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正>台湾问题在维护中国国家海洋权益与海洋安全环境中的地位与角色十分重要。未被统一或走上分离主义道路的台湾,将成为影响与制约中国维护国家海洋权益与海洋安全的重要障碍。如果能够解决台湾问题,实现国家统一,台湾将成为中国在西太平洋上一艘"永不沉没的航空母舰",非常有利于我国维护国家海洋权益与海洋安全环境。  相似文献   

2.
正2018年4月24~25日,由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海洋塑料研究中心主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西太平洋分委会及国家海洋局协办的"第2届海洋微塑料污染与控制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华东师范大学举行。华东师范大学海洋塑料研究中心主任李道季教授担任本次会议筹备委员会主席及会议主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西太平洋分委会主任朱文熙博士、韩国海洋科学技术研究院(KIOST)Wonjoon Shim  相似文献   

3.
<正>给大海补铁上期说到阿力科让季季带安安到海洋农场去,现接着往下讲。季季带着安安来到海洋农场,那里种植了许多海藻。安安问季季:"海洋农场里为什么种植这么多的海藻?"  相似文献   

4.
吴凡 《华东科技》2010,(5):45-45
<正>面对即将召开的上海世博会,威胁安全的因素无处不在,即便是幽暗的海洋深处。2010年4月16日,随着中国海监51船缓缓驶离码头,上海世博会海底光缆巡护专项执法行动正式启动,直升机、舰船配以尖端的装备,将在半年内,持续游弋在中国的近海……国际海底光缆如同条条"大动脉",  相似文献   

5.
为了促进青年一代海洋学者间的交流,加速培养和造就我国新一代海洋科学家,中国海洋学会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共同举办系列"青年海洋科学家论坛"。每届论坛围绕一个主题展开讨论,以学科前沿为主,兼顾国家需求,促进海洋科学领域多学科交叉。"第三届青年海洋科学家论坛"由中国海洋学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和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卫星海洋环境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共同主办;  相似文献   

6.
<正>近日,科技部连续发布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大科学装置前沿研究"重点专项2019年度定向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和《关于发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干细胞及转化研究"等重点专项2019年度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等通知。通知严格依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的总体部署  相似文献   

7.
正2017年5月8日,科技部、国土资源部、国家海洋局联合印发《"十三五"海洋领域科技创新专项规划》,旨在进一步建设完善国家海洋科技创新体系,提升我国海洋科技创新能力。总体目标:1)大幅提升对全球海洋变化、深渊海洋、极地的科学认知能力;  相似文献   

8.
 物理海洋学是由海洋观测、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共同推动的科学。得益于海洋观测和数值模拟能力的提高,2016年物理海洋学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简述了2016年大西洋经向翻转环流变异、西边界流与中尺度涡相互作用、温跃层湍流混合等重要研究成果,回顾了中国在热带西太平洋及邻近海域海洋观测网的建成、新型Argo浮标投入使用等海洋学热点事件。  相似文献   

9.
海洋生物制药本科教育与《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的重点领域、优先课题、重大专项、前沿技术、基础研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等相关内容紧密相联。海洋生物制药本科教育对《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的实施将发挥有效地推动作用,它将促进海洋生物制药本科教育改革。  相似文献   

10.
中国地质大学海洋学科建设的初步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对国内外相关高校院所海洋学科进展广泛调查的基础上,围绕国家"十五"发展战略目标,针对海洋科学发展趋势,通过剖析该校自身学科优势和已有基础,试图定位中国地质大学海洋学科建设的主攻向和特色,同时也对学科所依托的平台-基地建设的运行机制进行了探讨,希望有助于学校海洋学科的整体发展,并为国家海洋科学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微博     
<正>1@锐科技近日,隶属国家海洋调查船队之一的"向阳红03"船在武汉正式下水。该船是目前我国装备最先进的科考船,它的投入使用,对于进一步提升我国海洋调查能力、推进海洋强国和"一带一路"两大战略的实施起到重要作用。未来根据任务需要,可到达南大洋、北冰洋开展科学调查。  相似文献   

12.
《大自然》2017,(5)
正2017年8月7日,"科学"号海洋科学综合考察船从深圳起航,赴西太平洋卡罗琳海山区开展科学考察,拟在卡罗琳海山区进行地形地貌、底质环境、生物生态和理化环境等多学科综合调查与研究,计划于9月3日返回国内。海山又称海底山,是指从海底计高度超过1 000米,但仍未突出海平面的隆起。卡罗琳海山位于地球最深处的马里亚纳海沟南侧、雅浦海沟东侧。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海面高度场和上层海洋热含量年际变化的分析,揭示了1997~1998El Nino期间热带东印度洋与热带西太平洋上层海洋的内在关系,在1997~1998El Nino事件爆发前期,海面高度距平信号首先在热带西太平洋出现,随后在热带东印度洋海区也出现了负距平。上层海洋热含量的负距平信号在El Nino前期也同样先出现在热带西太平洋,依据热带东印度洋和热带西太平洋年际尺度调整存在的联系,我们采用热带东印度洋海洋上层热含量距平的增长,估算印度尼西亚贯穿流的流量,得到的结果与观测具有相同的量级,这种间接估计表明热带东印度洋在1997~1998El Nino期间的异常,是可以部分经由热带西太平洋距平通过贯穿流而引起的。  相似文献   

14.
《广东科技》2019,28(10)
正实验室简介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由珠海市政府主导,中山大学牵头建设和管理。以体现国家意志、实现国家使命,代表国家水平的海洋战略科技力量为建设目标,围绕海洋环境与资源、海洋工程与技术、海洋考古与人文三大研究领域构建聚焦海洋研究关键领域的核心创新团队,并以"国际领先,国内一流"为目标布局八大海洋公共科研平台,打造突破型、引  相似文献   

15.
正海洋声学研究在保障海洋权益和促进海洋经济发展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随着我国海洋权益不断拓展,海洋声学研究正按着著名水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汪徳昭先生提出的"由浅入深,由近及远"的方针向深远海方向发展.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重大基础研究项目和国家"全球变化与海气相互作用"专项等项目的支持下,我国在深海声学理论研究、实验技术和应用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本专辑总结了国内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西北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和中国海洋大学等多家研究单位的一些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6.
凌申 《科技信息》2013,(10):53-53,55
<正>胡锦涛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指出:"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1]。报告提出了"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思想,为我国在21世纪从海洋大国转变为海洋强国指明了前进方向。江苏是我国的海洋大省,必须以"建设海洋强国"为目标,进行发展战略的调整,大踏步地走向海洋,有效地利用海洋,科学地经略海洋,坚定不移  相似文献   

17.
1997~1998年El Ni(n)o期间印度洋和西太平洋上层海洋的联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海面高度场和上层海洋热含量年际变化的分析,揭示了1997~1998El Nino期间热带东印度洋与热带西太平洋上层海洋的内在关系。在1997~1998ElNino事件爆发前期,海面高度距平信号首先在热带西太平洋出现。随后在热带东印度洋海区也出现了负距平。上层海洋热含量的负距平信号在El Nino前期也同样先出现在热带西太平洋。依据热带东印度洋和热带西太平洋年际尺度调整存在的联系,我们采用热带东印度洋海洋上层热含量距平的增长,估算印度尼西亚贯穿流的流量,得到的结果与观测具有相同的量级。这种间接估计表明热带东印度洋在1997~1998El Nino期间的异常,是可以部分经由热带西太平洋距平通过贯穿流而引起的。  相似文献   

18.
正5月29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智能机器人"重点专项"重大科学基础设施FAST运行维护作业机器人系统"项目启动会通过视频会议的形式成功召开。科技部高新司先进制造处、贵州省科技厅、贵州射电天文台、中科院国家天文台等单位相关负责人、项目责任专家和咨询专家以及项目组成员等50余人出席了会议。"重大科学基础设施FAST运行维护作业机器人系统"项目是贵州省科技厅定向组织推荐申报获批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是"十三五"期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智能机器人"重点专项最大的一个单体项目,获  相似文献   

19.
《大自然》2013,(1):2
2011年夏,我国海洋科学家在西太平洋科学考察期间遭遇9号超强台风"梅花"。台风来袭,海天悚然,渔船归港、商旅不行,居民趋避、鸟飞虫藏……只有勇敢执著的科考人员一边与台风巧妙周旋,一边努力完成科研任务。"梅花"从西太平洋一路追逐着科考船,于8月5日掠过青岛附近海面。当时天气恶劣,风大浪高,能见度差。这是当时焦念志院士在青岛近岸拍摄的珍贵照片。  相似文献   

20.
闫凯   《科学世界》2014,(7):10-17
<正>作为目前国内最先进的海洋科学综合考察船,"科学"号有着"海上移动实验室"的美誉,是开展深远海综合科学考察研究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前不久,"科学"号进行了首航,在冲绳海槽找到了活跃的热液喷口,引起了国人广泛的关注。那么,这是一艘什么样的船?它究竟先进在哪里?在"科学"号项目总工程师于建军的引领下,本刊记者走进了"科学"号,领略它的超凡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