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石河子科技》1997,(1):1-4
为审定冬小麦新品种(系)在本地区的生产性能,设计本试验。本试验采用8个冬小麦新品种,采取随机排列,小区试验,在本地区5个单位同时进行。还过各点汇总产量进行显著性分析,排出了参试8个品种(系)在本地区生产性能序列。  相似文献   

2.
正本刊讯:6月11日,2021年"兰天"系列抗条锈小麦新品种观摩活动在省农科院清水县试验站举行,来自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湖北省农科院、河南省农科院、甘肃省农科院等地的专家和农技推广人员参加观摩活动。观摩组先后参观了清水试验站冬小麦育种试验示范基地和"兰天"系列抗条锈冬小麦新品种(系)展示田,并组织召开了座谈会,深入交流探讨甘肃冬小麦品种的新理念、新技术,分享本领域育种的新经验、新进展。  相似文献   

3.
为了加速冬小麦育种过程和缩短新品种育成年限,必须制订在一年内可以获得几代的方法。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建成复杂而昂贵的装置——人工气候室,但到目前为止还不能在人工气候室里在一年内成功地获得完全成熟的三代冬作。旨在阐明在人工条件下一年内获得冬小麦三代的可能性,探讨春化在加速冬小麦发育中的作用。试验查明阿芙罗拉等冬小麦品种  相似文献   

4.
强筋冬小麦“8901”是面包专用麦品种。它是以波兰小麦与普通小麦杂交,选育出中间材料77546-2,与优质临漳麦进行有性杂交育成。1998年通过河北省品种审定,2000年获国家“九五”科技攻关重大成果一等奖,同年获国家优质专用新品种后补助。  相似文献   

5.
韩儆仁 《甘肃科技》2007,23(6):218-219,97
在介绍旱地冬小麦新品种陇鉴19特征特性的同时,根据示范实践,从选地与施肥、播种、田间管理、适时收获等方面介绍了旱地冬小麦新品种陇鉴19在定西市的丰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6.
为审定冬小麦新品种(系)在本地区生产性能,设计本试验。本试验采用8个冬小麦新品种(系),按随机排列,在本地区3个试验点同时进行小区试验,通过二年九点次产量汇总分析,结果认为冬小麦新品种(系)“90-151”综合表现好,可推广。  相似文献   

7.
为了评价小麦新品种(系)在山旱地的丰产稳产性,应用高稳系数法(HSC)对2004~2005年度甘肃省陇南片冬小麦区域试验(半山组)11个品种的高产稳产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天919R、中9483和清96-9的标准差、变异系数和HSC值较小,HSC值分别为3.39%、8.18%和8.74%,说明这些品系的高产稳产性较好,研究表明,用高稳系数法分析小麦新品种(系)的高产稳产性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以冀麦 2 8号为母本 ,原冬 3号为父本 ,杂交选育了适合于冀东、京津地区种植的冬小麦新品种唐 93 5 0 1 5。该品种具有抗寒、抗病、优质、高产等特性 ,一般产量为 6 0 0 0~ 70 0 0kg/hm2 ,最高产量可超过 75 0 0kg/hm2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收集了华北平原,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的小麦品种类型,对冬小麦分蘖节入土深度进行了研究,发现冬小麦分蘖节入土深度与冬小麦品种越冬性有密切相关,分蘖节深度越深,越冬性越好,因而分蘖节入土深度的指标可做为选育强冬性品种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0.
抗旱丰产冬小麦新品种育种实践表明,在半干时半湿润易旱生态环境条件下,选育抗上产新品种的途径是:在较高群体基础上,通过提高千粒重,增加穗粒重;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冬小麦花药离体培养的接种材料、培养基成分、染色体加倍方法进行了系统地研究。通过花培育种,获得一个抗逆性强、适应性广、早熟、高产的冬小麦新品种花培2321。它比常规育种要快三至五年。  相似文献   

12.
多抗、丰产、优质旱地冬小麦新品种陇鉴196选育技术途径及推广经验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旱地农业研究所张国宏雍致明陇东是甘肃省冬小麦主产区,常年播种面积550万亩左右,占全省冬小麦播种面积的一半。该区属全国北方晚熟冬麦区边缘地带的雨养农业区,生态类型复杂,旱...  相似文献   

13.
刘万福  张怀珍  李涛 《甘肃科技》2003,19(12):141-143
根据对天水市秋播冬小麦品种的全面考察和综合评价,结合实际提出天水今年秋播冬小麦品种布局意见,供各地在生产中参考。  相似文献   

14.
高产耐旱的冬小麦品种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对培育高产耐旱的冬小麦品种的方法进行了探讨,叙述了高肥旱地培育条件的选择效果,为高产品种的抗旱性选育提供形态指标。  相似文献   

15.
PH82—2—2是利用遗传和生理生化育种相结合的技术培育而成的我国第一个量质兼顾型面包冬小麦新品种。该品种由西北植物所的长穗偃麦草与普通小麦杂交的F_3代材料,经~(60)CO辐射后,多年定向系统选育而成。特点:①营养品质优良。该品种1986~1992年连续多点测定,籽粒容重830克,蛋白质含量16.7%(干基),赖氨酸0.36%,湿面筋38.3—45%,沉淀值54.5ml。种植PH82—  相似文献   

16.
冬小麦已成为我县的主要种植农作物之一,本文通过长期的实际工作经验,总结了冬小麦要想达到高产、丰产,其品种的选择和越冬、冻害、抗寒的锻炼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7.
GS冀麦26号、冀麦36GS冀麦38号和GS石4185是我院”八五“以来培育的几个高产、稳产、具有广泛适应性的小麦新品种,亦是冀中南不同时期的当家品种。本文以GS冀麦38号为例,回顾了冬小麦育种的总体思路、所采用的技术路线和方法,分析了其产量构成因素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本麦区超高产育种的三种途径和模式,即多穗型、中穗型和重德型,依据本生态区气候条件和现推广品种的产量的构成特点,认为采用多穗型和  相似文献   

18.
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往往会受到各种非生物因子的胁迫,其中温度是影响植物生长的主要因子.以18个冬小麦品种为材料,在幼苗期用40度的高温处理,研究高温对冬小麦品种幼苗叶片色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高温处理的18个冬小麦品种的叶绿素含量都呈增加的趋势,其增加的机理可能是由于高温抑制了幼苗的生长速度,导致叶绿素含量相对增加了.作为保护性色素,高温处理诱导了叶片的花青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的增加.不同的品种对高温胁迫的反应程度不同.  相似文献   

19.
农作物新品种区域试验 ,是各级种子管理部门品种审定的主要依据。新品种本身的优劣 ,是多种性状相互作用的结果 ,除产量外成熟期、抗逆性、籽粒品质等性状都对品种的评价产生影响。因此 ,农作物新品种的综合评价是新品种选育、审定及推广工作的重要环节。对农作物品种区试资料的分析 ,若仅对产量作方差分析 ,而不对影响品种的其它主要性状综合一起进行量化分析比较 ,就不能全面客观准确评价参试品种的优劣。灰色系统理论中关联度分析法 ,能评价参试品种多个性状的综合表现 ,可以克服上述统计分析方法的不足。笔者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和方差分…  相似文献   

20.
不同冬小麦品种全膜覆土穴播栽培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在全膜覆土穴播栽培方式下选择6个不同类型的冬小麦品种,研究了适合于甘肃陇东旱塬地区推广种植的冬小麦品种.从试验结果可以看出,长6359、长6878、陇原061等株高适中、产量表现良好、抗倒伏能力强的品种适宜在陇东旱塬区采用全膜覆土穴播栽培方式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