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7 毫秒
1.
全球气候博弈的实质是各国在承认地球资源和承载能力有限的前提下力图在未来世界能源、资源分配和温室气体排放空间的分配中获得尽可能大的份额。美国与中国的个案分析表明:气候公地的悲剧源于博弈主体对于自身短期利益的追求及对人类根本利益的忽视。具体说来,发达国家受制于自由民主制度放纵的内部博弈,而发展中国家则更多的受制于国际体系的无政府状态与不平等现状下外部博弈引发的安全需求。气候危机将人类带入困境的同时也加速了人类从工业文明迈向生态文明的进程。公地悲剧的出路在于强化国家在应对气候方面的作用;加强转型时期政策的系统性;以政治上的预防原则对应吉登斯悖论;国际社会对于责任认定的公平化。  相似文献   

2.
军事研究与发展:科学家的两难困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学对伦理来说,属于中立的一种智力工作。所以科学不断发达究竟会带来怎样的结果,若用伦理上善恶的概念来说,就在于科学是被善用还是被恶用。——A·汤恩比在20世纪科学技术的自我反省过程中,军事研究与发展引起了普遍的愤慨与指责。对科学家来说,问题的症结就在于:该不该参与军事研究和发展,以及如何采取行动以保证科研成果被善用而不是恶用?本文的分析表明:如果科学家以积极的态度放眼于人类的普遍利益而不是某些局部的狭隘利益的话,那么,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是存在的。  相似文献   

3.
《自然辩证法研究》2017,(8):108-113
弗洛里迪仅仅以熵量多少来评判善恶的伦理原则是建立在简单性和单极化思维方式的基础之上的。如果按照他所制定的对熵的绝对排斥的至善原则来实践的话,那么,在自然界和生物圈领域只能导致运动变化活力的终结,在人的思想和科学发展的领域只能导致僵化和停滞,在社会领域则只能导致法西斯式的专制集权体制。事物的有序化和无序化发展都是有极限的,熵和熵增并不就是绝对的"恶",信息和熵减也并不就是绝对的"善"。一个合理的伦理原则应当把诸如信息和熵、有序和无序、整体性和还原性、确定性和非确定性、决定论和非决定论、目的性和随机性、必然性和偶然性这些看似对立的因素兼容起来,并在这些相关对立因素之间保持某种合理的张力。  相似文献   

4.
亚里士多德技术观与两种技术伦理悖论的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亚里士多德的技术观可表述为:技术即制作活动。过程的有限性、从人到物的关系模式、外在的目的论是制作活动的三个主要特征,三者对于消解现今技术伦理讨论中的“技术亦善亦恶”悖论和“技术伦理无善可求”悖论有着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在大数据时代,信息开放与隐私保护由于性质差异,已成为一对天然矛盾体。斯皮内洛将"善"置于道德核心的道德分析框架,为这一网络问题的解决提供了理论指导。但在具体分析过程中,这一纲领中的"抱有善意"会引发"善/恶动机界定两难"和"动机/结果吻合度两难"问题;"优先取舍"则引出了"此消彼长/利益均衡两难"和"既得利益/隐含危害两难"问题。伦理学中的两大基本理论"目的论"和"义务论"可以为"隐私-数据收集"问题的解决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论工程师的伦理困惑及其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程师的公司雇员身份及其在现行企业组织层次中的位置决定了"伦理困惑"问题是困扰绝大多数工程师心灵的重要问题.而这种普遍化的伦理困惑又直接影响着工程师在公众利益与雇主利益发生冲突时的选择.工程师能否很好地摆脱伦理困惑将决定工程活动能否确保公众和社会的利益.本文分析了工程师的伦理困惑的构成要素及表现形式,从工程师个人、社会及公司的角度分析了解决工程师伦理困惑的必要性,最后为解决工程师的伦理困惑指明了三种途经.  相似文献   

7.
如何处理温室气体的历史排放问题,是当前应对气候变化的焦点话题。先发国家主张,他们祖先当初的行为是基于"可原谅的无知",既不需要在道德上遭受谴责,也无需为历史排放导致的后果加以补偿。通过分析可看到,以"无知"作为免责的理由是不成立的。在道德责任问题上,无论是从气候科学知识传播来看,还是从排放行为的可控程度来看,抑或从排放者的道德回应来看,"无知"都不是避开道德谴责的恰当理由。在后果责任的问题上,历史上"无知"的排放者也需要承担补偿责任,但这里承担的不是严格责任,而只是有限的补偿责任。如果历史排放者已离世,他们的后代在继承祖先传递的利益之时,也应当承担起对历史排放受害者的补偿义务。质言之,历史上的排放者和他们的后代都不能以"无知"为由逃避责任。  相似文献   

8.
如何处理温室气体的历史排放问题,是当前应对气候变化的焦点话题。先发国家主张,他们祖先当初的行为是基于"可原谅的无知",既不需要在道德上遭受谴责,也无需为历史排放导致的后果加以补偿。通过分析可看到,以"无知"作为免责的理由是不成立的。在道德责任问题上,无论是从气候科学知识传播来看,还是从排放行为的可控程度来看,抑或从排放者的道德回应来看,"无知"都不是避开道德谴责的恰当理由。在后果责任的问题上,历史上"无知"的排放者也需要承担补偿责任,但这里承担的不是严格责任,而只是有限的补偿责任。如果历史排放者已离世,他们的后代在继承祖先传递的利益之时,也应当承担起对历史排放受害者的补偿义务。质言之,历史上的排放者和他们的后代都不能以"无知"为由逃避责任。  相似文献   

9.
外层空间军事利用的伦理困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层空间的军事利用和外空军事化对许多传统的法律和伦理原则构成了重大挑战,引发了一系列的伦理困境,突出表现为以下三对矛盾:(1)和平目的和军事利益的矛盾:各主要外层空间条约均规定了探索利用外空的"和平目的"原则,但外层空间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现代空间技术的发展历程就是外层空间军事化的过程,这就使"和平目的"与军事利益发生了冲突。(2)区分性原则与空间设施军民两用性的矛盾:战争伦理中关于作战正义的基本要求之一就是区分性原则,在空间军事对抗中,外空设施的军民两用性对此提出了挑战。(3)宇航员作为"人类使节"与外空战斗员双重身份的矛盾:宇航员代表全人类从事宇宙探索事业,享有"人类使节"的荣誉与地位,但在未来的外空作战中,宇航员就将面临着作为"人类使节"与外空战斗员双重身份的矛盾。伦理困境的解决有赖于抛弃狭隘的"国家"、"民族"观念,树立一种新的全球伦理观。  相似文献   

10.
对人性本质的认识是道德教育的理论前提。人性的生物学研究显示,善恶均为人性所固有、人类对同类的爱有等级差别,人类无法超越自身的生物学界限;建立在这种人性论基础上的道德教育应考虑人性的生物学限度,注重开发人性中的善、建立合理的道德教育目标、关注道德主体的利益,并在此基础上"成为自己"。  相似文献   

11.
Taking precautions to prevent harm. Whether principe de précaution, Vorsorgeprinzip, føre-var prinsippet, or försiktighetsprincip, etc., the precautionary principle embodies the idea that public and private interests should act to prevent harm. Furthermore, the precautionary principle suggests that action should be taken to limit, regulate, or prevent potentially dangerous undertakings even in the absence of absolute scientific proof. Such measures also naturally entail taking economic costs into account. With the environmental disasters of the 1980s, the precautionary principle established itself as an operational concept. On the eve of the 1997 Climate Summit in Kyoto, precaution, as the precautionary principle is often referred to, has now become a key legal principle in environmental law, in general, and in current international climate negotiations, in particular, attempts to understand why. It examines in turn the natural affinity between the precautionary principle and climate change, reviews a series of issues which the principle raises, and discusses avenues which it opens paper, climate change fulfills the theoretical requirements set for the application of the precautionary principle. It comes as no surprise that the actual application of the precautionary principle in the context of climate change raises high political stakes. As a result, climate change science, in particular, and science, in general, is under the fire of politically-motivated scientific skeptics. Thus, by way of the counter-measures which must be put into effect, the precautionary principle calls for a greater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on the part of scientis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Specifically, from scientists, it demands perseverance in rigor, excellence in communication, and committment to education. However, even if special efforts are made to implement the precautionary principle in the context of climate change, the success of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will constitute no test of the validity, the usefulness, or the efficiency of the precautionary principle. Indeed, the degree to whic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succeeds only provides a measure of our kind's ability to manage responsibly the global commons which we inherited from our ancestors and which our generation enjoys, the global commons which we will pass on to today's children and to generations to come.  相似文献   

12.
气候责任是一种人为的伤害,但当对照标准责任概念分析时,又发现存在诸多困境.本文根据哈特对道德责任概念的多语义性分类,对气候责任进行了分析,认为:无论个人还是国家都不可能完全被排除在气候责任之外,个人要承担角色责任和美德责任,而国家要承担能力责任、角色责任和美德责任,发达国家还要承担补偿责任.  相似文献   

13.
气候变化关乎人类共同体的命运,是全人类需要共同面对的问题.当今世界,绝大多数的国家都在走资本主义道路,因此解决气候变化问题就与资本主义制度休戚相关.在气候变化问题上,资本主义国家的应对策略变幻莫测、反复无常,始终不能一贯性地履行全球责任.市场经济体制以及自由民主体制是资本主义制度的两大核心要素,从这两个方面入手,可以分...  相似文献   

14.
论和谐精神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古老的中华文明历经几千年而不衰,源于中华民族强大的自我再生能力,而这一强大自我再生能力的终极动力源则是以"贵和"、"中庸"、"仁厚"、"适度"为主要内涵的和谐理念.正是对全方位、多层面和谐的崇尚,使中华民族形成了自己独有的和谐哲学与和谐精神.在悠悠历史长河中,作为中华民族基本民族精神的和谐精神成了黏和中华民族的强大精神动力.儒家思想实际上是对和谐精神的集中阐释.和谐理念表达了人们对所有人类和非人类存在最佳存在状态和发展趋向的期盼,事实上成了真善美的最恰当表述.在人类面临生存困境的严峻形势下,以和谐思维弘扬和再造和谐精神,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和谐发展,是我们无法回避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科学与政策互动关系的角度,提出了国际环境事件的复杂性,并从臭氧治理和气候变化治理两个案例出发,分析影响其治理的政策因素。分析认为,确定或不确定的科学结论,国家利益以及替代技术是影响臭氧治理与气候变化治理的关键因素,也导致了两个看似相同的国际环境事件却最终取得了完全不同的政治效果。最终本文认为,政策议程总是在"基于知识"的认知共同体和"基于利益"辩护原则下交替出现,科学与政策的关系问题在实际事件中总是变化并可以协商的。  相似文献   

16.
简要介绍了涉及应对气候变化经常使用的部分专业术语,并简要分析了这些术语的来源及含义。主要包括12个常用术语:温室气体、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巴厘路线图、清洁发展机制、联合履行、排放贸易、低碳经济、碳捕集和封存、哥本哈根协议、照常排放情景、碳关税和气候友好技术等。  相似文献   

17.
远古时期人们就重视生态问题.先秦道家建立起了以"道"为核心,从"道法自然"出发的和谐生态美学思想,在更高意义上阐发了人的审美活动,具有前瞻性和预见性.道家崇尚自然美,把完美和谐的自然生态系统看作宇宙的完美生命,把和谐安泰的社会看成人类理想的生存环境,把自适率真的情性看作人自身的完美归宿.这种观念和思想在生态危机日益严重的今天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生物炼制是以生物可再生资源为原料生产能源与化工产品的新型工业模式。认识并利用微生物广泛的物质分解转化与卓越的化学合成能力,将微生物改造成为高效的生物炼制细胞工厂,使生物炼制逐步取代传统石油炼制,对于降低化石资源消耗、最终实现工业原材料来源的战略大转移、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构建生物炼制细胞工厂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介绍了有关生物炼制细胞工厂的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并对生物炼制细胞工厂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作为工业生物技术的核心支撑技术之一,生物炼制细胞工厂必将在解决资源、能源问题中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