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华民俗大典·云南卷》是一部洋溢着馥郁文化气息的、记叙云南26个主要民族的民俗百科全书。这是杨知勇教授、邓启耀教授等八位学者团结奋战两年半所完成的民俗文化学力作。读它,可以了解云南民俗的“现在相”,及其古今嬗变、八方交流,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2.
《中华民俗大典》是“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的重大项目之一,不仅抢救民间民俗文化,同时抢救老学者们20世纪的田野调查学术成果,是对中华民俗文化一次空前的大整理.  相似文献   

3.
对《中华大典》作了简单介绍,探讨了《中华大典》的编纂过程对现代人的意义,提出了培养古籍编纂人才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中华大典·生物典·动物分典》编纂工作已经于2007年4月13日举行了启动仪式,这部《中华大典》将以古文献汇编的形式,用现代科学分类方  相似文献   

5.
董云牧 《世界博览》2010,(11):70-71
总策划梅帅元希望人们在观看《中华泰山·封禅大典》大型实景演出时,能做一场最奢华的梦。  相似文献   

6.
《永乐大典》算书指现藏剑桥大学的《永乐大典》副本一册之卷一六三四三与卷一六三四四的两卷算书。算书是归于“算”字韵下的“算法”汇编,按算法分类收集抄入算题。对明代算学的辑佚研究多利用《永乐大典》算书的内容,但对其编撰方式多有批评。在对两卷算书原书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成书及重录的时代背景,总结出这两卷算书的编纂逻辑有以下三点:(1)算书按算法编排,同一类算法下又分子算法,依照算法收入算题,算题按照题干内容分类;(2)算题出处书目以红字标注,书目大体按时间先后排序,且经部“算经”在其他子部算书之前出现;(3)总体上看,每卷算书中的算法算题按由易到难编排。明初数学几乎全面继承吸收了前代算学著作成果,其算学价值仍可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7.
汪应辰文集原有五十卷,惜至明初即已罕见。明弘治六年(1493),程敏政入秘阁得阅全本,以个人之力抄出十二卷;53年后,即嘉靖二十五年(1546),夏浚将程敏政所抄十二卷附上遗事志传等文,成十三卷附录一卷,刊刻发行。至清编《四库全书》时以十三卷本与《永乐大典》所收《汪玉山集》相较,除其重复、增所未备,勒为二十四卷,定名为《文定集》。  相似文献   

8.
李承三教授主要著作目录1929年广州海南岛北部地质矿产,《两广地质调查所年报》,第二卷,上册(中、英文)。海南岛火山,《河南中山大学理科季刊》,第1卷,第1期。1930年广州市附近地质,《两广地质调查所专报》(中、英文)。1931年国立中山大学川边调...  相似文献   

9.
《民俗审美学》以中华民俗审美属性、审美特征、审美鉴赏为其学科体系的三维基点,对“民俗审美学”的学科体系进行了新的构架和营建。该书为我们感悟和把握民俗文化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永乐大典》修成后,由于外患内盗,屡遭劫难,散亡尽殆。解放后党和政府组织人力物力多方征集,现为797卷,影印成16开精装本,是目前最为齐全的本子。  相似文献   

11.
民俗旅游场景下少数民族民俗变迁动因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术史中关于民俗变迁动因的两种观点实际是同一观点的两种不同方式的表达。在此基础上,在民俗旅游这个特定的场景下,民俗变迁的动因依然是社会变革这个外在的动因,只是具体体现为各级权力话语的策划和推动,而且这种特殊动因又是由权力话语发展经济的需要及民俗主体对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资本的欠缺而决定的。  相似文献   

12.
泛民俗作为在现实生活中形成并带有一定传统民俗成分的社会文化事象 ,某些个人或部分人群的心理因素对其出现起着重要作用 ,并使之具有求大、求新、求洋、求吉、求利和求热闹的心理定位。泛民俗的社会作用是利弊兼具的 ,它在保护传统民俗和推动经济发展方面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但对人们的民俗认知和其他民俗生活也会造成一定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3.
受古梅山“旧不与中国通”和梅山先民世代生活在相对自治的社会环境的影响,梅山地区几千年来形成了比较独特的梅山农事民俗,表现在耕作民俗和饲养民俗等方面。  相似文献   

14.
张荣臻  焦亚南 《科技信息》2010,(29):I0111-I0111,I0119
世界各民族的民俗文化源源流长,各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如何向世界展示翻译好本民族文化或者本民族的一些社会风俗习惯,风土人情及本民族特有的民俗文化,是翻译学的根本任务。详细了解其他民族的民俗文化,又通过自己的专业知识翻译给本民族的文化了解者,也是翻译工作者的最大的欣慰。本文从民俗文化、可译性及可译性限度、民俗文化的可译性限度及其调节机制四个方面进行阐述,探讨了民俗文化的可译性限度问题,同时提出了如何正确处理民俗文化的可译性限度问题。  相似文献   

15.
民俗文化随社会历史的变化而发生变化。都市民俗文化的变迁主要表现“泛化”,泛化的根源在于历史原因、民风变革、心理原因、科技进步等。  相似文献   

16.
体验经济时代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发生了深刻变化,需求重点已由追求实用转向追求体验,因此民俗旅游产品的体验式营销势在必行。研究民俗旅游的内涵以及现阶段对民俗旅游如何进行体验式营销具有必要性,应从美学、生活方式、氛围、参与互动、纪念品制作、高科技参与以及绿色体验式营销等方面对民俗旅游的体验式营销进行分析,从而满足消费者的不同消费需求  相似文献   

17.
就广西民俗旅游的经营开发现状进行了分析,认为提升广西民俗旅游的经营竞争力,必须从加强景区(点)的服务质量管理、市场营销管理、开发创新管理这三个方面来进行研究。并认为在开发中还应该注意一系列相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坡芽歌书是用图画文字描写成的壮族传统民歌集,承传自远古的氏族部落时代,它之所以能够存活到现在,是因为有壮族歌圩这片广袤的沃土;坡芽歌书的发现,唤醒了壮民族的族群记忆,应当是我国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9.
"煨柏朵"是商洛民间流传已久且极为普遍的春节民俗,它是我国传统柏树崇拜信仰在商洛地区的具体表现。本文简略论述了"煨柏朵"习俗的传统文化背景、习俗概况以及现代功能,并对该习俗当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和思考。对保护商洛传统民俗文化尤其是商洛林业资源,起着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