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 毫秒
1.
测定不同配比的氟氰菊酯与丙硫磷复配制剂(简称氯丙制剂)对褐棘蛾和马尾松毛虫幼虫的触杀毒力、共毒系数和增效配比,加工成不同比例的氯丙复合乳油,对两种供试昆虫进行了防治效果检验。结果表明,以有效成分间1:7的比例配制的氯丙复剂增效明显,成本较低,具有较理想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2.
仅采用共毒系数法对复配剂的最佳配比进行筛选,可能造成真正最佳配比的漏筛.以柑桔潜叶蛾(Phyllocnistis citrella Stainton)幼虫和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 Guenée)3龄幼虫为试虫,分别测定40%毒死蜱EC、4.5%高效氯氰菊酯EC、1%氟虫腈EC、20%三唑磷EC单剂和50.25%毒死蜱·高效氯氰菊酯EC和31%氟虫腈·三唑磷复配剂的毒力,并计算共毒系数Y.将高效氯氰菊酯和氟虫腈在复配剂有效成分中的质量分数k进行反正弦转换(X=arcsin(k)1/2),通过SPSS软件拟合得k反正弦转换值与共毒系数的数学模型依次为Y1=109.884 1.743X1-0.012X21,Y2=195.804 4.153X2-0.044X22.对上述的2个方程进行求导可得Y'1=1.743-0.024X1和Y'2=4.153-0.088X2.令Y'=0,则有X1=72.250和X2=47.193,将X1=72.250和X2=47.193代入原方程,求得最大CTC分别为172.525和293.801.将X1=72.250和X2=47.193代入X=arcsin(K)1/2中可以求得高效氯氰菊酯在毒·高氯复配剂有效成分中的质量分数K值为0.907,氟虫腈在氟·三复配剂有效成分中的质量分数K为0.538.将K值转换为两单剂的配比可得毒死蜱∶高效氯氰菊酯最佳配比大约为10∶1,氟虫腈三唑磷最佳配比大约为1.2∶1.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毒死蜱与辛硫磷复配后对韭菜根蛆的24h联合毒力,结果表明毒死蜱与辛硫磷复配没有拮抗效应,按质量比1∶2复配,共毒系数达到185,具有显著的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4.
福寿螺对几种农药的毒力反应及田间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了福寿螺对15种单、复剂农药的浸杀毒力反应。单剂巴丹毒力最大,LC_(50)为1.26ppm;硫酸铜次之,LC_(50) 1.401ppm;复配农药辛硫磷加敌百虫有显著增效作用,共毒系数292.94,茶籽饼加硫酸铜仅表现毒力相加作用,然而,从田间防治效果及使用成本考虑,茶籽饼加硫酸铜是一种廉价高效、使用方便,来源广的灭杀福寿螺药剂。值得推广,同时还报道了温度、季节对杀螺效果的影响,为适时、合理使用杀螺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了明确3种常用农药及其混配对茴香薄翅野螟幼虫的毒力。采用胃毒法,室内测定3种农药的LC_(50)及3种混配药剂的共毒系数。结果表明:在处理24 h之后,阿维菌素+高效氯氰菊酯(0.31+0.74)mg/L和阿维菌素+毒死蜱(0.31+0.42)mg/L两个配比对茴香薄翅野螟幼虫的毒力均呈现出增效作用,共毒系数分别为302.34和441.73,其中阿维菌素+毒死蜱的配比增效作用最大。高效氯氰菊酯+毒死蜱(0.74+0.42)mg/L配比对茴香薄翅膀野螟的毒力呈现拮抗作用,共毒系数仅为1.19。在处理48 h之后,阿维菌素+高效氯氰菊酯、阿维菌素+毒死蜱和高效氯氰菊酯+毒死蜱3个配比对茴香薄翅野螟幼虫的毒力均呈现出增效作用,共毒系数分别为644.08,155.21和239.58,其中阿维菌素+高效氯氰菊酯配比增效作用最大,说明这两种药剂混配在生产中防治该虫效果较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廖金英  刘新 《武夷科学》2001,17(1):64-67
阿维菌素与柴油及其复配制剂对柑桔红蜘蛛进行了室内毒力测定 ,表明两种药剂的各种复配均对柑桔红蜘蛛有着不同的增效作用 ,其中以阿维菌素与柴油按 1∶ 12 5的比例复配的增效作用最为显著 ,共毒系数达 195 ,增效 0 .95倍  相似文献   

7.
魏英智  刘新 《武夷科学》2001,17(1):56-59
丁硫克百威和机油以及它们的复配制剂对桃蚜进行室内毒力测定 ,表明两种药剂的各种复配均对桃蚜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增效作用 ,其中以丁硫克百威和机油按 1∶ 5的比例复配增效作用最为明显 ,共毒系数达到 2 78。  相似文献   

8.
选用天然产物小檗碱和高效低毒的多菌灵进行复配,评价其对抑制桃褐腐病菌(Monilinia fructicola)的增效作用。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分别测定了小檗碱和多菌灵对桃褐腐病菌的抑制效果,经过线性回归计算得知其有效中浓度(EC50)分别为.314μg/mL和0.012μg/mL。在此基础上,基于等效线法中的相加作用,设置6等分点复配比,以共毒因子作为评价增效标准,考察了复配对抑制桃褐腐病菌的增效效果。结果表明,当小檗碱和多菌灵复配浓度比为3657:1时具有增效作用,即在小檗碱中加入微量多菌灵即能增强其抑菌效果。  相似文献   

9.
发明与专利     
发明与专利高效氯氰菊酯编号:F960013高效氯氰菊酯是一种高效,广谱杀虫剂,有触杀和胃毒作用,可防治棉花、果树、蔬菜、烟草、葡萄和其它作物上的鳞翅和双翅目害虫,还可用来防治牛羊体别寄生虫,在国内市场上已大量应用,药效比氯氟菊酯抬高一倍以上,国内外市...  相似文献   

10.
确定了水胺硫磷与氰戊菊酯的最佳配方比例 ,并对 3 0 %水胺·氰乳油进行了室内毒力的测定 .结果表明 ,水胺硫磷与氰戊菊酯以 5∶1的混配为最佳组合 ,以粘虫、棉铃虫为试虫进行室内毒力测定的共毒系数分别为 15 3 .2和 178,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 .田间试验表明 ,3 0 %水胺·氰乳油对棉铃虫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  相似文献   

11.
两种新型杀虫剂对菜青虫的防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在陇南市农校教学实习农场进行了2种新型杀虫剂防治菜青虫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2.8%甲维盐.三氟氯氰菊酯微乳剂450 g/hm2兑水750L,喷施后1天、3天、7天、10天和14天的防治效果分别达88.0%、95.9%、94.5%、90.9%、86.6%;防效显著高于对比药剂0.5%甲维盐微乳剂和25 g/L升高效氯氟氰菊酯EC。38%阿维菌素.毒死蜱乳油1500 g/hm2兑水750L,喷施后1天、3天、7天、10天和14天的防治效果分别达84.9%、96.2%、96.9%、90.7%、85.3%;防效亦显著高于对比药剂2%阿维菌素EC和48%毒死蜱EC;2种新型杀虫剂具有防效高、持效期长、无药害等特点,适合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为更好的防治黄瓜枯萎病,以氧化石墨烯为载体,与甲霜灵、恶霉灵分别进行复配,制备出氧化石墨烯-甲霜灵、氧化石墨烯-恶霉灵杀菌剂纳米复合材料。对氧化石墨烯-杀菌剂进行扫描电镜表征和红外光谱表征,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法对氧化石墨烯-杀菌剂进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m(氧化石墨烯)∶m(甲霜灵)=1∶1,m(氧化石墨烯)∶m(恶霉灵)=1∶1进行复配,在菌丝生长试验中,共毒系数分别为391.16和356.11;在孢子萌发试验中,共毒系数分别为292.35和221.42,对黄瓜枯萎病联合毒力同样表现为增效作用。氧化石墨烯-杀菌剂对黄瓜枯萎病具有良好的抗真菌活性。  相似文献   

13.
采用两步法合成了一种非离子型的可聚合乳化剂衣康酸十二醇聚氧乙烯醚-3,并将其与阴离子型衣康酸单十二酯丙基磺酸钠复配应用于细乳液聚合法制备氯菊酯纳米胶囊.采用1H-NMR、FT-IR、TEM等手段对可聚合乳化剂、氯菊酯纳米胶囊结构与形貌进行表征.结果表明:衣康酸聚氧乙烯醚含量占油相的质量百分数为1%;农药和单体比例为1∶1时所得到的纳米胶囊包覆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4.
将甲氰菊酯和单甲脒通过复配对桔全爪螨进行室内毒力测定,表明两种药剂的各种配比均对桔全爪螨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增效作用,其中以甲氰菊酯与单甲脒按1:4的比例复配增效作用最为明显,共毒系数达到373。田间药效试验也表明,20%的混剂乳油(4%甲氰菊酯 16%单甲脒)的药效明显高于20%的甲氰菊酯乳油和25%的单甲脒乳油。  相似文献   

15.
《石河子科技》1999,(1):17-18
按不同比例把植物增效剂与久效磷混配,用杀螨毒力测定的粘胶浸渍法,经室内毒力测定,增效剂:久效磷=1∶7为最佳混配体积比,其致死浓度为107.14×10~(-6),其毒系数190.58,表现对久效磷增效最显著。  相似文献   

16.
利用药膜法研究了氯氰菊酯不同异构体与辛硫磷以1∶10比例混配对美洲大蠊初孵若虫的增效作用,结果显示,共毒系数均大于200.分析了两类杀虫剂混用后对AChE的离体及活体抑制,混用能增强对AChE的活体抑制,在离体条件下,混用影响不大.对EPSP的测定结果表明,混用可缩短EPSP开始兴奋的时间,增大EPSP振幅.认为有机磷与拟除虫菊酯混用增效的原因之一是提高了对靶标酶—AChE的抑制.  相似文献   

17.
以蚜虫为试虫,采用浸渍法测定了8种增效剂单剂对乙酰甲胺磷、高效氯氰菊酯及吡虫啉的增效作用,筛选出3种增效剂单剂(NT、PEG、吐温-20),以不同比例进行两两复配,测定混合增效剂对3种杀虫剂的增效作用.结果如下:(1)所有增效剂单剂或混合增效荆中吐温-20和NT以1:1混合时对乙酰甲胺磷原药的增效比最高,为28.6534.(2)PEG和NT以1:2混合时对吡虫啉原药的增效比最高,为5.12084.(3)增效剂单剂吐温- 20对高效氯氰菊酯原药的增效作用最好,增效比为13.29251.  相似文献   

18.
在室内采用药膜法测定了几丁质、除虫菊提取液混配对刺槐叶瘿蚊成虫的毒力,据其LC50值及CTC值比较不同配比对毒力的增效作用。结果表明:触杀效果较好的几丁质与除虫菊提取物以1∶3混配,共毒系数为159.82,增效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19.
污泥-废糖蜜联合发酵培养Bt生物杀虫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考察了城市污泥与废糖蜜联合发酵培养苏云金芽孢杆菌(Bt)生物杀虫剂的可行性。作为污泥发酵的补充碳源,废糖蜜添加比例低于2.0%(质量比)时,对Bt的生长、代谢、晶体蛋白合成以及毒效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当添加比例高于2.0%时则表现出抑制作用。通过改变废糖蜜添加比例,获得污泥与废糖蜜的最佳配比:即在含固率为3%的污泥中添加1.5%(质量比)的废糖蜜。此配比对Bt生长代谢最为有利,活菌数与活芽孢数最大值可分别达到4.17×108和3.60×108CFU?mL-1,发酵48 h后,发酵液中晶体蛋白产量约为1.96 mg?mL-1,毒效788 IU?μL-1,高于其他复配培养基。此外,本研究表明,晶体蛋白产量与发酵液生物毒效有显著相关性,晶体蛋白含量可作为一种简单可靠的Bt发酵性能表征指标,在Bt生产中有一定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以菜青虫为试虫测定abamectin与Bt8010复配的毒力。结果表明abamectin—Bt8010的5种不同配比均有不同程度的增效作用,其中以5000IUBt8010+0.1%abamectin的增效作用最为显著,其共毒系数为289.4.室内药效测定结果,用该配比制成的可湿性粉剂对花椰菜、白菜、番茄、豌豆、蚕豆、茶树、柑桔、马尾松8种植物上分属鳞翅目、同翅目、鞘翅目、双翅目和蜱螨目的23种害虫有较好的杀灭效果。混配制剂对鳞翅目幼虫仅能提高用药24h后的杀灭率,并不能提高24h内的杀灭速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