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在温室内以长白落叶松幼苗为材料进行砂培试验,探讨了4种不同氮素浓度(1、4、8、16 mmol/L代号分别为N1、N4、N8、N16)处理对长白落叶松幼苗生物量以及根、茎、叶氮磷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①氮素供给浓度显著影响幼苗生物量,7、8、9月份均在N8水平下达最大,从7月份到9月份,叶片生物量占全株比例逐渐降低,而根系生物量所占比例逐渐增加。②随着供氮水平的提高,苗木根、茎、叶中氮浓度明显增加。生长末期根、茎、叶中氮浓度平均达到生长初期的1.46、1.48、1.17倍。不同氮处理下幼苗根、茎和叶全磷浓度呈现波动性变化。③幼苗体内氮贮量随着落叶松的生长呈明显上升趋势。9月份全株氮贮量比7月份平均增加了2.86倍。氮贮量分配在不同部位有很大不同,分配到叶片中的比例在7月份最高,平均为60%,而分配到幼苗根系中氮贮量的比例随苗木的生长而逐渐增加,在9月份相对值最高,达到41%。不同氮处理之间氮贮量分配比例相差不大。④长白落叶松幼苗根、茎、叶磷贮量变化规律与氮贮量一致,只是变化幅度低于氮。  相似文献   

2.
将不同地区的蕨麻在西宁驯化栽培,通过对其生育期的观察以及对蕨麻种植地耕层土壤N、P、K、有机质养分变化情况的测定,得出:不同地区的蕨麻其各生育期的持续时问不同,造成了不同的吸肥要求.蕨麻对土壤有机质的需求在整个生长季节不大,且不同生态地区的蕨麻间无显著差异;蕨麻对土壤速效氮的吸收主要在匍匐期和花果期,大通蕨麻对速效氮的消耗量最大,其次是门源、刚察;土壤速效磷主要在基株生长期和块根膨大期被吸收,土壤速效磷消耗量从大到小依次为门源、大通、刚察;土壤速效钾也主要在基株生长期和块根膨大期被吸收,消耗量从大到小依次为刚察、门源、大通.  相似文献   

3.
采用土壤农化分析方法测定不同种植年限、不同生长期蕨麻根际土中的营养元素含量。结果显示: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蕨麻根际土壤全氮、速效氮的变化范围分别为1.67~2.55 g·kg~(-1),155.67~219.67 mg·kg~(-1),均呈现先降低再升高的趋势;土壤全磷、速效磷的变化范围分别为0.83~0.96 g·kg~(-1),20.15~32.23 mg·kg~(-1),且逐年下降;土壤全钾、速效钾的变化范围分别为18.77~19.16 g·kg~(-1),126.33~174.80 mg·kg~(-1),但是全钾的含量先降低再升高,速效钾含量先升高再降低。不同连作年限的蕨麻从花期至地下块根膨大期(即蕨麻采挖收获期),根际土壤中速效氮、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均呈下降趋势。结果表明蕨麻生长期中仍有部分时期缺氮、少磷,在地下部分完全膨大即开始采挖蕨麻的时期,土壤缺钾已有所显现。  相似文献   

4.
研究入侵植物银胶菊在不同氮、磷营养水平下的形态、生长和生物量分配.结果表明:①在一定氮水平范围内,根生物量比(RMR)随氮的增加而降低,总生物量、叶生物量比(LMR)、相对生长速率(RGR)、叶面积指数(LAI)、总叶面积(TLA)、叶面积比(LAR)等随氮养分水平的增加而增加,与对照相比,有显著差异.②在磷养分处理下,吸收器官的生物量分配不随磷水平的升高而变化;但LMR、LAR、TLA随磷水平的增加而升高;适量的磷水平使GRG增加;总生物量、LAI等在各磷水平下无明显变化.③银胶菊对氮的可塑性反应高于对磷的可塑性反应.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对不同施氮水平下播种当年无芒雀麦的生物量及还原糖含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从不施氮肥水平到中等施氮肥水平,无芒雀麦的生物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还原糖含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高肥处理下的无芒雀麦的生物量及还原糖含量都出现了相反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不同种植密度对蕨麻地上部分生长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测研究了蕨麻不同种植密度对其生长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种植密度对蕨麻的地上部分生长特性影响较大,高密度处理下蕨麻匍匐茎发生时间较早,其基株的复叶数、复叶长度,匍匐茎数量、长度及匍匐茎上子株数均显著大于低密度处理下的蕨麻。  相似文献   

7.
干旱胁迫对克隆植物蕨麻游离脯氨酸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干旱胁迫对匍匐茎克隆植物-蕨麻游离脯氨酸含量的影响.实验设置4个处理,即PEG-6000的浓度为0、15%、20%、25%,进行不同时间以及不同渗透强度的处理,重复3次.实验结果表明:随着PEG-6000浓度的增加,除CK的脯氨酸含量逐步增加外,其余处理的脯氨酸含量呈二次曲线变化,在48h时达到最高值,随后脯氨酸的含量开始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8.
采用相溶解度法探讨羟丙基-β-环糊精对蕨麻苷的增溶作用.在水溶液中,蕨麻苷的浓度随羟丙基-β-环糊精浓度的增加而呈线性增加.相溶解度曲线为AL型.  相似文献   

9.
土壤中氮沉降增加作为全球环境变化的重要现象之一,给人类带来了巨大挑战。笔者综述了近年来氮沉降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研究,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微生物活性、功能基因与底物利用等方面进行总结分析。综合来看,氮沉降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主要表现为:1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真菌生物量以及真菌与细菌生物量比值下降;2外生菌根真菌子实体生产力和外生菌根丰度下降,外生菌根真菌群落结构组成改变;3丛枝菌根真菌群落结构组成改变,但氮沉降对丛枝菌根真菌的多样性和对腐生真菌的影响结果存在较大争议;4细菌群落结构组成改变,贫营养细菌丰度下降,富营养细菌丰度上升;5土壤微生物活性下降,某些功能基因丰度下降,对复杂有机碳、氮的代谢能力下降。同时,相关研究报道表明:氮沉降可以直接或通过降低土壤p H,增加微生物的碳限制,改变底物的数量和质量等途径间接对微生物生物量和群落结构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不同供水条件,不同品种植株的叶片中,全氮及蛋白质氮的变化趋势相同,它们的含量都随年令的增长而逐渐增加。在抽穗和开花期达到最高点,以后则下降。在干旱条件下,红麦在前期全氮及蛋白质氮的含量均低于灌水者,而后期则增高;不灌水的96号仅于拔节期低于灌水者,而在以后两期则提高很多,非蛋白质氮的含量一般随年令增长而增加。 在根系中,蛋白质氮均在拔节期增高,抽穗开花期降低,后期又升高,非蛋白质氮的含量变化则相反,随着年令的增长到抽穗开花期增高,灌浆期又下降。 在干旱条件下,叶片中酰胺氮在前期下降,由抽穗开花期到灌浆期又明显升高;而铵态氮由拔节期到灌浆期,总的趋势是逐渐升高,但由抽穗开花期到灌浆期,抗旱品种红麦下降非常显著,而不抗旱品种96号仍在上升。  相似文献   

11.
施肥对薄壳山核桃容器苗生长及养分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探讨施肥方式和施肥量对薄壳山核桃容器幼苗生长以及养分的影响,筛选适宜苗木生长的施肥方案。方法 以薄壳山核桃‘绍兴’子代1年生容器苗为材料,设置指数施肥(A)、常规施肥(B)和平均施肥(C)3种施肥方式,每种施肥方式设定0.5、2.0、3.5、5.0 g/株(编号依次为1、2、3、4)等4种施肥量,不施肥(CK) 为对照,共13个处理,分别测定苗高、地茎、生物量、根系及营养积累等指标,分析不同施肥方式和施肥量对薄壳山核桃容器苗生长及养分积累的影响。结果 指数施肥下,薄壳山核桃苗高、地径、生物量等指标随着施肥量的增加而逐渐增大,以施肥量5.0 g/株(处理A4)时苗木生长量最大;常规施肥和平均施肥下苗木生长指标随着施肥量的增加先升后降,均以3.5 g/株施肥量时(处理B3和C3)达到最大值,且处理C3优于B3和A4。苗木养分积累情况表明:指数施肥方式下,除P元素外,N、K元素的积累量均随着施肥量的增加而上升,表明指数施肥处理下苗木生长处于贫养;常规施肥和平均施肥方式中,随着施肥量的增加,各处理养分积累量均先上升后下降,以施肥3.5 g/株时达到最大值,其中以C3最优, B3次之。结论 本试验以平均施肥方式、施肥量为3.5 g/株有利于薄壳山核桃幼苗生长,苗高、地径、根系、生物量及养分积累等指标表现较优,苗木质量优于其他处理。  相似文献   

12.
切除匍匐茎对鹅绒委陵菜克隆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切除匍匐茎对鹅绒委陵菜克隆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切除匍匐茎使鹅绒委陵菜根部直径有增大趋势,而根长明显小于对照;在生物量分配方面,切除匍匐茎使其生物量投资偏向于地上部分,总生物量明显小于对照;此外,切除匍匐茎使鹅绒委陵菜的复叶数、复叶长度、基株高度在不同程度都有所升高.  相似文献   

13.
以福建省天然常绿阔叶林及人工杉木林下草本层为研究对象,对其地上生物量(y)与地下生物量(x)分配关系进行研究,并对方程lg y=b+ a lg x中的生长指数(a)和生长常数(b)进行计算分析,初步揭示不同森林类型草本层植物生物量分配及其随乔木层林龄变化的基本特征,探究其是否符合等速生长规律。结果显示:①天然常绿阔叶林草本层生物量随林龄增加而下降,人工杉木林草本层生物量在成熟林时期最大,幼、中龄林次之,近熟林最小; ②天然常绿阔叶林幼龄林及成熟林草本层地上-地下生物量分配遵循等速生长规律,中龄林及近熟林生长指数a的95%置信区间上限接近理论值1,各林龄生长常数以成熟林<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 ③人工杉木林草本层地上-地下生物量分配均遵循等速生长规律,各林龄生长常数以幼龄林>成熟林>近熟林>中龄林。研究表明,人为干扰对草本层地上-地下生物量分配有影响,但并未破坏其等速分配生长的规律。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在基质中添加竹炭对大叶榉树容器苗生长和营养状况的影响,为确定最适合大叶榉树容器苗生长的竹炭添加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大叶榉树容器幼苗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设置4个竹炭用量水平(添加量分别为0%、1%、3%和5%),试验结束后测定苗木生长和营养状况。【结果】相较于对照,其他3种用量竹炭处理的大叶榉树容器苗苗高、地径、地上部分生物量、地下部分生物量和细根生物量均显著增加。同时,添加竹炭对大叶榉树容器苗地上部分生长的促进作用大于对地下部分的促进作用,这体现在竹炭处理的大叶榉树容器苗根茎比相比对照显著减小。3种用量竹炭处理下,一级侧根数、根系总长、根系表面积、根系体积和细根(直径≤1 mm)长度相较于对照都有显著增加。添加竹炭显著降低了大叶榉树容器苗根系中可溶性糖和淀粉的含量,对可溶性蛋白含量则没有显著影响;同时促进了大叶榉树容器苗根系对于基质中氮元素的吸收,加快了其茎中氮的代谢活动,但对根系和茎中的碳元素含量没有显著性影响。竹炭对大叶榉树容器苗生长的促进和营养状况的改善基本上随着其添加量的提高而增强。综合来看,添加5%竹炭最有利于大叶榉树容器苗的生长,与对照相比,其苗高增加了37.84%,地径增加了17.67%,地上部分生物量增加了69.56%,地下部分生物量增加了63.48%,细根生物量增加了49.17%,细根长度增加了62.38%。【结论】添加竹炭有利于大叶榉树容器苗的生长、根系的建成、根系形态的优化和苗木对基质中氮素的吸收利用。在基质中添加质量分数为5%的竹炭,可以更好地培育优质的大叶榉树容器苗。  相似文献   

15.
The change of soil nutrient elements during restoration succession processes of high mountain meadow in Na’qu County, Tibet, was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with the trampling disturbance, the normal structure of soil is violated, soil quality worsened, leading to soil erosion and nutrient loss. The recoverage of soil is lagged behind vegetation when change depends on elements of soil nutrient increase in mass. The content of total nitrogen, total phosphorus and total potassium changed accordingly with total nutrient, and is remarkably correlated to the content of organic matter. The content of available phosphorus is complex and changes with biomass and soil pH. The content of available potassium change was different from that of total nitrogen, total phosphorus and total potassium, and was increasing with trampling, and the change was relatively little during successive stages.   相似文献   

16.
环境氮沉降的增加影响植物功能性状,进而改变植物群落的构成.本研究分析了中国内蒙古多伦县境内连续6年施氮肥的克氏针茅群落中5种主要植物的功能性状的变化,以探究草地植物对氮素添加的响应策略.研究发现,随着施肥量增加,草地主要植物通过增加植株高度、叶片面积、比叶面积、叶片氮、磷含量,减小叶片干物质含量,提高自身对光资源的竞争能力.该结果说明,随着环境氮输入的增加,植物的响应策略是向着叶片经济谱中低投入快回报的方向移动变化.草地群落总生物量及克氏针茅、黄囊苔草、冰草地上生物量与氮肥添加没有显著相关关系,冷蒿和星毛萎陵菜地上生物量随施肥量的增加而显著下降.该结果暗示着氮沉降的增加通过影响植物功能性状,进而改变植物群落的构成.本研究加深了我们对氮沉降增加条件下植物响应策略及群落演替机制的理解.  相似文献   

17.
0IntroductionAs an i mportant symbol and contents ofecosystem regression and reconstruction,plant community characteristics play a very i mpor-tant role[1].Human projects including the Qing-Zang road,Qing-Zang railway and degeneratingtundra affect the weak grassland ecosystem greatlyat high altitude[2],which influenced the ecologicalprocess not only to this district by changing the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grassland ecosystem[3,4];eventoit’s adjacent region’s[5,6].So,it is helpfulto accele…  相似文献   

18.
为考察非根际土壤中丛枝菌根网(后简称菌根网)和碳酸钙互作对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幼苗氮磷养分的影响,模拟构建了植物根际和非根际隔室装置,采用尼龙网隔离实现根际与非根际隔室菌根网互联,在根际隔室中种植香樟幼苗并接种丛枝菌根真菌,在非根际隔室施加或未施加外源碳酸钙,培养期结束后测定植物生物量和氮、磷含量。结果显示:菌根网对香樟幼苗植株生物量,氮、磷摄取量及氮磷比有明显影响;施加碳酸钙明对幼苗植株氮含量、氮摄取量及氮磷比有明显的影响;在施加碳酸钙后菌根网明显提升了幼苗植株生物量,氮含量及氮、磷摄取量,叶片氮、磷摄取量和根的氮磷比;在菌根网存在时施加碳酸钙可明显提高植株氮含量、根和叶的氮摄取量以及根的氮磷比;菌根网与碳酸钙的交互作用明显影响了幼苗植株氮含量,氮、磷摄取量和氮磷比,但对幼苗植株生物量无明显影响。研究结果提示非根际喀斯特土壤中互联菌根网和碳酸钙相互作用能够促进植物对氮磷养分的吸收利用。  相似文献   

19.
在不同污染程度模拟水体中,利用沼泽红假单胞菌CQV97,在厌氧光照条件下,研究了水体中氨氮、硝态氮和亚硝态氮含量、菌体生物量和水体pH的变化关系.随时间延长,CQV97菌株对氨氮、硝态氮或亚硝态氮去除量增大,生物量增加,水体pH升高;随氨氮浓度提高,生物量增加,氨氮低于33.2mg/L能被完全去除,最大去除量达84.2mg/L,水体pH维持在9.2~9.4;随硝态氮浓度的升高,菌体生物量降低,浓度低于216.96mg/L能被完全去除,pH维持在9.1~9.3.随亚硝态氮浓度增加,菌体生长延滞期延长,生物量和pH升高幅度降低,浓度低于128.2mg/L能被完全去除.结果表明,CQV97菌株对氨氮、硝氮和亚硝氮具有良好的去除能力.  相似文献   

20.
柠条对外界的扰动具有一定的忍耐能力.在地上组织破坏后,从根颈或剩余枝条产生大量的萌蘖枝.本文对柠条刈割处理分6种:对照(CK),去除主枝长度的30%,60%,去除主枝分枝数的25%,50%,100%.刈割处理植株当年生枝生物量显著高于对照;100%RSN处理没有开花结果,其他处理植株籽粒生物量、果荚生物量和所有刈割处理叶生物量高于对照或与对照差异不显著.籽粒氮质量分数、果荚氮质量分数、一年生枝氮质量分数与对照相似,但生长后期叶片氮质量分数高于对照.除100%RSN处理外,刈割处理植株在座果期根系氮质量分数低于对照,表明植物将大量的根系储存的氮供应地上组织生长.在果实采收期刈割植株根系氮质量分数迅速增加,可能是根系固氮能力或吸收能力增强的结果.在整个生长季节中,刈割植株向地上组织氮的输出量高于对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