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Ethernet-PON QoS实现方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Ethernet为基础的无源光网络(Ethernet-PON)是未来实现带宽、多业务综合接入的重要技术手 段,如何提供服务质量( QoS)保证是EPON接入的核心技术之一。首先分别介绍EPON技术和轮询算法、业 务分级,然后对基于轮询算法和业务分级的动态带宽分配进行探讨,并对解决Ethernet-PON的 QoS问题 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2.
EPON 动态带宽分配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几年,专家学者们对EPON(Ethernet Passive Optical Network)的带宽分配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基于EPON的系统结构和以往带宽 分配算法中的一些不足,提出了具有扩展性强、结合带宽预估计的EH-DBA算法.该算法利用分层分配,通过流量预测和带宽预分配机制以及预测修正机制,改善了业务的端到端延时和抖动性能.  相似文献   

3.
高效公平的EPON DBA算法设计原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EPON系统的动态带宽分配要求达到较高的带宽利用率,同时保证各类业务的服务质量及公平性。在分析带宽利用率的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三条提高带宽利用率的DBA算法设计原则:轮询周期尽可能长,消除信道闲置,避免授权时隙末的空闲。EPON中存在三种层次的公平性,保证用户间的公平性在我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各用户获得的带宽与他们的SLA带宽成比例应该是DBA算法设计的一个原则。采用两级结构的DBA机制,为用户的各优先级业务按SLA协议带宽比例分别授权,采用DiffServ模型,可以实现支持QoS的同时保证用户之间和优先级业务之间的公平性。  相似文献   

4.
丁慧洁 《科技信息》2010,(28):277-278
DBA算法直接关系到上行信道的带宽利用率和数据时延以及各种业务的服务质量(QoS)要求,所以DBA算法成为EPON技术的关键。笔者首先简要介绍了EPON技术的概念,然后从EPON系统的定义出发,阐明了EPON接入系统的特点。其次在分析EPON系统现有的带宽分配算法的基础上,根据目前中国移动通信内部的DBA算法实例,将带宽分配分为ONU间调度和ONU内调度两层,在ONU间层,光线路终端(OLT)负责分配给ONU一个传输时隙。  相似文献   

5.
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EPON系统来提供多种服务的改进动态带宽分配算法——改进轮询算法,并对该算法进行了实际数据分析与OPNET软件仿真。  相似文献   

6.
由于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WLAN)接入用户日渐增多、无线带宽资源日益稀缺,IEEE 802.11介质访问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MAC)层协议已经无法保证无线局域网中接入用户的服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QoS)。为了能在网络过载或者负载较重的情况下保证用户的QoS性能,呼叫接纳控制(call admission control,CAC)的引入是非常必要的。文章提出了一种联合权重系数和带宽降级策略的CAC算法。通过对策略前后不同类型业务性能仿真,验证了该算法对提高QoS性能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针对LR-PON(长距离无源光网络)中ONU(光网络单元)的上行带宽分配问题,提出DBAPCP(基于流水周期轮询的动态带宽分配)算法;并使用OPNET软件对DBAPCP算法、IPACT(周期自适应交叉轮询)算法以及DBACP(基于周期轮询的动态带宽分配)算法进行建模仿真.由仿真结果可得:相比DBACP算法,DBAPCP算法提高了时延性能;相比IPACT算法,DBAPCP算法在高负载下,能够获得更低延时,并且能够更好地对区分等级业务进行支持.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EPON工作原理、接入网系统的结构组成,对EPON系统的动态带宽分配网络模型和流程进行等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评估的动态带宽分配方案,设计了一种新型的EPON接入系统,实现了多业务、高带宽的新一代接入网平台。  相似文献   

9.
殷展庆 《科技资讯》2007,(35):94-94
分析了EPON工作原理、接入网系统的结构组成,对EPON系统的动态带宽分配网络模型和流程进行等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评估的动态带宽分配方案,设计了一种新型的EPON接入系统,实现了多业务、高带宽的新一代接入网平台.  相似文献   

10.
将以太无源光网络(EPON)与计算机现场控制系统结合,解决现场总线的不足是一种不错的解决方案。文章基于EPON接入系统,提出了适用于现场控制系统的DBA(动态带宽分配)算法设计的基本原则,并提出了一种改进的DBA算法。  相似文献   

11.
针对网络控制系统的闭环性能受网络调度QoS与控制性能QoP两个方面决定,采用基于QoS管理的兼顾网络调度QoS与控制性能QoP两方面的协同设计.从分析QoS性能指标入手,阐述了QoS功能以及QoS的管理过程,并由QoS求出网络时延,并设计控制器,如NCS闭环的QoP不能满足,需改变QoS使NCS的闭环性能符合要求.最后,以实例仿真对比说明对总线网络进行QoS管理的协同设计,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网络传输效率,减少传输时延及其抖动程度.  相似文献   

12.
讨论了QoS组成要素,提出了一种基于QoS的分级顺序服务策略.该策略是在服务质量保证协议(QoSGP)的基础上,将用户分成不同优先权的三个等级,按优先权从高到低为:VIP用户、IP用户和Common用户,不同等级的用户采用不同的服务质量计算方法,等级内则采用顺序或随机顺序的服务策略.从实验结果可知,该策略满足了不同层次用户的请求服务质量要求,最大限度地让各用户满意,并提高系统的整体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3.
在Web服务组合过程中,基于全局QoS(quality of service)约束分解的服务组合方法是提高服务组合动态性与灵活性的有效途径。已有的研究工作在进行约束分解服务优化组合时,没有考虑上下游服务之间的QoS关联性,影响了组合的效率与质量,降低了用户的满意度。提出一种基于QoS全局约束分解与关联感知的动态优化服务组合方法,通过改进后的人工蜂群算法将全局QoS约束分解为局部QoS约束;定义上下游服务之间的QoS关联系数,构造一种基于QoS关联感知服务选择的方法,解决了存在关联关系的服务选择问题。实验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介绍一种基于蚁群算法的无线多媒体传感器网络WMSNs的QoS路由算法。本文在分析了WMSNs的QoS路由模型的基础上,设计了基于蚁群算法的QoS路由算法,并对节点排队模型进行了分析。仿真结果表明,采用该算法时,在满足网络QoS参数需求的前提下,节点平均寿命和数据包延迟要优于传统的DD算法。  相似文献   

15.
基于MPLS网络的QoS保障机制及改进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服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Qos)日益成为衡量下一代网络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该文深入研究了基于MPLS网络的特点和核心技术,以及提高网络QoS的两种主要模型——基于资源预留的综合服务模型(IntServ/RSVP)和区分服务模型(DiffServ).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基于MPLS网络对QoS的保障机制,以及通过DiffServ与MPLS结合提高QoS和通过MPLS—TE改进QoS的两种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6.
李小林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22):5653-5657,5660
目前大部分Web服务质量属性都采用精确数值型描述,不能适应客户对服务QoS描述的需求。为了增强服务QoS描述能力,给出混合QoS模型。该模型将QoS属性分为精确数值型、区间数值型和模糊数值型,并基于OWL-S增加了其QoS信息的描述。在此基础上,采用TOPSIS决策算法给出混合型QoS属性服务的选择过程。提出了一种基于理想解的多属性决策模型。实例验证该模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设计了一种IP/DWDM光Internet中的非NP类QoS组播路由算法,采用树形编码方式,基于双种群进化,寻找一棵带宽、延迟、延迟抖动与出错率受限的费用优化组播路由树,集成解决路由与波长分配问题.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是可行和有效的,不仅能够满足QoS约束,而且性能优于基于经典遗传算法设计的QoS组播路由算法,克服了算法易早熟、收敛慢等缺点,有效地解决了IP/DWDM光Internet中的QoS组播路由问题.  相似文献   

18.
针对QoS上下文在服务合成中的不同作用,文中提出将QoS上下文模型用于服务的动态合成.利用QoS反馈控制机制,根据用户的QoS要求,在环境QoS变化的情况下,对备选的服务进行动态选择、组合和执行,并使用遗传算法作为QoS反馈机制的控制器,保证了QoS指标的确定.实验和仿真结果表明,基于QoS上下文的服务合成能够动态、自适应地进行服务的组合,并满足用户QoS的指标和要求.  相似文献   

19.
王铭涛  张二鹏  熊金芬 《应用科技》2005,32(9):50-52,55
为充分发挥网络资源的效能,提高服务质量,就必须对实现网络服务质量(QoS)保证的机制进行深入研究.目前采用MPLS技术实现QoS的解决方案已经成为这一领域的研究趋势.基于MPLS技术的基本原理,从体系结构、流量工程、环路控制、故障恢复与防止等关键技术出发,对实现QoS的方案展开研究,在实际应用中,通过有限的软硬件升级,实现端到端的QoS保证.  相似文献   

20.
面对服务质量敏感的用户,应该依据用户的偏好进行服务选择。给出了Web服务QoS的描述形式,从5个方面对QoS属性进行分析。根据用户对各QoS指标的偏好构建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矩阵,进一步利用AHP矩阵获得各QoS属性的权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逼近理想解的排序方法(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an ideal solution,TOPSIS)。该方法基于候选服务的QoS属性构建决策矩阵,确定正理想解和负理想解,通过贴近度的大小对服务进行优劣排序。实例分析表明,该算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