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族教育问题,是民族地区改革与发展的关键。它关系到各民族团结、平等和共同繁荣的大事。加快发展民族地区教育,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需要,是加快发展民族地区经济的需要,是加强民族团结,促进民族平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振兴的需要。当前我国民族地区的教育还比较落后,极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为此,要采取切实可行的对策,以加速民族地区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民族院校在民族团结教育活动中肩负着重要的责任,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时应将维护民族团结的思想内容引进课堂,在学校通过举办各种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来宣传民族团结政策,维护民族团结,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构建和谐校园,积极组织学生开展以维护民族团结为内容的社会实践活动,深入、持续地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3.
论述了民族高校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的四个主要途径:在新生入学教育中增加民族团结教育内容,利用思政课主渠道结合有关内容进行民族团结教育,充分发挥校园网络的宣传教育功能以及利用寒暑假组织学生到民族地区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邓小平的民族观进行了论述.邓小平民族观的主要内容是:民族发展繁荣的唯一途径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民族繁荣指的是各民族地区的共同繁荣,沿海发达地区要帮助少数民族地区;新时期解决民族问题的纲领仍是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民族政策的着眼点是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就是要让少数民族当家作主,使民族自治地方发展起来.  相似文献   

5.
民族院校肩负着为少数民族培养领导干部与各类人才,促进民族地区综合发展的历史使命,如何有效开展民族院校教育工作,是民族院校面临的重大难题。民族院校具有着自身的特殊性,且承担着促进民族团结、和谐的重要任务,教育工作中要尤其注重在更新教育理念、加强教工队伍的建设、巧妙利用资源等三个方面共同改进。  相似文献   

6.
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民族观教育存在紧密的内在联系,一方面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中蕴含着民族及其发展规律、中国共产党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中华民族认同和民族团结教育内容,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另一方面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三个倡导”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国家、社会、个人层面的凝练,对民族院校民族观教育有强大的引导和促进作用。要按照党的指导思想理论进行民族观教育,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7.
加强少数民族高级干部的培养是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促进中国民族团结的关键。为夯实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基础,必须加快发展民族教育,并把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的教育作为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8.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教育在新的形势下应该进一步深化、拓展、整合,突出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宗教观、国家观、文化观、历史观这“五观”教育。“五观”教育各有其特定的对象、内容、目的,又相互联系、补充,构成完整的体系。提出“五观”教育,是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教育与时俱进的要求,对于推进新世纪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意义重大。在现阶段,应该在深入调查“五观”教育观状的基础上,进行理论建构和对策研究,以此促进“五观”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推动民族团结继续发展,培育各民族青少年爱国主义情怀和宽容善良品德,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是一项战略工程。利用地方乡土课程资源进行民族团结教育,是培养中小学生祖国历史文化认同感和爱国爱家情感的有效途径。新疆地域乡土及各民族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民族团结教育素材,新疆昌吉回民小学在校本课程中开发当地乡土课程资源,以"熏陶、渗透、融入、践行"的形式进行民族团结教育,增强了民族团结教育的实效。  相似文献   

10.
回顾了“五观”教育的提出和完善过程,阐述了“五观”的基本内涵和主要内容,以及新时期民族院校加强“五观”教育的意义。加强民族院校大学生“五观”教育,是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新要求,可以有效增进少数民族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增进各民族大学生服务民族的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11.
西部各少数民族地区要想在西部大开发中得以尽快地发展,必须加大改革的力度,以改革促发展;必须提高开放的程度,以大开放促大开发,以大开发促大发展;必须给予政策和物质支持,增强发展的后劲;必须办好民族教育,夯实发展基础;必须用好自治制度,拓宽发展的路子;必须搞好民族团结,聚合发展力量。  相似文献   

12.
党的民族政策,对增强民族团结,提高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发挥了巨大作用。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是实现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前提;民族区域自治是增强中华民族矣力的基本形式;培养少数民族干部是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必要条件。帮助少数民族发展经济文化,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是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3.
针对"三进工作"中存在的课堂主渠道作用发挥不足、民族团结教育实效性和感染力较弱等问题,结合大连民族学院的教育实践,提出通过完善课程体系、拓宽教育渠道、丰富教育载体等措施来加强民族团结教育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针对“三进工作”中存在的课堂主渠道作用发挥不足、民族团结教育实效性和感染力较弱等问题,结合大连民族学院的教育实践,提出通过完善课程体系、拓宽教育渠道、丰富教育载体等措施来加强民族团结教育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在对“民族互嵌”概念及其内涵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民族高校民族互嵌社区环境特征,提出基于构建多民族互嵌式本科生团队的模式,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与民族团结教育的深度融合,并在必要性、操作层面进行了深入探讨。对于民族互嵌本科生团队,一方面充分考虑了学生的文化和学习基础的差异性,有效地实施了因材施教;另一方面为构建和谐民族关系提供了有效的方式方法,实现了民族团结教育的实效性与针对性。  相似文献   

16.
竞技体育作为一种"国际通用语言",在强化民族意识、振奋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等方面起着特殊作用,因而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教育等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竞技体育对于增强民族意识在不同情况下会产生不同的作用,关键是要做到审时度势,巧妙运用,运用得当便会成为发展民族关系增进民族团结的强大动力.  相似文献   

17.
民族团结教育的根本在于促进各民族文化的交流、融合、理解、尊重与认同。基于文化视角理解和探索民族团结教育的使命与路径,是对民族团结教育的基础性解读,有利于人们深刻认识民族团结教育,有利于促进民族团结教育实践走向实效、长效、全效。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食肉、饮酒、吸烟等方面阐述了中国的宗教饮食禁忌,阐明了各民族由于宗教信仰不同,而导致民族习俗和生活习惯不同的原因。提出了对待宗教禁忌应坚持的原则,提醒人们要尊重信仰,尊重民族习俗,搞好民族团结。  相似文献   

19.
本文就我国民族问题的现实性及重要性进行了多层次分析,指出必须抓好民族团结,发展民族地区经济,以此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  相似文献   

20.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民族关系问题自古就是治国理政的大事,民族团结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解决民族问题的一个基本原则.面对民族工作的新形势,习近平同志提出了一系列关于民族团结的新思想、新理念,强调了民族团结的重要功能和价值意义,指出了实现民族团结的新路径和新方法,奠定了民族团结工作的思想根基,为今后民族团结工作提供了价值遵循和方法指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