分配各波束的发射功率,并且所有功放的工作点基本一致,保证通信波束性能的同时极大提高了卫星载荷的功率利用率。针对APA-DAH多波束移动通信卫星载荷要求每个通道的幅度和相位分布完全一致,否则系统性能急剧下降问题,提出了适用于APA-DAH多波束移动通信的幅相一致性校准方法,该方法利用零相关序列具有优异的自相关和互相关特性,实现多通道快速校准,并且校准不影响正常通信性能。性能仿真和远场测试结果表明:在校准信号功率比通信信号功率低15 dB时,校准后的幅相一致性误差分别优于0.1 dB和0.3°,实测主瓣内增益损失小于0.35 dB。  相似文献   

18.
将独立分量分析方法引入DS-CDMA系统,通过对DS—CDMA信号模型和线性有噪ICA模型的比较,得出这两种模型具有相同形式。因此,提出了一种基于ICA的DS—CDMA下行信道的延迟估计方法。该方法采用固定点ICA算法来估计多径信道的混合矩阵,从而提取信道的延迟信息。仿真结果表明:与匹配滤波检测方法相比,该方法具有更好的性能。  相似文献   

19.
随着射频功率放大器的发射功率不断提升,特别是Doherty功放的广泛应用,使得功放的非线性特性不断增强。为了满足高线性化的需求,数字预失真(digital pre distortion, DPD)技术要求达到更优的非线性校正效果。提出一种基于线性插值基的数字预失真方法,所提方法将线性插值基引入到数字预失真的行为建模中,达到优化的非线性校正效果。同时所提方法通过与查找表的实现方式结合,非常利于系统应用。仿真实验中采用20 MHz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 LTE)信号进行实验,新方法较广义记忆多项式方法在临道泄露比指标上改善了近7 dBc以上。  相似文献   

20.
1 .INTRODUCTIONThedesignof 3Gmobilecommunicationsystemisre quiredtosupportmultimediaservice ,suchasvoice ,video ,imageanddatatransmission[1] .Sincevarioustrafficsaredifferentintransmissionrate ,QoS ,timedelayandaccesspriority ,mobilerate .Allthesearerequi…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