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在党和国家的支持和关心下,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工作多年来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现代化的历史变革下,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赖以生存的社会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受到挑战.如何在网络技术和数字媒体的发展中,保护、传承、发展和传播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新时期值得思考的问题.在"一带一路"的大背景下,新媒体平台丰富了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内容、途径及形式,数字技术能够实现跨时间、空间的信息储存、共享和互动,这为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相似文献   

2.
我国具有丰富的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民智慧的结晶,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但是我国在保护与传承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存在着不少问题,呈现出内容递减、传承断裂的现状。应该采取相应的策略加以保护,以实现代代传承。  相似文献   

3.
由于西藏对外传播在国家对外传播中的特殊重要地位,西藏地方媒体在西藏对外传播中的主体地位未能受到正视,影响了西藏对外传播的效果,也影响了中国国家形象的建构。文章探讨了西藏地方媒体在西藏对外传播中角色认定与传播策略、传播方式的设计,为西藏地方媒体提升对外传播能力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4.
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研究基点,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访谈法、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研究了中国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亳州华佗五禽戏,分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科学合理的产业化策略.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深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览、展示与传播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公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知有了进一步提高,对其展览与传播的需求也日益增加。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非物质性""活态性""整体性"等特点以及多样的种类、表现形式,则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示与传播带来了深刻挑战。本文以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展厅为例,剖析新时期下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与传播的理念、实践与反思。  相似文献   

6.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政府高度重视以及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当前,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社会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非物质文化遗产生存环境渐趋恶化,保护现状堪忧。为进一步推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工作,该文以自拍电视纪录片《苏北糖画》为例,就新媒体环境下“非遗”纪录片创作与传播研究选题,从制约“非遗”纪录片创作与传播的主要瓶颈、新媒体环境为“非遗”纪录片发展带来的机遇“、非遗”纪录片有效创作与传播的主要对策等方面进行探究,以期为广大学者和从业者对之进行深入研究提供相应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7.
元宇宙是网络政治传播的新发展环境。元宇宙技术生成网络政治传播新平台、新参与方式和新传播战略,给网络政治传播带来全新发展机遇。元宇宙网络政治传播面临传播环境不可控、主导性权力消解和活动主体解构三重发展风险。增强网络政治传播主导权、网络政治传播格局和网络政治传播效度,是应对元宇宙网络政治传播新发展的基本举措。  相似文献   

8.
《秦王破阵乐》作为唐代大曲的重要代表作之一,其不仅对与唐有关的周边国家有影响,而且从宫廷传至民间,一直在今天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西安鼓乐》保留曲目中,还能看到它的存在。从其产生源流、传播路径、遗存现状及存在原因等方面开展探讨,挖掘其文化内涵,以彰显中华文化魅力,保护和传承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9.
在技术进化和整合所构建的元宇宙环境中,元宇宙阅读经历了“脱嵌”—“再嵌入”的过程。阅读内容的创作融合了PGC、UGC和AIGC三种模式,阅读方式实现了全真体验,阅读分享向虚拟场景传播演进,阅读与生活的边界逐渐模糊。在这样的语境中,阅读行为所带来的情感共鸣更为强烈,更容易找到趣缘群体,个体的阅读力得到巨大提升。但是我们也必须警惕元宇宙阅读带来的著作权益归属模糊、意识形态引导困难、数字鸿沟扩大、碎片化知识汲取泛化、纯虚拟信息干扰等隐忧。  相似文献   

10.
王红芳 《科技信息》2010,(29):179-180
从非物质文化遗产视域分析民间武术开发的重要性及其目前的生存状况,提出民间武术文化遗产的开发策略:培植民间武术传人,开发民间武术文化表现形式及文化空间活动,开展民间武术在学校中的教育,积极利用媒体传播力量。  相似文献   

11.
2006年,常德丝弦被纳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常德丝弦具有较明显的地方文化底蕴以及较高的艺术价值,近年来涌现出大量相关优秀作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传播方式发生巨大变化,大众的审美随之变化,常德丝弦在创新与传播方面已无法适应时代的发展。文章分析常德丝弦原真性“历史遗存”“说唱衍生”“重新演绎”三方面的外在表征,系统剖析常德丝弦原真性保护的当代困境,提出结合数字技术的常德丝弦的传播策略,以期探索更有效地传承常德丝弦的数字化方式,实现其重现、再生和利用。  相似文献   

12.
为了更好的开发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章从湘西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实际情况出发,提出了湘西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经营这一思路。首先分析了湘西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的必要性,然后着重研究了湘西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经营在产业化前期、中期、后期的管理思路,以使湘西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现社会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的共赢。  相似文献   

13.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特定民族或群体的精神、情感、个性特征以及凝聚力的重要载体,蕴含着民族特有的文化内涵,是某个社会或者民族物质与精神的总和,彰显着巨大的经济价值。我国作为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大国,在其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却存在着许多困惑。笔者试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及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现状出发,分析对其开展著作权保护的必要性,从而提出几点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著作权法保护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严梅花  马洪全 《科技信息》2012,(13):294-294
运用文献法对我国传统体育文化对外传播特征与策略进行了研究,指出我国传统体育文化根植于中华文明之中,具有悠久的历史,形成了以人文思想为精髓的文化体系,传统体育是整个民族社会文化中最活跃、最积极,影响最直接、广泛和最深远的部分,并提出建立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播的平台,加快开展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场地、场馆设施建设等策略。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无锡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宣卷的考察,文章从地域属性、历史价值、资源价值等方面总结无锡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属性,提出在区域性大学中建立民族文化传习馆的"物质性"保护策略,以达到对无锡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和传承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刘国根 《科技信息》2011,(32):426-426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分析了在大文化浪潮的时代背景下,地方图书馆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之间的辩证关系,为地方图书馆参与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提出了策略。  相似文献   

17.
元宇宙文艺以跨媒介多载体形式实现从语言文字符号到虚拟影像到数字孪生媒介的跨越,其艺术构成要素与游戏性的叙事逻辑使之区别于一般艺术的虚拟想象。元宇宙文艺实现对现实时空的深度拓展与重构,指向对后人类时代的数字化生存与技术人文价值的思考。元宇宙文艺应带来新的美学变革和理论扩容。  相似文献   

18.
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已受到各国的广泛关注.本文在梳理云冈石窟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流失海外遗产等的基础上,基于数字化理念提出了单体石窟造像和整体洞窟数字化技术设计、木构建筑数字化技术设计、石窟壁画数字化设计、碑文铭记数字化技术设计、云冈石窟非物质文化数字化技术设计、虚拟修复数字化技术设计,为云冈石窟的数字化保护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9.
非物质文化遗产本来就是人类生命存在的一种形式。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仅是为了过去,而更重要的是为了将来。民族传统体育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同其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样,很多已经濒临绝灭。我们应该科学的界定民族传统体育的范围,保护其赖以生存的文化生态环境,建立以政府部门行政保护为主导、民间团体自发保护为主体、积极吸引群众参加的立体化保护模式,更好地保护我国宝贵的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20.
非物质文化遗产含有丰富的传统伦理道德资源,能使个体顺利完成社会化过程,能形成民族凝聚力与亲和力,这些因素决定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和谐价值。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和谐价值主要表现为人与自我、人与他人、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