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应用水稻塑盘旱育抛秧新技术具有显著的降本增产优势,近年来得到迅速推广。它是将肥床旱育稀植和塑盘温育抛秧合二为一,具有省工、省力、省田、省水、高产、简便易行等优点。该项新技术的具体做法如下: 一、苗床要求。选择靠近水源的菜园地、豆茬田、棉茬田等肥沃、疏松、  相似文献   

2.
该项目针对东台市水稻生产实际,改进和简化了旱育苗床的培肥工序;组装配套了可提高秧龄弹性、秧苗素质有新突破的塑盘旱育实用技术;增加了抛秧的直立苗率,促进了大田早发.并通过薄水抛秧、适当降低基本苗与控水调肥等技术的开发集成,有效地协调了旱育抛秧个、群体系统,显著提高了成穗率;建立了塑盘旱育抛秧高产群体质量栽培技术新体系;丰富与发展了稻作技术.  相似文献   

3.
论水稻节本增效高产新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是南方的主要粮食作物,随着农业高新技术的提高和推广,水稻的耕种技术由以前火耕水耨到早期的直播耕种,再到如今的水稻抛秧栽培技术。水稻的栽培耕作不断涌现出新的技术,如今水稻节本增效高产是水稻种植的一大目标。对广东省三线城市区域内的水稻抛秧栽培技术中的钵形毯状育秧机插新技术进一步阐释,目的是提高秧苗素质和栽插的质量,挖掘水稻增产的内在潜力,努力实现水稻节本增效高产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水稻在农业作物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其种植从撒种到插秧,从九十年代初期开始又有了抛秧的新技术,抛秧的水稻不仅有效的减轻了劳动强度,降低了劳动成本,同时抛秧的水稻没有缓苗期,在这诸多优势下,抛秧水稻种植面积不断的扩大,产量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经济效益显著。本文从水稻抛秧栽培技术的优势和特点进行分析,并介绍了水稻抛秧栽培技术的各环节及其注意事项,以期促进水稻抛秧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覃征  邓楚洪  谭立斌 《科技信息》2009,(27):I0372-I0372
水稻抛秧要求秧苗素质高。秧苗必须具备苗壮,根系多,落泥好。抛秧易操作,省工省力,投资少。达到分裂多,抽穗早,产量高,效益好为目的。因此.湖北省利川市农业局退休职工杨再松老先生经过多年潜心研究,在水稻旱育塑盘抛秧基础上,创造发明了一项高寒山区水稻抛秧的新型育秧技术。该技术的主要特点是:操作规范、流程化,苗床小,用种量少,出苗整齐,苗期立枯病轻或无,带土均衡,易抛秧,立苗稳。近年来利川已累计推广万余亩。  相似文献   

6.
张永生 《遵义科技》2005,33(2):52-53
油菜田免耕抛秧是在水稻翻犁抛秧耕作制度上的一项创新和改革,它具有节本增效、操作简单等特点。为摸索油菜田免耕抛秧与翻犁抛秧栽培技术在我县推广的适应性。根据省站的安排,2004年我站特进行油菜田免耕抛秧与翻犁抛秧大区对比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前我省早稻抛秧大面积为塑盘湿育,具有省工省力多穗高产的特点。但秧苗素质较差穗型偏小,增产潜力不如多穗大穗的旱育秧栽培。而旱育秧栽培,化工化力,难以大面积推广。为此,我们试验旱育抛秧,使旱育与抛秧二者优势互补,从而达到既多穗、大穗而高产又省工省力高效。现将我们试验和研究报导如下:1材料与方法本试验于1998年在鄞县茅山镇进行。供试品种早籼加育293,试验为绿肥田早稻抛秧。设肥地旱育、塑盘旱育、塑盘湿育3个处理,以常规塑盘湿育抛秧为对照。试验采用大区比较,面积0.5亩,3次重复,随机排列。前作绿肥为紫云英,试…  相似文献   

8.
《科技与经济》1996,(5):17-18
加速科技兴农步伐实现稻作技术的重大改革──南京市大力推广水稻旱育稀植(抛秧)技术南京市农林局依靠科技进步振兴农业,是促进农业再上台阶的必由之路。水稻旱育抛秧新技术的研究和推广,顺应了这一时代发展的需求。在市政府的直接领导和国家、省、市引智部门的帮助下...  相似文献   

9.
<正>水稻壮秧剂是集营养、消毒、调酸和化学调控于一体的新型育秧制剂,在水稻旱育秧和塑盘抛技术上应用,可以一次性完成床土消毒、调酸和化学调控等配套技术的操作环节,节省用工,大大提高劳动工效。2013年,在市、区业务部门的指导下,六安市金安区椿树镇农业技术综合服务站对壮秧剂进行了大面积的示范推广,同时为了解壮秧剂在本镇软盘旱育抛秧技术上运用的最佳配施比例及施用方法,安排了不同用量的对比试验。一、试验方法  相似文献   

10.
水稻旱育抛秧栽培技术是在水稻旱育稀植和软塑盘育抛秧的基础上,通过在生产实践中不断的探索、试验、示范、总结而获得的一项栽培技术,该技术直接利用水稻苗床培育带蘖壮秧,连土单株取苗进行大田抛栽,具有省种、省工(比旱育稀植省2—3个工)、成本低(不用软塑盘)、秧龄弹性大(比软塑盘育秧延长  相似文献   

11.
水稻应用矮苗壮进行喷施、浸种田间试验及发芽试验;小区试验,大区示范,采用肥床旱育苗期叶面喷施、浸种旱直播、塑盘旱育抛秧和旱直播稻,试验取得了浸种,能矮化水稻秧苗,促进基部增粗,缩短叶片长度和宽度,使叶片变厚,叶色变深,白根比例提高,低位分蘖增加,而且使用方便。  相似文献   

12.
水稻抛秧栽培技术及机械化初探李耀明水稻秧苗的移栽方法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用各种插秧机或人工将秧苗直接插入水稻田中,常称为插秧;另一类是将秧苗育成带土钵体苗(或人工将带土秧苗分成小块),然后抛入水稻田中,常称为抛秧.用插秧机插秧,技术要求、设备投资及其...  相似文献   

13.
水稻大棚钵体旱育超稀植栽培技术是集旱育稀植、超稀植、抛秧栽培和大棚育秧优点于一体的综合栽培技术体系,是用抛秧钵体盘在大棚中育成全根带土、带营养钵和带孽的壮秧,再按超稀植规格浅插秧,靠壮秆大穗和低位分蘖实现高产。应用这项技术,可以减少育苗田面积和秧苗数,减少秧田和本田管理用工,降低生产成本,实现节支增效。  相似文献   

14.
水稻无盘旱育保姆抛秧就是在旱育秧苗床上撒播稻种,在栽秧时将秧苗从苗床中扯出。将其抛入备栽田中,由于秧根带土的重力作用,可使秧根入泥,并将秧苗固定于一定位置,它与我们常说的抛秧的区别在于育秧时不使用软盘。2006年,我镇在东岩村搞了180亩的无盘旱育保姆抛秧示范片,据测产考种调查,最高产量为720.5kg,平均产量为630.5kg,与软盘旱育抛秧平均亩产629.4kg。基本持平。比旱育秧手插亩产560.5kg,亩增产70kg,增产12.5%。通过三年的示范推广,2007年我镇推广了水稻无盘旱育保姆抛秧1400亩。占水稻总面积11.5%,该技术节本增效显著,深受我地农民喜爱。  相似文献   

15.
今年以来,江苏省通洲市农业生产以市场为导向,以“三高一创”为目标,以科技为依托,以发展规模经营、推广优良品种、扩大水稻抛秧为重点,积极实施“六大工程”,提高科技含量,加速科技发展,促进农技成果迅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全市农业生产出现了良好的发展势态。 一、种子纯良化工程。全市进一步完善良种生产供种体系,综合供种率要求达到80%以上,确保大田用种纯良化;棉花实行统一供种,大力推广名特优稀新品种。 二、轻型栽培技术推广工程。1、全市抛秧田面积力争突破10万亩,占水稻面积的10%以上;2、各乡镇稻麦棉油等大宗作物累计应用生化制剂面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针对宁强县的地理、气候特点,阐述水稻软盘旱育抛秧技术的优势、当地的推广现状、存在问题、推广前景和今后应采取的推广对策。  相似文献   

17.
周易 《应用科技》1998,(10):20-20
水稻抛秧种植法是将根部带有营养土钵的水稻秧苗均匀地抛撒出去,使其在特定的速度和重力下自由落入田间的一种水稻移栽方法,具有不伤根、不伤率、无返青期。生长快、分获早、病害轻等特点。抛秧有人工抛秧和机械化抛秧两种方式。人工抛秧会受到体力或手势不当及熟练程度的影响而造成均匀度差、抛秧密度难以控制、秧苗入土深浅不匀及抛秧质量不稳定等缺点。机械化抛秧克服了人工抛秧所存在的问题,它是利用转盘离心力的作用将秧苗均匀地抛撒出去,速度快、工效高、抛秧匀、质量好、成本低、产值高、效益好。机抛秧对秧苗和整地质量都有一定…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水稻抛秧技术的日趋成熟,西湖区水稻抛秧面积迅速扩大,为探明水稻在抛栽条件下高产高效的经济施氮量,于1998~1999年间通过对不同氮肥施用量的氮肥效益及产量影响的研究,对氮肥的经济合理施用量进行了初步探索,为水稻在抛栽条件下科学、合理、经济地施用氮肥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1材料与方法1.1供试品种双季抛秧早稻为嘉早935,晚稻为丙93-390;单季晚稻抛秧为丙96-42。以上品种均为嘉兴市农科所育成的杭嘉湖地区推广面积较大的品种。1.2试验地点与土壤条件试验地点选在西湖区袁浦镇袁家浦村大汪畈内,地力较高,土壤为…  相似文献   

19.
洋县水稻旱育机械化抛秧技术,通过10年来的试验、示范和推广,成效显著。实现了水稻传统栽培方式的转变和高产、高效、节本、减负的目标。该技术集水稻旱育秧、机械化抛栽、大田管理等优点于一身,应用价值高。本文通过对该项技术操作方法、技术要点和优越性的介绍,以供水稻种植农民参考。  相似文献   

20.
《安徽科技》2011,(z1):17-18
一、课题实施背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大潮推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进一步加速,大量农村劳动力转向城市二、三产业,原承包的耕地由家庭老弱妇幼者经营,或发生耕地流转,向种粮大户集中.因此,我国存在着种粮与劳动力普遍不足的矛盾,尤其在双季稻地区,其季节、茬口、劳动力紧张的矛盾更加突出,劳力不足和劳力成本的上升必然导致传统的精耕细作生产方式受到严重的挑战,农民迫切需要省工、省力的轻简种稻技术.同时,我国免耕、直播和抛秧等轻简栽培技术尚有许多问题需研究解决,如免耕栽培存在的灭茬和除草问题;适宜作直播的品种(组合)不足;直播种植密度难以控制、草害防除有一定难度和容易发生倒伏;抛栽稻存在无效分蘖多,成穗率较低、根系多分布于土壤表层,容易发生根倒伏及穗层高低不齐,成熟期不一致.开展“水稻轻简、节本、高效栽培新技术”研究,研制水稻免耕、直播和抛秧等轻简栽培的高产高效技术,这对提高安徽省轻型化栽培技术水平,推进稻作技术进步与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