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中国一直在实施的是稳健的货币政策,2007年以来10次上调准备金率、6次加息的宏观调控力度史无前例,但其政策效果似乎不太明显,对经济增长的刺激效应并不如预期,或者说与正统的经济理论推导不那么吻合。本文从这一现象展开分析,对当前的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认为货币政策效果不佳不仅有其本质原因,更有其深刻的现实原因。  相似文献   

2.
针对我国股市实际情况,运用博弈论,建立股市中投资者的博弈模型,对股市中的货币政策失效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增强货币政策对股市影响力的建议.要增强货币政策对于股市的作用效果,应当注意信息披露的准确程度、信息成本、投资者在股市中所投入的资金量这三个因素对股市中货币政策传导的影响,通过加强对信息披露的监管,降低信息成本,促进个人投资的稳步增长,来解决货币政策在股市中的失效问题.  相似文献   

3.
从紧货币政策下商业银行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罗伟波 《科技信息》2008,(8):313-313
2008年,我国将实行紧缩货币政策。提高存款准备金率、贷款设限等一系列措施的出台,势必会对以信贷业务为主的我国商业银行造成不利影响。本文通过对现行紧缩货币政策的分析,指出我国商业银行今年将面临“紧信贷”的巨大挑战,并提出应对这一挑战应采取的措施和对策。  相似文献   

4.
蒙代尔——弗莱明模型认为:在开放经济资本自由流动条件下,一国要保持汇率稳定必须放弃货币政策独立性。此前,我国选择的是货币政策独立和汇率稳定而放弃了资本自由流动,但入世以后,随着经济全球化浪潮我国资本与金融账户开放步伐逐步加快,我国货币政策独立性和汇率稳定的矛盾日益凸显,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本文主要分析了在当前资本流动情况下我国汇率制度与货币政策的矛盾,并就提高我国货币政策独立性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5.
我国货币政策效果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1997年前后两个阶段我国货币政策效果。认为1984-1997年 ,货币政策在治理通货膨胀、推动经济发展过程中 ,效果明显。1998—2002年货币政策在对付通货紧缩、刺激有效需求中取得了一定效果 ,但效果相对弱化 ,主要表现在 :货币供应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减弱 ,宽松货币政策未能避免物价走低 ,货币政策促进投资乏力 ,连续降息刺激消费微效  相似文献   

6.
我国货币政策要关注股票价格波动,这就要求中央银行尽快建立起与资本市场发展相适应的新的货币政策框架。本文尝试构建了一个应对股票价格波动的货币政策框架,包括二元货币政策目标、动态化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有效的货币政策工具选择搭配、多种有效的货币政策传导渠道、人民银行的独立性、货币政策指标的科学统计、货币政策的公开沟通渠道等。  相似文献   

7.
目前我国名义上实行的是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但实际上是钉住美元的固定汇率制度,而这一制度在实践中已经面临种种困难。为此从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汇率政策的可持续性、浮动汇率下的汇率波动的影响、有管理的浮动汇率的不合理性4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探讨,从而得出了我国应选择自由浮动的汇率制度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是3大传统货币政策工具之一,其有效性直接关系到货币政策的作用效果,直接关系到宏观经济调控.通过选取近十年的存款准备金率和相关货币指标与经济指标的数据,建立存款准备金率和货币指标的经济模型以及存款准备金率与经济指标的经济模型,力图以此来说明存款准备金率调整的有效性,并对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这一货币政策的使用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9.
该文采用两期滞后麦克勒姆规则对我国数量型工具货币政策的有效性进行实证检验.选取1992年至2018年上半年的经济数据进行实证分析,一方面检验数量型货币政策能否对宏观经济产生有效调节作用,另一方面分析政策效果是否具有一致性,从而分析我国数量型货币政策的调控特点和适用情况.  相似文献   

10.
正0引言货币政策作为现代国家进行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手段,总量上对整体经济与行业部门产生影响。但不同的行业受货币政策影响的效果并不相同,这种影响的异质性被称之为货币政策行业非对称性效应。本文主要研究货币政策行业非对称性效应的存在性及其影响因素。在验证货币政策非对称效应存在的基础上,重点讨论其存在的原因,即为什么不同的行业对货币政策的敏感度存在差异。这不仅是对传统货币政策理论的补充,而且对加强货币政策的针对性与灵活性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1997年前后两个阶段我国货币政策效果。认为1984—1997年,货币政策在治理通货膨胀、推动经济发展过程中,效果明显。1998-2002年货币政策在对付通货紧缩、刺激有效需求中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效果相对弱化,主要表现在:货币供应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减弱,宽松货币政策未能避免物价走低,货币政策促进投资乏力,连续降息刺激消费微效。  相似文献   

12.
人民币升值压力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人民币承受的升值压力主要来自发达国家的经济持续低速和我国现有的汇率制度及货币政策,人民币升值对我国贸易出口、外商投资、就业形势等将产生不利影响。鉴于此,我国应从降低出口退税率、适当放宽资金流出限制、改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等措施入手,化解人民币升值的压力。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加速,利率传导机制在货币政策中的作用必将更加重要,充分发挥这一机制的作用,将有利于提高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的效率。  相似文献   

14.
通货膨胀率目标虽然有利于改变公众投资与消费预期,然而由于其处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末端,考虑到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尚不完善等原因,容易造成中央银行调控失当,因此通货膨胀率不宜作为我国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90年代以来,通货膨胀目标制在西方一些中小规模工业化国家的实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同时,该制度为货币当局提供了全新的货币政策框架。本文对通货膨胀目标制的理论和实践进行了回顾与分析,对该制度在发展中国家应用的可行性与前提进行了探讨,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实施通货膨胀目标制的条件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吴双 《科技咨询导报》2007,(20):167-167
随着我国加入WTO后经济开放程度的深入,国际资本的大规模流入、贸易顺差的不断增加、资本项目的逐步放开、金融市场的开放加快等,对我国货币政策产生重要的影响和巨大的冲击,使得保持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变得更加复杂。本文就开放经济对我国货币政策的影响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7.
针对2007年我国宏观经济出现的经济运行加快,有趋向“过热”的趋势,通货膨胀压力显现,资产价格双膨胀等新的变化,分析了在这种宏观经济形势下,人民银行育分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吸收市场上的流动性,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为顺应中央“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导向,同时提出在今后的一段时期内,货币政策的操作重点以及未来货币政策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8.
最优货币区理论发展近40年以来,大多经济学家基本上都只研究其在欧洲货币一体化和国际经济学方面的应用,却很5-关注其对国内经济与金融方面的意义.本文立足于国内视角,探讨了该理论对一国货币政策的借鉴意义,并且结合中国实际进行了相应分析.最优货币区理论运用于我国这样一个大国内部,我国并不满足最优货币区标准且我国货币政策存在显著的区域效应.本文进一步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角度分析得出信贷渠道和利率渠道是导致我国货币政策区域效应的主要原因.最后本文提出推进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缩小东中西区域经济差异,顺畅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使用结构式VAR模型分析中国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向量自回归模型的识别约束是建立在成对变量的恩格尔-格兰杰因果检验和协整检验等实证关系基础上,而不是直接来源于经济理论,从产出、价格、短期利率、信贷以及资本价格五个渠道研究了我国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研究发现,货币政策的效果主要通过利率渠道反映出来,而产出、价格、信贷以及资本价格等渠道则相对微弱,表明除短期利率之外,货币政策在金融机构内部的传导以及从金融机构到实体经济的传导效果微弱.  相似文献   

20.
货币政策属于宏观调控范畴,其作用的最终对象为微观主体.货币政策的最终效率依赖于微观主体的敏感性--消费的利率弹性、边际消费倾向、投资的利率弹性、货币需求弹性及银行放贷的利率弹性来决定其扩张或紧缩之效果.研究表明,中国微观主体的敏感度是比较低的,这是导致1996~2004年以来扩张性货币政策部分失效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