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1 毫秒
1.
植物乙醇提取物对荔枝蒂蛀虫成虫产卵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应用干扰作用控制指数 (IIPC)评价了 2 4种植物异源植物次生物质对荔枝蒂蛀虫成虫产卵的影响 ,结果表明 :在供试的 2 4种植物乙醇提取物中 ,对荔枝蒂蛀虫成虫产卵干扰作用效果较好的有非洲山毛豆Tephrosia vogelli、飞机草 Eupatorium odoratum、大叶桉 Eucalyptus robusta的乙醇提取物 ,其 IIPC值分别为0 .10 94、0 .112 2、0 .12 74 ,即它们对荔枝蒂蛀虫成虫产卵的驱避作用效果在 80 %- 90 %之间。  相似文献   

2.
非嗜食植物粗提物对美洲斑潜蝇成虫的驱避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 2 6个科 32种植物的茎叶及果实进行抽提 ,测定其对美洲斑潜蝇成虫的产卵驱避作用 ,应用干扰作用控制指数 (IIPC)作为评价这些提取物对美洲斑潜蝇的作用效果的指标。试验结果表明 ,华南毛蕨Cyclosorus parasiticus,海南红豆 Radermachera hainanensis,潺稿树 L itsea glutihhosa,芭蕉 Musa paradeseaca,大花紫薇 L agerstroemia speciosa,鸡蛋花 Passiflora edulis,大叶海金沙 L yglodium flexuosum的成虫驱避作用较好 ,其干扰作用控制指数分别为 0 .0 2 8,0 .0 76 ,0 .0 78,0 .0 78,0 .119,0 .12 0 ,0 .176 ,而鱼腥草 H outtuynia corda-ta,竹叶草 Oplismenus compositus,五爪金龙 Ipomoea cairica,红花酢酱草 Oxalis comiculata,假地豆 Desmodiumheterocarpum,倒扣草 Achyranthes aspera等则有引诱作用 ,倒扣草 Achyranthes aspera的引诱作用最为强烈  相似文献   

3.
臭椿提取物对光肩星天牛的驱避作用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21  
利用自制的驱避测定装置,以蒸馏水作对照,测定6种剂量(0.05,0.10,0.25,0.50,1.00,2.00mL)臭椿嫩枝叶、幼果的乙醚提取物对光肩星天牛的驱避作用。试验结果表明,提取物的驱避作用明显,嫩枝叶提取物比幼果提取物的驱避效果好;驱避作用强度与提取物剂量有关,适宜的驱避剂量为1.00mL;剂量与驱避率间呈对数曲线关系。  相似文献   

4.
以珍珠柴的6种溶剂提取物对甜菜夜蛾进行生物活性的测定.结果显示,珍珠柴提取物对甜菜夜蛾有显著的拒食活性和产卵忌避活性.丙酮提取物、乙醇提取物及甲醇提取物在质量浓度200.00g/L时,48h的选择性拒食率均高达100.00%;乙酸乙酯提取物在质量浓度200.00g/L时,24h的选择性产卵忌避率最高,达到96.53%,丙酮提取物和乙醇提取物的选择性产卵忌避率也较高,能够达到95.89%和93.58%;6种溶剂提取物的触杀作用和杀卵作用都不明显,几乎没有胃毒活性.  相似文献   

5.
湖北沔阳县下查埠公社的科技人员,根据磷元素对棉铃虫有驱避产卵的习性,近年来开展了大面积棉叶喷施过磷酸钙驱避棉铃虫产卵的实验,取得较显著的效果。据在12873亩喷磷棉田的多点调查,第3代棉铃虫发生时,喷磷区百株卵量均在10粒(防治标准)以下,对照区有55%的面积达到防治标准;第4代棉铃虫发生时的调查结果趋势一致。同时,棉叶喷磷还有根外追肥的效果,对棉花增产、早熟和提高皮棉品质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攀援与匍匐生长五爪金龙(Ipomoea cairica)化感作用差异,利用生物检测法研究了攀援与匍匐生长五爪金龙不同地上部分水提液对莴苣种子萌发率和根长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攀援与匍匐生长五爪金龙不同地上部分水浸提液化感效应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攀援与匍匐生长五爪金龙茎尖均具有较强的化感抑制潜力,显著高于叶片和茎,这对五爪金龙搜寻支持物,提高种群的入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攀援生长五爪金龙地上不同部分高质量浓度水浸提液的化感抑制效应均高于匍匐生长五爪金龙,低质量浓度水浸提液的化感促进效应均小于匍匐生长五爪金龙.在0.002 5~0.02 g·mL-1质量浓度范围内,五爪金龙地上部分水浸提液质量浓度和化感综合效应指数均为负相关;攀援生长五爪金龙茎尖、成熟叶和茎的拟合直线斜率均大于匍匐生长五爪金龙,但落叶斜率相差较小;攀援生长五爪金龙不同处理质量浓度的"高抑低促"现象比匍匐生长五爪金龙明显.  相似文献   

7.
为了寻找新型的可防治美国白蛾的植物源拒食剂和产卵忌避剂,本文采用叶碟法,以珍珠柴5种溶剂提取物对美国白蛾进行了拒食和产卵忌避活性测定.结果显示,其5种溶剂提取物大都具有拒食和产卵忌避活性,其中丙酮提取物和乙酸乙酯提取物的拒食和忌避效果最佳.在选择性拒食试验中,质量浓度为200g/L的这两种提取物,与同质量浓度下的其他提取物相比,在72h的拒食率仍为100%;在非选择性拒食试验中,质量浓度为200g/L的丙酮提取物和乙酸乙酯提取物24h的拒食率分别为96.96%和93.29%.在选择性产卵忌避试验中,质量浓度为200g/L的这两种提取物在24h的忌避率高达100%;在非选择性产卵忌避试验中,质量浓度为200g/L的丙酮提取物和乙酸乙酯提取物24h的忌避率分别高达95.28%和92.50%.以上结果说明,珍珠柴含有对美国白蛾有拒食和产卵忌避活性的物质.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攀援与匍匐生长五爪金龙(Ipomoea cairica)化感作用差异,利用生物检测法研究了攀援与匍匐生长五爪金龙不同地上部分水提液对莴苣种子萌发率和根长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攀援与匍匐生长五爪金龙不同地上部分水浸提液化感效应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攀援与匍匐生长五爪金龙茎尖均具有较强的化感抑制潜力,显著高于叶片和茎,这对五爪金龙搜寻支持物,提高种群的入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攀援生长五爪金龙地上不同部分高质量浓度水浸提液的化感抑制效应均高于匍匐生长五爪金龙,低质量浓度水浸提液的化感促进效应均小于匍匐生长五爪金龙。在0.002 5~0.02 g/mL质量浓度范围内,五爪金龙地上部分水浸提液质量浓度和化感综合效应指数均为负相关;攀援生长五爪金龙茎尖、成熟叶和茎的拟合直线斜率均大于匍匐生长五爪金龙,但落叶斜率相差较小;攀援生长五爪金龙不同处理质量浓度的“高抑低促”现象比匍匐生长五爪金龙明显。  相似文献   

9.
高良姜根茎提取物对锈赤扁谷盗的毒杀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索氏提取法,以乙醚为有机溶剂制备高良姜根茎提取物,研究其对锈赤扁谷盗成虫的驱避作用、触杀作用、熏蒸作用和种群抑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高良姜根茎提取物对锈赤扁谷盗成虫的驱避作用较弱,而其触杀、熏蒸和种群抑制作用较强.其对锈赤扁谷盗成虫的触杀作用随处理时间的延长和处理浓度的增加均显著增强,在2μL/cm2的处理浓度下处理72 h后试虫平均校正死亡率达到97.80%.其对锈赤扁谷盗的熏蒸作用效果随着处理浓度的增加而显著增强,在80μL/L的处理浓度下经过2 d的处理后,熏蒸瓶内加小麦的和不加小麦的两种处理平均校正死亡率均达到96%以上.在最高处理浓度(80μL/100 g小麦)下,高良姜根茎提取物对锈赤扁谷盗当代种群平均抑制率和子代种群形成平均抑制率分别达到73.82%和98.64%.  相似文献   

10.
为获得可应用于林间生物防治草履蚧Drosicha corpulenta(Kuwana)最佳的植物材料,采用Y型嗅觉仪测定了草履蚧若虫和雌成虫分别对12种寄主植物和6种非寄主植物的趋性反应,并采用蜜露显色法测定了4种驱避作用较强的非寄主植物的乙醇提取液对草履蚧蜜露排泄量的影响。结果显示,草履蚧若虫和雌成虫对寄主植物柿树、枣树、杨树的气味均表现出显著的正趋性,其中柿树对若虫和雌成虫的引诱率分别为68.9%和74.7%,诱集效果达到极显著水平;而对非寄主植物花椒、臭椿、薄荷、连翘的挥发物及上述4种植物的乙醇提取液表现出显著的负趋性,这些植物的挥发物和提取液对草履蚧具有显著的驱避作用,而榆叶梅植株挥发物仅对雌成虫具有显著驱避作用;拒食作用测定发现,经臭椿和花椒乙醇提取液处理的枝条,草履蚧若虫的蜜露排泄量分别减少了70.6%和70.1%,雌成虫的减少了80.5%和72.4%,减少量均达到极显著水平。由此得出,柿树气味对草履蚧若虫和雌成虫均具有极显著的引诱作用,花椒和臭椿对草履蚧若虫和雌成虫具有极显著的驱避作用。因此,可以考虑在柿园间作花椒或臭椿模式对草履蚧进行生物防治。  相似文献   

11.
五爪金龙化感效应研究Ⅱ.凋落物的化感潜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萝卜、莴苣和微甘菊种子为受体,比较测试五爪金龙凋落物(叶和花)及其鲜枝叶水浸提液的化感潜力,结果表明:五爪金龙凋落物及其鲜枝叶的水浸提液具有明显的化感作用。在高质量浓度0.1 g·mL-1浸提液处理下,受体植物种子的萌发和根长生长均受到极显著的抑制作用。随着浸提液质量浓度的降低,其抑制作用逐渐减弱。当浸提液质量浓度降到0.005 g·mL-1时,萝卜和莴苣的种子萌发仍受到轻微抑制,而对薇甘菊种子萌发则表现为轻微促进;除凋落叶浸提液对萝卜受体根长产生轻微抑制作用外,其它浸提液对受体植物根长生长均表现为促进作用。各浸提液综合化感效应为:凋落花的综合化感抑制强度较大,促进作用较小,而凋落叶的综合化感促进作用较大,抑制强度较弱;鲜枝叶的综合化感抑制或促进强度则介于相应质量浓度下凋落叶与凋落花的之间。  相似文献   

12.
【目的】林木地下根系的养分竞争影响着林木生长、物种共存和森林群落动态,了解川中丘陵区乡土阔叶树根系构型的差异性和相似性,探讨它们在土壤环境中根系的适应策略,为该区域的防护林建设与植被恢复物种选择提供参考。【方法】以川中丘陵区“带状采伐改造”采伐带内补植的4种7年生乡土阔叶树桤木(Alnus cremastogyne)、香椿(Toona sinensis)、喜树(Camptotheca acuminata)、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作为研究对象,选择长势良好的桤木、喜树、香椿各7株,香樟6株,测定其地径、胸径、树高和冠幅。采用50 cm×50 cm的网格确定根系的分布位置,按1∶40的比例在50 cm×75 cm的坐标纸上准确绘制出根系的俯视图。将根系全部挖出后,测定各级根系长度及分支前后的直径、各级根数目,根系内、外部连接数目,以及连接长度等指标。【结果】①桤木根系以水平分布占绝对优势(水平分布半径是垂直分布深度的2.29倍),侧根十分发达,根系浅层化;喜树主根十分发达,垂直分布深度是水平分布半径的2.71倍,但其侧根不发达;香樟和香椿则主根和侧根均十分发达。喜树、香樟和香椿均属深根性树种。根系水平分布半径除香樟和香椿间差异不显著外,其余均差异显著(df=3,F=145.007, P<0.01);而垂直分布深度除香樟和喜树间差异不显著外,其余树种间均表现为差异显著(df=3,F=99.478, P<0.05)。②不同树种的根系拓扑指数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其中修正拓扑指数(qaqb)、拓扑指数(TI)存在极显著差异($df_{q_{a}}=3, F_{q_{a}}, P_{q_{a}}<0.01, df_{q_{b}}=3, F_{q_{b}}=4.066, P_{q_{b}}<0.05; df_{T_{I}}=3, F_{T_{I}}=69.561, P_{T_{I}}<0.01$)。桤木、香椿的根系为叉状分支结构,它们的qaqbTI分别为0.160、0.097、0.673和0.122、0.047、0.635;喜树、香樟的根系则趋向于鱼尾形分支结构,qaqbTI分别为0.582、0.547、0.885和0.364、0.266、0.799。③不同物种的根系平均连接长度差异显著(df=3,F=6.166, P<0.05)。4种阔叶树根系的平均连接长度按大小排序为:香樟>香椿>桤木>喜树。【结论】桤木和香椿主要通过增加次级根系来扩大根系的分布范围,从而增大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而香樟和喜树则主要通过根系垂直向土层中快速延伸,以扩大根系的有效空间,从而更加有效地从土壤中获取水分和营养物质。研究表明,4种乡土阔叶树种均能在川中丘陵区生长,但根据它们根系构型的差异和植物的生态学特性,桤木适合在光照相对充足的地段栽种,喜树、香椿适合在土壤相对肥沃、水分条件较好、光照相对充足的地段栽种,香樟适宜在土壤相对肥沃、水分条件较好的地段栽种。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常见绿化树种各立地土壤层次有机碳含量、全氮含量及有机碳储量等相关指标,分析树种差异对城市森林土壤碳氮垂直分布及有机碳储量的影响,为城市绿化树种的选择提供基础数据。【方法】以邻近农田相关指标为对照,测定分析了水杉、香樟、重阳木纯林下各土壤层次的有机碳含量、全氮含量及有机碳储量。【结果】①不同绿化树种纯林立地土壤有机碳、全氮含量存在一定差异,其变化范围分别为7.28~10.78、1.03~1.43 g/kg,均为重阳木林地土壤的含量最高; 各纯林土壤C/N的波动范围为4.78~9.56,水杉与重阳木之间差异显著。②各绿化树种纯林0~60 cm土壤有机碳储量变化范围在60.54~89.61 t/hm2之间,大小顺序为:重阳木>香樟>水杉。③试验地土壤有机碳含量与全氮含量之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土壤有机碳、全氮含量主要与黏粒百分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与土壤密度呈显著或极显著的负相关。④造林后第7年森林土壤有机碳、全氮含量与有机碳储量均显著减少,各树种土壤C/N变化明显。其中,香樟、重阳木林地更接近于农田。【结论】在农田转为林地初期,土壤有机碳含量、全氮含量、有机碳储量均有不同程度减少,而落叶阔叶树种重阳木较其他绿化树种更有利于土壤有机碳恢复及固持。  相似文献   

14.
夹竹桃、樟树灭螺活性成分的初步提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正己烷做溶剂,提取夹竹桃、樟树叶的有效成分,研究了提取物的灭螺效果和对钉螺上爬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2种植物提取物均具有较好的灭螺效果,夹竹桃叶的提取物在60 mg/L的浓度下,药后5d,钉螺的死亡率为100%,钉螺死亡率(y)和浓度的对数值(x)的量效关系为y=100.5x-109.79,死亡率(y)和时间(t)的时效关系为y=20t-7.32;樟树叶的提取物在400 mg/L的浓度下,药后5 d,钉螺的死亡率也达100%.其量效关系为y=47.8x-52.62,时效关系为y=24.01t-21.37.夹竹桃叶提取物的灭螺活性明显强于樟树叶的提取物,但对钉螺上爬的抑制作用不如樟树叶.  相似文献   

15.
采用盆栽方法研究了榕树(Ficus microcarpa L.f_)、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L.)Presl)和芒果(Mangifera indica Lima)一年生幼苗对土壤中重金属铜胁迫的生长反应和生理生化反应,综合评定其抗铜胁迫能力。经方差分析,并用隶属函数法进行综合评定,得出3树种抗铜胁迫能力的强弱顺序依次为:樟树〉芒果〉榕树。  相似文献   

16.
【目的】川中丘陵区的主要防护林分为柏木(Cupressus funebris)人工林,由于密度过大、树种单一,严重影响其综合效益的发挥。加上该区域土壤类型大多为紫色土,土层瘠薄、肥力低下,能够适应的树种不多。探明川中丘陵区带状补植的4种乡土阔叶树种[桤木(Alnus cremastogyne)、喜树(Camptotheca acuminata)、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香椿(Toona sinensis)]的细根性状特征,了解它们对地下资源利用策略的种间差异,为该区域防护林树种的选择和经营提供依据。【方法】选择川中丘陵区“带状采伐+补阔”改造的人工柏木林分作为研究对象,对补植的林龄为7 a的4种乡土阔叶树——桤木、喜树、香樟、香椿,各选取5株长势均匀、良好的植株,采用“全株挖掘法”挖取其根系,研究其细根(直径<2 mm)的生物量、形态以及分支结构等性状特征。【结果】①桤木细根的生物量密度为(0.156±0.030) kg/m3,分别是喜树、香樟和香椿的15.67、11.72和4.61倍。桤木、喜树、香樟、香椿的细根表面积密度分别是0.99、0.45、0.68和1.13 m2/m3;根长密度分别是110.33、10.58、26.64和97.56 m/m3。②4种阔叶树细根的平均直径大小依次为喜树(1.67 mm)>香樟(1.06 mm)>香椿(0.77 mm) > 桤木(0.73 mm)。桤木、喜树、香樟、香椿的比根长和比表面积分别是62.54、49.31、81.53、287.50 cm/g和13.58、25.61、27.35、83.15 cm2/g。桤木的根组织密度显著高于其他3个树种(df=3, F=360.726, P<0.05)。③桤木的比根尖数、根尖密度、分枝密度分别为1 056个/g、2.37个/cm、2.65个/cm,均明显高于喜树、香樟、香椿3个阔叶树种(df=3,F=391.659,P<0.01;df=3,F=103.857, P<0.05;df=3,F=104.617, P<0.05)。④桤木细根中全氮含量分别比喜树、香樟、香椿高33.27%、88.65%、21.93%。香椿的全碳、全磷、全钾储量在4种树种中均最高。【结论】在带状采伐的前几年,由于采伐带内阳光充足,作为阳性树种的桤木和香椿,表现出强劲的竞争力,细根生物量密度较大。另一方面,改造初期,由于土层瘠薄,土壤水分含量较低,作为浅根性树种的桤木和香椿,通过增加水平根系的分支来获取更多的土壤空间从而吸收更多的营养,而香樟和喜树则通过增加细根直径和垂直深度来获取土壤空间,提高获取营养的能力。由此可见,川中丘陵区的4种阔叶树的细根性状具有明显差异,反映了不同的资源获取策略。  相似文献   

17.
两种草质藤本杂草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研究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5  
圆叶牵牛(Pharbitis purpurea)和五爪金龙(Ipomoea cairica)是华南地区草质藤本,圆叶牵牛主要通过种子进行有性繁殖,其新鲜种子由于种皮的机械阻碍导致胁迫休眠,经硫酸浸泡处理25-35min才能打破休眠,种子萌发对温度适应性较广,15-40℃之间都能正常萌发,幼苗每天须光照6h以上、温度在25℃以上才能正常生长,开花结实与光照强度和时间有一定关系,每天光照6h以上可提高其结实率,五爪金龙则主要通过茎干扦插进行无性繁,其成熟植株生长速度达8.1-11.9cm/d,无论在光照或荫蔽条件下,无性繁裂世代营养休平均每天生长2.4cm,叶面积每天增加1.4cm^2。  相似文献   

18.
防治菜青虫的杀虫植物筛选及活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测试了25种有毒植物的95%乙醇提取物对3龄菜青虫的毒杀活性。结果表明,瑞香狼毒、巴豆对菜青虫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在此基础上,以正己烷、氯仿、乙酸乙酯为溶剂对狼毒、巴豆的无水乙醇提取液作分级萃取,所得萃取液的生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巴豆及狼毒的正己烷萃取物对菜青虫有较强毒杀作用和拒食活性,当样品稀释倍数为50倍,其48h内校正死亡率分别为88.9%和66.7%,72h内校正死亡率则分别达到95.6%和91.1%,72h的平均拒食率则分别达到87.5%和83.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