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目的对生态工业园水环境承载力进行测算,以支持生态工业园各级污废水排放控制,促进生态工业园的可持续发展。方法运用实证分析的方法对生态工业园水环境承载力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提出生态工业园水环境承载力应从自然水域的环境承载力和污水处理厂的纳污容量等层面加以控制,并建立了生态工业园的自然水域环境承载力和污水处理厂纳污容量模型。结论建立的模型可操作性较好,可以有效地测算出生态工业园的自然水域环境承载力和污水处理厂纳污容量。以此为依据控制各级污废水排放,可以有效地保护水资源环境。  相似文献   

2.
李劢  李岩  韩政  王勃  慕金波 《山东科学》2007,20(2):50-54,63
目前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正由目标总量控制向容量总量控制过渡,而摸清纳污水域的环境容量是实行容量总量控制的基础。本文根据山东省河流水文、水质特征,建立了符合当地实际的水环境容量数学模型,确定了模型参数的设计方法;并建立了将水域环境容量转换为陆上污染源最大允许排污量的估算方法。以黄河三角洲内各条河流为研究对象,计算了在满足水环境功能区划条件下的水环境容量及最大允许排污量,从而为制定水污染物削减方案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江苏入海河道河口治导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指导江苏河口滩涂资源合理开发,加强江苏入海河口管理,维持江苏入海河流挡潮闸闸下港道排水能力,采用遥感卫片以及GIS(地理信息系统)分析、水动力数值模拟、泥沙水力特性试验等方法分析了闸下港道变化情势、河口滩涂对闸下港道淤积影响、归槽落潮滩涂保护范围和港道整治工程范围,并在分析结果的基础上,确定了河口治导线划定原则.应用结果表明,河口治导线划定原则可用于沿海滩涂开发利用建设项目,并可指导江苏沿海可持续开发利用和保护.  相似文献   

4.
松花江佳木斯江段水环境容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水环境容量利用与管理的角度出发,在科学评价水环境质量现状的基础上,根据水环境功能区的水质目标,通过建立污染源一水环境质量的输入响应关系和模型模拟计算,得到了松花江佳木斯全江段符合不同水域区划要求的水环境容量,为管理提供了科学基础和技术平台,为制定水环境保护专业规划提供了依据.同时,也为协调佳木斯市经济发展和环境变化的关系,制定区域环境规划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乌江流域水环境污染现状及容量与对策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在摸清乌江流域水环境污染现状的基础上,根据《贵州省地面水域水环境功能划类规定》,运用水环境容量对乌江流域的污染排放物进行三层级别控制(即:整个流域、乌江上、中、下游和县),为乌江流域的水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惠东平海南门湾河口水文工程地质条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平海南门湾河口随着大项目的落户,对水量的需求和质量要求越来越多。为了配合南门海滨海项目布局规划,促进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实施南门湾河口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势在必行。探明其水文工程地质条件,南门海滨海项目布局规划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区内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条件,为南门湾河口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提供了初步水文工程地质资料。  相似文献   

7.
太湖流域平原河网区往复流河道水环境容量研究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首先建立太湖流域平原河网区水环境容量模型,然后据此计算苏南地区往复流河道典型水文年的水环境容量COD值,最后结合污染源削减预测,分析太湖流域苏南地区部分河道未来水质的达标情况.结果表明,所计算的太湖流域苏南河道剩余环境容量基本上为负值,其中苏南各运河为苏南河网水域的主要纳污河道.  相似文献   

8.
刘建 《海峡科学》2014,(6):9-12
该研究根据福建省河流水系等地表水域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水质模型和水环境容量计算方法,进行福建省地表水环境容量测算,给出各流域水体以及不同行政区的地表水环境容量,为实施水污染物容量总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考虑到引江济太工程的负面影响,分析了调水对河网排水通道长江口门区及周边河网区水环境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调水可以有效改善湖区及河网区域水环境,对常州段及沿江排水通道口门区水域水环境影响有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规避环境风险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对淄河上游河段近几年的水质变化趋势进行分析,选用适合于淄河水环境特征的水质模型计算河段水环境容量,计算结果表明研究河段现状排污量超过环境容量,水域不能满足水质功能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对槐豆胶冷水溶部分和热水溶部分的流变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槐豆胶在冷水中溶解和在热水中溶解,其流变性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2.
磁化水溶解度及雾化特性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解磁化水的溶解能力及雾化效果等特性,搭建了由供水系统、测试设备及磁化装置等组成的磁化水制备与雾化实验平台,采用LS2000型分体式激光粒度分析仪对直通式雾化液体旋流喷嘴的雾化粒径进行了测量。通过实验对磁化水的溶解能力进行了测试,研究了绵白糖和NaCl在磁化水和未经磁化的水中溶解度变化规律,及磁场对喷头雾化效果的影响。由实验结果可见:水溶液被磁化后溶解速度更快;磁化水雾化后粒径范围更集中,平均雾化粒径更小。本实验对磁化水的特性及雾化机理作出了必要的补充,为磁化水除尘降尘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盐矿水溶开采室内试验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由于盐类矿物的动态溶解特性受多因素的影响与控制,难以实施有效的控制溶解。本次室内试验模拟现场采矿方法,对水的流速,溶蚀面积对盐矿溶解特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无水芒硝矿溶解速度与溶蚀面积成指数关系,溶解速度与溶腔内溶液流速的关系为,在一定范围内,岩盐溶解速度随流速的增大而增大,当流速达到一定值后,溶速不再增加,甚至下降。  相似文献   

14.
溶磷剂与硫杆菌协同对铁矿石脱磷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从铁矿井下废水中采集硫杆菌种,经强化培养,用以转化铁矿石中硫化物,打开溶磷通道,添加溶磷剂SP-9增加磷的溶出,使铁矿石中磷的含量降低到0.2%以下。该生物技术还可将尾矿废液作为铁-磷复合肥料进行开发,减少环境污染并扩大国产资源的综合利用。  相似文献   

15.
流域防洪系统中地下水库调蓄能力分析与计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地下水库蓄水能增加洪水资源利用率,减少洪涝灾害,是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有效途径之一.首次将地下水库纳入到流域防洪系统中,在探讨地下水库的概念和调蓄原理、蓄水条件及其功能特征的基础上,对地下水库的调蓄能力进行了分析与计算.参照地表水库的调洪参数,定义了地下水库调蓄计算的部分参数,作为衡量地下水库调蓄能力的定量计算指标.在调蓄库容、调蓄系数、复蓄指数中,库容是最重要的评价因素.在此基础上针对孔隙介质地下水库和岩溶地下水库,分别给出其调蓄库容的计算公式,并将其应用于下辽河平原调蓄库容计算中,其结果可为流域防洪及地表水与地下水联合优化调度提供重要的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6.
桩端后注浆技术是提升灌注桩承载能力非常有效的方法之一.依托某工程实例,考虑了桩土耦合作用,采用库伦剪切接触本构模型,并优化了注浆体模型,运用数值模拟软件FLAC3D,分析了桩端后注浆影响钻孔灌注桩承载力的规律.分析表明:桩端后注浆能提高钻孔灌注桩30%-50%左右的极限承载能力;只桩端注浆,桩身的承载力并不会提升太多,建议联合桩侧一起注浆.  相似文献   

17.
潇河灌区位于潇河下游,灌区目前尚无调节工程。为解决潇河灌区的严重缺水问题,规划在松塔河上兴建调蓄控制工程,经过区间引水量计算可知,水库建成后水的利用率将会有大幅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朱云勤  时明昕 《贵州科学》1998,16(3):170-174
研究了钾钙肥中的钾在不同条件下的溶出行为。通过实验发现了钾的主要溶出规律,主要的溶出参数为使用钾钙肥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浅埋薄层岩盐溶腔稳定性的数值模拟计算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为了延长盐矿井的寿命,避免开采带来的地面沉陷,并合理利用形成的溶腔,必须探讨岩盐水溶开采过程中影响溶腔稳定性的因素,以便即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文章采用ADINA非线性有限元程序对薄层岩盐水溶溶解形成的溶腔稳定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对薄层岩盐矿床而言,溶腔的稳定性随其高度的减小而显著增强,随跨度的增大而有减弱的趋势,倾角对溶腔的稳定性影响很小;圆柱形溶腔最为稳定,其次为倒锥形,组合模型为过渡形态;影响溶腔稳定性的因素由强到弱顺序为:溶腔高度,溶腔的几何形态,溶腔的跨度,岩盐层的倾角。  相似文献   

20.
徐州市区地表水体环境容量的估算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徐州市区地表水污染源调查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了影响水环境质量的主要污染因子,对各地表水体的水环境容量进行了估算.估算结果表明,云龙湖BOD5和COD的环境容量均大于耗氧污染物的入湖量,而各河流则是污染物入河量超过其环境容量,需要进行削减.京杭运河、奎河和废黄河徐州段平水期COD的削减量分别为546.18,957.51和19476.95t/a,NH3-N的削减量分别为700.90,619.99和12004.49t/a.针对徐州市区地表水环境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相应的污染防治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