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科学世界》2008,(3):96-96
2007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评选结果出来了,钱学森院士荣登榜首。作为科学家的他,用毕生精力辛勤工作、报效祖国,他无疑是全国人民学习的楷模。同样值得我们骄傲的是在我们这个时代,无数科学家像钱学森院士一样,扎根在自己的岗位上潜心研究、笔耕不辍,用自己的成绩影响着世界,感动着中国。谢家麟院士就是他们中的一个。  相似文献   

2.
他在辛亥革命爆发的那一年出生,科学救国是他不变的理想。他在美国学习工作了20年,但他一生最重要的贡献却属于中国的科学事业。他不仅是一位实验室里的科学家,他的成就影响了中国乃至整个世界。他,就是钱学森——我国著名科学家。2009年10月31日,这颗伟大的心脏停止了跳动。巨星陨落,划过天际时留下的是璀璨的光芒。光辉一生的钱学森在驾鹤西归后,带给国人是无尽的哀恸,而他生前的丰功伟绩和爱国情怀让世人更加钦佩敬仰。  相似文献   

3.
 概括了作为战略科学家的钱学森的主要贡献,如参与擘划中国现代科学技术事业,推动中国技术科学建制化以及组织创建中国导弹与航天科技事业等。分析了钱学森成为战略科学家的主要原因,即钱学森成长于开放的社会环境;师从著名科学学派,成为杰出技术科学家;新中国将钱学森推向创建现代科技事业的第一线,使其能够施展才华,建功立业;出色的政治修养让钱学森能够娴熟地处理科学与政治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少儿科技》2011,(12):42-42
为纪念钱学森同志诞辰100周年,“人民科学家钱学森”事迹展览于11月3日在国家博物馆隆重开幕。钱学森是享誉海内外的杰出科学家和我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他具有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崇高的民族气节、勇攀科技高峰的创新精神和德馨品高的大家风范,是爱国知识分子的杰出典范,被誉为“人民科学家”。  相似文献   

5.
一年一度的诺贝尔奖陆续颁发,咱中国公民依然没有份儿。不过,化学奖得主、美国加州大学教授钱永健倒多少能跟中国沾点边,而媒体也刻意强调了这一点——他是著名科学家钱学森的堂侄。  相似文献   

6.
《苏南科技开发》2007,(6):48-48
机械工程学院是西安交通大学历史最悠久、实力最雄厚的学院之一,聚集了众多机械工程领域中的知名专家及教授,在国内外具有很高的声誉,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就是该院杰出校友的代表。  相似文献   

7.
钱学森技术科学观以"基础科学—技术科学—工程技术"三层次为基础,阐释了技术科学在基础科学向工程技术转化中的桥梁作用及技术科学家在科技创新中的独特价值,被誉为"技术科学的强国思想".我国关健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实质上是一个技术科学问题,原因在于基础科学成果供给不充足、技术科学引领作用不明显及技术科学家考评机制不合理,可从强化关键核心技术的理论供给、发展面向中国现实需求的技术科学及打造高水平的技术科学家人才队伍等方面着手解决.  相似文献   

8.
所谓“钱学森之问”,就是著名科学家钱学森院士晚年在各种场合不止一次提出的问题.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 这个问题,钱老自己其实是有答案的.2005年7月30日,钱学森曾向温家宝总理进言:“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这是很大的问题.” 钱学森之问和钱老自己的回答,振聋发聩,实际上指出了中国的教育所存在的问题.本文试图通过对目前教育界的一些不良现象进行分析,深入探究其产生的背景和原因,并进而提出若干化解之策和可操作的计划.  相似文献   

9.
 钱学森是中国系统工程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他根据中国航天的实践经验,总结提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系统工程方法,并进一步发展系统科学体系和综合集成方法等理论方法。通过回顾钱学森发展系统工程的历程,不仅可以正确地理解钱学森系统工程思想方法,也可以为发展体系工程找到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2010年1月13日,由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提议设立的"中国青年科技奖"公布了第十一届获奖者名单,电子科技大学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院的陶伯万教授获此殊荣。  相似文献   

11.
《少儿科技》2009,(12):6-6
“航天之父”钱学森于2009年10月31日不幸去世。11月3日,航天界响当当的功勋科学家们齐聚中国航天科技大厦,追忆钱学森鲜为人知的往事。  相似文献   

12.
新书上架     
《科学人生》《科学人生——50位中国科学家的风采》一书最近由学习出版社出版。该书集中介绍的50位科学家,有最高国家科技奖获得者吴文俊、袁隆平、王选、刘东生等,有中国“两弹一星”功臣钱学森、周光召、孙家栋等,有“神舟”载人飞船总设计师戚发轫,也有年轻一代科学家的杰出代表白春礼、杨焕明、袁家军等。《科学人生》文字简洁、通俗易懂,融思想性、艺术性于一体,既是科普宣传的精品,又是弘扬民族精神的力作。  相似文献   

13.
《今日科技》2010,(5):25-27
竺可桢、钱学森、茅以升、严济慈、苏步青……在浙江科技馆西边的一个展览区,中国科技史上泰斗级的350余张名录镶满了十几面墙。这350余名科学家,都有一个共同的元素“浙江”——他们是浙江籍的,在浙江工作、学习过的院士;其中80%是浙江本土人。来到省一级重点中学——杭州高级中学,校史陈列馆的院士墙上展示了47位院士的风采:马叙伦、陈达、陈望道、陈建功、潘天寿、徐匡迪……  相似文献   

14.
正"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火箭之王""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除了这些称号外,钱学森是怎样的科学家?在钱学森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重,名利轻。5年归国路,10年"两弹"成。开创祖国航天事业,他是先行者;培育英才,他把智慧锻造成阶梯,留给后来的攀登者。他是科学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钱学森传》的作者娓娓道出钱学森的少年经历、留学归来的故事、"两弹一星"的故事等,为读者呈现一位辉煌而传奇的中国科学家的人生轨迹。  相似文献   

15.
侯福龙 《世界博览》2009,(24):54-57
跨越一个世纪的贝时璋和钱学森两位科学前辈,几乎见证了中国近代科学发展的整个历程。发端于西方的现代科学,和大师们一起融入古老的中华文明之中。  相似文献   

16.
当前,地理学仍呈现以多元为主的发展趋势。各分支学科比较活跃,并相互促进,但缺乏统一的理论支柱。近年来,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教授以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和现代系统科学理论相结合,提出一系列有关地理综合的理论和方法,为地理学指出了摆脱落后,迅速发展的方向。笔者从地理学发展史、地理学的现状和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等方面对钱学森地理思想的主体内容——地理科学体系,地理建设,从定性到定量的综合集成法提出初步认识。  相似文献   

17.
有人说 ,西部大开发没有成型的科学理论和技术路线 ,为了配合中央的战略决策 ,需要好好研究。我们认为西部开发实践既早 ,研究也长 ,必须尊重西部人民的实践和创造 ,不应割断历史 ,更不能忘记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对西部开发所作的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8.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教育事业蒸蒸日上,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巨大成就。但随着社会发展及科技进步,中国教育工作中也渐显出一些缺陷。2009年之后,“钱学森之问”的说法逐渐成为探讨中国教育的核心问题,然而认真分析钱学森谈话原始文本可以发现,他未曾心存疑虑并提出过需要后人解答的问题。他指出,学习加州理工大学等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即能解决中国高等教育存在的问题。事实上,中国也有成功培养创新人才的先例,彭桓武就是一位培养优秀科技人员的楷模。研究并借鉴彭桓武培养创新人才的成功经验,有利于为中国培养更多优秀科技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19.
面对"钱学森之问",文章提出基于培养"杰出人才"的几点思考:教育应重视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快速学习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贡献精神,学校应根据学生的长处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校的教育资源。  相似文献   

20.
二十世纪80年代,我国著名的科学家钱学森提出“立草为业”之后,中国‘草业的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升,草业的生产环境不断改善,草业的发展日新月异,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生态建设中的地住日益凸现,成为我国现阶段新兴的朝阳产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