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通过等体积方法测定了硝基苯与正己烷、正庚烷、正辛烷、正壬烷、十二烷、二十四烷体系的临界点,得到体系的临界组成与烷烃的分子量呈指数递减关系xC=0.2094 0.924×e95M.92,临界温度与分子量有指数递增关系219.2165.62723.26MTC= ×e,这两个方程可以方便预测硝基苯与正构烷烃体系的临界点。通过数据分析,得到临界组成正比于M-0.68,临界温度与M3n-2b-g没有正比关系。  相似文献   

2.
1.按照接近临界点时,共轭溶液对称于临界点,系线相互平行的行为,设定共轭溶液中数值相差最大的组分差值在百分之十时已进入此区,介绍了在直交座标上两种估计临界点组成的简易方法。一种为“差值法”,一种为“平均值法”。前者以三元系中二部分混溶或互不混溶组分各在共轭溶液中之差值,对差值最大之组分在共轭溶液中之百分数值对划,而定出临界组成;后者以二者各在共轭溶液中之平均值对差值最大之组分在两层中之百分数值对划,而定出临界组成。对一些三元系统的临界点进行了估计,并与文献数据作了比较。2.介绍了以上述方法估计三元系临界点的同时,亦可解决共轭溶液组成的方法问题。依“差值法”估计二部分混溶或互不混溶组分在临界点的组成数值时所给出的四条线,同一水平线交成的四点所对应的横座标值,即为该二组分在共轭溶液中的百分数值。3.叙述了三元体系共轭溶液中,只分析了一个组分的组成,依上述方法即可估计出此一组分在临界点时的组成,再以试验法定出另二组分在临界点的比例,从而确定临界点的优点。介绍了作者对 NaI—C_6H_6—CH_3OH 体系40℃时,依上法所定临界点的实验及所得此一体系40℃之临界点为 NaI(6.2%),C_6H_6(69.8%),CH_3OH(24%)。并说明了此一体系在其他温度时的临界点苯与甲醇重量比仍在3:1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溶液热力学中的基本方程——Gibbs—Duhem方程,以及过剩自由焓和活度系数之间的基本关系式出发,导出Wilson方程,指出了该方程的基础——局部组成概念,讨论了Wilson方程的优缺点及其适用范围,并举例说明Wilson方程在二元系统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将非理想混合吸附理论与Szyszkowski方程相结合,建立了非理想二元表面活性剂体系的表面张力方程,并提出了确定方程参数的单点实验法,从而可以根据单一表面的活性剂体系的γ-logC曲线和二元混合体系的一个表面张力数据预测不同体相组成的浓度时二元混合体系的表面张力。实验结果表明,所建方程对非理想二元混合表面活性剂体系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5.
利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测定了联苯+乙醇/异丙醇/正丙醇二元体系在不同温度不同组成下的比定压热容(cp).并将联苯+乙醇/异丙醇/正丙醇二元体系的cp与联苯质量分数和温度进行了多项式关联,推导出各体系计算cp的方程.实验结果表明:联苯+乙醇/异丙醇/正丙醇溶液的cp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随联苯质量分数的增加而减小;对比关联cp方程的计算值与实验值可知:3种二元溶液联苯+乙醇/正丙醇/异丙醇的cp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0.187%,、0.386%,、0.222%,,表明这些方程可用于计算联苯+乙醇/异丙醇/正丙醇溶液在一定温度和组成下的cp,为联苯结晶过程提供所需的基础热力学数据.  相似文献   

6.
从化学热力学角度分析液体热现象,据热力学稳定准则δFT,v≥0得二元液体混合物的稳定条件与稳定极限,将P-R状态方程应用到稳定性极限关系式,导出过热极限与临界温度的关系,并修正该状态方程中k表达式中的常数,最后,提出一种全新的计算二元液体混合物的临界温度的方法,根据修正后的k表达式,利用临界温度与过热极限的关系,以实现测定的二元液体混合物的过热极限为基础,对8种二元液体混合物的临界温度进行预测,所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常见的化学热力学过程方向条件的讨论,直接得出了化学热力学系统的稳定条件.根据该条件及某些化学热力学的基本公式。通过数学推导。分别导出了二元溶液及其临界点的稳定条件.  相似文献   

8.
液体过热亚稳态研究(Ⅱ)──过热现象热力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化学热力学角度分析液体过热现象,据热力学稳定准则δFT.v≥0得二元液体混合物的稳定条件与稳定极限.将P-R状态方程应用到稳定性极限关系式,导出过热极限与临界温度的关系,并修正该状态方程中k表达式中的常数.最后,提出一种全新的计算二元液体混合物的临界温度的方法.根据修正后的k表达式,利用临界温度与过热极限的关系,以实验测定的二元液体混合物的过热极限为基础,对8种二元液体混合物的临界温度进行预测,所得结果与文献值比较,发现与大多数体系相符.  相似文献   

9.
为了获得二甲醚的气液相密度,在对二甲醚PVT实验数据进行文献调研的基础上,基于对比态原理运用准牛顿优化算法得到了一个6参数的用于计算二甲醚气相和液相密度的方程.气相和液相方程适用于温度从三相点温度至临界温度,压力最大达到70 MPa.新方程计算的二甲醚气液相密度值与实验数据比较后表明:两者的气相密度平均绝对偏差的范围从低温区的0.1%到临界点附近的1%;两者的液相密度平均绝对偏差的范围从低温区的0.1%到临界点附近的3%.  相似文献   

10.
应用溶液统计热力学方法和溶液理论,建立了多元液体混合物的统计热力学 模型。将该模型与溶液传热反应速率理论相结合,导出了一个新的多元液体混合物的导 热系数方程。该方程应用于97个二元体系的关联和15个多元(三元、四元、五元〕 体系的推算,方程的计算值与实验值吻合。这表明应用溶液统计热力学模型可以对溶液 的导热系数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1.
12.
研究了非自治共振二阶系统周期解的存在性问题.在非线性项次线性增长时,将这类系统的周期解转化为定义在一个适当空间上泛函的临界点,然后利用临界点理论建立了此类系统周期解的存在性结果.  相似文献   

13.
作者利用对径直线规律,对含有CO_2、CH_4等溶剂的13个二元混合物、38条等温线、510个实验数据进行了回归,将回归所得的A、B值用来估算平均密度和临界密度,其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4.
二阶离散Hamiltonian系统的多重变号周期解(英文)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了二阶非自治离散Hamilton系统多重变号周期解的存在性问题.在非线性项是奇函数的条件下,将这类Ham-ilton系统的变号周期解转化为定义在一个适当空间上泛函的临界点,然后利用Morse理论中的三临界点定理,建立了此类系统至少2个变号周期解的存在性结果,并举例说明了所获得的主要结果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5.
研究测度链上非自治二阶哈密顿系统周期解的存在性问题.在非线性项线性增长时,将这类系统的周期解转化为定义在一个适当空间上泛函的临界点,然后利用临界点理论建立此类系统周期解的存在性结果.  相似文献   

16.
利用临界点理论研究非自治p(t)-Laplace系统周期解的存在性,先将这类系统的周期解转化为定义在一个适当空间上泛函的临界点,再根据鞍点定理和极小作用原理,得到系统周期解存在的充分条件.  相似文献   

17.
18.
研究了非自治二阶离散Hamilton系统周期解的存在性问题。在非线性项是次线性增长时,将这类Hamil-ton系统的周期解转化为定义在一个适当空间上泛函的临界点,然后利用临界点理论建立了此类系统周期解的存在性结果。  相似文献   

19.
研究测度链上非自治二阶Hamilton系统周期解的存在性问题.在非线性项次线性增长时,将这类系统的周期解转化为定义在一个适当空间上泛函的临界点,然后利用临界点理论建立了此类系统周期解的存在性结果.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一阶非自治离散Hamiltonian系统周期解的存在性.在非线性项是线性增长条件时,将这类Hamilto-nian系统的周期解转化为定义在一个适当空间上泛函的临界点,然后利用临界点理论中的鞍点定理,建立了此类系统周期解的存在性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